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人人都能梦的解析(修订版)
18864700000023

第23章 匪夷所思的艺术大师(4)

写到这里我认为还不够透彻,对这个解释的内容还是觉得不太满意,尤其是自己为了晋升高职,竟在梦中委屈这两位我素来敬仰的同事,这让我很内疚。还好,由于我自己深知由梦中所分析出的内容,并不是真正的事实,这也多少可缓和一下对自己的不满。事实上,我绝对不相信有人敢说R先生是个大呆子,我也决不相信N先生曾被牵涉在勒索事件内。总之,正如前面所说的,梦所表现的总是一厢情愿的实现——就愿望达成的内容来看。事实上也可找出些蛛丝马迹,勉强可以解释这些可能是对事实的毁谤,从而发现这梦不是空穴来风。因为,当时R先生正经受着他同系里某教授的反对,而N先生,也曾私下坦白告诉过我一些自己的不可告人之事。然而,我仍要重申我的看法,这个梦仍须再更深入地解析下去。

现在我又想起这梦以及一些刚才解梦时未注意到的部分。当梦中R先生变成我叔叔时,我心中对他有种深厚的感情。但到底这份感情,事实上是对谁呢?对约瑟夫叔叔我可没有如此深厚的感情,而R先生虽是我长年之交的好友,但如果我当面对他说出梦中对他的那份深厚感情,他毫无疑问一定会觉得肉麻。果真我这份感情是对他的话,就理智的分析,纯粹是糅合了他的才能、人格再掺杂入我对叔叔所产生的一种矛盾感情的夸大,而这份夸大却是朝着相反方向走的。现在我终于有所发现,这份难以解释的感情,并不属于梦的隐意,或是内含的念头,而刚刚相反它是与梦的内容相悖的,在梦的分析过程中,巧妙地逃过了我的注意力,很可能这也许就是它的主要功能。我仍记得,当初我要做这梦的分析前,曾是如何地不情愿,我一直拖延时间,一味地嗤之以鼻。如今,由我自己多年精神分析的经验,我深知这种“拖延”“嗤之以鼻”更表示出其中必有文章。事实上,这份感情对梦内容而言,并无任何关联,但它至少代表了我内心对这梦的内容所产生的实在感受。如果我的病人也是这样,我也马上可以明白到他必有动机。同理,我的梦也是如此。我之所以迟迟不愿意去解释这梦,也无外乎是我对其中某些内容有抵触。而今,经过如此抽丝剥茧反复探讨,我才知道我抵触的原因是把R先生当作大呆子,而我在梦中对R先生那段不寻常的感情,其实并不是梦中真正的感情,而只是代表我内心对这解梦工作强烈的不情愿。如果我的梦最开始就被这份感情所困惑,并且能预计到最后将是相反的解释时,那么我梦中的那份感情便实现了它的目的。换句话说,在梦中这感情是有目的性的,希望能使我们对梦伪装。我梦中对R先生恶意中伤,是为了我不会使相反的一面——一种的确是存在的温厚友谊浮现到梦中的意识。

引用至此。首先我们感谢弗洛伊德先生为我们讲述了这段精彩的分析,下面我们重新回来看一下这其中的特点。

看过弗洛伊德的这段解析,我们都很清楚地看到了梦中这种人物塑造的动机、取材、手法。乍看上去梦的这种对于他人定位、归类的方式在我们生活中似乎并不多见,但是假如你仔细想一下会发现其实这种情况非常多。但是,我们绝对不会轻易把这些主观看法告诉别人,我们会把这些深深隐藏着(再度证明梦愿望的原始性与潜意识性)。

我再举个自己的例子:在一个梦中我梦见一个穿着白大褂的女医生坐在我面前,而那位女医生却有着一脸胡子茬(在梦中我并未因此而惊奇)。而且在梦的后半段,她甚至还掏出一根粗大的雪茄叼在嘴里并且问我有打火机没。醒后我觉得这很搞笑——完全是“如花”嘛!(名词解释:如花,周星驰电影中一位长发披肩、满脸胡子茬、动作扭捏并且身着各色女装的“美女”)经过分析,我知道了这个人物形象的由来。

现在我们来拆分并且说明下这个“如花医生”的来源。

在“如花女医生抽雪茄梦”的前不久,我因为肠炎去了趟医院,为我门诊的那位女医生戴着个大口罩看不出容貌,但是她露出的那双眼睛非常漂亮,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甚至我还胡思乱想口罩之下的会是什么样。这是原型。

