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旅游学概论
18854600000023

第23章 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9)

(四)历史悠久,从未中断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它的文化在历史上从未因异族的入侵而中断,这有异于其他许多国家的历史发展。如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古罗马等国的文化随着历史的演变都已成为陈迹,而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却是血脉相承,世代相传,保持着自己的风格。这种文化对亚洲许多国家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4 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与保护

一、旅游资源的规划

(一)旅游资源规划的定义

旅游资源规划是资源与市场的匹配,是对旅游产品的生产与交换的系统构想,这一系统构想的实施应能同时实现游客、开发商与当地社区的价值满足。

(二)旅游规划的核心思想

旅游规划的核心思想就是运筹学思想,即运用经济管理决策最优选择方法,达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目的。运筹学思想在旅游规划实践中体现为以下两种思路。

思路一:在给定数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情况下,如何实现最佳的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

思路二:在确定的效益目标情况下,如何使用最少的资源来实现特定的目标。

这两种思路都是通过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目标。

二、旅游资源的开发

(一)旅游资源开发的含义

在讨论旅游资源开发之前,我们必须先澄清和明确旅游资源开发的含义。从讨论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上去认识,旅游资源不管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可分为现实旅游资源和潜在旅游资源两种。所谓现实的旅游资源,通常是指那些不仅其本身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而且客观上已经具备必要的接待条件,并且正在接待大批游客前来访问的旅游资源。有人曾认为现实的旅游资源是指那些已经为旅游业所利用的旅游资源,是已经开发了的旅游资源。这种认识表面上看好像很正确,但实际上并不确切。理由在于:第一,旅游资源是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各种客观事物的总称,但这并不是说只有为旅游业所利用者才是旅游资源,而是说只有为旅游者所利用或所向往者才属旅游资源。其实早在旅游业问世之前,旅游活动便已经存在。即使在今天,有些专门去那些人迹罕至之地探访的探险型旅游者及不少乐于深入目的地进行社会考察的漫游型旅游者,也都根本不使用旅游业提供的商业性旅游服务,难道吸引他们前往的事物或旅游对象物不是旅游资源?之所以强调应从需求角度去认识和界定旅游资源,其原因也与此有关。第二,有些旅游资源,不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未必经过人为开发,也能为旅游业所利用,某些旅行社组织的探险式的南极观光及某些登山旅游都属此例。所以,只要其本身具有吸引游客的功能,并且事实上已经在吸引旅游者前来的旅游资源,即为现实的旅游资源。

在很多情况下,造成人们对旅游资源开发认识分歧的原因之一,在于对“开发”一词的含义认识不同。一种认识是,无论哪项旅游资源,也不论其是否经过人们的开辟和建设工作,如修路架桥、建造各种设施等,只要事实上有旅游者前往旅游,这项旅游资源也就得到了“开发”。在这个意义上,开发实际上成了利用或使用的同义词。换言之,只要有旅游者来观赏或使用,该项旅游资源也就得到了开发。然而在旅游研究和旅游业实践中,开发一词通常是指人们为了发挥、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而致力从事的开拓和建设活动。在这个意义上,开发是手段,而利用则是目的。两者不可混同。

所谓潜在的旅游资源,则通常是指那些其本身可能具有某种能够令人感兴趣的特色,但由于不具备交通条件和其他接待条件,加之可能尚不大为外人所知,目前还无法吸引游客前来观赏的吸引因素。它们必须经过有意识的人为开发,才能造就出能够吸引旅游者前来的旅游环境,才能成为可供游客观赏并且可供旅游业利用的现实旅游资源。

(二)开发工作的必要性

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旅游业所必须凭借的基础条件。要使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得以发挥、改善和提高,一般都需要经过适当的开发。也就是说,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发挥、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使其成为能够为来访旅游者提供满意经历的旅游对象物,其最终目的则是将其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成为现实的经济功能。

旅游资源开发所涉及的对象,既包括潜在的旅游资源也包括现实的旅游资源。毫无疑问,要使潜在的旅游资源转化成为现实的旅游资源,人们必须根据其目前接待条件的欠缺状况进行必要的初始开发和建设,否则便无法使其成为现实的旅游资源或无法使其旅游吸引力得到有效的发挥。

但是对于很多现实的旅游资源,特别是已为旅游业长期利用的现实旅游资源,同样也需要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再生性开发。这种开发的直接目的则是为了巩固、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对于现实的旅游资源之所以也需要不断进行再开发,是因为作为目的地旅游产品的组成部分,任何经基本开发后形成的旅游吸引物或旅游景点都有其生命周期。

通俗地讲,同工业产品都有其生命周期的情况相类似,一个以旅游吸引物为核心的旅游环境如旅游景点形成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游客接待量都会经历一个由少到多,此后又由盛到衰的演变过程。对于不同的旅游景点来说,这一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不尽相同,有的可能很短,有的则可能很长。但其市场寿命的这一演变过程无论如何迟早总会发生。这一从无到有、逐渐兴盛,然后又逐渐衰落直至很少有人问津的发展或演进过程,称之为该旅游景点的生命周期。出于最简单的理论说明目的,以某一或某些吸引因素为核心而形成的一个旅游景点的生命周期可划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几个阶段。具体表现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旅游景点能够吸引前来访问的游客人数会出现由少至多,经过一段时期之后又由多逐渐减少乃至几乎无人问津的情况。

