书城历史讲给孩子的春秋战国历史
18850400000003

第3章 君王篇(上)(2)

蜀王迫不及待地想要拿到黄金,可是等了半天,那头牛的屁股里再也没有屙出黄金来。蜀王十分不解,对着那石牛左看右看,最后生气地责问打探的人,可惜谁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国君大怒,立刻命人处死谎报消息的人。可是还没来得及执行就传来消息,秦军已经攻到城下了。蜀王不由得大惊,宫中乱作一团。

其实,这便是秦惠王的妙计,他看强攻不行,便想到了智取。原来秦惠王打探到蜀国兵少力弱,国库亏空,蜀王正在为财政发愁,于是便命人偷偷打造了这头石头,并在它的屁股下放上了几堆碎金子。之后便叫部下四处散播谣言,骗蜀王上当。后来蜀军在前方运牛的时候,秦军便悄悄地尾随着进来了。当金牛到达蜀国时,秦军自然也就到了。

天上不会掉馅饼,可是蜀王却遇上了掉金子的事情,怎么想都是一个骗局。可惜蜀王太贪婪,贪图小利而亡了国,令天下人耻笑。

4、秦嬴政统一六国称皇帝

荆轲行刺秦王失败,这件事更加深了秦王对燕国的憎恨,于是秦王便加紧对付燕国。燕太子丹亲自带兵出战,可惜根本不是秦军的对手,被秦军打得七零八落。燕王喜和太子丹被迫带着一部分兵马退到了辽东,可是秦王势必要拿住太子丹,燕王喜只得杀了太子丹,由此向秦王求和。

秦国的谋士尉缭向秦王建议说:“韩国已经兼并,燕国也退到了辽东,赵国只剩下了一个代城。因此我们不如先将南方的魏国和楚国收服,等到将这两国拿下了,辽东和代城也就不在话下了。于是秦王将北方的军队撤回,派兵攻打魏国。

公元前225年,秦国灭了魏国,接下来遭殃的就是楚国了。秦王派兵二十万,没想到吃了败仗,损失惨重。秦王大怒,亲自把王翦接到宫中封为大将,让他率领六十万兵马继续进攻楚国。临行前,王翦拿出了一张单子来。秦王一看,原来是王翦要求要咸阳的上等田地,上等的宅院,希望秦王能够应允。秦王立刻答应了下来,心中暗想,王翦这个人太小家子了。

于是王翦率领着六十万大军出发了,在路上他又派人回去向秦王要求给自己修一个花园,没过几天,又恳求秦王赏赐自己一个养鱼的水池子。

看到他这番做派,副将蒙武笑道:“将军不断地提出请求,难道还怕打完胜仗没有赏赐吗?”岂料王翦悄悄对他说道:“大王交给了我六十万大军,几乎将全国的兵力都交到了我手上。如果我不这样向其要求,秦王怎能不心生猜疑?我这样做就是让他安心呀!”

蒙武这才明白过来,称赞将军的深谋远虑。

王翦将军队驻扎在天中山下。没多久,楚国大将项燕率领二十万兵马,副将景骐也带了二十万兵马,向王翦挑战。可是面对敌人的挑衅王翦根本不理睬,而是将一部分人马分派在了运输粮草上面。就这样过了一年多,王翦的兵马没有任何要打仗的迹象。项燕想,秦军原来是来驻防的。于是他便放松了对秦军的警惕,将精力放在别的上面去了。

就在项燕疏于防范之时,秦军突然排山倒海般地打了过来。楚国的兵将个个手足无措,胡乱抵抗了一阵便逃走了。项燕和景骐带着败兵一路逃跑,兵马越来越少,城池也丢了不少,最后项燕只得去淮上重新招募兵马。王翦就这样一鼓作气打下了淮南、淮北,一直打到了寿春。副将一看形势不妙便自杀了,楚王负刍成了秦国的俘虏。

项燕找到了二百多名壮丁,到徐城时,遇见了正从寿春逃出来的昌平君,由此得知了楚王被俘的消息。项燕仔细想了想,吴越地区有长江可以防御,而且地域广博。于是他率领兵将渡过长江,拥昌平君为楚王,准备死守江南。

王翦得知了项燕退守江南的消息,便吩咐蒙武造船。又过了一年的时候,王翦已经准备了不少战船,也训练了几队水兵,于是便渡过长江,进攻吴越。昌平君在征战中被乱箭射死,项燕最后也被迫自杀身亡,至此楚国彻底灭亡。灭掉楚国之后,就剩下燕、赵、齐三个国家,便可以完成统一大业了。

王翦完成任务后便告老还乡了,之后秦王封他的儿子王贲为大将,接着攻打燕、赵两国。王贲也不负圣望,打下了辽东,擒住了燕王喜,将其押送到了咸阳。之后进攻代城,代王嘉兵败自杀。至此离秦国的统一大业就差一步之遥,就剩下了一个齐国。

秦王派王贲向齐国进攻。齐王建一直不敢得罪秦国,秉承与秦国和好的原则,一直很听秦国的话。等到其他的国家都被秦国灭了,他才开始着急起来,连忙派兵驻守边界,可是已经太迟了。

公元前221年,秦国的几十万兵马向齐国攻来。很多年没打仗的齐军根本不是秦国的对手,没几天工夫便攻下了临淄,齐王被迫投降。从此六国全部划入了秦国的疆界,天下终于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