其二,那一阵每次见到我哥,他都是一脸胡子茬的形象。我知道他是因为工作繁忙的原因才那样的,并非邋遢。

还有,那段时期也是我刚刚完成编译《梦的解析》工作的时期。好了,现在我们来分析下“如花女医生”的真实身份。

很显然,如花的原型取自女医生,而那一脸胡子则是我哥的形象。至于叼着雪茄,那当然是弗洛伊德了(他深爱雪茄)。但是为什么我会把这三个完全无关的人进行复合呢?而且为什么我会这么肯定地就认出塑造“如花医生”的那些元素呢?对此,让我们来做个排列说明:

(1)女医生:当病人看病的时候很自然地就把医生看作权威。到医院就诊,医生让你脱了上衣躺下,你会坚决反对并且奋起抵抗?只要心智正常的人都不会这么做,因为此时医生是权威。

(2)我哥:他是个老谋深算的家伙,遇事儿能比别人多想很多步,而且他是我们家的长子,所以目前在家中他基本算是首脑级人物兼对外代表——我们家的权威。

(3)弗洛伊德: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的权威,虽然他的学说和理论至今都在被争论,但是他的身份和地位对我来说是遥不可及的。而且我何德何能,有什么资历就学术观点去质疑他老人家呢?对我来说,他更是权威。

排列完看到了吧?这就是梦把他们三位合体的原因——一个共同点:权威性。由于我并没见到女医生口罩下的样子,所以给了梦自由发挥的机会,创造了一个复合型人物——“如花医生”。这个人物就是根据“权威性”这个共同点来进行复合塑造的。

关于梦如何表现出复合型人物及梦是如何塑造出复合型人物、为什么要塑造出复合型人物的问题,我们就说到这里吧。虽然我手头有更多的梦例,但是我知道这样下去会没个完,所以,就此打住。让我们来谈谈梦中的虚拟型人物。

这类型的角色是最复杂的,也是最难懂的,因为这类型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实体,属于完全虚构的。而且假如对做梦者没有深入的了解,恐怕没人能揭穿这位“不存在先生”的真实身份。因为“不存在先生”不是一个人,他所代表的也许是个团体,也许是某一类人,也许是一个印象,也许是一种感受,分析起来超级让人头疼的这么个主儿,所以讲解起来也比较费劲。咱们还是循序渐进,从“熟人”开始入手。

在“恐怖诡异梦”中的那位神婆就是虚拟人物,她所代表的是出版社。但请注意,这个出版社不是真实的出版社,而是被加了主观定义的出版社,也就是说,这是根据梦境的情节,为了达成原始愿望而被塑造出的角色。例如:为了衬托我那“光辉灿烂的形象”,梦就根据需要把出版社扭曲后“实体化”成了古板、保守的那么个老太太样子。而这位老太太所代表的只是个象征意义——这就是梦所需要的。

还有,同是在这个梦中,那群看热闹的人也一样(这群人并非路人甲、匪兵乙那种性质,不属于龙套)。他们代表着一种态度:漠不关心。他们同神婆的作用一样,是一种衬托作用——越是漠不关心,越能激起我“孤军奋战”的那种心态,也就更能显出我是如此“光辉灿烂”。跟这个类似的还有我前面说过的“和某女孩在墙洞做爱的梦”中,她的那些“兄弟”。我说过了,那位女孩其实是独女,没任何兄弟姐妹,而梦这么做是从一种病态的怀疑角度(怀疑那女孩跟很多男人暧昧不清)而故意这么设定的。之所以把她的那些其他追求者设定为她的“兄弟”,是因为梦设定为“她同他们更亲密”(源于我无聊的猜疑)。这种设定很显然是为了混过审查机制,值得一提的是,审查机制虽然死板但并不傻,所以直接把这段“枪毙”了(梦境的中断)。

我估计有的读者已经能够举一反三想起更多了。对,没错,“恐怖诡异的梦”中那个“鬼”,也是这种虚拟角色。塑造“鬼”的元素是让我所恐惧的编译工作,那期间的困难融合我对编译工作的某种恐惧感,最后梦又来捏吧捏吧,混合出个恶心的鬼形象。说到这里还有一点我前面忘了说了,现在补充下。为什么我确定那个鬼是当时的编译工作而不是其他我所恐惧的事情呢?请想想看,当时我所编译的是《梦的解析》对吧,那本书称得上是晦涩、古板、难懂。或者说,翻译成中文才这样的(也可能是我没找到好的翻译版本)?而梦中那个鬼被揭开绷带后所呈现出的是一副灰暗、苍老的面孔,其实源于我在编译过程中,对于那本书中那些古板的词句格式等不满(毕竟是一个世纪前的作品了,当然会跟现在的行文及语言方式大不相同,而且又是外文)。就是因为这原因,在我分析“鬼”的身份时几乎不假思索地就知道了“鬼”的扮演者是谁(那份编译工作的确把我折腾得不轻)。

