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系统辩证创新法
系统辩证创新法是指在创新活动中,基于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三大理论的指导,形成以整体的、联系的、结构的、功能的、层次的、非线性的观点,对某一特定系统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并求得创新创意的方法。包括反馈控制法、系统综合法、结构系统法、功能模仿法、“开启黑箱”法等。
总之,遵照系统辩证的原则,非但不会约束你的创新思路,反而有助于你拓宽思路并创造出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市场评价原则
市场评价原则又称效益效率原则,是指创新成果大小的评价标准,除了基础科学的评价之外,还要接受市场的检验和评估。
创新的评价标准,一是新颖性,二是价值性。如果说创新的对象是新产品,它的新颖性多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样式和新功能等,都是以技术为核心的。而它的价值性,多是指市场价值,即市场对这种新技术的需要程度。市场的需求包括开发、引导、创新、拓展等环节,最终结果是要看有多大的市场占有率及市场份额。
市场评价原则其实指的就是具有一定技术标准和技术壁垒,并被市场认可的核心技术。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企业不掌握核心技术就没有竞争力,企业只有具备了强大的竞争力才会有更高的效益和效率。所谓技术标准,包括技术水平高于原有技术和技术本身具有竞争对手很难模仿的技术壁垒。所谓市场标准,是指市场需求大不大、强不强等。所以,核心技术=技术标准+市场标准。因此,抓住了核心技术,市场评价原则就抓到了实处,抓到了重点和核心。
市场评价原则要求我们开发和提升人的创新能力。核心技术就是由创新能力体现出来的。对此,大发明家爱迪生说得十分明确和深刻:“我不打算发明任何卖不出去的东西,因为不能卖出去的东西都没有达到成功的顶点。能销售出去的东西就证明了它的实用性,而实用性就是成功。”
为了评价发明的实用性,有人设计了具有使用价值的检核表,作为市场评价原则的重要依据,并包含了很多有关的评价指标。如:
⑴该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否迫切?
⑵是否容易使用?
⑶是否耐用可靠?
⑷是否令人喜欢、赏心悦目甚至爱不释手?
⑸其他一些要求能否满足,如使用安全、不妨碍他人、无公害等。
三、比较优势原则
比较优势原则:是指创新活动的成果,都必须强调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
显然,创新活动无论是开发新产品、新技术,还是开发新市场、新资源,都须强调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的比较优势原则更是普遍适用的、极为重要的原则。换句话说,比较优势原则就是适合原则、适度原则。
就一个国家来说,如果强调绝对优势,就会追求国民经济体系包罗万象,其结果不但不可能有绝对优势,反而连相对优势也没有,会造成国弱民穷的局面。
就一个企业来说,发展的目标是什么,资金投向哪里,如何为将来培养人才,都应基于比较优势原则来确定。
开发新技术也同样如此。比如,我国的硅产业就是一个在国际上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作为一直掣肘太阳能产业发展的多晶硅的生产大国——中国,近年来,通过加快技术创新,在降低成本提高产能方面,都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步,目前已建和在建的多晶硅计划产能高达63560吨,2008年大约可以形成1.8万吨多晶硅年生产能力,其潜在的经济技术价值和应用市场前景都极其可观,明显地具有技术开发和应用的比较优势。
对于个人来说同样也是如此。即我们应该更多地分析自己创新的相对优势在哪里,你奋斗的目标是什么,你在哪个领域、哪个专业上最有发展的相对优势,这是首先需要明确下来的问题。只有当这些问题搞清楚了,再根据创新的比较优势原则,量力而行,才能较快地取得事业的成功。
四、构思独特原则
构思独特原则是指成功的创新活动的成果往往是构思独特、不同凡响且出奇制胜的,是见人所不见、思人所不思,或者虽是人有所思,但思之不深、思之不广的。比如:英国工程师查尔斯·德莱帕就因其为泰晤士河设计的D型洪水闸的构思独特,而获得了“伦敦城公民”的荣誉称号。
