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北派少林拳入门
18859100000008

第8章 少林大金刚拳(简化36式)(1)

§§§第一节拳术介绍

少林大金刚拳又称“金刚罗汉拳”,是我国北派少林拳中较为古老的拳种之一,是进行武术锻炼,掌握实战技能,并具有武术史学研究价值的优秀拳法。此拳由先父秦铁英先生(1889—1967。同盟会员)晚年亲授。据先父讲,此拳源于宋末元初,至明代传习于嵩山少林寺,并作为少林寺武僧保护山门威严的必习拳法。后由于历史上“反清复明”的原因,这一拳派长期隐踪秘迹,于民间秘密传习才得以较完整地保存下来。

“少林大金刚拳”属于近身搏斗型拳法,以八大金刚动势为基础,共九九八十一变化。拳势古朴,注重实战,具有发力猛重、疾稳、沉实、整透的风格,以及招势简捷、短促迅疾、手腿并用、攻防并施、避实击虚、刚柔相济的特点。手法上善连打重击,来去风速,劲路奇出,斩钉截铁,势如破竹,得势近身,非摔即拿,相机并用。技法上讲究远之拳足,近之膝肘,靠之以摔,相机以擒。同时拳法内容非常重视内功的锻炼,以使人体意、气、力等内外功夫能融贯一体,逐步深化,应用于实战技击和健身养生。

“少林大金刚拳”十分注重“拳禅一体”。拳法中的“禅”包括两层意思,第一是“修心明性”,通过对“禅”的修行悟道,去寻求做人的规范和处世的哲理;第二是“修待根基”,通过武术功法(内外功)的修炼,培养深厚的武术功夫,为达到少林拳法的高深境界,打下牢固的基础。

“金刚”为宇宙问顶天立地者,是持正义、镇慑邪恶之神。庙宇殿堂之侧,多塑有“哼、哈二将,四大天神,八大金刚”等护法神的塑像,被视为守国保民、护佛镇妖的象征。“金刚”的姿态威武、刚烈,因此“少林大金刚拳”十分注重“金刚之躯,叱咤风云,无坚不摧,所向无敌”的气度和风范。本书所介绍的“简化36式”,就是作者依据传统大金刚拳法(81式)的基本内容,在总结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取其精华编成的。谨供武术爱好者在进行传统少林拳法练习时,作为初学入门之先导。

§§§第二节拳术概要

一、特点与风格

少林大金刚拳在练习过程中,十分讲究一硬、二快,三巧、四合。

一硬。在攻防练习时,出手要斩钉截铁,势如破竹。

二快。攻防动作来去风速,迅疾力整,如利箭穿革,目光如电闪,气势近逼人。

三巧。拳法“刚柔互用,避实击虚,借力使力,相机用招,闪展迅敏,进退轻灵”。

四合。借丹田沉荡、内气发动之功,做到“气力合一,蓄满突发,劲力整透”。使内、外相合的实战特点和凌厉迅疾的拳术风格融为一体。

二、拳术与呼吸

少林大金刚拳采用“腹式呼吸”法,按照“退吸进呼、柔吸刚呼、蓄吸发呼”的原则,融于动作之中。以大金刚拳法中的“穿林入洞”式(即四六步左架右冲拳)为例:随左手向前上方格架,左脚随势上半步,此动为吸气(小腹部内收);右拳由腰间向正前方直线冲出的同时,右脚向前方迈出一步,成右四六步,同时配合动作呼气(小腹部充实,同时鼻腔配合短促呼气)。在拳术练习中,要正确运用呼吸方法,逐步形成自然和习惯。练拳时要特别注意避免憋气,做到顺其自然。如起势与收势中的调息动作,就是以腹式呼吸为基础的深呼吸运动。这种深呼吸可以帮助人体较快地调整呼吸,使情绪安稳、精神内敛、气息深长而顺达,既可为激烈的动作做好精神和气息上的准备,又可使练拳后的气息逐渐恢复平和,而使整个练拳过程气势不懈,精神不散,做到气息与形态变化的高度统一。

