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送子犹其是大开门的,俗称“一根藤”的雕花大床,在床头两侧雕有麒麟,《诗经·十五国风》有《麟之趾》诗篇,这是一首赞颂、期望贵族子孙仁义宽厚的诗篇,后世人们以“麟趾”颂扬宗室子孙有仁德。闻一多先生认为《麟之趾》是一首婚礼纳征诗。也有学者认为是孔子的《获麟歌》,其歌曰: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磋麟兮!麟之定,振振公姓,于磋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磋麟兮!
仁义宽厚是儒学仁爱之说的重要体现,明代人绘制的《孔子圣迹图》是一部孔子形象的编年史,其第三图为“麒麟玉书”,据说孔子出生前,有只麒麟来到他家。口吐玉书,上写“水精子,继衰周而为素王。”孔子的母亲就把绣绂系在麒麟角上,麒麟隔了两夜才离去。这个故事后来在雕花大床上演绎成为“麒麟送子”。《名山藏》载:“孔子将生,有麒麟吐玉书于阙里,圣母以绣绂系麟之角”古时将麒麟称为祥瑞稀有之物,麒麟送子的图案在清代瓷器,床上木雕、帐幔刺绣等多种工艺中均有表现,尤其是同治粉彩西瓜罐上,彩绘麒麟送子,放置在雕花大床的条案搁几上,显得喜气洋洋。
麒麟送子作为祈盼能得到有财德的麒麟儿的祝福,在雕花大床上作为床楣中心纹饰,例如,以绵绵瓜瓞为二方连续图案,中间的中心部分,以开光方式雕麒麟送子,显得主题十分突出。
《春秋·经》曰:鲁哀公“十有四年,春,西狞获麟。”鲁哀公十四年的春天,管理山林的“虞人”和叔孙氏的仆从鉏商,在曲阜西打猎,捕获了一只怪兽,叔孙氏见此怪兽,以为不吉祥,便赐给了管理山林的人。孔了看了说:“这是麒麟啊!它为什么来啊!为什么来啊!”孔子认为麟是“仁兽”,太平盛世才出现,当时不是太平盛世,麟出非其时而被猎获,因而伤感。孔子这时正在著《春秋》,于是写下“西狩猎麟”句以后,就不写了,这就是传说中孔子写《春秋》“绝笔于获麟”的故事。既然孔子如此看重仁兽麒麟,清代红木大开门雕花大床上,经常有麒麟的形象。正如床柱楹联曰:
寝兴常怀鸡人器,琴瑟须调鳞趾歌。
麒麟作为仁慈象征的义兽,仁义宽厚,具有仁德,成为太平盛世的吉祥预兆。唐代文学家韩愈作《获麟解》说:“麟之为灵昭昭也。咏于《诗》,书于《春秋》,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也。”又说“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麟为圣人出也”所以雕花床上雕麒麟,其意在于企盼麒麟送子,在于得子并能登科及第,成为圣人之苗裔。儒家文化的世俗化,当以麒麟送子为最。在儒家是麒麟送子,在佛家是送子观音,这两者都深入人心。
4.4.4孔子为凤
凤凰图形是雕花大床和床帐绣花中常见的题材,凤凰又作凤皇,是古代传说中的鸟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通称为“凤”或“凤凰”。其形状据《尔雅·释鸟》:“凤其雌皇。”郭璞注释凤凰的形象是“鸡头、蛇颈、燕额、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凤凰在中国古代被视为祥瑞之鸟与有德之人。《书·益稷》曰“萧韶九成,凤凰来仪。”国中出现凤凰,是国家兴旺,君臣和睦的象征。
《诗经·大雅·卷阿》后四章,有学者认为篇名应为《凤皇》,是因为凤凰的出现,歌颂群臣拥护周王,如同百鸟朝凤。其诗歌大意是:
凤凰于飞,翅膀飒飒作响,忽然栖息在树上,周王的贤士济济一堂,只听周王的召唤,爱戴天子心如一。凤凰于飞,翅膀飒飒作响,忽然升入云天,周王的贤士济济一堂,只听周王的差遣,爱护庶人心不偏。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那日出东方,梧桐苍茂,凤凰雍雍高贵的和鸣,使天下安详。
于是凤凰就成了有贤德的君子的象征。《论语·微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刑昺疏曰:“知孔子有圣德,故比孔子于凤。”《史记》有“凤凰不与燕雀为群”之语。清代人取名字号时,喜欢用凤字,成为风俗,如为郑板桥治印的四位书画篆刻家为胶州高凤翰,扬州高凤冈,江阴沈凤和浙江潘西凤,可见其时“凤兮凤兮在人口”的盛况。郑板桥因此刊《四凤楼印谱》。以麒麟凤凰喻君子、贤人,丰子恺先生有“将求麟凤向天涯”的诗句,比喻追随有贤德的君子。
凤凰是雕花大床上常见的图形。凤凰是百鸟之王,世有百鸟朝凤之说。凤凰非梧桐不栖,又有龙凤呈祥,是象征吉祥平安的图案。古代又有凤求凰之说。凤凰是祥瑞之鸟,有各种美丽的鸟类羽毛组成的身躯,是世间美的化身。在雕花大床上刻有丹凤朝阳、吹萧引凤等历史典故。
