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创新能力培养与应用
19005000000009

第9章 创新思维培养(4)

从“需要”出发,引导产品开发的主要途径与思路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列出各种现实需要,按图索骥,引导创新

人类的生活和实践范围极其广泛和复杂,因而“需要”也就极其丰富多样,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将“需要”做出多种的分类,这里介绍马斯洛关于人类需要的五个层次:

第一层,生存的需要。如吃、穿、住等保障基本生存条件的需要。

第二层:安全的需要。如职业保障、保险等让人感到安全放心的需要。

第三层:社交的需要。如友谊、情感、爱等精神生活的需要。

第四层:尊重的需要。如受人尊敬、有一定的权威、有一定身份地位及号召力等。

第五层:自我实现的需要。如实现理想、成就事业、创造财富等。

其实,只要坚持观察生活,独立思考,并参照上述所列的种种“需要”对现实世界进行对照搜索,便可发现有许多“需要”正等着人们去开发、去创新。

2.广泛收集各种新闻媒体信息,启迪创新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只要你稍加留意,做个有心人,便可收集捕捉到许多有用的信息,引发启迪你创新的思路与灵感。譬如,每天的报纸、电台、电视就是非常好的信息源,有的还进行了分析评述,记下来就是一项开发的选题。请看下面的例子。

“雨披——温柔的杀手”报道了上海1998年的第一个月,阴雨连绵十天,发生了39起重大交通事故,死亡24人,其中自行车车祸占50%以上。

是什么原因导致雨披成为重要的“杀手”呢?经分析发现,原因是:

⑴雨帽压头,影响左右视线和听力;

⑵雨披招风,易被其他车辆钩住带倒;

⑶雨披色泽灰暗不醒目,司机回避不及等。

这需要安全、实用的雨披新产品的信息,不就正是一个很好的创新点吗?何况仅上海就有700余万辆自行车、50余万辆助动车。另据有关资料显示,上海市全年阴雨天气约占全年的47%。可见,这看似无足轻重的雨披,其作用及市场需求很值得关注。

城市人口老龄化,这是国内外共同的趋势。仅上海1997年的统计表明:60岁以上老年人已超过了230万,其中80高龄者25万,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全部护理的有7万,需部分照料的有21万。目前,适合于老年人,特别是生活有困难的病弱老人的专用品亟待开发。

海湾战争中,“爱国者”导弹大出风头。据此,有人开发了“爱国者”导弹型台灯,结果十分走俏,大赚其钱;厄尔尼诺现象使许多国家蒙受其害,一位服装商却趁机将重点放在夏季服装的经营开发上,投资少、款式多、周转快、运输方便,使之效益猛增;大城市的超市及配货中心在快速递增,遍布各生活区,成了居民们丰富方便的“大冰箱”,这给冰箱厂家一个提示,人们对冰箱的需求又要从大冷冻室回到大冷藏室的形式了。而抓住足球热、《泰坦尼克号》热来促进产品开发的例子就更多了。诸如玩具公司按照《泰坦尼克号》女主角罗丝的扮演者凯特·温丝蕾的形象制作漂亮的罗丝娃娃,就是一个很畅销的新产品。

3.分析甄别其他人的创新思路,顺延创新

在日常生活中,当你在赞叹某项发明新颖巧妙的时候,可以留意并顺便追究一下发明人的目的和思路,从其发明的需要出发,充分发挥你的才干,研究出更新的项目与发明。

据报道,有一个家住长沙的六旬老人齐师傅,当他看见一些拄着拐杖的老人出来散步,走累了想坐下来休息却总也找不到地方时,就想:能不能发明一个轻便的“凳手杖”,走路的时候可以当拐杖,休息时又可以当板凳呢?于是,他从2000年开始了这种两用手杖的研究,经过3年多的反复思考、研究和设计,终于在2003年4月份做出了自己满意的样品,并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实用新型专利。

看了这则报道后,你有何启发呢?首先,你可以再动动脑筋,看看在齐师傅“凳手杖”的基础上能否再作些改进,甚至避开“凳手杖”的局限,想想看,有没有其他更轻松便捷的方法达到同样的目的呢?还可以再进一步拓展思路:齐师傅“凳手杖”的起因是老年人散步时支撑身体和休息之用,那么,还有哪些人有相似的需要呢?年轻的自助旅游爱好者,是不是也有类似的需要或其他更多的需要呢……