从前,英国的泰晤士河受潮水涨落的影响很大,若遇大潮或恶劣天气,潮水甚至会漫过河堤,冲入伦敦城内。为此,需要在下游筑一河闸,挡住逆流而上的潮水。但是,为了保证平时船只能够顺利通航,若按传统设计的闸门就必须特别高大,这必将带来造价高昂及加大施工难度等一系列困难和问题。
于是,德莱帕设计了一种新颖的D型闸门。为了领略其构思之奇妙独特,请参见D型闸门示意图。这种河闸平时只有孤立的几个闸墩露出水面,闸墩之间没有横梁连接,D型闸门横卧水底,过往船只可畅通无阻。当需要关闭时,将D型闸门旋转90度,便可在石墩之间形成拦河闸。
这一工程使伦敦在遭千年未遇的特上游下游上游下游大潮水来临时,仍然安然无恙,丝毫未损。据此,德莱帕获得了“伦敦城公民”的荣誉称号,以表彰他独具一格的创新,使伦敦人民世代受益,而不必再受潮涨(a)开启状态(b)关闭状态潮落的侵袭。
五、简单性原则
简单性原则:是指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最终都是趋于简单的。
尽管大千世界千姿百态,但其构成其实只有30多种粒子和110种元素。而世间全部的客观存在,就其本质、原理、元素、构成而言,都是简单的。不为复杂变化所迷,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就形成了创新的简单性原则。这正如牛顿所说:“自然界喜欢简单。”这句话揭示了自然界普通规律的表达方式是异乎寻常的简单。
在高水平的管理中,其规则越简单就越是抓住了本质、抓住了关键、抓住了要害,就越是有效的。创新的简单性原则在一切领域里都是普遍适用的原则。创新往往是简单的,这个原则有助于破除对创新、创造、发明、发现的神秘化,摆脱无助于效率、效益的,繁文缛节的,空耗精力和浪费时间的形式主义。
六、不轻易否定、不简单比较原则
不轻易否定、不简单比较原则:是指在分析评判各种产品创新创意方案时,应注意避免习惯思维,依据经验、逻辑等轻易否定的倾向。
比如:在飞机发明之前,科学界曾从“理论”上进行了否定的论证;过去也曾有权威人士断言,无线电波不可能沿着地球曲面传播,无法成为通信手段。显然,这些结论都是错误的。这些不恰当的否定之所以出现,是由于人们运用了错误的“理论”,而更多的不应该出现的错误否定,则是由于人们的主观武断,给某项发明规定了若干用常规思维分析证明无法达到的技术细节的结果。
再比如,在最初提出用火箭飞出地球到宇宙旅行的大胆幻想时,若以常规方法进行论证的话,都会得出否定性的结论。因为当时人们还没有多级火箭的概念,而仅用单级火箭来分析和判断,结果以为正确的结论实际上是错误的。
事实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许多认为不可能的事成为可能。在创新者的头脑里,应不用“不”字,或起码应该慎用“不”字。在避免轻易否定倾向的同时,还要注意不要随意在两个事物之间进行简单比较。不同的创新,包括非常相近的创新,原则上不能以简单的方式比较其优势。
不同创新不能简单比较的原则,带来了相关技术在市场上的优势互补,形成了共存共荣的局面。创新的广泛性和普遍性都源于创新具有的相融性。如市场上常见的钢笔、铅笔就互不排斥,即便都是铅笔,也有普通木质的铅笔和金属或塑料外壳的自动铅笔之分,它们之间也不存在排斥的问题。
总之,我们应在尽量避免盲目地、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设想的同时,也要注意珍惜别人的创意和构想。简单的否定与批评是容易的,难得的却是闪烁着希望的创新构想。
以上是在创新活动中要注意并切实遵循的创新原理和创新原则,这都是根据千百年来人类创新活动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提炼出来的,是创新智慧和方法的结晶。它体现了创新的规律和性质,按创新原理和原则去创新并非束缚你的思维,而是把创新活动纳入安全可靠、快速运行的大道上来。
在创新活动中遵循创新原理和创新原则是提升创新能力的基本要素,是攀登创新云梯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就把握了开启创新大门的“金钥匙”。
第五节创新潜能的开发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从发明创造的角度来看,就是一个“认识→实践→创新→创造→再认识→再实践→再创新→再创造”的历史。事实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便是创造了教育本身,而教育最神圣的使命就是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道德、有创新精神的人。所以我们才说:如何开发人的创新潜能是贯穿于21世纪和未来社会的永恒课题。
一、创新是人的本质属性
