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万叶集》的世界
18988600000004

第4章 额田王(1)

一、生平与作品

额田王,初期万叶最具代表的女歌人,生卒年不详,梶川信行教授推定约生于推古三十五年(627),死于持统八年(694);菊池威雄教授则推定约生于舒明五年(633),死于持统十一年(697)。主要活跃于齐明朝(655-661)及天智朝(662-671)时期。

额田王的作品,题材丰富,风格多样。作为活跃在天皇身旁的御用代作歌人,其作品大多与巡幸、迁都、公宴、大殡等宫廷活动有关,但也有吟诵思念天皇的个人感情之作。而在作品风格上,既可表达与其御用代作歌人身份相符的庄严激昂之情,有时又表现出其女性特有的纤细优雅。

尽管在井上靖《额田女王》、黑岩重吾《小说额田王》等现当代作家的历史题材小说里,额田王被描绘成一位才华横溢、美丽超群的绝色美女,受到天智天皇(626?-672)和天武天皇(631?-686)兄弟二人的宠爱,成为传说中三角恋的女主人公,但真正见于史书中的正式记录却只有非常简短的一条,即《日本书纪》天武天皇二年(673)二月二十七日所载:“天皇初娶镜王女额田姬王,生十市皇女”。由此可知,额田王乃镜王之女,最初曾与天武天皇结婚并生下十市皇女。天智朝时,十市皇女嫁给大友皇子,并生下葛野王。此后大友皇子在壬申之乱(672)中失败自尽,十市皇女也于天武七年(678)辞世,天武朝(673-686)时额田王一直未有作品传世。直到持统朝(687-697),额田王才留下两首与弓削皇子的赠答歌,成为她在《万叶集》中所载的最后作品。以下本文将根据《万叶集》中的有关记录,对额田王的生平及其和歌特色进行一番整理分析。

《万叶集》共收录额田王和歌12首,另有一首重复收录之作(卷四,488与卷八,1606)。其中长歌3首,短歌9首,包括杂歌7首、相闻歌3首、挽歌2首,有一首杂歌至今日本学界仍无法完全解读(卷一,9)。有学者指出,额田王的作品可谓始于回想而又终于回想,亦即《万叶集》所收12首和歌中,最早者为回想宇治的草庐行宫之作(卷一,7),最晚者为与弓削皇子的赠答歌中(卷二,111-113)借用杜鹃怀念往昔之作。

二、熟田津歌

虽然额田王的传世作品只有12首,却不乏脍炙人口的秀逸之作。如早期所作的《熟田津歌》就在日本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额田王歌

在熟田津港,

等待着月亮,

潮水也已涨起,

快快扬帆起航!

(卷一,8)

另据本歌注引山上忆良所编《类聚歌林》(已佚),作者则为齐明天皇。对于这种题词和注引存在着有关作者记述各异的矛盾,日本万叶学界曾有过激烈论争,或曰这种悠扬不迫的堂堂语气具有王者风范,非臣子所能发出(泽瀉久孝《万叶歌人的诞生》);或曰这种自始至终充满紧张的力感,无论如何都不像出自时年68高龄的齐明天皇之口,更加符合31-32岁的年轻歌人额田王的口气(田边幸雄《初期万叶的世界》)。现在学界则一般认为,之所以会出现有关两个作者的记述,主要在于额田王是齐明天皇的御用代作歌人,亦即齐明天皇是名义上的作者,额田王才是实质上的作者,额田王是在以齐明天皇的名义向船队发出号令的。《万叶集》中共收录4例关于作者各有异传的和歌,额田王的和歌就占3例(另有1例为中皇命的和歌,见卷一,10-12),其中额田王与齐明天皇同歌异传者2例(卷一,7、8),与天智天皇同歌异传者1例(卷一,17-18),充分说明额田王作为御用代作歌人曾在齐明朝和天智朝发挥了巨大作用。

这首歌前半段描绘出船队在熟田津等待月出潮涨的情景,后半段则表达了时机成熟后的急迫心情。终于等到了满月时节,潮水已经涨起,风向也很有利,可谓万事俱备,东风又起,于是作者号令大家:现在就扬帆起航!可以说,这首歌前半段在积蓄力量,蓄势待发,后半段则一气呵成,一泻千里,气势磅礴,使人振奋。甚至有学者推测,为了鼓舞士气,当时额田王曾以如下方式高声咏诵:

船队停靠在,

熟田津港,

等待着月亮,

月亮已经升起;

等待着潮水,

潮水已经涨起。

快快扬帆起航!

快快扬帆起航!

