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阿拉伯文学史
18994700000037

第37章 政治变动及其对生活和文化的影响

政治变动及新的趋向伍麦叶人在沙姆垮台,哈里发权位转到穆罕默德之叔阿拔斯的后裔手中。阿拔斯王朝开国国君艾布·阿巴斯·沙法哈(750—754/132—136在位)翦除了伍麦叶朝诸王室,以伊拉克安巴尔城作自己王朝的基地。后其弟艾布·佐法尔·曼苏尔(754—776/136—158在位)继承王位,兴建并迁都巴格达。

阿拔斯王朝的建立,首先借助了波斯人的力量,其次借助了其他非阿拉伯民族以及支持哈希姆人(阿拉维派和阿拔斯派)反对伍麦叶王朝的阿拉伯人的力量,因此,这时阿拉伯人及其阿拉伯性与非阿拉伯民族相比,分量大大减轻,阿拉伯人只是帝国诸民族的一个民族。波斯人逐渐渗入国家中心,他们中有军事将领、大臣、侍卫、总督和书记官。国家的都城从阿拉伯的大马士革移至波斯边境与波斯首都马达茵毗邻的巴格达。国家从原来面向地中海改为面向波斯。波斯人使阿拉伯人奉行开明统治政治,他们把巴格达哈里发宫廷变得和马达茵波斯王宫廷一样。同时,他们还把波斯的传统方法引入政府机构、军事战争、统治制度、社会生活以及饮食衣着、宫廷陈设、节日娱乐等各个方面。波斯人的影响十分强大,阿拉伯人及其传统、习俗全被抛在一边,人们转而去接受和吸取新鲜东西,遂产生了革新倾向。“择优派”的呼声甚高,他们主张择取并效法非阿拉伯古代文化中的优秀成分。

下面就是阿拉伯语得以传播,阿拔斯文学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新环境。

经济状况:伊拉克自古就以文明和进化著称。这里先后出现过许多具有悠久文明的民族和人民,如亚述人、波斯人、古叙利亚人,他们留下了各种科学的和艺术的遗产。伊拉克的水利和其他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哈里发的都城巴格达位于底格里斯河西岸,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曼苏尔哈里发说:“这是一个优良的营地。我们和中国之间没有任何阻碍。这是底格里斯河,它从海上给我们运来一切,从阿拉伯半岛、亚美尼亚及周围地区运来食品;这是幼发拉底河,它从沙姆、腊卡及周围地区运来一切。”当时的巴格达,是一个拥有诸多机构的城市,它有一个统一的中心,其心脏便是称作金门宫或绿圆顶宫的哈里发王宫,王宫旁是加米尔清真寺。曼苏尔在城外底格里斯河畔建造了另一座王宫,称作天官,以和天堂媲美。他还在河东岸以北建造了第三座名为鲁萨法的王宫,专供王储麦赫迪居住。波斯大臣们,尤其是其中的巴尔马克人,在巴格达以东也修建了许多富丽堂皇的宫殿,这些宫殿的中心是佐法尔宫。所有这些宫殿都建造在底格里斯河畔,宫殿后面是宽阔的花园。很快,巴格达就成了东方世界的中心,印度商船的最大泊地,最重要的经济贸易枢纽,成了马达茵、巴比伦、尼尼微和所有古代东方都城的光荣和骄傲的继承地。

国家的经济相当富庶,为奢靡享乐提供了充分条件。演说家巴格达迪说:“巴格达的地位十分重要,这里会集着出类拔萃的学者和名流,其上层社会和一般阶层区分严格。它城苑辽阔,区域广大,拥有众多的房舍、街道、商店、市场、寺院、澡堂和客栈……它的空气清新,泉水甜美,树木阴翳,冬、夏冷热相宜,春、秋和煦爽适,在这方面,世界上没有哪个地方能与它相比。”王室和宫廷铺陈着珍贵的地毯和精致的幔帐。宫廷用的餐具有时完全用纯金银铸成,并镶嵌着宝石。宫廷成了诗人、显贵、乐师、歌手及夜客、酒友、游乐之徒、养鸡豢狗者和其他一些人的麇集地,以至王宫变成了各种文化和各类游艺的中心。

