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万叶集》的世界
18988600000008

第8章 大伴旅人(1)

一、生平与作品

大伴旅人(665-731),万叶第三期著名歌人,《万叶集》中又作大伴宿祢旅人、大宰帅大伴卿、大纳言卿、大伴淡等、帅老等,《续日本纪》中又作大伴多比等。关于其出生年月,史料未有确切记载,但《续日本纪》载其卒于天平三年(731),而《怀风藻》载其享年六十七,依次上推,大伴旅人应生于天智称制四年(665)。父亲为大伴安麻吕,官至正三位大纳言兼大将军,追赠从二位。母亲或曰巨势郎女(卷二,101题词),或曰多比等女(《伴氏图系》)。弟有大伴田主(卷二,126题注)、大伴宿奈麻吕(卷二,129题注),异母妹有大伴坂上郎女、异母弟有大伴稻公(卷四,586注及566-567注)。

据《古事记》上卷神话传说,大伴氏的祖先乃高御产巢日神的子孙天忍日命,天孙降临时曾携带弓箭和大刀为天孙开路,其三世孙日臣命曾作为“智将”兼掌祭祀的“斋主”侍奉神武天皇,因神武东征时先导开路有功,被赐名道臣命。自雄略天皇以来,作为守卫宫门的武门之家,代代活跃,人才辈出。因大伴旅人之父安麻吕在“壬申之乱”中有功,天武十三年(684)大伴氏由“连”升为“宿祢”。由此可见,大伴氏自从皇室创建以来,一直作为天皇的左膀右臂而发挥着重要作用。

史籍有关大伴旅人之记录,最早见于《续日本纪》和铜三年(710)元月一日所载:“(元明)天皇御太极殿受朝,隼人及蝦夷等亦在列。左将军正五位上大伴宿祢旅人(中略)等于皇城门外朱雀路东西,分头陈列骑兵,引隼人、蝦夷骑兵等而进。”可见大伴旅人是作为一名统帅军队的武将身份出场的。其后于翌年四月升任从四位下,灵龟元年(715)一月从四位上,五月任中务卿。养老二年(718)三月任中纳言,养老四年兼任征隼人持节大将军,神龟元年(724)正三位,神龟五年(728)任大宰帅,率儿子家持等赴筑紫,抵达不久便失去爱妻大伴郎女,由此开始集中创作和歌,并与山上忆良一起,成为筑紫歌坛的中心人物。

大伴旅人离开以后的京城奈良,天平元年(729)皇太子基皇子夭折,左大臣长屋王政权下台,藤原光明子被立为皇后,藤原氏逐渐掌握政权。由于在现实生活遭受排挤,大伴旅人的和歌逐渐带有浓厚的忧愁色彩及思乡情节,在幻想的世界里追求风流。天平二年(731)六月,大伴旅人患有脚疮,十二月被授予大纳言,终于回到京城,翌年正月升为从二位,半年后去世。

《万叶集》中收入大伴旅人和歌72首,其中长歌1首,短歌71首。另外,《怀风藻》中还收有汉诗1首。

二、赞酒歌

大宰帅大伴卿赞酒歌十三首

(1)不要再胡思乱想,

倒不如饮一杯浊酒,

尽情品尝。

(卷三,338)

(2)把酒比作圣人,

古代的大圣人,

说得真好!

(卷三,339)

(3)虽说古有七贤,

好像他们所求,

也莫过于酒。

(卷三,340)

(4)与其夸夸其谈,故做贤良,

倒不如一醉方休,

大哭一场。

(卷三,341)

(5)说不清,道不明,

珍贵之极,

莫过于酒。

(卷三,342)

(6)与其做个窝囊废,

倒不如变成酒壶,

泡在酒里。

(卷三,343)

(7)啊,实在太丑陋!

故做贤良,又不饮酒,

仔细一看,好似猿猴。

(卷三,344)

(8)哪怕是无价之宝,

怎能比得上,

一杯浊酒。

(卷三,345)

(9)哪怕是夜明珠,

怎能比得上,

饮酒消愁。

(卷三,346)

(10)与其行乐

不如一醉方休,

大哭一场。

(卷三,347)

(11)只要今生快乐逍遥,

哪怕来世,

变成虫鸟也好。

(卷三,348)

(12)有生必有死,

只要活在人世,

行乐还须及时。

(卷三,349)

