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鸡汤——最妙趣横生的管理学智慧
19026400000013

第13章 左手领导力右手执行力(1)

有了适当的目标和正确的决策,有的领导自认为高枕无忧了。实际上,要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一段路就是行动与落实。每一位领导都会有这样的感叹:一个多么好的机会,一个多么出色的主意因为行动的迟缓错失、落空了;一个多么好的方案,因落实不力而完全改变了初衷;一个多么宏伟而切实的目标因为执行的偏差变得黯淡无光。是的,行动、落实决定事情的成败。

一位哲学家坐在船上对船夫侃侃而谈:“你懂哲学吗?”

“不懂。”

“那你至少失去了一半的生命。”

“你懂数学吗?”

“不懂。”

“那你失去了80%的生命。”

突然,一个巨浪把船打翻了,哲学家和船夫都掉到了水里。看着哲学家在水中胡乱挣扎,船夫问哲学家:“你会游泳吗?”

“不……会……”

“那你就失去了百分之百的生命。”

当你行动时,就要把所有的理论抛到一边。没有雄心的人,往往行动不定;犹疑观望的人,常以失败告终。唯有行动能给企业注入活力。就领导者个人而言,世界总是以人的行动确定人的价值。谁能用思想感情测试一个人的才能?如果总是观望不动,你又怎样显示你的能力?没人会为你做什么。在你行动起来为实现理想而奋斗之前,你的计划跟懒汉的梦想没什么两样。行动是一种力量,有了它,才会有出色的工作,没了它,无论你等待多长时间也无济于事。约翰·豪指出:“一切蠢行就在于,唯恐虚掷了眼前的光阴,而无视时间在整体上及渐进式的浪费。”

老鼠开会

一群老鼠吃尽了猫的苦头,它们召开全体大会,号召大家贡献智慧,商量对付猫的万全之策,争取一劳永逸地解决事关大家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老鼠们冥思苦想。有的提议培养猫吃鱼、吃鸡的新习惯,有的建议加紧研制毒猫药……

最后,一只老奸巨猾的老老鼠出了一个主意,让大家佩服得五体投地,连呼高明。这个妙主意就是给猫的脖子上挂个铃铛,只要猫一动,就发出响声,大家事先得到警报,就躲起来。

这一决议终于被投票通过,但是谁去给猫的脖子上挂铃铛呢?老鼠们想尽了办法,高薪奖励、颁发荣誉证书等,但无论什么高招,都无法将这一决策执行下去。至今,老鼠们还在争论不休,也经常举行会议……

一项计划不管在理论上有多合理、有多英明,如果不能执行也是枉然。老老鼠的妙主意从理论上来讲的确不错,但是没“人”能完成又有什么意义呢?因此,重要的是能否执行,而不是在理论上有多英明,所以从你的执行能力出发是永远的真理。

心中的顽石

以前,有一户人家的花园里放着一块大石头。到花园里来玩的人不小心就会碰到大石头,不是跌倒就是擦伤。儿子对父亲说:“爸爸,咱们把那块讨厌的大石头搬走吧?”

“那块石头从你爷爷的时代起就一直在那儿了。它体积那么大,还不知道要挖到什么时候。与其挖这块石头,倒不如走路时小心一些,还可以锻炼你的反应能力。”爸爸说。

又过了几年,儿子娶了媳妇,当了爸爸。有一天,儿媳妇生气地说:“爸爸,我越来越看那块大石头不顺眼,我们还是请人搬走吧?”

爸爸还是那番话,说那大石头很重,不容易搬走。

儿媳妇听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因为自己不知被那大石头绊倒多少回了。第二天一大早,儿媳妇拿了一把镐和一桶水,将水倒在大石头的四周。她下定决心,即使挖上一年,也要把这块石头搬走。

过了一会儿,儿媳妇用镐把石头周围的泥土撬松。但没有想到的是,几分钟后,她就把石头挖了出来,看看大小,这块石头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大,都是被那个巨大的外表蒙蔽了。

有时候,阻碍我们行动的往往是心理上的障碍和思想上的顽石,而不是事情本身有多么的困难。如果你认为一件事情值得去做,就立刻行动,不要犹豫,更不要拖延,最后你就会发现自己的确能够做到。因为没有行动的一切都是空谈,拖延才是让你停步不前的根本原因。

穷和尚与富和尚

在四川的偏远地区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裕。

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到南海去,您看怎么样?”

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我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多年来就想租条船沿着长江而下,现在还没做到呢,你凭什么去?!”

