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邓小平城市化理论及其在四川的实践
19012400000001

第1章 前言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一个庞大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学术界在哲学、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教育等不同领域,从体制改革、思维方式、工作方法、治国艺术等不同层面已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尚未有一本系统研究邓小平城市化思想的专著问世。本书致力于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就当代中国最突出和重要的问题——城市化,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关于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高屋建瓴、独具匠心的谋略与筹划,尝试在邓小平城市化思想的研究领域展开初步探索。

城市化是世界范围的一种经济、社会现象,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种必然的趋势。这种趋势是伴随着工业化而产生的。虽然城市出现的历史可以上溯到2000年以上,但城市化的历史才不过200多年。城市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城市化既是生产力水平的反映,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当前,中国正经历着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最为迅速的阶段;同时中国也面临着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规模制度变迁的过程。在这种体制转型和经济快速增长的特殊时期,各种社会经济矛盾纷纷突现出来,特别是在城乡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方面。比如,城乡的二元体制差别如何消除?如何促进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非农就业转移?如何减缓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化趋势?如何协调城市规模扩张与占用耕地的矛盾?如何充分发挥城市的聚集和辐射作用等等。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而且也关系到社会和政治的稳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各种经济关系也越来越复杂,这使得全国各地在体制改革、工业化和城市化等方面的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邓小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针,实事求是地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科学的理论阐释,不仅为我们的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城市科学理论。

四川是邓小平的家乡,也是中国的农业大省,是中国城市化问题最为严峻的省份之一,四川的发展一直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关心和支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四川在践行邓小平城市化思想上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并成为全国城乡统筹试验区。本书在邓小平城市化思想研究的基础上,还以四川为对象,研究邓小平城市化思想在中国西部的实践。

邓小平城市化理论的研究和探讨需要长期努力的过程,编撰、出版此书是我们作为这种努力的第一步。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我们真诚地希望对邓小平城市化理论的研究能够得到学界同仁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同时也欢迎大家对此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批评和建议。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