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把品牌做大:20家著名企业的品牌成长谋略
18996800000047

第47章 沃尔玛,零售帝国(1)

沃尔玛公司由美国零售业的传奇人物山姆·沃尔顿先生于1962年在阿肯色州成立。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沃尔玛公司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私人雇主和世界上最大的连锁零售商。目前,沃尔玛在全球开设了近6800家商场,员工总数190多万人,分布在全球14个国家,每周光临沃尔玛的顾客平均达1.76亿人次。

无论在哪个地方,沃尔玛始终坚持公司的优良传统,即专注于开好每一家店,服务好每一位顾客。始终为顾客提供优质廉价、品种齐全的商品和友善的服务。沃尔玛在世界各地每开设一家商场,均会为当地引入先进的零售技术及创新的零售观念。在激发竞争的同时,帮助提高当地零售业的经营水平和服务质量,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

1、品牌缔造者——精神之父山姆·沃尔顿

在人们眼中,美国沃尔玛零售连锁集团就像一个商业神话。1955年《财富》杂志开始评选500强时,它还不存在。1962年它从阿肯色州本特威尔镇一家小杂货店起家,而它2006年的销售额已经达到了1932亿美元。在美国《财富》杂志评出的全球500强企业中名列第二位。提及沃尔玛人们会不由得联想起山姆·沃尔顿。

山姆·沃尔顿,作为沃尔玛集团公司的创始人,同时,也是沃尔玛的精神支柱,他留下的沃尔玛哲学是每个商家都奉若珍宝的经营宝典。甚至他的老对手美国Kmart连锁店创始人哈里·康宁汉也这样评价:“山姆可称得上本世纪最伟大的企业家,他所建立起来的沃尔玛企业文化是一切成功的关键,是无人可比拟的。”

1918年,山姆·沃尔顿出生在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的金菲舍镇,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从小家境一般,父亲曾做过银行职员、农场贷款评估人,是个讨价还价的好手,而且总能和交易者成为朋友。

而影响山姆更多的还是他的母亲,她有着许多良好的生活习惯,爱读书、对人热情、做事勤奋、很会照顾家,而且一直很节俭。这些品质后来都被山姆继承下来了,这些优点为他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7岁的山姆就开始打零工了,靠送牛奶和报纸赚得零花钱。18岁,进入密苏里大学攻读经济学学士学位,毕业后正值二战爆发,山姆毅然参军,二战结束后,山姆回到故乡。他向岳父借了2万美元,和妻子海伦开了一家小店,期间他学会了采购、定价和销售。

一次偶然的机会,山姆得到了经营连锁、零售的好处和实惠。他说:“如果我用单价80美分买进东西,以1美元的价格出售,其销量是以1.2美元出售的三倍!从一件商品上看,我少赚了一半的钱,但我卖出了三倍的商品,总利润实际上大多了。”直到今天,这一价格哲学依然被很好地继承下来。

那时,零售业市场上许多企业将目标市场瞄准大城镇,他们“看不起”小城镇,认为这里利润太小,不值得投资。

但山姆敏锐地把握住了这一有利商机,他认为在美国的小镇里同样存在着许多商业机会。尤其随着城市的发展,市区日渐拥挤,市中心的人口开始向市郊转移,而且这一趋势将继续下去,这给小镇的零售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同时,汽车走入普通家庭增加了消费者的流动能力,突破了地区性人口的限制。用山姆的话说就是“如果他们(消费者)想购买大件,只要能便宜100美元,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驱车到50公里以外的商店去购买”。

为了赢得小城镇的顾客,山姆将“低价销售、保证满意”作为企业的经营宗旨,并将这条原则写在沃尔玛的招牌两边。他坚持每一种商品都要比其他商店便宜,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山姆开始提倡“低成本、低费用结构、低价格、让利给消费者”的经营思想。

为了实现这一经营思想,山姆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缺少资金的情况下,他和员工一起动手改造租来的旧厂房,研究降低存货的方法,尽可能降低费用,为实行真正的折价销售奠定成本基础。开始的时候,其他竞争对手维持45%的利润,山姆就将目标利润定在30%,后来降到22%。如此一来,吸引了大批顾客,正如山姆当初所预见的那样,有许多城里人为低价而来,疯狂抢货。

当然,山姆的最低价原则并不意味着商品质量或服务上存在任何低质的情况,反而低价高质成为山姆的经营核心。不久后,小店很快就扩大规模,廉价的商品、优质的服务引来了四面八方的顾客。

