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和谐校园的理念与实践
19027400000002

第2章 论大众传媒与大学校园文化的和谐互动关系(1)

陈微微陈芳李鸿浩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杭州310024)

摘要文章围绕大众传媒对大学校园文化的影响,阐述大学生及校园文化应对媒体负面影响的方法对策,及媒体如何自我调整,从而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校园主流文化和生产出对大学生的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揭示大众传媒与大学校园文化存在巨大互补空间及潜力。

关键词大众传媒校园文化大学生和谐

在当今世界的任何一种社会结构和社会形态中,大众传媒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社会公共部门。它为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断地提供一系列具有导向意义的社会公共价值观念,继而在更广泛的社会空间中维护一系列大众所需要的社会公共利益。确实,传媒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人们生活的重要力量,对于大学生来说,这种力量更是显而易见,大众传媒在丰富校园文化及大学校园文化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要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媒体的自我调整,生产出积极健康的适合当代大学生欣赏、接受的文化产品。二是作为校园文化最庞大、活跃群体的大学生在面对媒介传播内容的纷繁复杂时,应能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1.大众传媒对大学生个体和大学校园文化的影响

一般来说,大众传播媒介,也称传媒或媒体,是指职业化的信息传播机构,它们通过各类社会团体利用机械化、电子化的技术手段向不特定的多数人传送信息。主要的大众传播媒介有,报纸、广播、电视、录像制品等,其中报纸、广播、电视通常被认为是主要的“新闻媒介”。目前,围绕数字技术发展的新媒介主要以互联网为代表,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互联网只是一个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渠道,只有一个个具体的网站才是真正“职业化的传播机构”。新媒体还包括激光唱片、激光影碟、数字电视等。

校园文化是校园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主要包括物质层、精神层、制度层、行为层等四个层面,与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极为紧密的关系。高校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整体文化的一种区域文化,在高校育人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最大魅力在于能够潜移默化地熏陶人、规范人、在于它把学校发展目标转化为校园人(包括全体教职工、学生、管理人员)个体自觉行动的媒体,从而形成合力。其中,庞大的学生群体是校园文化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愿意接受新的事物和观点,尝试新的生活主张,不循旧、不保守;他们思维独立,具有批判精神和创造激情,敢于向权威挑战;有很强的求知欲,做事讲效率,有竞争意识;注重平等,讲求参与,有法律意识;热心社会活动,有公益意识,有较强的公民责任感等。

大众传媒影响的广泛性和深刻性与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碰撞在一起,彼此间形成了主动或被动的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

1.1大学生需要媒介

大学生对媒介有着先天的敏感度,并对媒介有多种需要,大致有以下几种:①获取信息的需要。媒介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传播信息,作为走在时代浪尖上的大学生更需要一个丰富的信息资源库。②开拓视野,追求知识的需要。当代的大学生已不满足于单纯的书本知识,而是通过各种传媒最大限度地猎取各个领域的知识信息,来开阔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其中关于学习的资讯,自然成为了大学生求学、考证的信息资源窗口。③休闲娱乐的需要。大学生活与高中生活的最大不同是有了许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通过媒体丰富的资源来充实自己的课余时间,成了多数大学生的选择。④自我空间的需要。网络在提供给我们各种资讯的同时也提供了聊天交友的自由空间。在亦真亦假的交流、交谈中得到个性的宣泄,享受了精神的自由。⑤社会交往的需要。渴望与社会全面接触,融入到社会中去,是大学生最基本也最明显的表现,媒体提供信息的广泛性满足了大学生这方面的需求。

1.2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里,大众媒介的影响有超过与家庭、学校和同龄群体对大学生的影响的趋势,它是影响大学生思想、行为方式的重要因素。

首先我们来看传媒对大学生行为方式的影响,以娱乐为例。从“超级女声”到“快乐男声”,从每年成千上万集的电视剧,数不清的影视明星和歌星,数以百万计发行的畅销小说、纪实文学和流行音乐光盘,到各种国内外的电影娱乐大片以及每天广播电视中的各类文化专题活动,尤其是各种文化生活类报刊上铺天盖地的文化娱乐新闻,对追求新鲜时尚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迷恋、簇拥的对象。尤其是港台的影视作品,对他们的语言、衣着都有着狂热的模范,例如,《大话西游》里的台词被无数大学生“顶礼膜拜”、奉为经典,校刊文章的标题用它,活动横幅也会用它,更别说搞话剧戏剧了。日剧韩剧的旋风使得校园马上刮起了“寒(韩)流”,在大学校园散步,几个红头发的小子会冷不丁地从你身边窜过,满身的银饰会让你晃眼,能装下两个你的宽大运动服更是让你瞠目结舌。“哈”一族的大量出现。“哈”源于台湾省青少年文化的流行用语,意指“非常、近乎于疯狂的程度”。哈日族、哈韩族是指崇尚、追逐、模仿日韩时尚,连穿着、打扮习惯,甚至思想行为都模范他人。而“哈狗族”则以音乐的表现形式,用粗俗饶舌歌的说教表达对社会的不满,对道德的逆反。这些不良风气在部分低年级的大学生中悄然蔓延,有些学生还买“哈狗族”的光碟,学唱歌谣。