不管人们如何咒骂秦王嬴政残暴,可是他的历史功绩是磨灭不了的。他结束了长达几百年的诸侯混战,完成了宏伟的统一大业。他是第一个使用“皇帝”这个称号的人,后人称他为秦始皇。由他开始,中国进入了长达几千年的封建时期。

5、楚庄王绝缨计笼络人心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因为歼灭了叛党而召开了一个庆功会,宴请群臣,名为“太平宴”。席间觥筹交错,君臣兴致很高,宴会从白天一直进行到了晚上。不知不觉中外面已经天黑了,而大厅中灯火通明,轻歌曼舞,热闹非凡。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楚庄王见大家还没有尽兴,便命自己的宠妾许姬出来献舞。帐幔中舞动出两列婀娜多姿的舞女,许姬从中转出来,伴随着悦耳的音乐翩翩起舞。只见她目含秋水、眉若远黛,歌喉未展先有情,庄重而又柔美。有美酒畅饮,又有美女歌舞助兴,厅中气氛越发热烈起来。

酒至半酣,楚庄王命许姬为众谋士和将领斟酒,大厅里一阵欢呼。就在许姬为一位将军斟酒的时候,突然一阵风从外面吹来,将席间的蜡烛全部吹灭。顿时人声嘈杂。就在此时,许姬觉得自己的手被人一把握住,她用力挣脱开,并顺手将那人帽子上的缨子揪了下来。

许姬连忙走到楚庄王旁边哭着告状:有人趁着天黑竟然轻薄自己,希望大王给自己做主。她建议大王马上点上蜡烛,只要看一看大家的帽子便能找出调戏自己的人来。楚庄王想了想,并没有按照许姬说的那样做,反而吩咐先不急着点蜡烛,请大家把帽子都摘下来,不必拘于礼数开怀畅饮。等到大家把帽子都摘了下来,楚庄王才命令侍者点蜡烛,此时再想查出非礼之人就没那么容易了。

宴席结束后,许姬责怪楚庄王没有替自己洗刷清白。庄王笑着劝解道:“今天的宴会是为了犒劳大家的,如果席间出现兴师问罪的事,自然会影响大家的兴致。酒本来就是乱性之物,况且许姬国色天香,哪有人不喜欢呢?如果我因为此事治了那个人的罪,别人自然会说我心胸狭窄,那样还有谁愿意为我效命呢?”许姬听了便没有再提起这件事。

七年后,楚国与郑国展开了一场恶战,前部主帅唐狡自告奋勇率军迎敌,甘当先锋,为大军杀出了一条血路。最终楚庄王取得了胜利,要厚赏唐狡。唐狡却跪拜在地说:“罪将只能将功折罪,才能报答您的不杀之恩哪!”原来在“太平宴”上轻薄许姬的人就是唐狡,当时楚庄王没有治他的罪,他心怀感恩,所以今日舍命相报。之后楚庄王不仅重赏了唐狡,更是将许姬送给了他。人们都称赞楚庄王的宽容大度,从此对他更加忠诚。

“君则敬,臣则忠。”楚庄王心胸开阔,一个“绝缨宴”,使得他更得人心。楚庄王能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是和他的宽容大度、知人善任分不开的。由此可见,没有一定的胸襟是不能成就一番大业的。

6、楚庄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楚庄王继位后,白天打猎游玩,晚上喝酒赏月,根本不理国事,更没把霸主的地位放在心上。他就这样过了三年,人们都把他当做昏君看待。其实楚庄王有自己的打算,他认为楚国的令尹权力太大,自己刚刚继位,地位还不稳固,不知道朝中那些大臣有胆识,有谋略,可以委以重任,所以即便自己如何努力也做不成什么大事。于是他索性饮酒作乐,不理朝政了。这样便让令尹以为自己是个无能之辈。

曾经有大臣劝告楚庄王,可是他们的话全是隔靴搔痒,根本说不到点上。楚庄王根本不想听,他最后下了一道命令,谁再敢多嘴,就定谁的罪。结果就真的没人敢说话了。楚庄王非常失望,感叹连一个不怕死的大臣都没有。

有一天,大夫申无畏来见楚庄王。楚庄王便问他:“你来干什么?是找我喝酒还是赏乐?”

申无畏答道:“有个人给我出了一个谜语,我猜不出来。大王聪明过人,希望您能帮帮我。”

楚庄王说:“什么谜语?你暂且说来听听!”

申无畏说:“在楚国的山上有一只身披五彩的鸟,在一个地方不飞不叫停留了三年,谁也不知道是什么鸟。”

楚庄王笑着说:“这不是一般的鸟。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这事不能着急。”

申无畏磕了个头,说:“大王到底英明!”说完他便出去了。

接连几天又有别的大臣冒死劝谏楚庄王管理朝政,那些大臣都说:“您要再这么下去,别说成为诸侯中的霸主,恐怕连那些小的属国都管不了了。”

楚庄王就从那天起开始管理朝政。他一面改革政治,调整人事,从令尹的手中夺回大权,一方面招兵买马,训练军队,准备和晋国争夺霸主的地位。经过几年的时间,楚庄王收服了南边的一些小部落,之后又打败了宋国。楚庄王继位第八年,他亲自率领大军打败了陆浑的戎族。陆浑在洛阳的南边,楚庄王打完胜仗之后便在周朝的边界上阅兵,向周天子示威,周王室赶快派人去慰劳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