山姆于1969年10月31日正式成立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对此,山姆并不满足现状,他的未来策略是这样的:就是首先进军小镇,占领小镇市场,再逐渐向全国推进,以形成星火燎原之势。在这个过程中,山姆坚持即使少于5000人的小镇也照开不误,这就为以后沃尔玛的扩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沃尔玛开始大规模地扩张。当时,全球开始流行连锁经营,如何在众多的连锁集团中继续保持自己的优势,山姆制订了有理有节的扩张策略。

在产品和价格决策上,沃尔玛以“天天平价”销售全国性知名品牌,从而赢得了顾客的青睐。在物流管理上,采用配送中心扩张领先于分店扩张策略,并极其慎重地选择在营业区域内最合适的地点建立配送中心。在扩展店铺数量上,始终保持了极其理智的控制。

80年代,山姆又采取了一项政策,即直接向制造商订货,节省了销售代理的这一环节,同时将采购价降低2~6%,统一订购的商品送到配送中心后,配送中心根据每个分店的需求对商品就地筛选、重新打包。这种类似网络零售商“零库存”的做法使沃尔玛每年都可节省数以百万美元计的仓储费用。

80年代初,山姆便与休斯公司合作,花费2400万美元建造了一颗人造卫星,并于1983年发射升空和启用。沃尔玛先后花费6亿多美元建起了电脑与卫星系统。沃尔玛的各部门沟通、各业务流程之所以能够迅速而准确地运行,全有赖于这套高科技信息网络。正如沃尔顿所言:“我们所具备的竞争优势之一就是从电脑系统中所获得的力量。”

另外,山姆在1983年又开办了山姆俱乐部,这是实行会员制的商店,每个顾客只要交纳25美元就可以拥有会员资格,以批发价格获得大批高质量商品。可以说,山姆俱乐部的商品销售利润是微乎其微,仅为5%~7%,但这一超低价的实施带来的却是销售额的大幅增加。

山姆是个质朴、节俭的人,无论何时他都保持着他母亲那种艰苦勤俭的品质。直到后来成为美国首富,他和家人还是驾着一辆老旧货车在沃尔玛连锁店购物,他依然恪守珍惜每一分钱的原则,和家人过着平凡的生活。

这个看似平常的普通的人,却扎扎实实地一步步发展起自己的世界连锁业帝国,他把“为顾客着想”贯彻到底,由此也赢得了巨大回报。山姆一生中得到了许多奖项,当然这其中最让他感到高兴的是布什总统在沃尔玛公司总部的大礼堂亲自为其颁发总统自由奖章。山姆高兴地说:“这是沃尔玛整个事业最辉煌的一刻。”

2、品牌核心——比别人更尽心尽力

山姆·沃尔顿在1985年10月被《福布斯》杂志列为全美富豪排行榜的首位。山姆和沃尔玛商店一夜之间成为全美公众关注的焦点,大批记者拥向山姆的住地。然而,当他们看到这位美国第一富豪过着最简朴的生活时,不禁大失所望:山姆穿着一套自己商店出售的廉价服装,戴着一顶打折的棒球帽,开着一辆破旧不堪的小货运卡车上下班,车后还安装着关猎犬的狗笼子。

说山姆·沃尔顿是沃尔玛的灵魂,毫不为过。山姆不但亲手创造了沃尔玛,而且在将近30年的岁月里,一直尽心尽力亲自领导它的日常业务,决定着它的发展方向,并以自己的风格、个性、理念深刻地影响着它,使沃尔玛不仅创造了二战后美国零售业的最大奇迹,并且成为美国零售巨型公司中最有个性的一个。

山姆一生都比其他企业家更勤勉于工作。在他60多岁的时候,仍就保持着从早上4:30就开始工作,直到深夜,偶尔还会在某个凌晨4:00访问一处配送中心,与员工一起吃早点喝咖啡。他常自己开着飞机,从一家分店跑到另一家分店,每周至少有4天花在这类访问上,有时甚至6天。在周末上午的经理会上,他通常在凌晨3点就到办公室准备有关文件和材料。70年代时,山姆保持一年至少对每家分店访问两次,他熟悉这些分店的经理和许多员工。后来,公司太大了,不可能遍访每家分店了,但他仍尽可能地跑。

山姆不但自己尽心尽力,还要求所有的员工比其他企业的员工更加尽心尽力,这就是沃尔玛的内在核心——比别人更加尽心尽力。它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日落原则。沃尔顿有句名言:“如果你今天能够完成的工作,为什么要把它拖到明天呢?”根据这一观念,沃尔玛公司创始人山姆创造了“日落原则”。沃尔玛要求他的员工当天的事情必须在当天做完,也就是说,要在日落之前结束当天该干的工作。