其实追赶潮流本身并没有什么错,但大众传媒中的一些文化尤其是娱乐影视带有明显的工业流程性质,内容模式化或标准化,批量生产,大规模仿制,有较强的商品性质,消解了一些文化中本特有的人文价值。往往单纯而又有追求刺激的大学生会成为这种文化在公众中的影响“典范”,在其中得到了感觉的刺激,一时的梦想、交流的机会、逃避的精神场所,但却缺乏了一些智慧、理性与人格的提升。大众传媒在传播文化时有一定的盲目性,比如现今的娱乐新闻日渐演变为“星闻”大战,“名人”花边新闻大战,传统的文化氛围日趋淡化,校园里的明星崇拜、偶像崇拜正是与媒体兴风作浪不无关系。但是,同样是追星,前几年在大学校园兴起的“霍金热”也是媒体热炒的结果,且不说究竟有几名大学生读懂了《时间简史》,崇尚科学蔚然成风总比追港台明星来的似乎更为积极一点。

就思维方式来说,作为权威信息机构的大众传播媒介,以其强大的无孔不入的宣传,为大学生提供了认识价值观和行为规则的信息环境。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曾做过一项题为《大的美国价值观试验》的著名研究。研究者在美国两个相似的城市播放不同的关于美国价值的电视节目,一段时间后的调查发现,这两个城市居民对价值观的排序是不一样的。传媒的这种巨大渗透作用往往是大学生青年所无法回避的。以互联网为例,不可否认网络媒体具有便捷、快速、信息量大等优势,但其负面影响也无庸质疑地存在:(1)网络语言在网络以外的滥用,带来对中文传统语言文字规范的挑战。不少大学老师都反映大学生对网络小说的偏爱影响到了大学中文课的教学,传统文学面临强烈的冲击。(2)无限制地使用互联网可能使一些大学生荒废学业。(3)大学生掌握新知识的好胜及价值取向不坚定等使大学生网络犯罪行为有不断增长的趋势。(4)恋爱观和择友关也在改变,在网络上聊了几句就见面甚至马上坠入情网,“快餐恋爱”成了大学生见怪不怪的平常事。(5)网络道德法规的不健全也影响了大学生的性观念,同居现象开始出现并且呈愈演愈烈形式,在调查中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并不反对婚前性行为,开放程度令人结舌。

但,无论大众传媒对大学生及大学校园文化所带来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都有助于大学生培养思辩能力,更好地利用大众传媒这一社会公器来提高自身素质。诚然,我们也看到了媒介负面影响的深广性,这更加要求媒体舆论加强自控能力,同时也要求高校及大学生对自己提高要求,利用大众传媒的积极因素,尽量减少消极效果。

2.媒体如何调整生产出适合大学生的文化产品

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媒体节目越来越凸现出鲜明的受众针对性。“赢得了受众,就赢得了市场,就赢得了效益。”成了众多媒体的座右铭。满足某些特殊群体的媒体信息需求是近年很多新闻学研究者、媒体从业人员一直努力不懈的研究方向。

大学生群体是受众群中较受关注的对象。原因有三:其一,大学生是高知识群体的代表,对媒体节目的期待值也相对较高。其次,随着近年大学生群体的日渐庞大,高校文化已成为先锋文化、都市文化、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补充。换言之,多种文化的融合是高校文化的一种重要特征,每种文化也都能在高校文化中找到自身的立足点,得以继续演化发展。此外,大学毕业生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媒体产品的制作中来,刚离校而走上新闻岗位的从业者,大学校园文化的影响不可避免的存在,和大学生之间的一种无形的文化联系。

综上所述,媒体如何自我调整,做出适合大学生的文化产品,已成了判断当今大众媒体创作水平、文化档次、创新能力的一个剖口、一个参考因素。

2.1对策一:加强媒介自律与他律

这是众所周知的老话题,新闻法规等媒介法规的不健全,在媒介的利益得不到应有保障的同时,更使媒介权利的行使缺乏恰当的监督和制约。媒介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尤其是外来资本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容易激发媒介的短期行为,出现虚假信息、内容庸俗、新闻炒作等不良现象。包括媒介从业人员出于个人或小团体放松自律,出现急功近利,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媒介受众的广泛性使这些不良现象影响了部分分析思辩能力差的受众群体。部分大学生也不可避免地成为这类群体中的一部分。因此媒介自律势在必行,这需要靠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来规范,同时具有舆论监督功能的媒介自身也需要接受受众对自己的监督力度,媒介需要加大对信息的监管,特别是网络等新兴媒体更需要加强管理,为大学生提供健康向上、客观准确的信息及信息环境,使其在多元化的趋势中得到各类主流媒体的正面教育及引导。

2.2对策二:应了解大学生群体的节目需求

大学生具有自身特有的媒体节目口味。从媒体产品的分类来说,大学生由于接受了系统的教育,审美视野较广,新闻类报道、体育类节目、娱乐类节目均有涉猎。在杭某高校的一份电视节目受众调查中,大学生对各类娱乐节目(包括体育节目)的喜好度达到了82.6%,对新闻报道类的喜好度则有60.3%。而农业服务性节目、戏曲节目的收视群体较窄,同样反映了当前大学生在节目选择上的喜好。

一方面,大学生一直追逐着媒体节目发展的最新动态,国外新颖的娱乐类、新闻类节目形式都有涉猎;另一方面,大学生对于大众媒体的关注还表现为强烈的参与感。近年来,与大学生群体有关的互动媒体节目层出不穷,央视推出的“挑战主持人”、“开心辞典”等栏目,都集知识性和专业性为一体,和大学生的关系密切。

这些都说明,媒体对于大学生群体的重视不应只停留在表面上,更应该从文化、技术等角度认真思考节目的创新,生产制作出真正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