4.4.5吹萧引凤
雕花大床是新婚之眠床,喜得佳偶,共度良宵是人生之大事。萧史和弄玉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对神仙佳偶。汉代《列仙传》及《东周列国法》说:秦穆公有一女,出生时有人来献一块碧色美玉。一周岁生日抓周时,床上摆满了珍珠宝石,其女独抓此玉,玩弄不舍,因此起名弄玉。弄玉长大成人以后姿容绝世,善于吹箫,不用乐师就能自成音调,聪明无比。穆公令巧匠刻此玉做成玉箫,弄玉吹之,声音如凤鸣。秦穆公对弄玉宠爱有加,特为她筑“凤楼”,楼前建有高台曰“凤台”。穆公欲为女儿寻求佳婿,而弄玉说:“惟有精通音律,能与我唱和者,才配与我同楼,除此之外非所愿也。”秦穆公遂派人遍访国中知音律者,却无一适合人选。
一天晚上,弄玉在“凤楼”上焚香吹箫,忽然有和声从远方传来,余音美妙,绕梁不绝。当晚弄玉就梦到了梦中的情人。
第二天,弄玉将所梦之事告诉秦穆公,派人到太华山中寻找和鸣之人。使者至山上,果然见一人羽冠鹤氅,玉貌丹唇。使者间其姓名,答曰:“姓萧名史。”于是,使者敬请萧史下山。秦穆公见萧史已有几分欢喜,付请萧史奏一曲,萧史取出赤玉箫才奏一曲,清风就徐徐而来;奏第二曲,彩云就四合缭绕;奏第三曲时,人见白鹤成对,翔舞于空中;孔雀数双,栖集于林际,一时百鸟和鸣,许久方散。此刻,弄玉已于帘中窥见萧史,大喜道:“此真吾夫君也!”当日正是八月十五日,天上月圆,萧史和弄玉在这花好月圆之日于凤楼中成婚。雕花大床“鸾凤和鸣”正是依据吹箫引凤的典故,将床门作半圆形月洞门,上刻金匾作书卷形,书篆书“鸾凤和鸣”四字,四周鸾凤翱翔,牡丹盛开,又有丹凤朝阳之意,两边为梧桐高枝,中立凤凰,意为凤凰非梧桐不栖,此处正是凤栖之地。底图为红色万字流水,寓意好合万年。大床雕刻呈半浮雕状,通体贴金,边框底线作万字回纹为朱红色,充满了喜气。
新婚之际,洞房花烛,新人步入洞房,坐在婚床之上,真如步入月宫,成了天上的嫦娥,地上的弄玉,亲人的一切美好祝福,都在雕花大床的隐寓吉祥的图案之中,真是人间仙境,洞天福地。传说萧史和弄玉婚后日夕相伴,渐渐不食人间烟火。夫妻二人在月下吹萧,遂有紫凤集于凤台之左,赤龙盘于凤台之右,于是萧史乘赤龙,弄玉乘紫凤,双双翔云上天而去。萧史和弄玉终于成了神仙。在雕花大床上,有直接雕刻萧史、弄玉乘赤龙、紫凤升仙的图画,又加上了童子执羽扇,更增加了一层多子多福的世俗含义。在长沙出土的战国帛画中,有女子引凤,男子御龙的图画,这是我国目前最早的战国帛画,对于帛画的解释种种不一,是否这就是《东周列国志》和《列仙传》所说的萧史、弄玉之事呢?古人不解生死之迷,往往托于神仙,加于厚葬,女子引凤,男子御龙,双双翔云升天而去,正是对人生终极归宿的解释。古典雕床上的故事应该从东周列国时代就已形成。旧时称佳婿为乘龙快婿,男子在月夜吹箫有引凤之意,秘戏中又有品箫之说,称不婚女子为守身如玉,似乎都与萧史、弄玉之事有关。
4.4.6丹朱红事
鸾凤和鸣雕花大床以金为凤凰,以朱红为底纹。金红二色象征寿喜事盈门与玉堂富贵,在殷周时期就有以赤铁矿粉或朱砂色涂在物品上的防腐习惯,以朱砂入漆髹饰器物的“黑漆其外,朱漆其内”是中国漆器的习惯作法,近世喜庆场面要把礼器和装饰物,特别是新婚用品涂上红色,称为红妆,婚事称为“红事”,荷兰学者高罗佩在《中国古代内考》中说:“如果我们把这些章节当作炼丹术来读,那么阴阳和谐,即相当于方剂配伍,室宅则为坩埚,情欲则为火,性交技术成为火候,女人则为朱砂,胎儿则为汞,即长生不老丹。”
初生的胎儿是通红的,可谓赤子,女子的经血是鲜红色的,那么红事即喜事,红妆即嫁妆,红色是火焰、情欲的象征,红色成了婚嫁中约定俗成的吉祥喜庆色彩,新婚雕花大床是用“三两黄金一两朱”的朱砂漆、黄金箔来装饰的,朱髹贴金大床是中国民间家具中的极品。金漆朱髹的雕花木床,再配上彩绣璎珞的绣帐香枕,更是人间天上的月宫,嫦娥的洞府。
4.4.7鱼水之欢
雕花大床上往往雕刻有双鱼,明代人程登吉编《幼学故事琼林》,收入了不少典故,清代邹圣脉又作了增补,其中有“鱼水合欢,情何款密;丝梦有托,意甚绸缪”。鱼水之欢比喻夫妻之间相处和谐。《管子·小问》载,齐桓公让管仲去请宁戚,宁戚对管仲说了句:“浩浩乎!”管仲不知是什么意思,到吃饭时仍在考虑。婢子见此说:“诗有之,浩浩者水,育育者鱼,未有室家,而安召我居?宁戚是想成立家室。”后来人们称夫妻好合为鱼水之欢。在枕头上、床楣上刻画有双鱼图形。丝萝即菟丝和女萝。《诗经·小雅·頍弁》:“茑与女萝,施于松柏。”菟丝与女萝都是蔓生植物,缠绕在草木之上不易分开。用此比喻夫妇之间的亲密。所以在雕花大床上,以缠枝纹样或松枝草木、飞禽为床面,正是从《诗经》的诗意来表现夫妻之间的情意绵长与男欢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