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归来,把去过南海的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深感惭愧。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制定目标是为了达到目标,目标制定好之后,就要付诸行动去实现它。如果不化目标为行动,那么所制定的目标就成了毫无意义的东西。实际上,相对来说制定目标倒是很容易的,难的是付诸行动。制定目标可以坐下来用脑子去想,实现目标却需要扎扎实实的行动,只有行动才能化目标为现实。但是,相当多的管理者制订了目标之后,便把目标束之高阁,没有投入到实际的管理活动中去,结果到头来仍然是一事无成。

生命之舟

一只飘摇的生命之舟,在时空的长河中缓缓驶来。

生命之舟中有一个刚刚诞生的生命,他沉睡着。他不会说,不会笑,不会跳,不会闹,也不会思考。他只是沉睡着。

“你从何处来?要到何处去?”一个声音问。

“我从何处来,要往何处去。”一个声音回答。生命之舟在时空的长河中默默前行。

忽然,一阵声音传来:“等一等,等一等!请载着我们同去!”

随着声音,只见痛苦与欢乐、爱与恨、善与恶、得与失、成功与失败、聪明与愚钝,手拉着手游向生命之舟。

痛苦从左边上了船,欢乐从右边上了船;爱从左边上了船,恨从右边上了船……待这些人生的伴侣们进到了船舱,这只飘摇的生命之舟顿时沉重了许多,舱中的生命顿时活跃了,哭声和笑声间或着从舟中传出来。

忽然,又一阵喊声传来:“等一等!等一等,还有我们!”

随着声音,只见清醒与糊涂、路人与朋友双双相携游来。

清醒从左边上了船,糊涂却迟迟不肯上去。

路人从左边上了船,朋友却迟迟不肯上去。

“喂!怎么回事?朋友!糊涂!你们快上来呀!”一个声音招呼着他们。

“不!除非糊涂先上去,我才会上去!否则,生命是容不下我的!”朋友说。

“不!我也不想上去,我知道我是不受欢迎的!”糊涂说。

“请上船吧,糊涂!你知道你在我的一生中多么重要!我要得到朋友,首先要得到你,我要成就一番事业,没有你是万万不行的。”船中的生命呼唤着。

于是,糊涂犹犹豫豫地上了船,朋友紧跟着也上去了。

飘摇的生命之舟,在时空长河中满载前行着。这时,后面又传来了呼唤声:“等一等我,别忘了我!我一直在追随着你呐!”这是死亡的呼喊。

生命之舟没有停下,不知是它没有听见,还是不愿听见死亡的声音?

生命之舟继续向它的“去处”驶去。

死亡紧紧地在后面追赶着。

驾驭者何尝只是在驾驭舟,他是在驾驭失误、反对、痛苦,当然还有成功和欢乐。生命如船,管理亦如船,作为领导者,必须清楚自己的船中不仅承载着迎接成功的热情,还有太多的物欲和虚荣之类,要想使之在抵达彼岸时不在中途搁浅或沉没,就必须毫不停留地不断前行。

成功之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努力行动。倘苦你想投机取巧,等待你的只能是平庸。行动是领导者的朋友而不是敌人。问题不是你干什么,而是你怎么干,这对管理结果至关重要。

华盛顿与士兵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有一天,华盛顿骑马经过一队士兵面前,他们正在设法把一根大梁放到屋顶上去。

班长拼命喊着以鼓舞士气,但没有用。华盛顿问他为什么不参加进去,帮一把力。那个班长脱口而出,回答:“难道你看不出我是班长?”

华盛顿礼貌地说:“对不起,班长先生,我没有想到。”

华盛顿于是下马同那些士兵一起干,直到把那条大梁放上去为止。他擦把汗说:“如果你们以后需要帮忙,可以找你们的总司令华盛顿,我一定会来。”

在很多人看来,“说”比“做”高贵得多。那些只需指挥别人干这干那而不亲自动手去做的人往往都被称为“领导”。于是人们更喜欢“说”而不是“做”。人们在领导工作团队时总是用嘴来指导工作,在别人遭遇困难时总是用嘴给予帮助,即便是在别人伤心垂泪、需要同情和安慰时,人们仍然更多地用嘴来抚慰伤心者的心灵……

在这个注重执行的年代,要想在工作中得到权威,在生活中得到认同,就不能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你必须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

狮子和羚羊

在广袤的非洲大草原上,一天早晨,曙光刚刚划破夜空,一只羚羊从睡梦中猛然惊醒。

“赶快跑。”它想到,“如果慢了,就可能被狮子吃掉!”