其实,只要你坚持留心生活,就一定能不断地发现创新的机会。

4.细分市场需要,细化消费需求,开拓创新

无论是新产品还是老产品,都有其自己的市场定位。有时候看起来已经饱和的市场,实际上是就其原有定位而言的,如果设法在产品使用的时间、空间、对象方面加以细分,就会发现还有许多潜在的需求,市场正等待着你的不断创新。

就化妆品而言,不仅可针对不同对象:妇女、儿童、男士,还可针对不同时间:日霜、晚霜、夏季防晒、冬季防冻,甚至还可细分人的各个部位:抹脸、擦手、护体等。

此外,就市场细分而言,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只能永远做别人分配给他的工作,甚至这样也不能把事情做好。而考虑到细节、注重细节的人,不仅能认真对待工作,将小事做细,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机会,从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

台湾首富王永庆就是从细节中找到成功机会的人。他16岁带着仅有的200元钱,到已有30家米店的嘉义开了一家小米店。为了在市场上立足,他带领两个弟弟不辞辛苦、不怕麻烦地将夹杂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类的杂物捡出来,使米的质量提高了一个档次后再出售。当他发现年轻人整天忙于生计,买米的任务只能由老年人来承担时,便超出常规,主动送货上门。这在还没有送货上门一说的当时,不失为一大创举。此外,他还在用户米快用完却还没领到薪水时,采取按时送米,日后上门收钱的办法……如此种种,王永庆赢得了顾客的好评,米店的生意也日渐红火并终于获得了成功。

王永庆成功的例子说明,创新并非就一定得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留意工作中小改小革和一些细节也是一种创新。“细致到点”就是王永庆事业成功的秘密。

5.攀龙附凤拓展间接消费需要,搭车创新

当某类新产品问世之后,常有可能为了保障其正常功能的发挥,或给其锦上添花、或使之更为完善实用而提出后续的需要,那么就可以围绕产品的需要作二次开发,并以其配套服务的产品作为联动,发展一批新产品。

比如:我国是自行车王国,通常在城市的拥有量几乎都超过其人口总数的一半以上。所以,自行车的款式型号在不断翻新,同时,与自行车配套、服务于自行车、方便于自行车使用的各种小产品也在不断开发推出。如维修工具、装饰美化用的小配件、车灯车锁、打气筒、补胎胶、放物网篮、系物的弹性绳子、座垫套、雨披等。仅打气筒就又形成了自己的产品系列:单筒与双筒式,普通与增压式,手动与脚踩式,小型微型便携式,带压力指示表式,等等。而自行车筐也几经更新换代,铁丝的,塑料的,钢板网的,可以折叠的,等等。此外,颜色、样式也有多种款式。可见都可以派生出新的产品系列。据说,自行车网篮的效益要比一家自行车大公司的效益还要好。

再比如:29岁身价过亿的陈天桥1999年11月开始做网站。他最初想做一个卡通虚拟社区,后来转向做网络卡通,目标是“网络版的迪斯尼”。但是直到做了韩国的一个游戏的代理才真正让他赚到了钱。

据他说,《传奇》开始推广的时候,有人评价说这是个烂游戏;然后说游戏是个好游戏,可惜一个烂公司在做;到后来,终于不说公司如何了,而是说陈天桥他们是捡了一个大元宝。

事实上,盛大公司获得了韩国游戏生产公司发出的“最佳运营奖”。

陈天桥也由于搭对了《传奇》这趟快车,而仅用一年时间便成就了亿万富翁的事业。

6.深入分析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探索创新

消费者的心理因素不尽相同,不同的消费地区、不同消费层次和不同年龄的消费者心理状态大相径庭,但还是存在带有普遍性的消费心理,诸如求新、求优、求廉、求美、求实、求特、求知、求乐、求情、求奇等,我们称之为大众消费的“十求”心理。以“十求”为导向探索研究新产品开发方向,既可以选其中之一“求”,又可以将多种需求加以综合。

此外,由于消费需求是动态变化的,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消费需求热点,紧紧抓住热点,对开发个性心理需要适应型产品有积极的导向作用。专家们分析了现阶段消费热点状况,概括成9个英文单词来描述:

⑴Amenity (舒适):追求舒适的生活;

⑵Beauty (美观):追求美的天性;

⑶Culture (文明):追求文化素养的趋势;

⑷Delicacy (优雅):讲究格调高雅的倾向;

⑸Economy (经济):希望实用实惠的心态;

