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树立核心信念
为什么要树立核心信念呢?因为核心信念将促进人们具有积极的、优秀的自我表象,这是创新型人才必须具有的,也是那些杰出的创新者共同具有的、特定的信念。如果你也拥有了这些信念并把它作为生活中思考的内容,你就会有积极的、健康的、创新的思维方式。
现将一些比较典型的成功信念简单列举如下:
⑴相信你自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所以你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个成员,你能做出独特的贡献;
⑵相信真正杰出的创新者是靠奋斗、拼搏而成就的;
⑶相信决定你自己命运的主宰力量是你的创新思维方式;
⑷相信你自己有无限的创新潜能;
⑸相信你自己在生活中的某个领域会拥有出类拔萃的创新能力;
⑹相信你自己具有为了培养创新能力而容忍失败的精神;
⑺相信你自己有能力创新,并愿意以实用为目标,从小处着手;
⑻相信你自己有能力创新,并愿意奉行“行动至上”的信条。
(四)如何培养和开发与生俱来的创新潜能
尽管创新是我们人类先天的本质属性,但如何有效地开发,却是后天的问题。因为,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是必须通过学习、教育、训练、实践、激励等培养出来的,或者说是基于以往实践经验的摸索总结,通过“学、练、干、恒”等途径的磨炼才获得的。
⑴学:就是学习创新的基本知识,提高“自我表象”,增强责任感,强化创新动机。
⑵练: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勤学勤练,学以致用,学练结合。
⑶干:就是应用,就是实践,就是运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技法,通过创新的活动,创造性地解决生活和社会中存在的各类问题。
⑷恒:就是将开展创新活动和提升人的创新能力作为一项长期战略而经常化、制度化。
(五)注意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要想成为一个有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或创造型劳动者,除了应该具有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和相关的行业知识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思想道德、职业道德也应与时俱进,也应创新,也应注入新的内容,淘汰不符合市场经济规范的滞后的内容。因此,不仅要注意与传统美德相衔接,而且要注入新时代的特征。
第六节把创新当成习惯
对于渴望提高创新能力的人来说,不仅应具有优秀的自我表象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并了解创新的文化、创新的环境、创新的机制等其他十分重要的内容和知识,还应该具有独立自主开发创新的意识和培养自我创新的品格习惯的意识。为此,只有通过不断学习、训练和实践,才能将个人创新的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创新能力。
一、为什么要把创新当成习惯
作为灵长类动物的人所具有的高级思维能力和聪明才智,都是通过一系列的发现、发明、创造、创新等社会实践活动,才表现出来的。在智慧勃发的市场经济时代,自主择业决定了人们必须适应创新进取、优胜劣汰、智慧谋生的时代主旋律。每个希望追求成功的人,必须学会再造一个聪明脑袋,去营造一个拥有智慧的人生,创造超越他人的价值。请看故事:
【谁能带回更多的钱】
日本一家公司为了对3位应聘市场策划职位的年轻人实施智力测验,将3人送到广岛,付给每人最低生活费2000日元。考题是:在那儿待上一天,看看谁带回的钱多。
A很聪明,花500日元买了一副墨镜,除充饥的费用外,余下的钱买了一把旧吉他。他来到繁华广场上搞起了“盲人卖艺”,于是,琴盒里的钱慢慢多了起来。
B更聪明,他花500日元做了一个箱子,并写了一张广告:“将原子弹赶出地球——纪念广岛灾难40年暨加快广岛建设大募捐”。余下的钱则雇请两位中学生演讲,以招徕围观者。结果,他得到了很多募捐款。
C不知怎么想的,根本没打算去挣钱。他找了个小餐馆,小菜薄酒,美美吃了一餐并花去了1500日元,然后钻进一架废弃汽车里,甜甜地睡了一觉。
傍晚时分,正当卖艺“盲人”、“募捐”小伙生意红火,心里得意时,眼前突然出现一位佩胸卡、戴袖章、挎手枪的大胡子管理人员。这管理人员扯下“盲人”的墨镜,砸掉“募捐”的箱子,没收了他们的非法所得,还叫喊着要起诉他们的欺诈罪。
当狼狈不堪的A与B两手空空赶回公司时,已经迟到了。他们更没想到的是,等待他们的居然是那个“管理人员”。原来,C将余下的500日元,买了胸卡、袖章、玩具手枪与化妆用的胡子,假扮管理人员将A与B的钱给没收了。公司老板最后的评价是:A与B只会费力地开辟市场,C善于吃掉对手的市场。因此,C被录用了。
读者朋友,这则故事说明:当今时代,竞争靠的是智慧,而不仅仅是汗水,通过智慧可以创造机会,并使人成功。那么,智慧是什么呢?智慧其实就是一种分析判断、发明创造的创新能力,是敏锐机智、灵活精明的主观反映,是一个人充满活力的宝贵财富。在这个智慧不断升值的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没有金钱并不可怕,没有地位也不可悲,而不善思考、缺乏智慧才是人生的缺憾。
那么,怎样才能拥有智慧,并使自己聪明伶俐、高人一筹呢?显然,就是必须在生活中学会并养成创新的习惯!也许,很多人都会认为自己天生比别人笨,没有天赋。其实,智慧是平凡的,聪明也不神秘,只要大家能够积极开动思维的机器并有意识地培养创新的习惯,智慧和聪明就会像山泉一样,绵绵不绝。
二、如何培养创新习惯
创新精神的实质是指强烈的进取精神和勇于开拓的思维意识。只有在这种精神和意识的支配下,人们才能逐渐养成创新的习惯。其实,人生的定律原本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要想培养创新的习惯,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注重首创精神的培养