通过这几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梦在塑造角色的时候(所有角色都算上),是极端霸权的,它彻底无视客观因素,直接展示出极为主观并且粗暴的定义。梦对于因果关系似乎不是那么感兴趣,通常没有因,纯主观地就给了果(定义或定位)。而它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根据梦境的需要。

人物设定的问题就说到这里吧,虽然我很清楚在这里只是举了几个范例,但是我相信读者已经大致上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儿。而且,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区分,因为梦从来不会以一个特定的模式一成不变,所以对于人物设定方面领会精神就行。

接下来我要说说梦那些复杂的表现形式。

3.复杂的表现形式

梦在表现形式上的花样翻新是众所周知且毋庸置疑的。很有趣的是,比较而言,梦更喜欢画面而不是台词,所以很少会有“饶舌电影”似的那种梦——正因如此,在梦中的每一个画面所表达出的内涵都是那么丰富。

现在让我们从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中摘抄出一个梦,初步来看下梦到底是怎么表达的。

最初是这样的:她走入厨房,看到两位佣人正在这里。然后她便挑她们的毛病,责备她们到现在还没有把她“那口吃的”准备好。与此同时,她看见厨房里常用的很多瓦罐为了控水而口朝下摞在一起。然后两个女佣人准备去步行提水回来,水源是那种流经屋子或院子的河流。然后梦的主要部分就这样地接下去了:她踩着一些排列奇特的木桩从高处向下走,并且觉得很高兴,因为她的衣裙并没有被它们勾着……

最初的梦与做梦者双亲的房子有关。毫无疑问,梦中责备仆人的那句话是她妈妈常挂在嘴边的。而控水的瓦罐是源于同一建筑物内的小店(卖铁器的)。梦的其他部分则提到患者父亲——常常追求女佣人,而她父亲后来在一次河水暴涨的时候得重病死去了(他们的房子靠近一条河流)。因此藏在这“起始的梦”中的意义是:“我就是在这房子里出生的,在这卑鄙以及令人忧郁的环境中……”而梦的主要概念,却以一种愿望的满足而加以改变:“我出身自高贵世家。”所以藏起来的真正的观念是这样:“因为出生是如此卑微,所以我生命的过程就是这样的了。”

就我所知,把梦分成这不相等的两份,并不永远表示两者之间就一定是因果关系。反而我们会觉得同一材料常常以不同的观点,各自出现于这两个梦中,有时候这两个梦源于梦思不同的中心,不过其内涵上有一些重复。因而,这个梦的中心,在另一个梦中只是线索式地存在着,而在这个梦中不重要的部分却是另一梦的中心。但是在某些梦中,把它分成了一个短的序梦和一个较长的续梦正表示这两半有着显著的因果关系。

除了画面以外,这段还有其他一些手法性的东西值得我们注意。

首先是前面所提到过的因果关系。梦还是有自己的因果定律的,只不过它在对待事物的因果关系设定上极为复杂,梦会用很多破碎的场景(有些破碎到你几乎以为是两个梦)分别来表达因和果,或者颠倒过来表达因果关系。这种段落性的切割技巧很明显到现在被诸多电影所模仿着——但从未曾被超越过,梦干得可比导演们漂亮多了。而我们想不起很多梦或者不能把一些破碎的梦拼接起来,也正是这种破碎效果所造成的。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还是因为审查机制。

前面说过审查机制对于梦的审查是很严格的,而且假若发现梦不合格,甚至会强制结束掉某个进程。但是这个结束不代表就是彻底终止,而是帮助梦换个角度来表达(我再次强调一遍:审查机制不是为了刁难梦,是为了让梦不受任何指责、不受超我在醒来后因梦境而自责),而顺利达成原始愿望。所以梦的这种破碎其实也是一种手段而已——隐蔽了部分因果关系,让看似无意义的画面零碎地“展出”,并且顺利延续下去。至于怎么分辨“这是一个梦还是多个梦”,只有通过解析这些梦的碎片才能知道(不分析是什么也得不到的)。也就是说,要认清中间那些转承部分才可以清晰地分辨出。

就拿弗洛伊德刚刚解析的那个梦来说,在第一段中不是核心的部分,到了第二段就重要了,为什么呢?因为第一段的作用就是“起始”。假如完全没有第一段,恐怕第二段所代表的就是别的含义了(走过花开的木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