商业贸易对国家,特别对巴格达起着重要作用。为此营建了许多市场,从各地运来了大量商品。从中国的瓷器、丝绸,印度的香料、矿物,土耳其的各类珠宝,瑞典、挪威、俄罗斯的蜂蜜、蜡类和皮毛,到非洲的象牙,原金矿以及其他物品。经商的同时,也贩卖从中亚和非洲掠夺来的奴隶。

社会状况:由于由波斯人、突厥人,古叙利亚人、罗马人和柏柏尔人构成的多种成分进入国家,由于这些成分的混合和各具自己的道德、传统、信仰,社会已不再是纯阿拉伯化的了。这种混合引起了道德的堕落,特别是续妾盛行,人们隐秘地或公开地酗酒,甚至某些哈里发也嗜酒成癖。为了寻欢作乐,人们常常举行名为“饮宴”的交际活动。学者、诗人、歌手、乐师经常应召到宫廷,王公显贵们把他们作为自己的酒友。当时流行的游乐是弈棋、赛马、田猎。田猎是哈里发和王公们嗜好的一种游乐,因此人们热衷于驯养猎鹰、猎犬和其他动物。

大多数仆役是从非穆斯林人民中抢掠,或从战争中俘获,或购买来的奴隶。奴隶中有娈童,他们穿着华丽的衣衫,像女人一样梳妆打扮,涂脂抹粉。有些诗人,如艾布·努瓦斯,善于和他们调情。奴隶中也有女童,她们是容貌姣美的女侍,她们把头发剪短,穿着和娈童一样的服饰。

宗教状况:由于王朝包容了不同种族和宗教的各族人民——从各种派别的穆斯林,到倾向不同,派别各异的基督教、犹太教、萨比教、琐罗亚斯德教和摩尼教徒,因此,宗教信仰是绝对自由的。摩尼教对伊拉克的影响尤大,同时对新皈依伊斯兰教的教徒也有很大影响。初期,阿拔斯哈里发们也很重视宗教,他们竭力反对那些异端倾向,为此,一些诗人和作家,如伊本·穆格法、柏萨尔、伊本·阿卜杜·库杜斯,被认为具有非神和“仁迪格”倾向而被杀害。

文化状况:文化环境是阿拔斯复兴的最强有力的因素之一。哈里发们用金钱和荣誉鼓励各个领域的学术活动,他们非常尊重文学家,并与他们交往,甚至给他们高官厚禄。尔后,王公们和大臣们在各大城市起而效颦,在这方面和在开办学术机构方面互相竞争。新一代中产生了追求学术生活的强烈倾向。这并不奇怪,因为业已出现了多种文明和文化的互相交流和影响,以及对各先进民族文化的总的了解。

在当时流行并对文学产生重大影响的是三种文化:纯粹的世界性文化,主要是《古兰经》及有关的宗教学,诗歌及有关的语言学,其次是希腊文化,再就是东方文化。希腊科学和文学是从亚历山大扩张时传到东方的。从那时起它的哲学、医学和天文学就在东方得到传播,希腊文化还经过波斯人之手得到传播。至于东方文化,则比较复杂,它由波斯、印度及分布在伊拉克的闪民族文化构成。波斯文化是通过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混居,哈里发王位转移到巴格达,以及波斯大臣、作家运用阿拉伯文而得到传播的。印度和王朝通过商业贸易,通过占领印度很大一部分领土及一些印度人信奉伊斯兰教而进行文化交流。信奉伊斯兰教的印度人中有一些诗人和学者通晓阿拉伯文,如诗人艾布·阿塔·辛迪,伊本·艾尔拉比。波斯人则是把印度文化引入阿拉伯的另一条渠道。这些不同文化构成了那个时代的知识遗产,其中浮现着亚述人、巴比伦人、腓尼基人、埃及人、印度人、波斯人、希腊人和罗马人知识的浪花。那时,一个身居国家要职,担负民族领导的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这些文化中的一些知识。

这些文化在这个地区得以传播,主要归功于学校和翻译介绍,哈里发们的鼓励和推广。琼德萨波尔、鲁哈、纳绥宾、哈尔兰等地的学校传播了希腊文化,鲁哈和纳绥宾两校有希腊哲学和基督教教义方面的大量藏书,哈尔兰的一批拜物教徒卓有成效地对希腊科学和文学进行了研究,这些人被称为萨比教徒,纳斯图里教徒在琼德萨波尔建立了一个研究希腊文化的重要中心,在医学研究方面获得极高声誉。所有这些学校,都曾是整个伊斯兰世界的光芒四射的中心。