具体地说,对顾客的要求必须在当天予以满足,做到日清日结,不能拖延。不管这些要求是来自偏远乡镇的普通顾客,还是来自繁华商业区的阔佬。沃尔玛认为,顾客生活在一个日益繁忙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生计奔忙,作为商家,只有实行日落原则才能及时满足顾客之需,坚持“日落原则”就是坚持沃尔玛的经营宗旨。

第二,善待员工,营造家庭气氛。在沃尔玛每一个员工的工作牌上,都写着“我们的员工与众不同”这句话。这一方面是对顾客的一种承诺,另一方面体现出公司对员工的尊重。正像山姆自己所说,“我们要善待每一位员工”。

沃尔玛竭力营造一种“大家庭”的氛围。平时,山姆大力倡导内部管理层与员工之间要经常保持沟通,努力让每一位员工感到自己是山姆大家庭的一员。山姆通过倾听员工的心声,与员工打成一片。在工作方面不断鼓励和支持员工,并让员工分享企业信息和利润,营造家庭式气氛。正是在这种氛围下,沃尔玛的员工在工作中比别人更尽心尽力,态度永远和蔼可亲,这使顾客获得了极大的满足。

第三,良好的沟通。为了使每一位员工心甘情愿的要求自己比别人做得更好,沃尔玛把管理制度的关键放在沟通上。沃尔玛要求各位管理者实行“走动式管理”,不能只顾着坐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而应该走出办公室与员工多交流、多沟通。

第四,十步原则。沃尔玛要求员工,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顾客出现在十步的范围内,都应该看着顾客的眼睛,主动打招呼,询问是否需要帮助。沃尔玛凭借“十步原则”得到了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第五,向顾客提供“超值服务”。沃尔玛要求员工向每一位顾客提供比满意更满意的服务。也就是说,一项服务,仅仅让顾客满意还不够,还应想方设法,提供让顾客感到惊喜的服务。山姆·沃尔顿说:“让我们成为顾客最好的朋友,微笑迎接光顾本店的所有顾客,向他们提供我们所能给予的卓越服务,这种服务应当超过顾客原本的期待,沃尔玛就是最好的,它能够提供比任何其他商店更多更好的服务。”

在沃尔玛,这种“超值服务”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位名叫萨拉的员工,有一天,下班后刚走出沃尔玛超市的大门,就看见一名儿童在路边玩球,突然,球滚到路中间,这名儿童不管不顾的去捡他的球,这时,正好一辆汽车驶来,眼看就要撞上这个儿童,萨拉奋不顾身,把这名儿童从马路中央拉开,避免了一起交通事故,挽救了一个稚嫩的生命。

另一位名叫菲力斯的员工,那天,他正好上班,在巡视时,突然发现一位老太太脸色不对,微闭着眼、一手捂着胸口,一幅疼痛难忍的样子,菲力斯见此情景马上走上前准备询问老太太的情况,还没来得及赶到老人面前,老人就晕倒了。他凭多年的工作经验断定老太太是心脏病发作,于是急忙阻止那些想扶老太太起来的好心人,立即用对讲机叫后勤人员拿来了速效救心丸和水,帮助老人服下。几分钟过去了,老人还是没有呼吸,菲力斯就一面口对口地做人工呼吸、一面用力按压老人的胸口,终于,老人舒了一口气,虽然没有苏醒但是老太太的生命暂时挽留住了,后来老太太被送到医院得到及时的医治,最终脱离了危险。像这样的“超值服务”,在沃尔玛数不胜数。

还有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在沃尔玛公司中广为流传着。有一天,沃尔玛已经下班了,员工们都在盘点货物。这时有一位大约八九十岁高龄的老人颤颤巍巍地在门口敲门,员工走上前去,打开大门,将老人迎了进来,扶着老人坐了下来。经过询问才知道原来这是一位八十六岁高龄的母亲,她有一个六十一岁的儿子,今天是儿子的生日,不巧的是儿子一个月前,脑溢血瘫痪在床。她知道一辈子要强的儿子瘫在床上很难受,也很烦躁,这些不利于儿子身体的康复,所以在儿子生日的这一天她一定要选一份特殊的礼物,让儿子知道:不管怎样,妈妈仍然爱他,像他小的时候一样,希望儿子树立起信心,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