在拳术练习中,腹式深呼吸运动能使人体产生一种“腹实胸宽”的最佳生理状态。整个呼吸过程自然地集中到腹部,胸腔的负担会相对减轻,这便可使气息顺畅,通体宽松,这样身体动作的重力会自然下沉,脚实步稳,为突然发劲和连续动作做好气息、力量和动势体态的各项准备。呼气时。腹部凸实,全身气充、力实,能使发劲突然猛烈,势疾力坚。由于人体腹部(即丹田处)位于身体中轴线的正中,此处随势而动,能牵动全身,对于协调动作、发动各种劲力,以及攻防技法的实施都有直接的作用,因此拳术动作与呼吸配合,要经过长期不间断的有意识练习,才能逐步理解、体会和形成规律。呼吸不可强制,更不能在练拳过程中形成张口呼吸、伸颈、耸肩,以及气涌上浮等错误姿态。在运动量和速度达到高潮时,呼吸频率会相应加快,会产生暂时的供氧不足,这时可按照拳法的节奏和韵律,利用运动过程中的动作变化和停顿间隙,采取短时深吸气等方法,有意识地将气引向腹部。但此时仍要坚持用鼻呼吸,轻闭口齿,尽量减轻胸部的紧张,增大吸氧量。在发力时要做到刚柔适度,先松后紧,紧后即松,松要松得透彻,紧要紧得充分,做到柔而不懈,刚而不僵。这样动作、劲力与呼吸的有机、协调地配合,才会使拳术攻防手法严密,神气贯注,重心扎实稳固,技法迅疾灵变。

三、拳法与规范

姿势正确,是达到练功效果的关键,可以逐步建立正确的动态与静态相兼的动力定型,有利于攻防动作的实施,使劲力、技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少林大金刚拳具有动势迅速、方法连贯、刚柔相济、虚实分明、沉稳灵变的技术风格,和踢、打、摔、拿诸法紧密协调、互为应用的特点。在攻防动作中重点突出武术的打法和摔法,对于战术手段及所攻击的具体部位,都有严格的技法规范。对拳术的功架、劲力上的要求,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出拳迅疾,腿法刚猛。

身正立腰,步灵稳重。

腹实胸宽,敛臀肘沉。

蓄松内含,发力整透。

身法合顺,进退严密。

劲从根起,气吐丹田。

在少林大金刚拳术练习过程中,还要注重“拳打一线的原则。以简化36式为例,全套动作共两段,一去一回,原位收势;在拳术中踢、打、摔、拿的攻击方向,均以前后为目标,因此拳法更显简捷、清晰,容易掌握。

§§§第三节动作名称

第一段

起势

1.正身拱立(并步推掌)

2.捧月归山(旋腕开步双抱拳)

3.青龙探爪(原地双冲拳挑掌)

4.风云入寂(双掌下按)

5.玉柱撑天(左提膝双顶肘)

6.双龙出洞(马步前侧双冲拳)

7.霸王举鼎(马步双栽撞拳)

8.金刚抖威(左提膝架拳)

9.黑虎掏心(马步撞冲拳)

10.金刚翻云(翻劈马步横靠)

11.玉瓶倒挂(圆身挑拳)

12.金刚伏虎(弓步崩拳)

13.风扫残云(歇步压肘横扫拳)

14.双龙出洞(弓步双冲拳)

15.乌龙探海(格拳马步下撩)

16.白蛇吐信(右弓步上穿掌)

17.三环套月(进步连击肘)

18.乌龙翻转(上步翻身劈掌)

19.回头望月(独立平衡)

20.金刚抖威(右转身横擂拳)

21.青龙探爪(弓步冲拳推掌)

22.黑虎掏心(马步撞拳)

23.天王托塔(提膝双合掌)

第二段

24.霸王举鼎(双弓步撞拳)