其实,如此急迫的心情与当时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密切相关。659年(唐高宗显庆四年,齐明天皇五年),新罗联合唐军攻打百济,翌年王城陷落,国王被俘。百济遗臣鬼谷福信向倭国求援,并请求送还在日本作人质的丰璋王子。于是倭国派阿昙连比罗夫为先锋,率船舰护送丰璋王子返回百济,并向百济赠送大批物资。据《日本书纪》载,齐明天皇七年(661)正月六日,天皇及中大兄皇子亲率船队,从难波(今大阪)赶赴九州。正月十四日,船队抵达伊豫国(今爱媛县)的熟田津,天皇入住石汤行宫。熟田津在今爱媛县松山市,具体位置不详,附近有著名的道后温泉。直到三月二十五日,船队才抵达娜大津(今福冈县博多市)。从熟田津至娜大津,以当时的航海技术,大约需要九天时间。而这次御驾竟然花费两个多月,前方战事紧张,航程竟如此之慢,实在令人费解。其间究竟发生了何事?《日本书纪》并无记载。有学者推测是为了在熟田津征兵征粮,扩大战备;也有学者认为是由于齐明天皇年老体衰,健康状况不佳,在道后温泉暂时养病。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额田王的这首和歌气势磅礴,使人振奋,也未能挽救倭国这次救援行动以失败而告终的命运。就在抵达九州四个月后的七月二十四日,齐明天皇崩于朝仓宫。中大兄皇子并未马上登基,而是以“称制”方式总揽大权,继续滞留九州,全副精力应对朝鲜半岛的战事。两年后的663年(唐高宗龙朔三年,天智称制二年),倭国与百济联军在白村江之战中大败于唐与新罗联军,百济灭亡,遗民纷纷逃往倭国。翌年,中大兄皇子在九州大宰府设置水城,并在北九州地区配备防人,以防止唐与新罗联军的攻击。667年(天智称制六年),中大兄皇子迁都近江大津,翌年一月正式登基,是为天智天皇,由此开启了全面摄取中国文化的近江朝时代。

三、春秋优劣判歌

关于近江朝醉心于摄取中国文化的情形,编纂于天平胜宝三年(751)的日本最早汉诗集《怀风藻》序文有着较为详细的记述:

及至淡海先帝(指天智天皇——引者注)之受命也,恢开帝业,弘阐皇猷,道格乾坤,功光宇宙。既而以为,调风化俗,莫尚于文;润德光身,孰先于学?爰则建庠序,征茂才,定五礼,兴百度。宪章法则,规模弘远,琼(樊)古以来,未之有也。于是三阶平焕,四海殷昌,旒纩无为,岩廊多暇。旋招文学之士,时开置醴之游。当此之际,宸翰垂文,贤臣献颂,雕章丽笔,非唯百篇。但时经乱离,悉从煨烬,言念湮灭,轸悼伤怀。

这篇仿效中国六朝四六骈俪文所作的序文,对天智时期仿效中国,推行各项改革措施的情形,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建庠序,征茂才,定五礼,兴百度”,皆为亘古未有之事,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摄取中国文化的积极态度。当然,近江朝对汉诗文的风雅追求,也是与国家制度的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以致“宸翰垂文,贤臣献颂,雕章丽笔,非唯百篇”。可惜,经过壬申之乱,当时的汉诗文作品大多散佚。《怀风藻》中只保存着大友皇子(648-672)所作的两首汉诗。其中第一首《侍宴》诗曰:

皇明光日月,帝德载天地。

三才并泰昌,万国表臣意。

这是现存最早的日本人所作汉诗,虽然落入歌颂天子仁政、希望万国朝拜的儒教传统的窠臼,但语气确也与年甫弱冠便拜大政大臣的皇子身份相符,近代著名诗人、首届驻日参赞黄遵宪(1848-1905)就曾赞曰“殊有天地开辟、日月重光气象。”(《日本杂事诗》其七十六自注)大友皇子所作的另一首《述怀》诗则曰:

道德承天训,盐梅寄真宰。

羞无监抚术,安能临四海?

前两句表达了以儒教仁政治理国家的远大志向,后两句则流露出对于皇太子这一监国重任的不安之情。其中第二句中的“盐梅”语出《尚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唯盐梅”,本意为调味之品,用以喻整治国政,谓施政恰如烹饪,必须宽猛相济,方能达到君臣和谐。后来诗文中常用盐梅来指宰相或职权相当于宰相的人,如北周庾信《商调曲》(《庾子山集》卷七)言:“若涉大川,言凭于舟楫;如和鼎实,有寄于盐梅。君臣一体,可以静氛埃;得人而治,何世无奇才?”在这种朝廷上下崇尚中国文化的大环境下,不仅是他们所作的汉诗,就连刚刚由歌谣而独立的和歌也开始受到中国文学的影响。如《万叶集》卷一所收录的额田王所作著名长歌(以下称《春秋优劣判歌》),就可明显地看出近江朝的文化取向。其题词及内容如下:

天皇诏内大臣藤原朝臣,竞怜春山万花之艳、秋山千叶之彩时,额田王以歌判之歌

寒冬已去,

春天来临,

不鸣的鸟儿呀,

一起来歌唱;

不开的花儿呀,

一起吐芬芳。

怎奈山林茂密,

进去也难以摘取;

怎奈野草深厚,

摘取也无法观赏。

再看秋山,

层林尽染。

摘来红叶,

反复赏玩,

看到青叶,

搁置叹惋。

正是这种怅然,

使我更爱秋山。

(卷一,16)

据题词可知,这首歌乃天智天皇诏令内大臣藤原镰足,竞怜“春山万花之艳、秋山千叶之彩”之时,额田王以和歌作出的判词。由此可见,此前必是先有以汉诗判定春秋优劣之论,或许是胜负未决,需要以和歌来判定胜负,最终这个重任落到了才女额田王的肩上。而额田王不负众望,为我们留下了这首和歌史上的名篇。无论从题词中所显示的以春花秋叶作为自然赞美对象的审美情趣,还是作品中使用的排比手法,都可看出这首和歌所受中国文学的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