于是,它起身就跑,向着太阳飞奔而去。

就在羚羊醒来的同时,一只狮子也惊醒了。

“赶快跑。”狮子想到,“如果慢了,就肯定抓不住食物,那岂不是要饿死!”

于是,它起身就跑,也向着太阳奔去。

谁快谁就赢,谁快谁生存。一个是自然界兽中之王,一个是食草的羚羊,等级差异,实力悬殊,但生存却面临同一个问题——如果羚羊快,狮子就饿死;如果狮子快,羚羊被吃掉。

对待时间,你永远都不能轻视。只有不断向前奔跑,才不会被别人吃掉,才不会被激烈的竞争所淘汰。

有效的管理者不是从他们的任务开始,而是从掌握时间开始。他们并不以计划为起点,认清他们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才是起点……

人才在时间中成长,在时间中前进,在时间中改造客观世界,在时间中谱写自己的历史。人才对各门科学的学习和研究,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人才创造的各种成果,必须经过时间来鉴定。时间,唯有时间,才能使智力、想像力及知识转化为成果。人的才能想要得到充分的发挥,尽快踏上成功之路,若没有充分利用时间的能力,不能认识自己的时间,计划自己的时间,管理自己的时间,那只会失败。

青蛙与蜈蚣

有一个青蛙哲学家看到一只蜈蚣在走路。

他心想着,用四只脚走路已经够麻烦的了,蜈蚣是如何用一百只脚走路的呢?它怎知该是哪只脚先走,哪只脚后走,接下来又是哪一只呢?

于是它叫住了蜈蚣,并把自己的疑问告诉它。

蜈蚣说:“我一生都是这样走路的,但从未想过这个问题。现在我必须好好思考一下才能回答你。”蜈蚣站在那儿好几分钟,结果它发现自己动不了了。

摇晃了好一会儿,最后它终于倒下来。

它告诉青蛙:“请你不要再去问其他蜈蚣同样的问题。我已经无法控制自己的脚了!”

在管理实践中,应该给员工具体行动的自由,让他根据自己的行为方式和风格习惯去行事。这个时候,理由并不重要。

人们在强调管理的时候常常喜欢引用一句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是人们却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如果人的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起来,规矩越多,管理成本越高。所以有人认为,企业管理最起码的一条规矩就是对人的尊重。人们谈管理,尤其是对人的管理,过多地强调了“约束”和“压制”,事实上这样的管理往往适得其反。聪明的企业和企业家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一点,开始在“尊重”和“激励”上下功夫:了解员工的需要,然后满足他;而不是先聘用他,然后榨干他。

打猎

有一位父亲带着三个孩子,到森林去猎杀野兔。

到达目的地以后。父亲问老大:“你看到了什么?”

老大回答:“我看到了猎枪、野兔,还有森林。”

父亲摇摇头说:“不对。”便以同样的问题问老二。

老二回答说:“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猎枪,还有树林。”

父亲又摇摇头说:“不对。”又以同样的问题问老三。

老三回答:“我只看到了野兔。”

父亲高兴地说:“答对了。”

一名优秀的猎人在狩猎之前必须明确自己的目标——我的猎物是什么。只有明确了目标,才可能会有所收获。如果并未看到猎物,只是抱着侥幸心理——说不定草丛里会有兔子或其他动物呢——对着草丛乱放箭的话,那么他永远都不可能猎到任何猎物。不管一个团队还是一个企业,管理者必须树立明确的目标。只有明确的目标才能帮助我们提高工作效率和积极性,才能避免乱射箭的情况发生。

给加西亚的一封信

在美西战争期间,美国必须立即跟西班牙的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将军取得联系,而加西亚正在古巴丛林的山里,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所以无法写信或打电话给他。美国总统必须尽快地获得他的合作。这时,有人说:“有一个叫罗文的人,他有办法找到加西亚。”

当罗文从总统手中接过写给加西亚的信之后,并没有问:“他在什么地方?怎么去找?”他经过千辛万苦,在几个星期后,把信交给了加西亚。

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故事,但是,它却流传到世界各地。《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作者这样写道:

“像他这种人,我们应该为他塑造不朽的雕像,放在每一所大学里。年轻人所需要的不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不是聆听他人种种的指导,而是要加强一种敬业精神,对于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务——‘把信带给加西亚’。

“凡是需要众多人手的企业经营者,有时候都会因为一般人的被动无法或不愿专心去做一件事而大吃一惊,懒懒散散、漠不关心、马马虎虎的做事态度,似乎已经变成常态;除非苦口婆心、威逼利诱地叫属下帮忙,或者除非奇迹出现,上帝派一名助手给他,没有人能把事情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