25.黑风贯日(上步贯冲拳)

26.追风赶月(上步截踹腿)

27.扑胸撞穴(双架头撞冲拳)

28.罗汉卧石(震脚左仆步)

29.力劈华山(左右上步劈拳)

30.穿林入洞(四六步撩架冲拳)

31.黑风贯日(右弓步上崩拳)

32.叶底藏花(插步推掌)

33.青龙出水(劈掌马步冲拳)

34.霸王举鼎(马步双栽撞拳)

35.金刚拜佛(马步合掌)

36.风云入寂(并步按掌)

§§§第四节动作说明

第一段

起势

身体自然站立,两腿伸直并拢;两臂自然下垂,五指并拢分别贴靠于腿外侧,掌指朝下;目视前方。

要点:

①全身放松,头颈正直,舌抵上颚,唇合齿扣,下颏内收,胸腹自然内含。

②做到安静、端庄、稳固,思想集中,意守丹田。

1.正身拱立(并步推掌)

①两臂外旋由体侧同时上举,肘部略沉,掌(八字掌)心朝上,抬至肩平;眼随势看右掌。

②两臂屈肘向上、向内,经面前向胸前相合,右掌变拳,左掌指推按右拳面,手心均朝前下方,置于右肩前,两肘平行,上体随势略右转,目视右拳。

③两手推至体前正中,上体随之左转,肘关节略屈,两臂平行同肩高,两手心朝前;目视前方。

要点:

①左掌抱右拳前推时,身体转动要配合得协调、自然,两臂不可过于用力,眼睛要随势而动。

②此动用法:向右引敌手,随之迅疾推撞敌面部。还可用做传统的“拳礼”。

2.捧月归山(旋腕开步双抱拳)

①右拳变八字掌,与左掌同时外旋,指端朝前,掌心朝上,高与肩平,两掌问相距约10厘米;目视双掌。

②两掌变拳屈肘收至腰间;左脚向左迈出一步;目视前方。

要点:

①两掌外旋时要屈腕沉肘,向外划弧成圆,腕部要灵活。

②两拳收至腰间与左脚移步要同时完成,两膝挺直,脚趾抓地;两肩要松沉。

⑧此动用法:以双掌向两侧格分敌手后,速以两掌外缘夹撞敌之颈部。

3.青龙探爪(原地双冲拳挑掌)

①两拳向体前下方冲出,拳心朝下,中间相距约20厘米,力达拳面;目视前下方。

②两拳同时变柳叶掌,向体前抖腕挑起.指端朝上,力达腕部,小指一侧朝前,目视前方。

要点:

①双拳向腹前冲出时,要迅速、有力。

②双挑掌以腕部为轴,要用力,略发崩、挑之劲,两臂随之上移与肩平,肘部略屈沉,肩部前伸,背部后撑,并保持头、颈、腰身正直。

③此动用法:以双拳击敌腹腔,敌迎击时,速以双掌崩挑。

4.风云入寂(双掌下按)

①两臂屈肘外旋向下以掌背拍击大腿上侧,两腿随势半蹲,两掌心朝上;指端相对;目视前下方。

②两臂沿弧形向两侧抬起,掌心朝上,高与肩平;目视正前方。

③两臂届肘,两掌向上、向内合拢至头顶上方(百会穴),掌心朝下,中指相对,两掌间相距约10厘米,腕微屈,目视前方。

④两掌继续经面前向下按至腹前,腕部随之略沉,掌心朝下,中指相对,两肘略屈;两腿随势立起,膝部挺直;目视前方。

要点:

①两掌背击拍大腿要响亮。

②双掌下按的同时,两腿直起,头向上顶;动作要稳重、协调,掌心内含;两手上合与下按掌时两臂不可紧张,做到收腹含胸,肩沉肘顺。

③此动注重“调息”;双掌屈肘上抬时配合吸气,下按时配合呼气。

5.玉柱撑天(左提膝双顶肘)

