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阿拉伯文学史
18994700000055

第55章 稳定并趋于停滞的文学(1)

历史的一瞥

阿拔斯王朝逐渐解体,阿拉伯大帝国开始崩溃,哈里发的威风扫地,中央政权已无力统一国家的各个部分,这些四分五裂的部分各自独立,有雄心者都想称王图霸。巴格达的布威希人、埃及和叙利亚的伊赫希底人、非洲的法特梅人、西班牙的伍麦叶人、巴林的卡尔马特人、戈尔甘的德莱姆人、巴士拉和瓦西特的巴利迪人、摩苏尔和后来阿勒颇的哈姆达人……都雄踞一方。政治腐败导致混乱。动乱和阴谋遍及全国,人们心中充满恐惧,钱财被贪欲者大肆掠夺。经济状况和社会形势都趋向恶化。阴谋、欺诈、暴虐盛行,起义暴动不断发生,拜占庭人鼓动反对阿拉伯人,他们又起而把主动权抢到手中,多次向克利基亚和叙利亚进攻。

在10世纪,除各种阴谋动乱盛行外,阿拉维派和虔信阿拉维主张者的起义也十分频繁,他们把他们的主张作为通向荣耀和权力的手段。游牧阿拉伯人和哈瓦利直派的进攻增多,什叶派在东方强盛起来,由于什叶大国法特梅王朝的兴起,他们的希望更加增强。卡尔马特人是其中危害最大的一个派别,三十年来,一直横行无忌,在阿拉伯半岛、希贾兹、沙姆等地散播着恐惧,他们几乎每年都要对一个地区发动攻击。

这是一个怀疑和混乱的时代,宗教信仰薄弱,人们把宗教看成在整个伊斯兰世界最行时的作交易的手段。暴君、起义者、新信仰的主张者都利用它,每个有贪求的人也用它武装起来以达到目的。那些心怀叵测者和追求尘世利益的人,今天信奉穆尔太齐勒派,明天信奉什叶派,在市场上兜售最行时的货色。形形色色的假冒先知者和背教者的主张充斥和盛行。934年在绥埃尼亚省的巴辛德地方,一个人佯称先知,打击反对他的人,许多人都追随他。同年在巴格达,艾布·佐法尔·舍勒迈埃尼被杀,他是什叶派教徒、转生说和泛神论的积极鼓吹者。在那些日子里,充满了与各种主张者和背教者名字有关的事件。哈里发威信的削弱,阿拉伯性的瓦解,是派别林立、四分五裂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思想方面看,10世纪是阿拉伯思想成熟、理智进步的最辉煌的时代,阿拔斯文明在科学、哲学、文学和艺术等方面开始取得成果。阿拉伯文化兴起了,教法和语言学方面的广泛繁荣实现了,阿拉伯人对希腊文化和别的文化的引入完成了,这些成果全部体现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中,如我们在法拉比著作中看到的那样。这样,学问家和求学者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吸收和融会所引入的思想成果的阶段。他们中的一些人从事哲学,许多人在前人留下的著作和译作上下功夫,并对此进行论述、编著和补充。

国家的众多和在科学、荣耀方面的竞争,使每个埃米尔都切望拉拢学者、文学家和诗人,给他们以优厚的俸禄,条件是对他歌功颂德、编写他的传记、生活在他的荫庇下,以使他的名声得以传播。在10世纪和11世纪,科学和文学的都市多了起来,布哈拉、戈尔甘、加兹尼、阿勒颇、开罗、科尔多瓦、塞维利亚、巴伦西亚、巴格达、库法、巴士拉等都很著名。特别是阿勒颇,它是最著名的科学都市之一,尤其是在哈姆达人(他们是什叶派阿拉伯人的后裔)统治下的赛福道莱大埃米尔时期(944—967)。在这位埃米尔身旁聚集着当时一些大学者和大文学家,如诗人穆太纳比,作家伊本·努巴太,哲学家法拉比等。

这时科学领域繁荣,对各类学科都有大量的充分的研究。哲学精神普及,并产生了新学派,进行着新尝试,例如亚里斯多德之后的第二位哲学导师法拉比着手解决的协调哲学和《古兰经》的问题,由精诚兄弟社在书信集中发扬和继承的贾希兹作品的“百科全书”倾向;诗歌中产生了哲理倾向,其中充斥着哲理观点和苏菲观点。那时的语言以灵活、持重为主。

这一时期无论在阿拉伯东方还是阿拉伯西方,都产生了许多文学家。写作,尤其是吟咏诗歌,成了每个有教养者附庸风雅的点缀,不管他具备还是不具备这方面的才能。在东方,突出的诗人有穆太纳比、艾布·费拉斯·哈姆达尼、麦阿里、谢里夫·拉迪及其弟子米赫雅尔·德莱米、伊本·法里德;著名的作家有伊本·阿密德、萨比、柏迪尔·兹曼·哈玛扎尼、花拉子密、伊斯法哈尼……

