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邓小平城市化理论及其在四川的实践
19012400000065

第65章 邓小平城市化理论在四川的实践(二)(7)

2006年6月,攀枝花市政府颁布了《攀枝花市扶持工业发展多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规定》,其中第四条规定了扶持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明确提到了“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技术、工艺和设备等”,当地政府对传统工业升级改造的重视可见一斑。在《攀枝花市“十一五”矿产资源规划》中提到“通过关、停、并、转,推动现有小矿山企业的整合,组建规模以上矿业企业和企业集团,逐步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矿业发展格局;搞好新兴产业的培育、优化,不断优化矿产品结构,加快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加大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在钒钛和非金属深加工、精加工方面取得较大进展,进一步完善以钢铁、钒钛、能源、化工、冶金辅料、建材、新材料及制品为主的矿产品结构”。此外,攀枝花政府对于兴办六大支柱产业(钢铁产业、化学产业、钒钛产业、能源产业、绿色产业、服务产业)的企业给予重点支持。

按照工业集群化的要求,攀枝花抓好以优势产业为重点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发展,推动产业链横向整合、纵向延伸和侧向带动,促进钒、钛、钢铁、煤化工、磷化工等产业链的完善和壮大。加快推进钒钛产业园区,西区民营经济示范区,白马、新九、安宁工矿区等各级各类工业聚集区和集中区建设,逐步形成优势资源就地转化、创新成果快速孵化、特色工业集中发展的良好局面。

2.城乡一体化

传统工业的改造与升级,从工业角度推进了攀枝花的城市化。而城乡一体化更应以农村为立足点,建设农村、提升农业、富裕农民。攀枝花作为一个工业城市,在城乡统筹上具有先天有利条件,如农业人口比重小、农民人均纯收入较高、农业具有天然优势。

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攀枝花针对自身实际,切实改善了全市农村的农业生产条件。2006年,攀枝花加快大竹河水利一期工程建设,启动海峡两岸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项目,切实抓好病险水库整治和安宁河堤整治。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农村沼气、节水灌溉等“六小工程”,新解决3.59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新建沼气池1.1万口。加强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及农村小水电建设,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进一步加大农村交通建设力度,建成县级水泥路105公里、乡村道路120公里,新建乡镇客运站点4个、乡镇客运小码头2个。此外,攀枝花由于气候条件优越,加上城市化程度比较高,农产品一般不愁销路,因此发展特色农业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攀枝花将重点放在做精做优特色水果、早市蔬菜、优质烤烟、畜牧水产、生物产业五大产业,2006年蔬菜产量达到50万吨,肉类总产量达到7.4万吨,水果产量8万吨以上,粮食和烤烟稳步发展,力争建成10万亩的小桐子生物柴油原料林基地,着力打造一批有特色、有规模、有竞争优势的农业品牌,围绕特色优质农产品的开发和销售,积极引进、培育一批农产品龙头企业,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在抓好试点村建设方面上:采用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机制,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进一步加大11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建设力度。根据各村的资源特点,加快培育特色产业,努力形成“一村一品”。搞好农村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街院净化,不断改善村容村貌。切实推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逐步提高试点村的文明程度。

得益于良好的城市化基础和正确的城市化政策,攀枝花城市化发展收效显著。在2008年的“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上,攀枝花作为四川的唯一上榜城市,入选中国城市化进程活力城市行列。

[实例]打造“百亿工程”开创新型工业

攀枝花为认真贯彻“工业强省”会议精神,强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充分发挥重点企业、工业园区(集中区)、重点项目对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骨干带头作用,攀枝花市委提出在全市开展“百亿工程”建设。“百亿工程”建设发展目标是:建设一个“100亿园区”、支持一户“500亿元企业”、新增一户“100亿企业”、建设一个“100亿钒钛产业集群”、扩张6户“20~50亿元企业”、发展一批“1~10亿元企业”、实施一批“亿元工程项目”,通过建设“百亿工程”,到2010年,全市工业新增销售收入450亿元以上。