两掌变拳上抬,屈肘向两侧用力顶出,两肘平行与肩同高,拳心朝下,置于两肩前;同时左腿迅速提膝,右腿挺直;目视正前方。

要点:

①双顶肘要与提膝同时完成;动作要迅速、有力。

②右脚要五趾抓地,右腿直立,保持身体平衡;下颏内收,腹部略内含,肩部沉顺。

⑧此动用法:以双肘端击两侧之敌,以膝顶撞身前之敌。

6.双龙出洞(马步前侧双冲拳)

①左腿向左侧落步,脚尖朝前,两腿随势半蹲成马步;两臂屈肘外旋用力收至腰间,拳心朝上,力达拳背;目视前方。

②两拳由腰间同时向前冲出,肘部挺直,拳心朝下与肩同高,中间相距与肩宽,力达拳面;目视前方。

③两拳迅速收至腰间,拳心朝上,头随势左转;目视左侧。

④两拳同时向体两侧平冲,拳心朝下,力达拳面;头随势右转;目视右拳。

要点;马步要稳固、扎实,两脚趾抓地,头正身直,下颏内收,收腹含胸,双肩沉顺,立腰开胯,展膝收臀;双拳冲出要有力,收至腰问要迅速。

7.霸王举鼎(马步双栽撞拳)

①两臂略外旋,屈肘向上抬起。两拳心朝内,高与头平;目视右拳。

②两拳屈肘内扣,经两肩向下用力挺肘栽拳,拳心朝后,分别置于胯侧;头随势左转,目视左侧。

③两拳略外旋向上届肘撞拳,用力缓慢上顶(略含震抖劲)至头侧,力达拳面,拳面朝上,拳心朝内;目视左拳。

要点:

①下栽拳时,要迅速有力,头颈随势上顶,两肩下沉,同时配合呼气。

②双拳上撞要用力,臂部略有抖动,力达拳面,速度要慢,以梭部发力。两脚脚趾抓地,以助双拳上撞之势。

③此动用法:可解脱敌抓、抱之困,将臂用力内旋下栽,随之翻手上撞能重击敌之胃部或下颏。

8.金刚抖威(左提膝架拳)

①两拳同时变八字掌经体前外旋下压,分别置于两大腿上,指端相对,掌心朝下,两肘弯屈,目视右侧。

②右脚向左移半步,屈膝震脚,膝部随之挺直,足趾抓地;左腿迅速屈膝提起,小腿内收,脚面绷直,右掌随势向有、向上、屈肘撩至头顶上方变拳,拳眼朝下,力达拳面;左掌同时向左、向上、向内屈肘变拳下栽,置于左膝上,拳心朝左前下方;目视左侧。

要点:

①双掌击拍大腿要响亮,沉肩屈肘,劲力下沉。

②两臂相继回环摆动时,要自然、协调,动作幅度不宜过大。左拳下栽要与左提膝同时完成。

③右掌在头顶变拳时,要有向前欲击之势。

④眼睛要明亮,目光敏锐,随右手而动,并略含怒感。

⑤此动用法。破解敌抓领之危;左手先压敌腕,右拳随之击敌头部,并同时用膝顶击敌之裆部。

9.黑虎掏心(马步撞冲拳)

①左脚向前落步,右腿蹬直成左弓步;右拳屈肘收至腰间,拳心朝上,左拳随势变柳叶掌向体前撩起,腕部横屈,掌心朝前下方,沉肩略屈肘,上体随之前倾,目视左掌。

②右脚向前上步,上体随势左转,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右拳向右前上方撞出,拳面朝上,高与眼平,肘端下垂,左掌下落拍按右肘窝,指端朝后,掌心朝下;目视右拳。

③身体略右转,左腿蹬直,右腿屈膝成右弓步;上体略前倾,右拳随势收于腰间,拳心朝上;左掌变拳向前冲出,拳眼朝上,高与肩平,肘部微沉,力达拳面;目视左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