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创新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改革
19005100000038

第38章 强化科研训练管理,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宗容施继红蔡光卉常俊

(云南大学信息学院昆明650091)

摘要:本文根据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目标,针对在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创新性地对毕业科研训练管理进行了思考和实践,并就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所涉及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

关键词:科研训练管理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

本科生在完成了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学习之后,进入了毕业设计(论文)阶段。它既是专业学习的总结性课程,又是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关键性环节,更是学生今后成为科研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开端。优秀的毕业设计(论文),不仅是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出色的创新能力的体现,而且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应用价值,对科学或国家经济建设有现实意义。因此,认真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对毕业科研训练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创新性的规范化管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根据多年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的情况和问题,我们对毕业科研训练的管理和正确处理一些关系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一、创新性的强化管理环节,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

学校对毕业设计工作非常重视,出台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的文件,对规范管理提供了政策依据,但我们认为还应在下列方面给予考虑:

1.对毕业论文(设计)学生资格进行审查

我校实行学分制,学生修满160分即可毕业。进入大学四年级下学期,学生进入了毕业设计阶段,除了毕业设计学分未得到外,基本上都完成了其余学分学习。但每年进行毕业设计时,总有少数同学由于所修学分差距太大,不能全心全意投入到毕业设计工作中,他们不得不花大量时间随低年级听课,完成课程重修,从而没有足够的时间保障,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而学校对参加毕业设计的同学资格没有学分限定,我们建议进入毕业设计的同学学分至少应在140分以上。

2.对毕业设计的选题进行检查和指导

好的选题是一个好的开端,它一方面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学生通过毕业设计(论文),使专业知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强化,了解本专业最新进展;另一方面又要能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加强学生专业信心,缩短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适应期,使学生能够全面地应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在论文写作或设计过程中能够全面地训练其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的方法。学生在毕业设计中既要有设计构思,又要有分析计算;既要有理论探讨,又要能够应用现代方法、最新设备和精密仪器。因此,选择一个好课题对科研训练是至关重要的。

题目的来源,可以是社会委托,教师科研课题中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学生自选的课题。从近几年的毕业设计选题来看,与我们的要求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由于扩招的影响,题目有重复、与社会实际结合不紧等问题,因此课题的来源还应该深入到社会实际中。充分利用毕业实习的机会,选择与实际相结合的题目,就是一个较好的方法。

加强对教师所报课题的检查和指导,是保证论文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我们采取先由指导教师申报题目,收集整理后请学院在专业方面的专家和院督导进行审查,对不能充分体现培养目标的题目进行更改,并提供相应的软硬件条件进行保障,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3.设定指导教师指导人数的上限值

教师在承担教学、科研任务同时,要承担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不仅要指导全日制本科学生和硕士研究生,还要指导夜大和函大学生。指导教师指导科研训练的学生人数过多,对指导学生的指导、训练和管理会力不从心,不利于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尽管学校对指导的学生人数有不超过10人规定,但根据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特点,我们一直将指导人数限制在6人以下,效果较好。

4.强化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和中期工作检查

由于学分制的特点,学生在进入大四时所修学分已基本完成,我们将毕业设计(论文)的开始时间提前到了四年级上学期,但学生由于研究生考试及就业压力不能全心投入,导致平时时间抓不紧,答辩前来突击,加强开题报告和中期检查对提高论文质量也非常重要。开题报告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年3月初,4月进行中期检查,但由于学生就业压力大,效果不太理想,因此提前开题和中期检查时间可对师生都起到督促作用。可将开题时间定在四年级上学期,中期检查放到3月份,既不影响正常教学,也不影响学生考研。

5.实行答辩申请制,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每个学生通过答辩,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得到教师的指点,锻炼了表达能力,对走上工作岗位大有好处。尽管多年来我们一直采取全员答辩,但到答辩时有的学生平时投入不足,完成论文质量不高,不让他通过答辩,学生又找好就业单位,故实际实施过程中不让学生通过答辩的比例极低。

