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创新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改革
19005100000037

第37章 计算机专业学生通过毕业设计提高创新能力的探索

曹学艳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成都610054)

摘要:毕业设计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次综合演练,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尤为重要。在毕业设计进程中,应从选题环节、教师指导环节、学生实践环节、检查环节等进行严格管理,从而通过毕业设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毕业设计计算机创新能力

毕业论文是毕业前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一次综合演练,是促进工科“实学”教学、强化学生创新性思维和主动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学生以后的就业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影响。通过毕业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综合运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从而提出自己的认识和观点,锻炼和培养创新能力。毕业论文的创新性直接反映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计算机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高的学科,做好毕业设计,通过毕业设计来达到创新能力的一次突破,是该专业的学生非常重要的环节。

就电子科技大学而言,计算机学院的学生毕业后进入的行业一般是如IBM、Google、腾讯、百度、朗讯、雅虎等IT行业,这些IT行业特别希望“用了就能见效益”的人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就是要通过毕业设计锻炼自己的运用能力,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这样在就业时才能充分体现本专业的特色。

然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内在的,是在日常的学习中养成的,决不是仅通过三个月的毕设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因此,电子科技大学作为一所研究型大学,首先要注重的是学生日常学习中的训练。包括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对计算机专业课程加强课内上机和课外上机的学时,加强启发性、思考性、实践性教学,提供学生自由的思维空间。其次,要加强老师和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切记把毕业设计随便应付,错过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提高的机会。

在以上前提下,在毕业设计进程中,应从选题环节、教师指导环节、学生实践环节、检查环节进行严格管理,以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毕业设计选题环节的管理

高质量的毕业设计其实从选题时就已经开始。每年从12月上旬开始,学院教务科就开始通过网络、邮件等方式在全院范围内公开征集题目,每名指导教师最多指导5名学生。要求提供的课题可结合老师的专业方向和科研课题,要尽量与科研、生产、电子设计竞赛(理工类)等应用领域相结合,同一大课题下的小课题间有明显的界限,各小课题分别有明确的技术指标。并使用小课题作为题目名称,大课题题目可以作为副标题,不允许两名或两名以上学生共用一个题目,且不重复往年题目,以保证课题的新颖性。

同时,学院教务科欢迎学生自己提供感兴趣的课题题目,这些题目可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难点,也可以是在校外实习过程中的一些困惑点。学生自拟题目后,学院老师经审查同意该课题的研究价值后学生就可以进行该课题的研究。

另外,各学院老师的各研究团队可以统一提供一些课题方向,安排学生进入公司实习。如今年我院“嵌入式团队”在广东佛山的中格威电子有限公司进行志高产品(空调、机顶盒、小家电等)的控制板开发,主要是嵌入式软件与硬件系统,可以安排近10名同学进入该公司实习,要求学生认真负责、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毕业设计,能为该公司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其毕业设计题目主要针对该公司的电子产品与小家电产品,也涉及该公司的一些企业管理系统。通过毕业设计和双向选择,还可以成为该公司的正式员工。这些毕设课题,既为学生毕业设计的创新能力提高提供了场所,又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渠道,受到学生的欢迎。

针对老师和学生提供的毕业设计题目,学院组织由系主任和学院学科专家进行审查,过滤掉一些过大、过小、题目内容太深或太浅的课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选题方向进行选择。同时,在进行毕设题目选择时实行差额选题(差额率一般在20%左右),如果教师提供的题目能够在学生知识范围内基本完成、具有创新性、挑战性、时代感强、有应用前景,这些课题总是优先选中。所以,教师在提交题目前必须仔细斟酌,不可马虎。这样经过选题的层层把关,最后落实下来的毕业设计题目深度比原来都有所突破,能发挥计算机专业优势和特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毕业设计教师指导环节的规范管理

