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生职业发展实用教程
19010200000014

第14章 大学生就业政策(4)

组织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农村科技特派员是指经县级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一定程序选聘,围绕解决“农业、农村、农民”,从事科技成果转化、优势特色产业开发、农业科技园区和产业化基地建设的科技人员、企业及法人等。自治区鼓励应届和往届尚未参加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参与科技特派员活动:大中专毕业生被选派参加科技特派员行动试点的,待遇由科技特派员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并由所在县(市、区)给予一定补贴,建立社会保险;自治区财政每年安排400万元、试点市县(区)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00万元(山区县区不少于20万元)作为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专项资金。宁夏2008年7月出台的《关于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的意见》确定了今后5年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发展目标为:到2012年,科技特派员队伍达4000人以上,其中围绕农业生产开展创业的科技特派员稳定在2000人以上,在山区县(区)平均每个乡镇达到6人以上,川区县(市、区)平均每个乡镇达到15人以上;信息科技特派员达到2000人以上,全区每个行政村配备1名农村信息科技特派员。

相关链接:宁夏制定了《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实施意见》,并出台多种有力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这一系列措施包括:第一,扎实开展毕业生就业实习计划。自治区连续4年组织开展了1000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1200名高校毕业生志愿赴山区九县(区)支教、“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400名高校毕业生到宁南山区乡镇开展支教支农支医、1000名高校毕业生到行政事业单位、1000名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培训实习等工作。第二,狠抓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自治区各有关部门、地方和各大中专学校,开展分行业、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双选洽谈活动,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信息,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区外经济发达地区就业。自治区有关部门指导并组织各大中专学校努力开拓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毕业生就业市场,输送毕业生到广东、上海、福建等地就业,着力构建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双选平台。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开展丰富多样的网上远程就业双选活动,组建了以“宁夏大学生就业网”为基础,与各高校、各有关部门、各省(市)和教育部就业网站链接的“宁夏大学生就业网络联盟”,定期开展分行业、分专业的网上招聘活动,降低毕业生求职成本,帮助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第三,强化就业指导服务。简化毕业生就业各种手续,增强办事程序透明度,努力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陈晓东:《宁夏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国教育报》,2008年2月20日第5版。

三、宁夏大学生就业新政策

2009年4月29日,自治区政府颁发了《宁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采取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宁政发[2009]59号),通知主要精神有:

全区落实稳定的就业岗位9000个。其中企业就业5000名、机关事业单位公务员和工作人员1000名、扩充特岗教师3000名,同时鼓励毕业生应征入伍。这四方面落实的就业岗位占应届毕业生总数的53%以上。

力促9500名大学生就业和实习。其中“三支一扶”等计划1500名、特岗见习医生1000名、事业单位实习2000名、区外就业1000名、就业见习3500名、自主创业或自谋职业500名。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先就业再择业,到基层锻炼,提高就业能力,也体现了政府关注农村、关注农业、关注扶贫的理念。

实施9条操作性强的优惠政策。对提供就业、实习见习岗位的单位、企业给予社会保险和岗位补贴;对组织毕业生到区外就业的就业服务机构给予工作补贴;对招用登记失业毕业生达到规定比例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可享受小额担保贷款。对参加“三支一扶”、特岗教师、特岗医生到事业单位就业、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实习见习、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困难家庭毕业生,分别给予工资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生活费补贴、实习见习补贴和税费减免。

强化服务保障措施。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服务;强化对大学生就业援助;通过技能培训,努力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宣传引导;强化对大学生就业组织领导。

自治区《关于采取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体现了五个变化。第一,明确了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和基层稳定就业和长远发展方向,明确提出大学生要到民营中小企业、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就业。第二,政府对高校毕业生船业就业的优惠政策和服务实现了全覆盖。第三,对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给予更多的政策扶持和优惠,并体现了优惠力度随着就业稳定程度递增原则。第四,对高校毕业生进行就业前的创业就业培训。第五,鼓励社会力量特别是基层单位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岗位和资金支持,引导缺乏社会实践的毕业生实习见习。

相关链接:“特岗见习医生”将从2007年-2009年区内外高等院校宁夏生源的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中专生限定为2009年应届毕业生;专业限定为医学相关专业。高学历、紧缺专业、零就业家庭及贫困家庭毕业生将被优先选拔。“特岗见习医生”选派工作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培训派遣的方式进行。分配采取向山区倾斜、向边远地区倾斜、向卫生技术人员缺乏地区倾斜以及就近安置的原则,每个乡镇卫生院平均安排3-4名,每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平均安排1-2名。对这些见习期满、考核合格的“特岗见习医生”,宁夏将颁发《高校毕业生“特岗见习医生”见习证书》,作为参加“特岗见习医生”工作的凭证及享受相关优惠政策的重要依据。“特岗见习医生”具体优惠政策及补贴标准,参照宁夏2009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实施工作的有关规定。

——www.jyb.cn,2009年07月12日,新华网

思考题

1.国家采取哪些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2.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将享受哪些优惠政策?

