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旅游学概论
18854600000045

第45章 旅游活动的影响(5)

研究认为,旅游业在地域上形成六个增长潜力地区。一是推进西部地区旅游开发,尽快形成新的就业增长点;二是推进都市旅游发展,形成大容量的旅游就业基地;三是加快环城市度假带的建设,统筹城乡旅游就业关系;四是加大交通干线沿线旅游发展,形成就业增长轴;五是大型旅游区域的成片开发和综合开发,形成大规模就业;六是乡村旅游发展及旅游小城镇综合服务建设。

研究建议,根据旅游业发展特点、就业状况、就业模式等不同,对旅游业进行分类指导:一是重要旅游目的地;二是中心城市;三是大中城市周边地区;四是老少边穷地区;五是旅游小城镇;六是资源型城市和地区。

我国旅游就业已形成六种模式。

新近发布的枟中国旅游业就业目标体系与战略措施研究枠,分析了我国旅游业的地域特征,提出我国旅游就业可以概括为六种不同的地域模式。

一是以大型景区为龙头,形成了丰富的就业体系和就业方式,包括住宿接待、餐饮、娱乐、旅游购物、劳务服务等。

二是在旅游城市、交通枢纽和集散基地,以住宿接待为中心,形成了综合性的旅游服务体系,形成了酒店集中区等高密度就业区域。

三是以满足城市居民休闲度假为主,环城度假带已成为旅游就业的重要增长点,为城市居民休闲服务建立了相应的就业体系,包括旅游度假区、主题公园、农家乐、产业旅游等。

四是沿着重要的旅游交通干线及航空港、火车站、汽车站等站口形成的旅游就业重要的增长轴线。沿交通沿线带动的就业体系主要有三种增长模式:沿线的旅游交通服务,如餐饮、车辆维修、商品销售等;带动沿线旅游景点资源的开发;带动沿线城镇的发展和就业体系的形成。

五是旅游小城镇及乡村旅游就业体系。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古镇旅游、乡村旅游,这种旅游模式所产生的就业体系,与一般的旅游景区点相比,具有更高的参与性。

六是依托产业旅游带动的就业模式。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旅游热点,如工业旅游、农业旅游、体育旅游、节庆旅游、教育旅游等。产业旅游就业模式的特点是,旅游业依托其他产业,从业者往往是兼职从事旅游。

第二节 旅游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虽然旅游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如果旅游接待国(或地区)不是量力而行,而是片面强调发展旅游经济,则可能会物极必反,对经济的发展起到副作用,产生消极影响。

对旅游目的地经济有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造成物价上涨

就一般情况而言,由于外来旅游者的收入水平较高或者他们为了旅游而长期积蓄的缘故,因此旅游者的消费能力往往高于旅游目的地的居民。加之在外旅游消费心理的影响,他们通常愿意并且能够出高价购买所需的商品和服务。从供求关系看,游客的大量涌入,大大增加了需求的总量,引起旅游目的地商品价格上扬;在经常有大量游客来访和物资供应比较紧张的情况下,难免会引起旅游接待地区物价上涨,造成当地居民生活成本上升,与此同时当地居民的工资却没有同步提高,这势必会损害当地居民的经济利益。此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地价也会迅速上升。很多国家的大量事实证明,在某些最初来访游客不多的地区兴建旅馆时,对土地的投资只占全部投资的1%。但是在这一地区旅游业发展起来之后,兴建旅馆的土地投资很快上升到全部投资的20%。由此而造成的地价上涨,显然会影响到当地居民的住房建设与发展。

二、导致产业结构失衡

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一种新兴产业都会影响其产业结构,而这种影响是两方面的,既可能对产业结构起到优化作用,也可能会产生不利的变化。旅游业的过度发展就有可能产生不利的变化。例如,在有些原先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或地区,如果单纯从个人收入来看,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从事旅游服务的所得高于务农收入,那么必然会导致大量的劳动力弃田而从事旅游业。这种产业结构的不正常变化会造成这样的结果: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扩大了对农副产品的需求,然而另一方面却是农副产品产出能力的下降。当地居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方式,一旦旅游业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满足他们生活的基本需要,如果再加上上述农副产品价格上涨的压力,就会产生社会问题,甚至会影响到社会和经济的安定。