为了提高质量,我们采取答辩申请制来解决该问题。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后,首先向指导教师提出提前答辩申请,当指导教师同意后,将申请报系上同意,在正常毕业答辩前1~2月组织提出申请的学生进行答辩。如果通过答辩,可为提升专业素质或到就业单位实习获得充足时间;如果答辩没有达到培养目标,可进行整改后再次答辩,这样每个同学就有2次答辩机会。对不申请提前答辩的同学,在正常答辩时也必须作出申请,指导教师同意方可答辩。若正常答辩时不能按质按量完成任务,答辩可以不通过,学生等到第二年随低年级再答辩。这样既加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增加了学生的压力,又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设计为我要设计,要我答辩为我要答辩,取得一定效果。

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还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提高教师的水平,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高低,对整个科研训练的质量关系极大。在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较高的教师的指导下,可以保证学生在正确的方向下,学会正确的方法,发挥独立工作能力,顺利地由学校的学习阶段过渡到社会的实际工作。然而,现行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且教师人数有限,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水平,让教师承担科研课题,使教师在工作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从而保证科研训练的质量。

2.采取措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毕业设计中,教师和学生互为主客体,缺少哪方面的积极性,都不能得到高质量的毕业论文。为此,可以先从选题与安排入手,采取教师与学生间双向选择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根据自己的择业倾向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使毕业课题成为学生找工作和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的垫脚石。另外可采取答辩申请制,如果学生提前完成论文就可申请答辩,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到就业单位提前实习提供时间保障。

3.处理好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的关系

学生在毕业前要完成毕业实习,对工程类专业来说,能到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进行实习,既对专业知识应用有所了解,又缩短了对社会的适应期,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条件。在实习单位依据实际得到的题目,就更加体现了社会的需求,可帮助实习单位解决实际问题,又可得到高质量的论文。

但毕业实习时间和实习内容的安排都需要协调。学生实习一般都安排在下学期进行,时间为1个月至3个月,而云南的通信产业主要是移动、电信、联通、铁通、网通等,基本上是现网,学生可以看看,跟班学习,但动手机会相对很少。而一些与通信工程相关的单位和公司可以动手、动脑,但场地等实习条件有限,不可能一次容纳较多人数,因此,合理安排实习时间、地点和实习内容非常重要。对一些单位,采取分期分批的方式进行,最早可以从大四上学期开始,对有就业意向单位的学生,实习时间可以适当增加。实习内容可根据各实习单位的具体工作考虑。

有的学生实习可以直接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这正是安排毕业实习希望达到的目的之一,但有的实习内容不能完全满足毕业设计的需要,这就需要正确处理好实习与毕业设计的关系,以保证毕业论文质量。

4.处理好学生考研、就业与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的关系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就业方式发生了变化。由于扩招使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带来学生择业的难度,择业时更注重个人爱好和兴趣带来学生择业标准过高,加之学生考研压力,使他们更加急功近利忽略专业知识的学习。这无疑是对毕业设计环节的冲击。学生的考研、就业与毕业环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研究如何解决毕业环节质量与考研、就业的矛盾显得极其重要。

学生的考研率是衡量一个专业教学质量的另一尺度。在我们的教学安排中,将四年级上学期课程安排在前半学期完成,以保证考研学生有一定的准备时间,而不考研的学生也有相对集中的时间进行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将毕业设计与实习时间提前到四年级上学期,可以缓解下学期的就业压力和论文质量的矛盾。

学生就业倾向与毕业环节相结合,利用毕业实习和指导教师的横向科研课题使学生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提供就业机会。对于那些已经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合同的学生,采取校内外双导师制管理,签订相关的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总之,毕业设计(论文)是一个实现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实践环节,也是保证本科教学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加强科研训练管理,加强对毕业设计问题的研究,不断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是当代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任务,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科研训练工作将会越做越好,起到它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义道.以创新为灵魂,树立新的教育价值观.高等理科教育,1999,(1):4-10.

[2]潘懋元.高等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3]齐再前,白守礼,郭广生.不断创新教学管理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中国大学教学,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