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19009500000055

第55章 共青团工作(6)

4.第二课堂活动顶层设计层次不高

往往由各个社团和学生自行组织实施,指导教师参与少,没有规章制度作为保证,也缺乏课程的系统设计。表现为第二课堂活动仅限于填补学生的课余活动,缺乏围绕主旋律、具有创新性、体现自主性、展现高格调并富于专业特色的活动。

三、解决办法

1.把第二课堂纳入教学管理,由学校统一安排教学

为了规范对第二课堂的管理,学校可将第二课堂纳入教学管理,由学校统一安排教学和活动的时间,这有利于学校宏观的调配教学资源,做好教学和活动的督导,使第二课堂活动有效、有序的开展。

2.第二课堂活动进行多层次设计,在活动过程中注重“冒尖生”的培养。

把参与学生分成一年级,二年级,三、四年级三个层次的金字塔型进行培养,按照“分清梯次,明确重点,逐层推进,全程育人”的思路,有针对性地设置活动。

(1)一年级以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为平台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参加校内外各种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锻炼了专业技能,这样就为学校在低年级中培养专业冒尖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在二年级以学生参加各种竞赛为载体,提高专业动手能力。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我们可以鼓励一些专业冒尖的二年级学生多参加一些专业技能竞赛,通过各种专业技能竞赛,促进学生以更大的激情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以更浓的兴趣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以赛带练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专业学习的热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

(3)在三、四年级以学生科研为突破,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进入大三年级,为了提高学生的科研和就业竞争力,促使优秀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鼓励大学生以科研训练为载体,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自主创新学习能力。

3.以学生为本开展学生喜欢的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在开展活动过程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对于活动的内容及形式要多考虑学生的感受,多征求学生的建议,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开展一些学生喜欢,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拓展第二课堂范围,加大校企合作,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

学生在课堂里学习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在课堂里学到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也是有限的,有些甚至是跟实际脱节的,更有甚者,有些专业知识、技能已经是被淘汰了的。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只有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技能,才不会一出校门就会被社会所淘汰。而要学到新的专业知识、技能,只有走出校门,进入社会,接触本专业新知识、新技能,这样就需要社会提供专业实践机会。为了更好地做好第二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校还应与企业和单位签订一些顶岗实习、暑期社会实践协议,为学生提供就业实践的机会。

作为学生接受知识的主渠道,第一课堂教育历来备受重视,但随着社会对人才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校第二课堂作为素质拓展的重要载体,在塑造人格、激发潜能、培养创新意识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其第一课堂无法替代的价值正日益突显,我们已经不能把它仅仅视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而应该看成高校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育环节。因此,高校应紧紧围绕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改革第二课堂的运行模式,大力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谢相勋,杜理才,李同果.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乐山师范学报,2009(1)

[2]蒋志勇.浅析高校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及其管理.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7)

构建服务大学生有效模式

增强基层共青团育人功能

兰芳

摘要:在处于转型期的中国,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社会发展促进着时代的变迁,各种社会思潮通过网络、电视、电影大众媒介的形象包装后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方方面面,他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交流方式呈现出越来越多元化的趋势,共青团组织只有在服务青年的方式方法和内容上提供更多元、更个性化的服务,才能获得青年学生的心理认同,才能形成共青团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共青团强大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共青团育人服务模式

服务青年是共青团组织的重要职责,“育人”是高校教育的基本职能,在基层团组织长期的实践工作中,我们一直积极探索将“团组织的服务功能”和“实现学校办学育人目标”相结合,根据青年学生实际情况,通过不同的服务模式实现不同的育人目标,发掘青年潜能、帮助青年学生掌握和提高面对社会方方面面挑战的能力、使青年学生成为成熟、有责任感的社会建设者和共产主义接班人。

一、当前在校大学生现状和基本诉求分析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指出:“现在的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1]目前在校大学生绝大部分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成长在高速发展的时代,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如更加关注社会热点、国家大事,迫切期待和追求个人的成才成功,自我意识主体意识进一步加强,文化需求更加多样性等。

在长期的学生工作中,我们不难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归纳出,当前青年学生的个人诉求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身心健康的需求

如获得集体、教师、同学的激励需求;心理健康咨询需求;对学校提供相应生活条件包括饮食、住宿等方面不同层次的需求。

2.个人专业知识增长的需求

学生在校最重要的是学好相关专业知识,掌握相关专业技能,如获得专业英语(日语)四级、八级等等证书、计算机过级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以及各类专业课非专业合格的需要。

3.事业发展需求

如对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对顺利就业的期望,甚至对参与大学生创业的需求,特别是近年来,在校大学生、应届大学毕业生加入创业队伍进行自主创业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4.社会参与的需求

青年学生越来越意识到参与各类社会实践对自身能力素质提高的重要性,他们积极参与学校学生管理和服务工作、社团工作、社会工作等,通过与不会对象的交流达到被他人和社会认知认可以及对相应事情发表个人见解的需求。

5.权利表达的需求

在法律日趋完善、法治意识愈来愈强的今天,青年学生更如注重维护自身权益、积极参加班级和学生团体的管理事务、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的需要,据调查,有高校大一年级学生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比例高达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