首创是创新的重要本质特征。首创就是要有敢为天下先的理念。有了这样的精神,就有了创新之灵魂,就有了培养创新习惯的基础,否则,再好的方法也无济于事。我们之所以要强调首创精神,是因为首创的成果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往往是巨大的、开创性的、意义深远的和充满无限机会的,有些甚至直接导致了社会的历史性变革。
(二)注重进取精神的培养
强烈的、永不休止的进取精神就是勇于接受挑战。一个人成功的最大动力是要有“野心”,“野心”反映了他对准目标采取进攻的态势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心态,包括强烈的革新意识、强烈的成就意识、强烈的开拓意识、强烈的竞争意识等四种意识。
(三)注重探索精神的培养
人们的探索欲望,常常表现为强烈的好奇心和对真理执著的追求。为此,也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强烈的求知欲,需要靠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才能得以实现。事实上,真知灼见正是通过不断探索而获取的。
(四)注重顽强精神的培养
没有百折不挠的毅力,没有不怕困难、不怕失败、不畏风险的勇气,没有抵抗超强压力的精神和意识,是不可能取得创新成果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五)注重献身精神的培养
杰出的成功者往往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成就的。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是心理表象和核心信念。所有杰出的成功者,无一例外都是心理表象和核心信念在其人生道路上释放出了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就是崇高的理想和献身精神。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努力和判断的方向。”也就是说,我们任何人都拥有与杰出成功者一样的潜能、一样的时间和一样的机会。区别在于彼此的表象不同,尤其是在开发潜能、利用时间、对待机会等一系列问题上表现出的心态不同,因而结果也不同。
三、向成功者学习自我创新的品格和习惯
为了让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创新品格和习惯的价值和意义,下面将借助几则小故事,以验证平凡生活之中的创造性。
故事之一:【万钧铁牛出江底】
北宋年间,山西有座浮桥,两端用8头上万斤重的大铁牛来固定缆绳。
有一年,洪水泛滥,冲垮堤岸,冲断缆绳,也冲走了浮桥。8头铁牛都滚入江中,并沉入江底。灾害过后,为解大江阻隔,急需重修浮桥,可是谁也没办法将那8头铁牛弄上岸来。于是,衙门只好张贴告示,招募能人,征求好办法。
不久,一个和尚自告奋勇报名去捞铁牛。那一天,和尚找来两只大船,将两根粗大的木头架在两条船上,并用绳子牢牢地绑紧,让两条船紧紧地连为一体,然后,在船上装满砂石。待行至铁牛沉没之处,又命人往船上继续大量添加砂石,直到船只不堪重负,沉入江底。岸上的人都看不懂,不知和尚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待船沉入江底,和尚又拿来绳子,命人入水,一头拴紧一只铁牛,另一头紧拴在横木中央。然后让精壮青年潜水下去,将船中的砂石掏出来,并抛入江中。结果,随着负荷的逐步减轻,两条船慢慢地浮了起来。待将船舱的砂石抛净、水舀干后,将两条船驶向岸边,于是,铁牛很快被弄上岸了。
在这则故事中,船有浮力,因而能载物,这个道理谁都懂,并不新鲜。可是,能将江底铁牛和水面船只有效地联系起来却不容易。很多人的思绪就在这里梗阻了。和尚的可贵之处在于,他能够突破常规思维,针对难点,大胆创新,变不可能为可能,从而将难以联系之物联系了起来。他的沉船、卸货、起重三部曲,既新颖又高明,极富创造性。
故事之二:【奶牛上战场】
在苏联卫国战争中,苏军派遣一个小分队去炸掉一座德军严密守卫的桥梁。但是,面对德军的严密封锁,炸桥的任务一直无法完成。
怎么办?时间不能再拖下去了,必须尽快想出解决的办法。这时,一个苏军士兵发现附近有一座奶牛场,里面有数十头奶牛。他知道,红色能刺激牛的大脑神经并激怒它。于是便悄悄钻进奶牛场,放出牛群,并在领头牛的角上扎上一面红旗,然后诱使领头奶牛冲向大桥,于是,其他奶牛也随之一哄而出,集体冲向大桥。
德军看到牛群奔来,先是愕然,随后是驱赶,结果,人追牛窜,乱成一团。苏军便乘机冲上大桥,安放炸药,炸毁了大桥。
在这则故事里,苏军之所以能利用奶牛,打破困境,一是苏军士兵有知识,知道红色能刺激牛的大脑神经;二是有胆识,激怒奶牛使之充当战场上的特别“突击队”;三是善思维,通过搅乱战局,乱中取胜。因此,苏军士兵的举动看似寻常,实则是一个很难得的创造。
四、相信并开发你的创新潜能
什么是潜能呢?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个故事。
【农民拉车上山坡】
一位农民拉着沉甸甸的板车来到山脚下,眼望那长长的土坡,本来就疲惫的身躯一下子瘫软下来。心想,这么长的陡坡,靠自己一个人肯定是上不去了。于是,农民立在坡前,畏而却步,又焦急又无奈。
这时,来了一位热心的过路人,他主动说:“上去吧,我来帮你。”得到这一难得的帮助,农民立即来劲了。热血涌了上来,心力也足了,他咬紧牙,奋力拉着。旁边热心人“咳哟,咳哟,加油,加油!”的吃力而有节奏的号子声和加油声,不断激励着农民,结果没花多少时间,车子就上了坡顶。农民歇下脚,非常感激那位热心人。热心人却说:“别谢我,要谢就谢你自己。我这两天腰扭了,用不上劲,只是给你加油而已。”
农民这才明白:原来,不是自己拉不上坡顶,而是自己低估了自己。
这就是潜能。潜能是人们身上固有的、尚未被自己所认识与发掘的内在能力与能量。每个人身上都有这种潜能,虽然可能藏得很深,但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能将它发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