三、过分依赖旅游业会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

在国民经济的各行业中,旅游业并不是关系国民生计的行业。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宜过分依赖旅游业来发展自己的经济。对旅游业的过度依赖,将导致经济发展偏离良性循环轨道。特别是对于我国这样的一个大国更是如此。

(一)旅游活动有季节性

旅游业的季节性波动加大了供需之间的矛盾———劳动力闲置、当地物质剩余而导致大降价,居民收入减少。虽然需求方面的这种季节性波动有时可通过旅游业的营销策略和手段而减小,但毕竟不可能完全消除。因而,旅游接待国或地区在把旅游业作为基础产业的情况下,淡季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闲置或严重的失业问题,从而会给接待国或地区带来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二)旅游活动受制于市场

旅游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客源地居民的收入水平、闲暇时间和有关旅游的流行时尚,而这些都是旅游接待国或地区所不能控制的。如果客源地出现经济不景气,其居民对外出旅游的需求势必会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接待地区很难保住或扩大市场。此外,一旦客源地居民对某些旅游地的兴趣爱好发生转移,就会使原接待地区的旅游业衰落,甚至是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萧条。特别是从长远的观点来看,这些问题都难免发生。

(三)脆弱的产业

旅游业的脆弱性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它不仅受到旅游业自身激烈竞争的影响,而且极易受到多种外在因素,甚至是意想不到的因素的影响,并且其反应非常迅速,常令人猝不及防,波动幅度大,涉及面广。一旦这些旅游业所不能控制的因素发生不利变化,就会使旅游需求大幅度下降,旅游业乃至整个经济都会严重受挫,可能造成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这是因为旅游属于高层次消费,因此每当经济状况不理想时,人们必将首先保证基本消费,如此必然要削减包括旅游消费在内的高层次消费。

第二,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所涉及的行业、部门和其他各种因素极多,任何行业和部门的变故都会波及旅游业。比如:战争、外交形势紧张、政治局势动荡和社会治安状况不良、恐怖主义活动严重、环境污染事件、严重交通事故;社会福利和工作制度的改变、重大的国际文化活动和会议、汇率变化,乃至文学艺术方面的重要举措,都会导致旅游业的大幅度起落,有时甚至是人们完全不曾预料到的。例如,中东战争几乎完全毁掉了中东的旅游业。1991年埃及连续发生袭击外国旅游者的事件,造成1人死亡,5人受伤,致使其旅游收入短期内暴跌75%。1982年墨西哥希望通过降低汇率招徕更多的客源。这本来符合一般规律,但结果却适得其反,游客反而降低了6%。因为人们因此而联想到其政治局势可能不稳定。2005年7月7日,英国当地时间上午9时左右,伦敦雨雾蒙蒙,就在此时,3列地铁和4辆公共汽车遭到自杀式爆炸恐怖袭击,一时间,恐怖阴影笼罩了整个伦敦城。此次爆炸事件共造成56人死亡,700多人受伤,是“二战”以来伦敦遭到的最大袭击。爆炸发生后,对英国经济至关重要的旅游业损失3亿英镑收入,宾馆、饭店和其他行业的收入也遭受了重大损失。英国旅游业应急小组曾于爆炸发生后预测,海外游客2005年全年在英国的消费将会比预计下降2%。