创新是人的本质属性,开发人脑这个“超级富矿”是21世纪最为紧迫的任务。马克思“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的实质含义,就是指劳动尤其是创造性的劳动才真正创造了人类。因此,我们说创新是人的本质属性还应包括如下三层意思:
⑴人脑是创新与创造的本源;
⑵人脑蕴藏着无限的创新与创造的潜能;
⑶创新与创造是人们与生俱来的能力。
二、创新能力为何没能自然增长
人的创新与创造潜能既然是无限的,大量的实践又证明,人类生来就具有某种探索、学习、发现、发明和创造的能力,那么,为什么我们当中却很少有人能够把握这种能力,而只有少数人才能将自己的思想、观念、经验和智慧转化成某种终身有用的资源和信息呢?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错误的观念,二是不当的教育。
错误观念的典型表现为:我们的社会过于强调了“这是好的,那是坏的”、“这是对的,那是错的”、“这是能做的,那是不能做的”、“这是可行的,那是不可行的”等既定的标准和意志,并以此评判一个人的成败和得失。其实,世上所有问题的答案从来都不是唯一的,很多今天看似非常正确的答案,对于明天来说可能就是不正确的,因为事情在发展、情况在变化,只有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不断增长我们的创新能力。
不当教育的典型表现为: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是传统的应试教育,以至“求同思维”几乎成了一个固定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按照一种方法、一个标准培养和要求个性(诸如气质、性格、能力等)完全不同的所有学生,结果必然是将“本应百花齐放的花朵们”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学会创造等成为创新人才的品质泯灭殆尽。
三、创新能力的自我开发
创新能力的自我开发,就是破除思维的障碍,树立积极的核心信念和优秀的自我表象,并有意识地开发和利用人们与生俱来的创造力。只有这样,才能让由于受不良的家庭影响或不当的学校教育而导致思想僵化、观念陈旧、态度固定,并养成了简单地采用不是肯定就是否定、不是黑就是白、不是对就是错的价值观处理问题的人,经过适当的启迪、开发、训练和实践,将潜藏在体内长久不用的、处于冬眠状态的创造力重新呼唤出来,成为一个有创新能力的人。那么,我们应该从哪几方面来开发我们创新的潜能呢?
(一)努力克服思维定式
人是具有高级思维能力的灵长类动物,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因而也就不可避免地会有这样那样的思维定式,随着人们知识、经验的积累,就会形成一定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方式。思维定式对于解决一般性的问题、老的问题是很有效的,但对于解决新的问题来说,往往就成了障碍。那么,怎么才能突破思维定式呢?其途径与方法主要有:
⑴要敢于大胆质疑;
⑵提倡立体思维;
⑶学会暂时抛开书本;
⑷建立自己的处事原则;
⑸养成多角度思考的习惯和求异思维观点。
(二)重视你的自我表象
自我表象,又称心理表象,意指一个人采取关于他自己的信念及所产生的对等的思维形象。换句话说,自我表象就是关于一个人是什么人或他认为自己是什么人的问题。
大量事实表明,不论你认为自己是出类拔萃的人还是一个平庸者,你的信念系统都将逐渐导致你认定的结果。其实,人的全部思维都产生于自我概念,并反过来又导致所谓的自我心理表象的结果。事实证明,人人都有提升自我表象的能力,这种能力来自于人的本能,只是由于很多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致使他的创新能力没有发挥出来而已。
教育学家普斯哥特·莱克是第一批认为自我表象的增长是一种提高个人表现手段的人中的一位。他认为:有的人之所以平庸,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导致失败的自我表象,而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创新的能力。莱克进一步解释道:“大脑细胞的核心是个人的自我思想和自我概念,如果一个新的想法与系统中已经存在的想法一致,而且与个人的自我概念一致,他就会很容易被接纳和吸收。如果它看起来不一致,它就会遇到抵制,并可能被拒绝。”
可见,自我表象之所以极为重要,是因为“自我表象是人类个性和人类行为的关键”。不仅如此,自我表象还通过定义“你可以成为什么”或“不可以成为什么”来设定个人成就的界限。因此,扩展你的自我表象,也就扩展了你可能成功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