引介、翻译和缮录是把所有古典文化引进阿拔斯王朝的最大渠道。卓有成效的印刷所把这些文化传播到全国各地,使其为大众所掌握。哈里发和当事者都赞助这一吉祥的运动,遂产生了可喜的成果。亚里斯多德、柏拉图、希波革拉第、加里诺斯及其他人的著作都译成了阿拉伯语,辗转流传,点燃了具有丰硕成果的复兴的智慧之火。然而遗憾的是,阿拔斯时期的这一学术运动,没有像借鉴希腊科学和哲学那样借鉴希腊文学,即使有也微不足道。尽管大量翻译介绍了希腊人的知识,但并未翻译介绍他们的历史和文学著作,或是诗歌,而同时却没有忽视翻译介绍波斯、印度这类著作。例如曾经介绍了一批有价值的波斯历史及波斯诸王传记的书籍,但却没有介绍希罗多德的历史书籍,斯特拉波的地理著作,也没有介绍荷马的《伊里亚特》或《奥德赛》,更没有翻译介绍希腊的戏剧和其他文学艺术。其原因首先可能是阿拉伯人不欣赏希腊文学,因为它的作品中充满各种各样的神,这与阿拉伯人的信仰抵触,与他们的趣味不合;其次,阿拔斯人对翻译介绍哲学、医学、天文学和逻辑学的兴趣更浓,为的是满足他们对这些领域迫切的需求。此外,从希腊传到东方的文化,主要还是医学、哲学、几何、数学,而不是文学、历史、地理。

外来文化及其对阿拔斯文化的影响不同的外来文化在阿拉伯世界得到传播,每一种文化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希腊智慧偏重哲理分析,偏重精神多于物质,偏重精深和科学性,这是使阿拉伯人撰书立说和献身科学的巨大推动因素。印度智慧偏重思考,印度思想中诗情的成分多于科学性,富于想象和表现,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感情。印度人的苦行和清修倾向很强烈,并对生活产生巨大影响,这对阿拉伯人的睿智、苦行和故事艺术的产生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因素。波斯智慧几乎是一个包含所有古代文化的容器,它由波斯、希腊、印度诸成分构成。印度文化对波斯文化的影响大于希腊,但波斯文化中物质的成分占上风,它对语言和创作中的浮靡艳丽,夸张铺陈,以及对音乐领域和各类乐器的扩展,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因素。波斯人对阿拔斯文化的影响超越了任何人,这种文化上的超越不过是政治上超越的自然结果。

这一切清楚地表明,由于和外来文化交流,阿拉伯文化变得开阔了。它的语言中又增添了新的语汇:从希腊语中(特别是科学性语汇),从印度语中(不同方面的语汇),从波斯语中(音乐语汇及社会、文化、奢靡方面所需之语汇)翻译和吸取了许多新语汇。在它的知识中,又引进了新的知识,最多的是希腊知识。从波斯和印度获得的,不外有关占星、传记、历史、建筑及波斯古代宗教方面的知识;从希腊所吸取的,则是逻辑学、医学、建筑学、天体学和哲学。在阿拉伯文学中,又增加了新的内容、科学方法和新颖的叙事形式。波斯人强有力地控制着阿拔斯文学。这种控制力在两个发展阶段中表现最为突出:翻译介绍阶段——波斯人在这方面是很有能力的,融会贯通阶段。不可否认,由于波斯人对自己文化遗产的介绍和在创作上提倡的新方法而对阿拉伯文学有着巨大的功绩。

希腊哲学和科学得到传播后,伊斯兰经院教义学变得更有条理,宗教学、语言学总的更具哲理性,阿拉伯文化的前景更加明晰,阿拉伯思想的潮流更加多样化。公共图书馆和科学学院广为普及,学术活动和研究也有条不紊。

由于外来文化的影响,伊斯兰的教派也更多了。各派都用富有哲理的论证和逻辑来支持自己的信仰。苏菲哲学及其方法、轮回转世说、泛神论及其他印度和希腊的信仰也都流行起来。音乐艺术得到普及,乐器和音调也更丰富多彩,从而对社会生活和文学生活产生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