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成电科研团队风采
19002600000003

第3章 让光跑得更快

记通信学院光分组交换关键技术基础研究科研团队

随着通信技术的普及,计算机和互联网逐渐融入普通人的生活中,很多人每天都上网浏览新闻,或者玩玩网络游戏。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络虽好,就是不够快。根源是目前技术对光纤巨大传输能力的利用仍然很有限。如何更好地利用光纤的巨大带宽?我校邱昆教授和他的伙伴们正在这个领域努力,希望打开一扇门,让光跑得更快。邱昆教授带领的光分组交换关键技术基础研究科研团队已经入选2005年度学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在以后三年里将获得共计100万元的科研经费资助。

“光的分组交换”技术在国外是光通信的研究热点,美国和欧洲诸多研究机构投入其中,研究光标签处理、光交换矩阵、波长转换、全光再生和竞争解决等光分组交换关键技术。在国内,该领域的研究集中在对竞争解决算法的研究上,其他关键技术亟待进行。

光分组交换关键技术基础研究团队起源于1990年光纤实验室成立之初的光学工程学科研究人员。老一辈学术带头人退休后,邱昆教授承担起领头人的角色。在发展中,团队不断引进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新队员。经过科研项目的凝聚,特别是通过组织实施国家“863”重大项目“光突发交换关键技术及实验系统”,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十余人的团结协作和谐的团队。团队目前有教授2人,副教授5人,绝大部分队员具有博士学位。这是一支朝气蓬勃的队伍,团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在光交换技术的研究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经过“九五”和“十五”的锻炼,团队先后承担了二十余项科研项目,其中包括3项国家“863”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国防预研项目、四川省基金项目等。团队在“九五”、“十五”期间,曾七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两部。在科研工作中做出了多项创造性成果,在半导体超快光电子学、光放大理论及其应用技术、接入网技术、新型光通信理论与技术等四个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2003年从大唐电信到我校工作的武保剑副教授加入团队后,在邱昆教授和其他老师的支持下,很快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他说,非常喜欢目前的工作状态:学校大环境鼓励创新,在团队内感觉到的是竞争与和谐。团队领头人邱昆教授的管理思路“有分有合”,关键时期集中全体力量申请大项目大课题,平时大家做好自己负责的小项目。作为一个整体,团队成员服从大项目的调遣和团队建设利益,同时,每个人还可以钻研自己拿手或感兴趣的方向。经历了公司和大学两种科研体制,武保剑副教授说,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是大学的学术氛围。科技创新源于基础理论的创新,在一个小圈子里出类拔萃还不行,重要的是在竞争激烈的学术界取得领先地位,而这就需要每个科技工作者背后有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要靠集体的力量。

对于创新团队的建设,邱昆教授表示,理论创新需要联合攻关。近年来,学校上下都认识到了团队建设的重要性,这对我校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在光分组交换关键技术基础研究创新团队内,由于邱昆教授和作为副手的邱琪教授共同倡导并带头做到“有舍才有得”的团队文化,成员团队意识很强。团队建设中,大家不但做好手头工作,还主动思考未来五年十年的工作计划,一步一步地铺路搭桥,组织人手开展前期研究。同时,团队还非常注重研究方向的探索,有意识地做好基础理论研究,发表高质量的文章,扩大学术影响力。

经过共同的思考和交流,团队确定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光交换技术、光码分复用(OCDMA)技术、军事光电子技术、无源光网络与光纤到户技术。前两个方向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目标是取得知识创新,发表高水平论文,后两个方向以技术开发为主,目标是军事应用和市场应用。

光交换技术是团队研究的主要方向。在霍英东基金、国防预研基金、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科研教学奖励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重大项目的支持下开展的光交换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理论和技术突破,其中国家“863”重大项目“光突发交换关键技术与系统实验系统”代表了我国在该方面的技术水平,该项目共获得11项发明专利,其中一项美国专利。目前团队在更前沿的光交换技术——光分组交换等方面开展研究。

“成功的团队=成功的方向+成功的分工”,团队骨干、长期和邱昆教授一起工作的张崇富老师说,邱昆教授思路清晰,对光纤通信领域的前沿密切跟踪,方向把握很准。同时他对工作执著严谨,在团队成员的调配和使用中让每个人都感觉被尊重和有希望。在他的计划和组织下,光分组交换关键技术基础研究科研团队组成人员的学缘结构合理,学历职称和年龄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梯队;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到团队各主要方向,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光分组交换关键技术基础研究”项目中,同时每个人都注重自己侧重点。“集体的目标明确,大家合作默契,这是我们高效率工作的秘密”,张崇富老师的话道出了团队成员的想法。

邱昆教授表示,带领这样一支朝气蓬勃的队伍,自己信心十足。他希望通过大家齐心协力的共同奋斗,进一步凝练方向,锻炼队伍,争取成为教育部创新团队,最后成长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并争取承担“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和国家“863”重大项目,形成鲜明的特色,使队伍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和不可替代性,整体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乃至国际先进,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尽力。

(安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