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专业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是注重专业技能、强调实践性,而文学修养、文化知识则较为欠缺。其次是专业教学的特殊性,多数采取老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单独教学。因为这些特点,他们习惯于按自己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他们喜欢在舞台上展示自我,表现欲也特别强烈;有些学生出现逃课、迟到现象,其他学生也一无所知;他们的集体观点淡薄,喜欢小团体活动。因此,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使其更好、更有效的发挥好其自身的特点,在班集体建设中其显著作用,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通过开展班级音乐会,逐步拓展艺术实践形式,以学习—实践—奉献为主线的路子是本文作者经过多年的探索,确定的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艺术实践,使广大学生加深对艺术创作过程及规律的认识,巩固专业思想,积累舞台演出经验,提高专业水平,培养团队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体验自我的价值,体会音乐给他人带来的快乐,体味奉献的精神,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从而达到培养实用型人才,促进学生就业的目的。
一、实行班级音乐会的理论基础
四川团省委书记张彤在共青团四川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指出,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青团工作规律和青年成长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树立“三效四化”的工作理念。其中“三效”是指“有效联系青年”是我们必须强化的组织属性,也是检验共青团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有效服务青年”是我们必须抓好的根本任务,也是保持团组织生机与活力的力量源泉;“有效凝聚青年”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政治追求,也是提升团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四化”是指“项目化实施”就是要用项目化的专业知识来设计、包装、实施团的活动;“品牌化打造”就是要树立品牌意识、精品意识,大力实施共青团工作品牌化战略;“社会化运作”就是要面向社会设计活动,面向社会整合资源,使团的工作得到社会广泛支持;“事业化发展”就是要着眼党政工作大局,把握社会发展脉络。我校学生工作思路是学校统筹、学院为主、班为基础三级管理。这充分说明了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音乐学院根据专业特点,在不断的摸索中总结出了一套适合于音乐专业学生的方法——以班级音乐会为载体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拓展艺术实践形式,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班级音乐会实施途径和方法
(一)班级音乐会制度建设
1.班级音乐会作为综合素质测评的重要内容
为了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艺术实践中得到锻炼,我们制定了相关的规定和制度:参与艺术实践的情况纳入综合素质测评内容;一二年级的班级,每学期至少推出一场班级音乐会,并作为优良学风班的评选条件,全年共推出班级音乐会34场。
2.班级音乐会作为学院第二课堂的必修课
以学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课程为契机,学院学生艺术实践活动的为平台,我们开设了《音乐会的组织与策划》活动课程并通过选拔成为学校重点课程进行建设,且要求每位学生都必须选读,要求学生组织音乐会1场,观摩音乐会3场,点评音乐会1场。
(二)班级音乐会实施的方法
1.发挥专业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的艺术实践指导作用
专业教师对学生专业指导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将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艺术实践的情况作为对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要求专业教师坚持参加我院师生举办的音乐会,正确评价同行的教学效果;积极指导学生组织参与专场音乐会,集中展示教学成果;要求班主任指导学生的班级音乐会,在艺术实践活动月评选优秀指导教师,提高班级音乐会的整体水平。
2.将班级音乐会作为最基本的艺术实践形式加以拓展,丰富实践内容
(1)班级音乐会是最大众的一个舞台,无论水平高低,同学们都能上去展示,在不断地磨炼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为年级音乐会、专场音乐会等打磨和推荐出优秀的节目。
(2)将艺术实践与暑期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活动相结合,既锻炼了学生,扩大了我院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奉献的快乐。
(3)鼓励学生开展原创歌曲创作(如班歌、系歌等)、专业社团汇报演出(开展了戏曲专场、器乐专场、歌舞青春第四季、舞林大会、我型我SHOW等社团专场音乐会)、参加各类专业比赛(专业歌手大赛、舞蹈大赛、器乐大赛、主持人大赛)等。
三、班级音乐会实施的效果
1.班级的凝聚力显著增强
班级音乐会是一个集体的展示,每一台音乐会,从拉赞助到节目策划,从台前到幕后,从组织者到演出者,都必须讲究团队协作精神,讲究相互默契配合,注重团队中不同角色的分工与职责。只有全班同学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完成好。例如,(1)2010级音乐学3班举办完了“舞动青春,放飞梦想”音乐会后,班级宣传委员的感言:因为是第一次,在开展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而困难中却也有一些感人的事,仍然记忆犹新。记得那天,发现最初做的那个请柬不大合适,于是我们全班同学在体育课跑完800米测试之后,气喘吁吁,鼻尖上还挂着晶莹的小汗珠,却也顾不得休息,一起加入到做请柬的队伍中,看着忙忙碌碌的同学们,我心头莫名的涌出一阵暖流。另外我作为一名宣传委员,办海报是我的职责,然而在这方面我确实个新手,做起来比较吃力,但是我们整个寝室和隔壁寝室的人晚上都来帮我画海报,替我分担责任,当时我的内心感动真的难以言表。虽然时间比较紧,但音乐会还是如期举行了,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音乐会举办得很成功,班主任高兴地说:“我感觉今天就像是家里办喜事!”(2)当2009级的一名同学看完2010级表演3班的班级音乐会后拉着辅导员老师的手说:“我看到了他们班最大的特点,就是团结!全班同学就像一家人一样,给人的感觉很温暖。”(3)2008级音教4班,自进校以来每学期都开展并认真对待每一场班级音乐会,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连70多岁的王大康爷爷也上台表演节目,该班连续两年被我院评为“五四红旗团支部”,今年还被学校评为“优良学风班”和“五四红旗团支部”,班级学风浓厚,英语过级率和学生党员比例都是全年级最高的。(4)在我院第三届艺术实践活动月中共举办了21场班级音乐会,4个班级被评为艺术实践月活动月先进集体,我院在学生活动经费相当紧张的情况下还给予了每个集体300元的奖金,钱虽不多但充分肯定了大家的努力同时也激励了其他班级。