引起生命周期阶段发生变化的原因是该处旅游资源的吸引能力的变化。我们已经知道,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是旅游者主观兴趣的反映。经初始开发后的旅游景点由于适应当时游客的兴趣和需要而使吸引力逐渐增大,因而来访的旅游者人数也逐渐增多并形成盛况。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供需两方面都可能出现新的变化。例如,供给方面可能会出现环境污染或接待能力不足或旅游服务质量下降,这些都会影响旅游资源的吸引力;需求方面则可能会因时尚潮流的变化而发生兴趣转移。换言之,旅游者从最初开发的旅游吸引物那里已经得到了满足,因而希望寻找和觅求新的满足。所有这些情况,特别是需求方面的变化,最终会导致该地旅游资源吸引力的衰减。从理论上讲,以某项旅游资源为核心的一个旅游点的生命周期总有其终结之时,这只不过是时间或早或晚的问题。但是在实践上,人们则可以设法采取各种措施来延长其市场寿命,其根本办法便是不断进行开发,不断更新和再生其吸引力,使其年年添新、岁岁有异。

在决定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向或围绕这些资源将该地开发成什么样的旅游环境时,通常需要将目标市场的偏好和需要同有关旅游资源自身的性质结合起来进行考虑。不同的旅游者往往有着不同的兴趣和偏好。在这方面,外国人与中国人、老年人与青年人、欧美人与日本人,很可能不尽相同。因此,在决定某一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向之前,一定要研究其所能吸引的客源市场的构成状况。如果单凭直觉贸然开发,成功的概率将会很低。当然,考虑目标旅游者的兴趣和偏好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有关旅游资源本身的性质及其本身的自然和人文条件。对于一个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来说,在众多的各类旅游资源中,最为宝贵的是那些由自然和历史所赋予的具有垄断意义的特殊资源。由于这类遗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因而在开发这类旅游资源时,一个重要的原则便是根据这些资源的自身特点去选择市场,而绝不能为了迎合客源市场而任意改变这些资源。换言之,在这个问题上,应在注重保护的前提下,实行根据供给去选择需求,而不是由需求决定供给的基本原则。

(三)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

旅游资源的评价同有关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往往是分不开的。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研究是在对有关开发项目进行投资决策之前就其在经济上是否可行而做的调查研究。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然后才能在此肯定结果的基础上开展规划和设计工作。也就是说,在开发项目的可行性得到肯定并根据这一结果作出投资决策之后,进一步的研究和设计工作便会更有把握,因为这些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如何使已经确定下来的可行性得到最佳的实现效果。

旅游资源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大方面的内容。

①开发者的实力和资格。在并非由政府投资开发的情况下,这一内容尤为重要。但是根据我国的情况,旅游资源的开发多由各级政府投资进行,因而人们往往不注重对这方面内容的研究。实际上,即使是由政府投资,也应根据量力而行的原则对当地的经济实力和经营管理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否则开发工作便会有风险。如果由某个企业提出要求开发并且由贷款机构如银行搞有关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那么了解开发者的经济实力和经营资格就更为必要了。

②分析和预测市场需求。主要通过市场调研工作摸清项目开发后的游客来源、客源类型、市场规模、游客的消费水平及开发地周围一定距离内有无竞争的同类旅游点,等等。

③分析项目开发和经营的微观条件。例如劳动力条件、工程技术条件、有关旅游资源本身的条件,等等。同时,列出可供选择的解决办法并就有关费用进行测算。最后,需就开发后的投资回收前景作出预测。

④分析当地宏观社会经济条件,如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社会风俗,以及基础设施状况,并就开发后可能会影响到的更广泛的社会方面进行损益分析。当然,并非所有的可行性研究都需要就可能影响到的社会方面进行全面损益分析。要就有关社会方面影响进行损益分析,须视谁对可行性研究结果感兴趣而定。

实际上,并非所有的项目可行性研究都必须包括上述所有内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具体应包括哪些内容,取决于该可行性研究主要是为谁而做。一般地讲,项目开发者所真正关心的是项目开发后能否获得理想的投资回报效果。因此,如果项目可行性研究仅仅是为开发者而做,其内容包括上述第②、③两大方面即可。如果项目可行性研究需要提交政府部门审批,则上述四个方面的内容都需全面涉及。特别是国家或地方政府所需要的这类开发可行性研究都应包括较为广泛的损益分析。不包括损益分析的可行性研究结果,只能说明从微观利益上该项目可行,但不能显示该项目开发后果对当地经济和社会是否有利。国家或地方政府看待开发问题时必须要目光长远而不能贪图近期经济利益,同时必须要眼界宽阔,既要看到项目开发后的积极后果,也要看到项目开发可能给当地人民、当地社会及当地经济等带来的负作用。只有充分估测项目开发后所带来的利益和损失,才能保证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主要内容

旅游资源的开发虽然包括对某一单项旅游资源的开发,但更多的是对多项有关资源的综合开发乃至对某一旅游点或旅游地的开发。因此,旅游资源的开发实际上并非局限在对资源本身的开发上,而是在选定好旅游资源的基础上,为了开拓利用或更好地利用这些旅游资源而对与之有关的接待条件进行开发和建设,以便使旅游资源所在地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旅游环境或接待空间。在这个意义上,旅游资源开发同旅游业开发在内容上并无大的区别。

①提高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可进入性。在开发问题上,交通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可进入性并非仅指旅游者可由外界抵达该旅游地点,而是要“进得来、出得去、散得开”。也就是说,要使旅游者来得方便、在旅游目的地逗留期间活动方便及结束访问后离去方便。所以,可进入性实指旅游目的地同外界的交通联系及旅游目的地内部交通运输的通畅和便利程度。因此,解决和提高可进入性程度不仅包括陆路、水路和空中通道的基础设施的建设,而且还必须包括各种交通运输工具的运营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