这个繁荣时期的后期带有强烈的复古倾向,文学变得停滞,才思逐渐受到束缚。诗歌开始在那些众所周知的思想内容中转圈子,在它面前,似乎所有通向艺术创新的道路都被堵死,对旧内容的改头换面盛行一时,诗歌剽窃处处可见,这说明缺乏真正的才能。在写作中抄袭行为习以为常,甚至变得十分可鄙。只有少数人未陷入这一窘境,他们中有些人对一些诗歌类别进行了革新,由于社会环境的原因,这些诗歌比别的诗歌更受欢迎。这些类别中最重要的有:苏菲诗,它的兴盛是由于哲学和苏菲倾向的繁荣和流行;矜夸诗和激情诗,频繁的战争和侵袭赋予它充沛的活力和激烈的音响。由于环境影响,许多人走向怨诉,写作独立的诗篇或在一首诗中夹进一些诗句,抒发对时光的哀怨,称为伤时诗。

作家们则把精力花在词句的造作和复杂的表达方式上,如有位作家写一封信,顺着读是去信,倒着读则是回信。还有的在写书信时,完全不用开头有“拉依”等分离字母的词汇,以及诸如此类的游戏。

诗人们也步作家后尘,并和他们附比,如一首诗全用外来词或僻义词写成,或是写无需守律的律诗,如一行诗恪守两个或三个韵脚字母。他们随心所欲的造作,使创作复杂化,而且内容大多荒诞、乏味,远远离开诗歌的创作要素。他们热衷写诗体书信、笑料小品、以至放纵淫秽的内容。那时诗歌与散文混杂,作家写诗,诗人写散文。

由于这种僵化和拙劣的模仿,阿拉伯人在诗歌中偏离了哲学和科学的方向,评论家们对形式给予过分估价,以至它成了文学的最大要素。

在这文学的停滞中,在这震响着起义者、背教者、各种派别主张者的声音、阿拉伯特性瓦解的政治和社会动乱中,阿拉伯人是败北者。他们中有些人迁徙到沙姆和阿拉伯半岛,住在伊拉克的则遭受着屈辱。各伊斯兰国家全掌握在波斯和其他种族的埃米尔手中。在这权势属于杰出的军事统帅和显赫人物、“世界属于战胜者”、宗教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的环境中,在这要求每个有企望者和有作为者必须以军事统帅、显赫人物和新主张的鼓吹者面目出现的环境中,出现了一个天才人物,他有企望和作为,披着诗人的外衣,独自代表着民族和时代,他就是艾布·塔依伯·穆太纳比。

诗歌

艾布塔依伯穆太纳比

生平艾布·塔依伯·艾哈迈德,本·侯赛因,绰号穆太纳比,是佐尔菲阿拉伯人,祖先可追溯到戛赫塔人中的卡赫兰部落。915年生于库法城肯达镇的一个贫寒家庭。父亲是卖水者,用骆驼为肯达镇的居民贩水,人称“卖水的阿A丹”。很可能他在童年时丧母,由祖母抚养长大。

他在库法这个阿拔斯文明的城市之一和古代什叶派的重要据点中长大,很快就以博闻强记、聪慧敏捷、对生活的严肃态度和诗歌的创作才能闻名。

925年,卡尔马特人统治库法。诗人和亲属逃往库法以南与沙姆毗邻的东萨玛瓦沙漠。在那里居住的两年中,他与贝督因人接触,具有了纯正的阿拉伯语才能。927年回到库法,与一个名叫艾布·法德勒的权贵结识,后者信奉卡尔马特主张,诗人也因而深受卡尔马特主张的影响。

928年底,他和父亲前往巴格达。他写诗赞扬穆罕默德·本·欧贝德拉·阿莱维。但不久他就离开哈里发的都城,辗转于沙姆的沙漠和都市,从蒙昧时期诗歌中学习到了丰富的语言知识。从这时起他信奉了悲观的斯多葛禁欲主义哲学。看来,年轻的诗人未能在游历中用诗歌达到他所追求的目的,因此,在那时的诗中表现出对命运、对世人和生活的愤懑,表现出潜藏着反叛思想的怨怒和矜持自负的精神。他怀着满腔怨愤,于933年到拉塔基亚,在那里与一些倾向卡尔马特主张的人接触,向他们传播反叛思想。后来又到萨玛瓦沙漠,号召贝督因人——他们是惯于攻击和不受统治的民族——追随他起义。