第三,存在不可抗力的因素。旅游业在面对非人为不可抗力因素时,其脆弱性更加突出。比如:气候反常、洪水、地震、火山爆发、疾病流行、雪崩、山崩、泥石流等自然灾害。2003年由于“非典”疫情影响,我国旅游业损失了2768亿元。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里氏9畅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灾难波及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泰国、印度、马尔代夫等国,遇难总人数逼近30万。2005年1月,世界旅游组织发布报告称,受到海啸严重影响的重要旅游国家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亚、马尔代夫、泰国和斯里兰卡,其他重要旅游景点并未受到冲击,因此,海啸对世界旅游业冲击有限。尽管如此,受灾地区旅游业被挫伤的事实仍然无法回避,地震、海啸对旅游业的影响或许没有表现在绝对数字上。2005年3月,威世国际为世界旅游机构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亚太地区因为南亚海啸所蒙受的旅游损失高达30亿美元。威世国际副主席保罗·道宁指出,尽管亚太地区不少度假景点并未受到海啸破坏,但调查发现,有9%的国际游客因此而感到害怕,今年将到其他地区度假。

正因为旅游经济存在这种脆弱性,所以并非越早发展旅游越好、旅游业规模越大越好。一个国家或地区将旅游业放在何种地位,其发展规模应当多大,都需要慎重考虑。除非该国或该地区既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又有条件避免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如夏威夷有计划地削减其种植业,而将旅游业作为经济支柱;圣马利诺几乎全依靠旅游业收入,它们的这种做法对于其他国家或地区则未必可行。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大国,旅游业的发展尤其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不能盲目开发。上述可能性的存在只是从国家或地区安全的角度说明了旅游业的发展要加强宏观调控和总体规划的必要性。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也必须体现这一特点,对于应当开发和优先开发的地区应大力支持和扶植,对于不宜发展旅游业的地区则应加以限制。

第三节 旅游经济影响的衡量指标———旅游乘数

“乘数”(Multiplier),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卡恩于1931年提出的,它是指“公共支出或私人资本投资增长对收入所产生的放大效应或连锁反应”。乘数又可称为倍数,在现代经济学中用来表现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所引起的经济总量变化的连锁反应程度。旅游的发展对旅游接待地的推动作用通常是用旅游乘数理论来解释的。旅游乘数是用以测定单位旅游消费对旅游接待地区各种经济现象的影响程度的系数。

对于旅游接待国来说,国际来访游客的旅游消费作为无形出口贸易的收入,使外来资金“注入”到接待国的经济中,这种资金注入可增加接待国的收入,并通过在接待国经济中的流转刺激该国经济的发展。

国际游客在接待国中的旅游消费,首先成为该国旅游业的营业收入,从而构成所谓的直接营业收入。当然,这些钱并非都可称为接待国的居民家庭收入,也并非全部构成接待国的旅游净收入。旅游企业出于未来营业的需要,必须将一部分钱用来购买物资和补充库存,维修自己的设施和设备,向政府缴纳各种税金和支付员工工资,以及向其他有关部门支付有关的费用。因此旅游企业在上述直接营业收入下,一部分便又重新漏损到国外。此外,按照乘数理论中的假设,上缴政府的税金和用于储蓄的部分亦被视为漏损。所谓漏损,即意味着这些部分不会对接待国的经济产生任何的刺激作用。但是,除旅游漏损外,余额部分仍留在接待国经济体系内。旅游企业将这些钱用于从本国其他经济部门的企业购买物资、补充库存,从而扩大了这些相关企业的业务量。为了满足新增加的市场需求,这些企业便需要增添雇员或对现有的雇员支付加班工资以扩大生产。此外,这些企业也同样要将新增加的营业收入用来补充原材料、维修生产设备、缴纳税金、支付其他营业费用等,从而启动下一轮的经济活动。随着旅游收入在接待国的渐次渗透,该国的经济产出总量、就业机会和家庭收入便会增加。这便是所谓的间接效应。

随着本国居民工资收入的增加,其消费也随之增加,由于部分工资收入用于购买本国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刺激本国经济活动的进一步扩大,这也使得有关企业的营业量得以扩大,并导致收入和就业机会的进一步增加。这便是所谓的诱导效应,这种诱导效应的作用之大非常可观。有些国家和地区的测算情况表明,诱导效应的增收作用相当于间接效应的3倍。

上述间接效应和诱导效应合在一起,有时被称为“继发效应”。旅游乘数便是用以测定来访游客的旅游消费所带来的全部经济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