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成电科研团队风采
19002600000030

第30章 成功,永远属于智慧的人

记计算机学院新型计算机应用技术科研团队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正是一年之计开始的时候。这一个月,也是我校计算机学院新型计算机应用技术团队科研最为忙碌的一个月。这一个月,团队将制定一年的工作计划;这一个月,团队每一位老师将签署属于自己的那份考核任务书;这一个月,团队还将集中为进入和退出团队的教师办理相关手续……其实,对于新型计算机应用技术团队的师生们来说,一年十二个月,每个月都是三月:忙碌着,享受明媚的阳光。

筑巢引凤

2008年,卡内基·梅隆大学将接收一位来自中国的年轻人,他就是我校新型计算机应用技术团队的叶李博士。到国内外著名大学进修,这是每一个年轻学子梦寐以求的机会,而叶李不过是新型计算机应用技术团队走向世界著名大学的师生中普通的一员。为了给年轻的学生、教师们更多的发展机会,团队尽可能地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条件,每年团队都会将优秀的研究生推荐到知名企业实习。师生到国外著名高校进修者也不乏其人,近两年已送出20多名年轻人到国外知名大学学习。

年轻的学子们在这里收获知识,收获未来;年轻的教师们则在这里迈开自己科研工作的步伐。

为了促进刚到团队工作的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团队除了在进修机会上对他们予以支持外,还采取了数项措施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环境,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平台。这些刚结束学生生活的年轻老师,往往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与基础,但对自己的未来发展道路并不明晰。帮助他们做好学术规划也成为团队责无旁贷的任务。管理研究生的责任教师往往由年轻教师担任,通过承担这一工作,教师们不仅管理能力得到了锻炼,个人科研能力也得到了增强。虽然年轻教师们申请科研项目的能力相对较弱,但团队仍然鼓励他们积极撰写申请书、担任项目负责人,并在工作任务核算上予以支持。团队还积极鼓励年轻教师参加国内外的学术活动,根据每位教师的实际需要,在评职称、项目申请等各个方面予以全方位的支持。良好的平台,为团队年轻教师的成长提供了飞跃的空间。

管理铸就成功

一个成功的企业需要完善的管理体制,同样,一个成熟的团队也需要先进的管理机制。新型计算机应用技术团队的老师们深深懂得,小作坊式的课题组运行方式难以孕育成功的团队,因此,团队成立十年来,一直致力于体制的完善,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以“法治”代替“人治”。

为了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利用经费,团队建立了经费统一管理的制度,对团队所有收支进行统一支配,让经费管理透明化、制度化。有了这一制度的保证,在购买大型设备、支付房租、分发研究生津贴等事务中,团队做到了统一行动。同时,为保证团队所有项目管理都能够按流程科学、迅速地完成,团队对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实行了分工合作,项目的每一流程都有专人负责。

团队所有教师教学、科研之余都负责了一个流程的管理工作,比如成果申报、内部项目执行管理、图书资料管理等等,这些繁琐而细致的工作因为专业变得简洁而有序,一切事务皆处于有效监控之下,大大提高了项目管理的有序与效率。这一系列措施使得人财物在统一管理之下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效用。

一个工作成绩斐然的团队必然是一个充满吸引力的团队。作为近年来计算机学院发展最迅速的团队之一,新型计算机应用技术团队从最初仅仅几个人的“小作坊”成长为年度科研经费600余万元的优秀团队,不仅吸收了许多刚刚到校的年轻博士的加入,还吸引了学院其他教师的目光。“团队不是一潭静水,我们的大门不仅为来到者敞开,同时也为离去者敞开”,团队领航人秦志光教授如此阐述新型计算机应用技术团队的原则。为了实践自己的这一制度,每年3月1~10日,团队将集中受理所有加入或退出的申请,并将召开团队会议予以讨论。加入者将与团队签订有关协议,认可规定的工作任务量;退出者也将在完成相关手续后轻松退出。这一制度保证了团队轻松的进出机制以及轻松的工作环境。

新型计算机应用技术团队在吸引着大量的年轻教师的同时,也吸引了广大研究生踊跃加入。成立至今,团队已培养了5位博士和200余位硕士,每年都将有20多位研究生加入。为了管理好这些研究生,让他们短暂的学习生涯收获更多,团队也创新了研究管理体制,采用了横向管理模式。研究生们按年级管理,每一年级指定一个责任教师,统一安排同学们的学习及各种相关活动,而导师及团队其他教师则从学业上予以指导。这一措施使得所有同学的学习得到统一管理,师生之间得到更为和谐、亲密的接触。

群雁高飞靠头雁

“队长”,团队的老师们这样称呼自己的负责人——秦志光教授。秦志光认为,一个好的团队领导首先要对团队、对团队成员的发展负责,要大公无私,具有牺牲精神;其次,要建立合理、有效的机制,保证整个团队快速、高效的运转。秦志光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队长”这一亲切的称呼,正是对他所有努力的肯定。“我们的团队工作氛围很好,大家互相帮助、团结协作,这都与我们队长密切相关”,说起自己所属的团队、说起自己的“队长”,张凤荔教授笑意盎然。

在任务布置、奖酬金分配等“敏感”问题上,团队都做到公开化、透明化,而“队长”秦志光在利益面前往往退居其后,以自己的大公无私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在项目申报和成果申报中,根据团队和团队成员的发展,综合调配和用好有限的资源,共同进步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深划未来

良好的管理机制、富有牺牲精神的团队,为新型计算机应用技术团队营造了和谐、奋进的工作氛围,也使得团队在近十年的历程中步步推进,获得了一个又一个斐然成绩。

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信息安全的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日益关注,我校也成为国内最早涉足此项课题的高校之一,从最初的信息防护项目到今天的“863”课题,我校在信息安全尤其是网络信息安全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互联网应急响应中心、电子发展基金等国家项目,也与华为、中兴、大唐等国内知名企业联合进行了横向课题的研发,科研经费稳步上升,近两年科研经费超过1000万元。先后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说起团队未来的发展,秦志光教授及团队的老师们信心十足,他们说,团队将在综合分析国内研究形势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学科特点,继续保持我校网络安全的学科优势,努力培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长江学者,在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上取得突破。

一个个未来的蓝图在新型计算机应用技术团队前面展开,一个个更加坚实的脚印在新型计算机应用技术团队脚下夯实。

未来,更加美好的未来将展现在前方……

(子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