2.班级音乐会带动了部分被边缘化的同学,给他们树立了信心
由于专业的特殊性,有的学生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我行我素,从不主动参加班级音乐会,但是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绝大部分同学用心参与和投入,也逐渐的带动起了这部分被边缘化的同学,让他们重新回到这个集体的怀抱中。例如,(1)2009级音乐教育2班的冯潍,擅长舞蹈,却从不参加任何节目,直到今年的艺术实践活动月,她精心准备了一个独舞(傣族舞),不仅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也大大地增强了她的自信心,至此,2009级的全体同学都登上了班级音乐会的舞台并表演了小型节目。(2)2008级音教1班的田晓兰,性格内向胆小,曾经被高中同学欺骗差点陷入传销,返校后一度情绪比较低迷,老师和班上的同学纷纷关心和鼓励她,在12月16号的班级音乐会上她第一次独唱了一首歌曲,大家给予了她最热烈的掌声,演出结束后她很激动,和笔者拥抱、合影,连声说感谢这个集体给了她温暖和力量,还有久违了的信心。(3)名不见经传的2008级2班学生邓春梅以一曲京歌《前门情思大碗茶》唱响音乐学院,在舞台上找到了自信。
3.班级音乐会增强了同学们的感恩意识
音乐会从以往单纯的钢琴、声乐、器乐、舞蹈节目的基础上增加了相声、小品、音乐短剧、情景剧、歌剧片段等表演形式。例如,2009级表演2班的歌剧选段《绣红旗》、2008级音教2班和舞蹈2班音乐会上表演的男女声二重唱《共和国之恋》、2009级音乐学1班表演的音乐短剧《十送红军》等都有很强的思想性,通过学生的表演巩固了我们思想教育的成果;2010级音教班的“Dream in our hands”音乐会中“钢琴四手联弹《不能说的秘密》+魔术”这个节目让全场观众潸然泪下:魔术是一个不能说的秘密,在节目未正式上演前,除了筹备的4个同学,其余人都不知道有这样一个环节,当魔术师打开那颗红心,许多人都忍不住哭了,因为那是2010级音教专科班50位同学满载着爱和感恩的心。他们将心底对辅导员郭晓黎老师和两位班主任助理的爱用一封信传达给了她们:“我们是一个大家庭,是一家人”“亲爱的妈妈,亲爱的姐姐,我们爱你们,爱我们的这个家,很爱,很爱……”平凡的文字所承载的是不平凡的情感。也许他们曾经被看轻过,他们曾经想放弃过,但所有的一切,因为有了老师和师姐给的鼓励和关心,让他们重拾自信,这将对我们引导和教育好这个群体有很大的帮助。2010级表演3班“艺往琴声”音乐会上汪小东的一首《母亲》让在座的观众都热泪盈眶,在外求学的同学们只有放长假才能回去,思亲之情就这样一触即发,演唱者唱的最后那一句歌词“妈”,牵动无数人的心,让现场除了泪光闪闪,更有掌声雷动,那是我们对妈妈深深地思念与牵挂。
浅议地方高师院校理科学生干部的培养
罗谊恒
摘要:地方高师院校理科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学校学生管理中的重要力量,本文通过对当前地方高师院校学生干部普遍存在的问题与理科学生干部特有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比较,提出了加强地方高师院校理科学生干部培养的一些思路。
关键词:地方高师院校理科学生干部培养
高校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骨干分子,是沟通学校与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中坚力量,是学校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过程中,学生干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地方高师院校大都从专科升格而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和管理体制的改革,地方高师院校学生管理从内容到形式、从目标到要求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培养一支素质优良、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的学生干部队伍,无论是对于学校整体的发展还是对于学生自身的成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地方高师院校学生干部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地方高师院校学生干部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功利心重,动机不纯
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部分学生担任学生干部的目的是捞取资本,为入党评优、推荐就业增添筹码;或者为满足虚荣心,想出人头地,在同学中拥有更高的地位,有官僚化倾向。
2.辨不清主次,因工作影响学业
学生的天职是完成学习任务,是一个大学生首先应该做好的事情。学生干部,首先是学生,其次才是干部。相当一部分学生干部没有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出现了“学生”与“干部”的身份不清,重“干部”身份而轻“学生”身份、重“工作”而轻“学业”,把自己的主要精力和大多数课余时间消耗在学生工作上,甚至请假、逃课去完成学生工作,忽视专业学习,出现学生干部大面积补考的现象。
3.忘记了宗旨,角色错位
学生干部应该遵循“服务同学,提高自己,奉献学校”的宗旨,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展现才华,锻炼能力。而在工作中,有的学生干部把“干部”角色置于“同学”角色之前,忘记当学生干部的宗旨,把协助学校及老师进行管理单纯当做一种权力,认识不到管理就是服务,热衷于指手画脚,不屑于具体工作的开展;有的学生干部,热衷于政绩,喜欢搞轰轰烈烈的大型活动,而不喜欢脚踏实地、默默无闻地为同学做实事。这些学生干部都为广大同学所不满,得不到老师的认可。
二、地方高师院校理科学生干部特有的问题及其原因
1.语言文字功底差
地方高师院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生源质量较一般本科院校有一定差距,特别是理科学生的文科基础普遍较差。在理科学生干部身上表现为:一般不擅长常用公文写作,口头表达能力不强,在完成工作计划、总结时往往感到吃力,不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出对上级精神的理解和自己的想法,不善于对自己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提炼,更谈不上对本院系的学生工作进行有力的宣传鼓动,这种状况直接影响到院系学生工作的开展和学生干部自身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