需要指出的是,历史学家们对穆太纳比的起义有不同说法。有的肯定诗人在萨玛瓦沙漠进行过一次起义;有的认为他进行过两次,一次在库法,他的起义带有阿拉维派色彩,地方总督将他逮捕,制止他传播自己的主张,后来释放了他。另一次在萨玛瓦,他到凯勒布部落,佯称自己是阿拉维教徒,得到游牧阿拉伯部落的支持。历史学家们对穆太纳比佯称先知的看法也不一致。无疑,诗人领导了带有宗教政治色彩的起义,他以其雄辩的口才打动了凯勒布人。不排除他曾在他们中冒充先知、向他们宣读一些佯称天启的言辞,所以他们便追随他。当他的事情传播开后,伊赫希底人统治下的霍姆斯总督鲁呃鲁呃前来征剿他,驱散了他的追随者,并将他在霍姆斯监禁两年,直到他保证不再传播自己的主张才把他释放。从那时起,他就被人称作“穆太纳比”。他这时的诗歌表现了他的反叛精神。937年和939年之间,诗人在沙姆各地游历,赞颂不同阶级的人,内心并没有失望。

巴德尔是太巴列地区的阿拉伯军事统帅,穆太纳比追随他两年。他在巴德尔身上找到了他所追求的慷慨大度、丈夫气概和民族尊荣这些优良品质。但妒忌者们没让他享受多久这种宠信。他们在他和巴德尔之间挑起分歧,穆太纳比终于被逐。从941年到947年,诗人都是在流亡中度过的。这期间,他得知祖母去世的消息,写了一首著名的悼念诗,倾吐了内心的全部哀愁,反叛的念头重又在他胸中燃起:

赛福道莱948年到安塔基亚。城中有位叫艾布·阿萨依尔·哈姆达尼的人,其时穆太纳比正在他那里写诗赞颂他。他将穆太纳比介绍给赛福道莱。赛福道莱是阿拉伯人,从944年起据阿勒颇独立称王。他喜爱文学,在他的宫廷麇集着许多文学家和诗人。他将穆太纳比带回阿勒颇,诗人在那里很得宠信,曾数度随他参加反对拜占庭和贝督因人的战争。诗人和国王兴味相投,这是穆太纳比一生中最美好最富足的时期。他在赛福道莱那里获得了其他诗人不曾享有的地位,他的诗歌声誉传遍全国。但因此嫉妒者也增多,他们诽谤中伤,他强烈而自尊地进行着抵抗,直到他们使他不得安宁,他在后期感到了国王对自己的冷漠,一次在国王面前,诗人和伊本·哈勒维发生口角,双方大动肝火,互相争吵。伊本·哈勒维用钥匙摔伤他的额头,于是他离开阿勒颇,心中充满强烈的愤懑和对失去天堂的深深哀伤。

诗人来到大马士革,但没待多久,又去巴勒斯坦的腊姆拉。卡夫尔·伊赫希底听到他的消息后,希望这位大诗人到埃及他的宫中去,于是写信给腊姆拉总督。卡夫尔原是一个黑奴,他的主人埃及王穆罕默德·本·塔呃兹死时有一遗孤,这位奴隶一手代摄其政,不久就从他主人儿子手中夺取了王位。穆太纳比前往那时伊赫希底人统治下的埃及首府弗斯塔特,写诗赞颂卡夫尔。卡夫尔答应委他官职,使他留了下来。穆太纳比在这许诺中看到了自己一生追求的理想的实现和将拥有的制服嫉妒者的权力。两年过去了,许诺仍是许诺。穆太纳比识破了这个黑奴的狡诈,于是他接近一个名叫艾布·苏扎尔·法蒂克的伊赫希底将领,在那里受到良好待遇。但好景不常,艾布·苏扎尔突然去世,留下诗人空自嗟伤。他决心逃跑,但卡夫尔怕他以后用诗歌攻击他,限制了他的行动。962年1月,穆太纳比利用一个机会逃跑了。他写诗攻击卡夫尔,表达了内心苦衷和对狡诈的卡夫尔的蔑视。后来他辗转前往伊拉克。

诗人在巴格达住了大约一年。这期间,在他周围聚集着一批语言学家,他向他们解释他的诗集,并请他们抄录下来。后来他离开巴格达,前往艾尔疆的伊本·阿密德处。伊本·阿密德是波斯布威希王朝埃米尔鲁克努道莱的宰相。965年2月他到了那里,写诗赞颂他,住了三个月,然后应布威希王朝苏丹阿达德道莱之邀前往设拉子,在那里备受尊崇,他写了许多诗歌赞颂这位苏丹。965年8月,由于思念故乡,他辞别了阿达德道莱。

穆太纳比离开设拉子,回到艾尔疆,在伊拉克的瓦西特稍事停留,然后准备前往巴格达。人们多次警告他要提防瓦西特到巴格达沿途潜伏的盗贼,但他没听任何人的劝告。他和儿子、几个童仆继续朝前进,在拉赫特地方遭到了法蒂克带领的几个人的袭击,诗人过去曾讽刺过法蒂克的姐姐。穆太纳比被害身亡。他手抄的诗集也散失。这是在965年9月。他就这样度完了充满企望和失败的一生。

作品穆太纳比写有散文,除极少部分外,都未留传下来。他的散文结构严谨,文辞优美。但他的声誉是建立在诗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