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传统企业,互联网在踢门
18869500000023

第23章 设计转型路径图(1)

传统企业三级跳

一级跳:苦练超级效率

传统企业要提升效率的三个方向,上一章已经论述。每个传统企业都可以尽快开始做的事情是使用互联网(电商、社会化传播等),以提高自己接触客户的技术效率。

除了明确方向,还要有心态上的转变。前些天在某互联网公司的会议室看到一块牌子:“每一分钟,互联网行业都有一个公司崛起或灭亡。”说得很对。互联网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行业,用户抛弃你只是指尖一点,危机感逼着从业者拼命工作。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冲击,首先不是来自“高大上”的商业模式,而是来自这种充分竞争下被逼出来的效率优势。

传统企业不要幻想走捷径,必须要有“苦练”效率的觉悟,让自己在全新的效率等级上运作。转型,不是做好酸辣汤最后的那一把白胡椒面,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转型,是炖老汤,唯一的诀窍就是:炖100年不断火。

二级跳:抢夺用户时间

前面说过,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抢夺的是用户的时间。前些天和朋友一起吃饭,朋友E告诉我她去唱K,用手机APP直接在手机上点歌;朋友R告诉我,他新买的单反相机,用手机APP同步取景和拍照。手机已经变成人体的一个器官,移动互联网就是这样进入我们的生活。开发APP正在成为抢夺用户时间的一个利器。

要抢占用户时间,传统企业普遍可以做的一件事是展开社会化营销。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做平台传播的社区:论坛、微博或微信、QQ空间。

我在2014年年初参加过一个“牛微联盟大会”,所谓“牛微”就是微博粉丝超过100万,或者微信公众号订阅数超过20万的人。我的微博有大约150万的粉丝,成为100个与会者之一。这100个人的粉丝加在一起一共有6个亿。

这些人不是李开复这样的名人,是大家都没听说过的人,这些人在微博上努力运营,掌握了话语权。我只有150万粉丝,远比他们少,但也已经超过了中国最大报纸的日发行量。我如果在微博上说一句哪个公司的产品不好,很可能那个公司就会立刻打电话给我,说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们聊一聊。

还有个例子,有个小兄弟在微信上说了一句话,“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大家想先听哪一个。”这句话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但却引来了3335个评论。他的微信上有63万个想加他的人。

这就是新媒体时代。世界的话语权已经彻底地转交了。不在于企业大小,懂得掌握话语权的人才能拥有话语权。

“两会”期间,中国移动的负责人回应套餐用不完为什么不能移到下个月,他说你们买肯德基的全家桶套餐的时候,吃不完能把它退给肯德基吗?这个回应貌似有些道理,但在微博上被到处转发,骂声一片。

肯德基得知消息,也在官方微博上回应,说我们的套餐吃不完虽然不能退,但是你可以拿回家继续吃,也可以给别人吃,总之,剩下的食物属于你。这条微博又被疯狂地转发。

就在这140个字之间,带来的影响是极度正面的分享或极度负面的传播。

这就是互联网传播的威力。现在找公关公司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企业家们纷纷亲自出马做企业形象的代言人。因为企业自己就是媒体。自媒体的威力有多大?举个例子,前段时间有人找我,让我帮他写一篇文章。我从来不帮别人写软文,但对这个事情有兴趣了解,就问写一篇文章多少钱,他说一个字100块钱,这意味着1000字就是10万块钱。

所以,在今天,怎样抢夺话语权,掌握用户时间,玩法已经彻底变掉了。

三级跳:颠覆价值主张

当把用户的时间抢过来之后,就要创造新的价值,我把它叫作颠覆价值主张。

举两个例子。1985年张瑞敏不顾反对和请求,毅然砸掉76台不合格的冰箱,真正在工人心中树立了质量意识,才有了后来的海尔品牌走向全国、走向全球。还有一个例子是苹果1984年拍了一个广告,一个女孩子拿着大锤子砸向大屏幕,它代表着IBM这样老旧的公司,砸完之后,出来一句话,“1984年将不会再是1984年。”作家奥威尔曾写过一本著名小说《1984》,社会处于极权统治之下,每个人都被管控,没有自己的思想。这个广告的意思就是要打破这种统治,进行颠覆式的创新。如果说海尔把冰箱做好是延续性的创新,那苹果发明个人电脑就是一种颠覆式的创新。