(13)默默无语,故做贤良,

不如醉后,

大哭一场。

(卷三,350)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歌颂酒的名篇不胜枚举,如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以何解忧,唯有杜康!“陶渊明和李白都曾创作过许多咏酒的名篇,至于诗仙李白的而在日本古代的记纪歌谣中,所谓赞酒歌,是指人们向神献酒时唱的赞歌,主要是赞美“神酒”。由此而言,大伴旅人的《赞酒歌》13首因其不同于传统歌谣的独特视角而备受瞩目。

尤其是这13首和歌中,几乎每首都使用了中国古代的有关典故,更加引起研究者们的极大关注。一读便知,上述和歌大量借用了中国的有关故事,现择其要者而言之。

1.《赞酒歌》与竹林七贤

第四首中的“虽说古有七贤,好像他们所求,也莫过于酒”指的便是“竹林七贤”。众所周知,“竹林七贤”乃指中国晋代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据《世说新语》任诞篇:“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至于他们为何如此放旷不羁,酣畅纵酒,《世说新语》任诞篇为我们作了极好的注解:“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据《晋书》阮籍传:“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可见阮籍的醉酒与当时的政治有着密切的关联。当时,魏文帝司马昭欲为其子求婚于阮籍之女,阮籍借醉六十日,使司马昭没有机会开口,只得作罢。由此可见,阮籍是在借酒逃避现实,是不得已而为之。另外,阮籍还“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赞酒歌》中反复出现的“醉哭”(其四)、“醉泣”(其十、其十三),便是典出于此。

当然,七贤中的刘伶也是一名著名的酒徒。据《晋书》刘伶传:刘伶自谓:“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酒谱》讲述刘伶经常随身带着一个酒壶,乘着鹿车,一边走,一边饮酒,一人带着掘挖工具紧随车后,什么时候死了,就地埋之。

另外,刘伶曾写下《酒德颂》一首,

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惟酒是务,焉知其余。有贵介公子、搢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蜂起。先生于是方捧甕承槽,衔杯漱醪,奋髯箕踞,枕曲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怳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若江海之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蜾蠃之与螟蛉。

大意是:自己行无踪,居无室,幕天席地,纵意所如,不管是停下来还是行走,随时都提着酒杯饮酒,惟酒是务,焉知其余。其他人怎么说,自己一点都不在意。别人越要评说,自己反而更加要饮酒,喝醉了就睡,醒过来也是恍恍惚惚的,于无声处,就是一个惊雷打下来,也听不见,面对泰山视而不见,不知天气冷热,也不知世间利欲感情。

刘伶的这首诗,充分反映了晋代时期文人的心态,即由于社会动荡不安,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统治者对一些文人的政治迫害,使文人不得不借酒浇愁,或以酒避祸,以酒后狂言发泄对时政的不满。

这些事在当时颇具有代表性,对后世影响也非常大。

2.《赞酒歌》与《三国志》

《赞酒歌》引用《三国志》故事有二,一是第二首的“把酒比作圣人,古代的大圣人,说得真好!”指的是徐邈醉酒的故事。据《三国志》卷二七徐邈传载:

徐邈字景山,燕国苏人也。(中略)魏国初建,为尚书郎。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沉醉。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达白之太祖,太祖甚怒。度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竟坐得免刑。后领陇西太守,转为南安。文帝践阼,历谯相,平阳、安平太守,颖川典农中郎将,所在著称,赐爵关内侯。车驾幸许昌,问邈曰:“颇复中圣人不?”邈对曰:“昔子反毙于谷阳,御叔罚于饮酒,臣嗜同二子,不能自惩,时复中之。然宿瘤以丑见传,而臣以醉见识。”帝大笑,顾左右曰:“名不虚立。”迁抚军大将军军师。

徐邈(170—249)字景山,汉末魏初燕国人。魏国初建时,任尚书郎。当时法令禁止饮酒,而徐邈却偷着饮酒直至沉醉不醒。校事赵达向他询问曹中的事务,徐邈回答:“中了圣人。”赵达将此事报告了曹操,曹操大怒。度辽将军鲜于辅进言说:“平常人们叫清酒为圣人,浊酒为贤人,徐邈本性谨慎重节操,只是偶然喝醉酒才说出这样的话。”他因此才得以免于刑事处罚。

另外一处即第六首的“与其做个窝囊废,倒不如变成酒壶,泡在酒里。”这里所谓变成酒壶,则指郑泉的故事。据《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主孙权传第二裴松之注引《吴书》曰:

郑泉字文渊,陈郡人。博学有奇志,而性嗜酒,其闲居每曰:“愿得美酒满五百斛船,以四时甘脆置两头,反覆没饮之,惫即住而啖肴膳。酒有斗升减,随即益之,不亦快乎!”(中略)泉临卒,谓同类曰:“必葬我陶家之侧,庶百岁之后化而成土,幸见取为酒壶,实获我心矣。”

郑泉乃吴国太中大夫,博学有奇志,但性嗜酒。他常对人说,希望能在大船中装满酒,在船的两头摆上时鲜佳肴,边饮边吃,酒稍有减少,立即加满。到临死时,对同辈们说,我死以后,请把我埋在陶器作坊旁,百年之后,我的尸体化为泥土,有幸人们用它做成酒壶盛酒,就满足我的心愿了。嗜酒之愿望,可以说死而不已了!