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建设特色明显、集聚效应突出的工业集中区。加大投入力度,全力建设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力争到2010年,园区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建设米易白马、盐边新久工矿区和西区工业集中发展区,加快完善县区工业集聚区,促进形成各具特色的工业集聚区。二是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集团、企业集群。积极支持攀钢发展,力争使2010年的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大力支持钢城企业总公司做大做强,力争使2010年的收入超过100亿元;加快短流程炼钢技术产业化进程,支持龙蟒集团攀枝花公司、恒鼎公司等发展成为收入超过20亿的企业;发展一批亿元以上企业。三是建设一个钒钛产业集群。2005年我市钒钛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通过建设一批钒钛产业加工项目,到2010年前形成钛精矿产能100万吨,钛白粉20万吨,海绵钛5000吨以上、钒制品3万吨等,形成销售收入100亿元的钒钛产业集群。全力推进龙蟒集团6万吨/年转底炉煤基直接还原铁技术和装备、新型氯化法生产钛白粉工艺技术等创新工程的开发进程。加大实施一批重点项目,确保攀钢新增100万吨钢,确保白马铁矿18万吨高汰渣项目,一批4~8万吨清洁型硫酸法金红石钛白粉、三羊制钛公司5000吨海绵钛、中汇、亚太20万吨不锈钢、源通公司1.6万吨/年四氯化钛等重点项目按时投产以及推进能源项目建设等。

为保障“百亿工程”的顺利实施,我市建立和完善公共资源调控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工业用地、能源、资金、运输、矿产等公共资源向百亿工程集中。加大财政的支持力度。财政年度技术改造贴息资金集中投向百亿工程中的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科技三项费用重点支持百亿工程中的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和工业试验性项目;各类政策性税收减免政策重点倾向符合条件的百亿工程项目;有关发展循环经济的补贴性资金重点投向百亿工程中的循环经济项目;金融部门的信贷资金重点投向百亿工程。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抓住“外资西进,东资西移”的机遇,重点引进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园区招商和龙头企业招商。并加强与长江沿岸中心城市、川滇五市地州、成都经济协作区等重点区域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此外,建立百亿工程推进协调工作机制、重大攻关项目市级领导联系制度;建立推进激励机制、信息公布挂牌制度、运行监测制度等,确保百亿工程项目顺利实施。

(信息来源:攀枝花市公众信息网2006年8月26日)

第四节乡村城市化,走特色之路——广安

广安,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故乡,幅员6344平方公里,辖三县一区一市,2005年末户籍人口为454.55万,其中农业人口占80%,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

进入21世纪以来,广安市抓住了举办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的机遇,立足广安实际、充分发挥“邓小平故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基地、华蓥山革命老区”三大优势,着力办好“建设邓小平故居保护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发展产业经济、开发建设华蓥山”五件大事,大力推动红色旅游项目启动,加强对革命老区的宣传。此外,广安还有7处省级保护文物,有著名的“灵宝山石刻”,据传为唐代诗圣杜甫手笔;南宋大学士安丙在广安城建造的“白塔”,以及被列为“1996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的安丙及其族属墓群等。

广安被纳入全省规划的嘉陵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区重点城市,培育红色旅游、生态休闲度假游、民俗文化观光游三大品牌,邓小平故里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广安-重庆-遵义-贵阳形成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小平故里行o华蓥山上游”成为全国知名红色旅游品牌。其主要景区、景点的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加快,邓小平故居保护区,华蓥山天池湖、石林景区等已形成相当规模和接待能力,成功地创建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使广安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成长。同时,不断推出精品线路,其中“红色旅游”就有思源之旅、缅怀之旅、励志之旅和振兴之旅等系列,成为广安旅游最经典的组成部分。广安的旅游产业已形成链条,带动了当地的宾馆、旅行社、手工纪念品、交通运输等相关行业,加快了广安的第三产业发展、扩容了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