⑹Fashion (时髦):追求时尚、流行的心理;

⑺Gourmet (美食):喜好美食享受的倾向;

⑻Health (健康):重视健康的心理;

⑼Intelligence (知识):追求知识的需要。

如果注意观察一下畅销商品的大千世界,就会发现上述消费热点已经出现在我们现实生活之中。例如:人们不惜重金装修居室、美化环境、购置高档气派的家具;家用电器在加速更新换代;服装饰品讲究品牌、突出个性;化妆品、营养品回归自然;一日三餐在向“绿色食品”发展;一度萧条的科技书籍竞相出版,书店的生意火爆;等等。

总之,只要紧紧抓住消费心理需求,新产品的开发思路将会源源不断。

7.研究把握产品未来发展趋势,概念创新

专家们就产品创新的未来趋势列出了如下诸项:

⑴健康型产品。强身健体型(如健美型、休闲型等)、预防与康复型(如监护型、保健型等)、饮食与防病型(保健食品等)。

⑵智能化产品。“智能型”或“聪明型”。日本思想家屋太一就认为:“未来,以智慧为主要附加价值的商品会越来越多,这就是智能型产品。”

⑶礼品化产品。直接用于送礼的物品及为一般产品设计适合于送礼的包装。

⑷个性化产品。避免产品千人一面,适合于不同个体喜好的产品。

⑸人性化产品。人性是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二、技术进步促进创新

(一)技术进步促进创新的原理与特点

技术进步促进创新的原理意指:科学技术的进步及新知识、新理论产生的科技成果,通过促进技术创新而转化为生产力,并推动着人类的文明与进步。

也就是说,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成为了各种应用型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事实是,由技术进步所推进的创新往往是全新的,原创性的,需要更多投入,冒更大的风险,当然,其最终的效益也常常是出人意料的、不同寻常的。这就是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缘故。

(二)技术进步促进创新的思路与方法

1.原创型创新

当一个新理论或新发现诞生后,如何使理论的或实验室的成果产品化、市场化就是显而易见的创新点。如电磁转化、半导体、激光、基因理论等都是引发一系列巨大影响的原创型创新。请看下面的例子。

索尼电器能成为当今日本商品的象征,成为优质品的代名词,索尼公司能从二战后创立的微型企业发展到今天的世界级企业“巨人”,应当归功于该公司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独具慧眼与超常魄力。

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人首先开发出了晶体管生产技术,由于当时人类知识的局限,人们对晶体管的应用潜力与前景普遍缺乏认识,就连晶体管的发明地美国也没有看出晶体管能有多大用途,认为它只能用来做助听器之类的小东西。

然而,富有创新精神的索尼公司领导人,凭借其超越常人的洞察力,敏锐地感到晶体管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是一项了不起的技术创新。于是,他们决定从美国引进晶体管生产技术,进行国产化与实用化改造。

当时日本通产省及日本三井银行对此持坚决否定的态度,认为“这样一家小企业要支付如此巨额的专利费(900万日元)是欠考虑的”,“晶体管不就是真空管的代用品吗?”但索尼公司坚信自己的认识并经过艰辛努力,引进并生产出了晶体管。

与此同时,索尼公司突破将晶体管仅用于助听器的思路,瞄准晶体管收音机这一市场容量大的大众化产品进行创新,终于在1954年率先开发出了日本最早的晶体管收音机,并成功走向市场。

索尼公司以此为契机,借助技术创新促进了企业的腾飞和发展。

2.拓展应用型创新

拓展应用型创新是指在已有的技术创新成功的基础上,设法将其推广应用到其他方面去的创新思路。也就是以某项技术创新为焦点,尽可能地与本行业及自己熟悉的领域进行强制性联想,看能否找到对企业与自身发展等有直接相关的创新点,或进一步广泛地向各行各业进行发散式的强制联想,搜寻并发现新的创新点。

我们以激光的应用为例。

我们知道,激光是某些物质的原子中的粒子受光或电的刺激,使低能级的原子变成高能级的原子,同时射出相位、频率、方向完全相同的一种光。激光具有颜色纯净、能量高度集中的特点。据此,激光便在众多领域获得广泛的创新应用。如全息照相、激光通信、激光蚀刻、测速、测距、生物效应、手术刀、针灸麻醉、焊接、切割、打孔、电视、光盘、侦察、对抗(激光干扰)、监视、制导、育种、扫描、核聚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