其他如第一首的“浊酒”,第四、七、十三首中的“贤良”,皆是借用汉语词汇。由此可知,大伴旅人在《赞酒歌》十三首中,几乎网罗了中国古代有关酒的故事,其在和歌史上的独特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有学者指出,《赞酒歌》十三首乃作于天平元年(729),至于大伴旅人为何要创作《赞酒歌》,主要出于以下两个原因。一是爱妻大伴郎女之死所带来的沉痛打击;二是对大伴家族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神龟五年(728)四月,大伴旅人作为大宰帅赴任不久,就失去了爱妻大伴郎女。《万叶集》卷五的开头便收录了当时大伴旅人所作的一首和歌。

大宰帅大伴卿报凶问歌一首

祸故重叠,凶问累积。永怀崩心之悲,独流断肠之泣,但依两君大助,倾命才继耳。笔不尽言,古今所叹。

世间终空无,

当我明白这道理,

心中愈悲苦。

(卷五,793)

所谓“祸故重叠,凶问累积”,除了失去爱妻大伴郎女外,弟弟大伴宿奈麻吕也于不久前去世,对于年已逾六十的大伴家族长老旅人来说,应该说是非常沉痛的打击。“两君”何指,具体不明,或为留在京城的庶弟大伴稻公和侄子大伴胡麻吕。歌中借用佛教用语“世间虚假”,用以表达自己现在的悲苦心情。从此,对爱妻的思念之情,一直贯穿大伴旅人生命之始终,成为其作品的重要底色之一。

其次,新兴贵族藤原氏势力迅速提升,大有压倒武门世家大伴氏之势。如前所述,中臣镰足于临死前被赐姓藤原,次子不比等欲在朝廷扩大自己的势力,要立女儿光明子为皇后,不过此举受到拥有实权的皇族长屋王(天武孙)的强烈反对。最终,藤原氏在不比等死后九年的天平元年(729)制造事件,迫使长屋王自尽,终于成功立光明子为圣武天皇(724-749在位)的皇后,是为光明皇后。不比等有四子,即武智麻呂(南家),房前(北家),宇合(式家),麻呂(京家),由此全面掌握政权,执掌朝政。有学者认为,大伴旅人作为大宰帅远离京城,正是藤原氏为了夺权而采取的阴谋。

如果说,大伴旅人模仿嵇康《琴赋》而给藤原房前献上《日本琴歌》(卷五,810-811),是为了表达向藤原氏全面降服之意,那么《赞酒歌》十三首就是自己借酒消愁的必然产物。作为大伴一族之长老,旅人在现实面前无可奈何,只有广泛借用中国文学之典故,饮酒作歌,以浇心中之块垒,正所谓“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其中第七首的“啊,实在太丑陋!故做贤良,又不饮酒,仔细一看,好似猿猴。”正是借用“沐猴而冠”之典故,对为掌握朝政而不择手段的藤原家族的莫大揶揄和讽刺。

三、梅花歌并序

天平二年(730),由都城被左迁至偏远的九州大宰府的大伴旅人,召集山上忆良等三十一人,举办了梅花宴。《万叶集》中收录有当时的三十二首和歌,以及员外追和的六首和歌(卷五,815—852)。以左迁之身举办风雅之宴,本身就是一种典型风流儒雅之举。

三十二首和歌之前首先有序文,一般认为序文为旅人所作。

梅花歌三十二首并序。

天平二年正月十三日,萃于帅老之宅,申宴会也。于时,初春令月,气淑风和,梅披镜前之粉,兰薰珮后之香。加以曙岭移云,松挂罗而倾盖;夕岫结雾,鸟封縠而迷林。庭舞新蝶,空归故雁。于是盖天坐地,促膝飞觞。忘言一室之里,开衿烟霞之外。淡然自放,快然自足。若非翰苑,何以摅情。诗纪落梅之篇,古今夫何异矣。宜赋园梅,聊成短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