那么,新的价值主张怎么来?途径之一是从大数据分析获得。

互联网界有个词叫“云端”。在“端”这边已经有很多的发展了,比如电脑、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另外一边是“云”,主要是计算能力和对数据的分析。

对数据的分析是未来的一个大趋势。在2014年“两会”期间,百度的李彦宏、小米的雷军在很多场合发言,希望政府开放很多数据,让可以对公众开放的数据有很大的储量。当这些数据被开放了,我相信很多分析性、咨询性的公司会有大量的机会,比如说,他们可以找到什么样的人跟买什么样的东西会有一定的关联。有不少科学家说,未来的数据每两年会翻一番,未来最有前途的职业是数理统计师,他们能发现数据之间的关联,能在数据上找到很多新的商业机会、商业价值。

历史上苹果公司、IBM都靠发现新的市场而获得了新生,利用好大数据,不少传统企业也能发现新蛋糕。

三个战略建议

第一个建议:逐步放弃基于信息不对称的既得利益

传统企业转型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组织的问题,即组织是否愿意放弃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既得利益。反清复明式的变革不叫转型,利用互联网保护原有的商业模式一定会失败,互联网就是要让信息变得对称,不可能保护信息不对称。因此企业要未雨绸缪,逐步地放弃既得利益,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新的赢利点。

我认为,媒体、商业地产、零售、银行、券商经纪、殡葬、医药、教育,这些传统行业必须尽快转型,否则会遭到互联网的信息透明化的严重冲击。

我们先来看看商业地产。虽然有了网店,但基于地理位置的消费依然会存在,你的生活半径一般是在三公里范围内,比如在附近吃饭、理发。互联网主要是对商业地产中的一种商业模式——商场产生明显冲击。商场的商业模式是抽成的,你在一家店里买东西,要去另外一个地方刷卡,这是因为商场要对商家抽成。还有一种商业地产叫 Shopping Mall,它是收固定租金的,我们在店里买东西是可以直接刷卡走人的。

商场会受到互联网的重大打击,因为提成制度使它的价格明显偏高(大商场一楼卖的东西售价基本上是成本的10倍以上,其他楼层是5倍以上)。Shopping Mall这种商业模式会比较长久地存在,不仅因为它不提成,还因为它配备了咖啡馆、餐厅、影院,体验型经济使得它比商场更能吸引人流,留住顾客。

胡泳的文章《高质量新闻的命运》为我们揭示了传统媒体被互联网冲击的原因和惨状。

美国报纸平均下来,管理成本占14%,纸张占16%,印刷占20%,发行占9%,广告开销占14%,最后留给内容生产的只有27%。纸张、印刷和发行成本使得报纸注定变得比较昂贵,让它在面对互联网媒体时,沦为了奢侈品。

2007~2012年,在美国众多产业中,报业的衰退最严重,萎缩了令人吃惊的28.4%。近年来,美国宣布停刊的报纸已超过200家。来看一个具体案例,《旧金山纪事报》2005年的发行量下跌了16.6%,降至40万份;2006年降至37万份;2007年,1/4的编辑部人员被裁撤。2008年,继续亏损5000万美元。

再看一个例子,当一个人有殡葬服务需要的时候,他是不会还价的,这里面有超高利润。天使投资人徐小平投资了一家公司叫彼岸,以互联网方式冲击传统的殡葬行业。2014年新华社报道了它的运作模式:

据新华社北京4月5日新媒体专电在网络搜索页面上敲入“彼岸殡葬”,一个蓝白色相间的清肃网页跃然眼前。寿衣、骨灰盒等殡葬用品价格一目了然,服务流程明确清晰。率先尝试O2O模式的殡葬品牌“彼岸”在中国殡葬市场可谓独树一帜。

“决定做‘彼岸’,最初是因为自己的切肤之痛。”“80后”小伙王丹是“彼岸”的创始人之一,母亲的离世使他开始接触并了解殡葬业。“一些殡葬制品价格昂贵,但质价严重不符。还有些服务人员在紧急关头以各种名义增加收费项目。”这些现象让王丹和朋友们深感愤怒与无奈,于是几个有着相似经历的年轻人一拍即合,决定创办“线下连锁+线上电商”即O2O模式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