针对计算机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和软件学院开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2006]001号文件),该条例指出“导师应该在学生选课、实习、参加科技竞赛、毕业设计等方面进行指导,促使学生圆满完成学业”。学院鼓励教授和副教授对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指导,并将此纳入工作量考核。导师制的实行,使很多本科生提前进入科研团队,进入实验室,提前感受实验室的气氛,让本科生与师姐、师兄们有机会互相学习。在平时的学习可以加强基础理论,在学习专业课原理时,可以辅之以实践,特别是针对计算机专业课程,进行实际操作是必须的。在加强了专业课的实践后,就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主动参与编程等设计,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逐步提高。有了这样提前进入导师实验室的基础,进行毕业设计时,进入毕业设计课题则容易入手,尽快掌握研究方法。

老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过程中,当学生碰到难题时,指导教师决不能包办代替,不要做正面、直接的回答,而应善于启发,循循善诱,指导学生针对某一问题去进行调研走访或查阅参考资料,启发学生去思考问题,刺激和督促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独立思考,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指导老师还要建立严格的约束制度,勤于督促,敢于批评,掌握好论文工作的进度,保证论文的质量。

三、毕业设计学生实践环节的探索

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培养起来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从入学一开始,就要加强对动手能力、综合能力的培养。首先,学校和学院每年设立10万元左右的创新资助项目,成立30多个学生团队。每5~10名本科生组成一个团队,让学生在一个平台上互相探讨,互相启发,让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较小的项目开始得到锻炼。

其次,成立大学生创新中心。到目前为止,学生参加的创新团队有“梦飞无线”工作室、IBM俱乐部、腾讯俱乐部、微软俱乐部、唯锐工作室、网易俱乐部、大眼睛工作室、SUN俱乐部、思萌工作室等,很多本科生同学利用假期在学院创新中心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参加各项项目的研发工作。创新中心的团队和社团在电子科技大学保持着技术领跑优势,在带动和支持学生兴趣发展的同时,广泛参与校内竞赛。在近年电子科技大学软件设计大赛、算法设计大赛中,创新中心的团队频频获奖,一批优秀的作品在竞赛中展现了创新中心的成果与优势。

同时,学院和各公司联合建立实践基地。如计算机学院目前也建立了Intel、Microsoft、Motorola、IBM、迈普集团、中兴通讯等23个学生实践基地,构建多渠道的学生实训基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的培养空间。

通过这些实践基础的积累,学生在接触毕业设计时则感觉不发憷,能尽快地进入收集资料、动手实践的环节,能尽快地找到毕业设计的难点和重点,并且饶有兴致地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了自己的创新能力。

四、毕业设计中检查环节的保证

为保证毕业设计的创新性,学校、学院在4月份和5月份组织学校检查小组和学院检查小组定期进行课题初期检查和中期检查,初期检查主要针对学生课题的工作量、难度、涉及知识点、题目价值进行检查,从中检查该课题的预期创新点,督促学生提出自己的创新点。中期检查则针对学生的课题核心进行检查,审查其课题创新点的完成情况和存在困难,使学生进一步对课题难点进行分析、解决。

通过以上的毕业设计选题、教师、学生、检查等各个环节的管理,2004届500多名学生在135名教师的指导下,高质量地完成了毕业设计,有50%左右的学生进行了科研课题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2008,1.

[2]刘永革.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与探索.中国科技信息,2007,(21):191-192.

[3]李利军,等.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的探讨.高教论坛,2003,(6):90-92,111.

[4]李树森.浅析毕业设计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国轻工教育,2007,(2):42-42,55.

[5]孟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6):121-121.

[6]姚秋霞,等.毕业设计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高等理科教育,2005(5):138-140.

[7]柏祝玲.加强过程管理,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1):97-100.

[8]李石妍.高校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4):106-108.

[9]刘林芽.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探讨.机械职业教育,2007,(12):23-24.

[10]朱文军.关于本科毕业设计指导方法的几点思考.计算机教育,2007,(24):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