操作练习

1.阅读《宁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采取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宁政发[2009]59号),假如你是一位困难家庭毕业生,根据政策规定你将如何申请就业政策援助?

将困难家庭毕业生纳入就业援助范围,由街道、乡镇、社区劳动就业机构对特困家庭中2005年以来尚未就业的毕业生逐户逐人登记,并实施一对一重点帮助。特困家庭毕业生,可以选择进入培训就业援助工程或申请享受公益性岗位。2009年底前要力争使所有返回生源地未就业的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全部实现就业。各级机关考录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时,免收困难家庭毕业生的报名费和体检费。对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要给予最低生活保障或临时救助。困难家庭毕业生灵活就业后申报就业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50%的社会保险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区内高校应根据我区山川不同情况,对家庭生活困难,离校时尚未签订就业协议的毕业生,应按其申请为其提供300元-500元的一次性求职借款,毕业生就业后应主动偿还借款。

2.阅读《尤国辉——在宁夏放飞梦想》,写出对你的启示,500字。

我叫尤国辉,福建泉州人,毕业于福州大学。我是2005年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在宁夏吴忠市商务局服务。2006年服务期满后,在当地的民营企业工作,负责集团公司的筹建与重点项目运作。

……在我毕业的时候,选择了西部计划,作为一名志愿者来到了宁夏。带着愉快的心情,我来到了我的工作岗位。我所服务的商务局承担了商务和招商两个部门的职责,总共10个人,人少事多,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可没想到的是,刚到单位,我就被泼了一盆冷水,发现语言沟通不了,我几乎听不懂别人在说些什么。第一次接电话,听了很久都没有听明白对方说了什么,以至于后来一听到电话铃声响我就发憷,不敢接。局领导也是本地人,安排工作的时候我经常弄不清楚要求我做什么,我只能愣在一边。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两个多月,我才逐渐适应了当地的语言环境。

经过那段时间的适应,我开始发挥自己的优势,整理出一批比较有价值和发展前景的项目,编辑成册,再通过网络和朋友宣传、推介吴忠,又从家乡引荐了一些企业来宁夏参观考察,再根据我所了解的沿海的情况,总结出一些能够吸引投资的项目,或者说是卖点,结合我们的招商引资工作的实际。就这样,我的工作慢慢地开始得心应手。渐渐地,从项目册开始,到起草讲话稿,独立接待客商,再到筹备展会,我在实践中迅速地成长起来。

去年6月份,我的服务期即将结束。是走?是留?我面临着选择。……一年的志愿服务经历,让我对西部所蕴藏的机遇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特别是2006年是吴忠市的商贸流通发展年,全市上下正全力打造全国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基地,我自己也参与了其中的许多规划和政策的制定,我能体会到它所焕发出来的蓬勃生机,在我服务期满的时候也正是这项工作大力推行的时候,如果这时我离开了,我将错失一次很好的机遇。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希望能够参与到其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规划时的一些愿望。几经考虑,我最终选择留了下来,而且是到企业去,把自己的愿望化为行动,变成现实。

7月底,我来到了宁夏宇华公司。这是一家高速成长的本土企业,也是我较为熟悉的一家企业,早在我志愿服务的时候,就参与制定了该公司许多商贸流通的发展规划,与公司的管理层有过很多次的接触。也正是因为这段经历,公司力邀我担任董事长助理。于是,在我决定留在西部发展的时候,我也选定了到这家公司发展。

经过两个多月的熟悉,我对公司的发展有了比较清楚的思路。10月份的时候,我被委派负责沙漠王子清真食品配送中心项目。可以说,我是激动得难以入眠。早在志愿服务期间,对这个项目,从概念的提出到整体设计,我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我比任何人都了解它的意义,如果项目成功实施,将是宁夏作为全国清真食品基地迈出的重要一步,同时也是公司实行多元化战略的一个重要步骤,操作这个项目也是我选择到公司来的重要因素。但是到了具体操作的时候,我仍然感到压力重重。之前从未有过这方面经历的我,在开始的时候,甚至连审批都不清楚该从哪里开始,需要哪些手续。然而重任已经压在肩上,面对信任和期望,我无从退缩,不懂的想方设法也得弄懂。为了解决问题,我带着项目组的成员,直接拿上公章,带着公文纸,需要哪个部门审批就直接到哪个部门去,不清楚的现场问清楚,问完了直接在现场做,所有的报告都是这样完成的。靠着这样的办法,我们终于赶在年底之前把这项工作顺利完成,同时成功地进行了融资。接着,项目工程破土动工,看着机器轰鸣的工地,我感到,我的愿望正在一步步走向现实。

将近一年的企业工作经历让我开阔了视野,同时更加坚定了我当初的选择。如果说志愿者的经历让我发现了西部的机遇,那么企业则为我把握机遇提供了良好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