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教子方法谈
19038600000041

第41章 教子基本方法谈(4)

一方面,言教离不开身教。言教只有以身教为基础,才能最终发挥其行为习惯的导向作用、是非曲直的明辨作用和思想道德的灌输作用。孔子在《论语子路》中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是不言而喻的真理。家长的言教是通过其自身说服教育来实施的。如果家长以身作则、行为端正,其所讲的道理子女就会乐于接受,并跟着家长的榜样去学去做。如果家长自身行为不正、说做分离,其所讲的道理,子女就会将信将疑、大打折扣,即使强令他们去学去做也是不行的。自己言行不一致、行为不端正的家长是难于教育好自己子女的,也是很难最终发挥好言教的各种作用的。

在家长教子实践中,我们经常看到一种现象,即少数领导干部在外讲话作报告,讲得头头是道,谈起家长教子来也是一套又一套的,可就是自己讲的道理子女不爱听,自己管不住自己的子女,子女不仅不成才,反而在外惹是生非,使得“红色家庭”中出现了“败家子”,搞得这些家长极为被动。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长只重视言教,而忽视身教和管理,自身手脚不干净,形象也不好,不能不说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身教也离不开言教。身教只有以言教为前提,其特殊作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家长身教重在以自己的优秀思想品质和模范行动做榜样来教育子女,但并未解决一个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问题,为什么这样做的问题是由家长言教来加以解决的。孩子只懂得以什么榜样来做,而不懂得为什么要以这样的榜样来做,行动上就会产生盲目性。只有既懂得了为什么这样做,又懂得了以什么榜样来做,行动上才会主动和自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来讲,家长身教同样也离不开言教。身教与言教互为依存,互为条件,互相促进,共同构成家长教子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方法。

在家长教子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极为反常现象,即有的家长自身思想品质和模范行动非常好,堪称人们的学习楷模,但身边的子女就是不跟着去学,不照着去做。例如,家长非常勤快,爱干活,而子女恰恰相反,特别懒惰,什么活都不想干;家长生活非常节俭,省吃俭用,而子女却花钱如流水,大手大脚,挥霍浪费;家长非常爱学习,常读书看报,而子女却不爱读书看报,整天泡在“网吧”里出不来,等等。正如人们常讲的:“懒人是勤人给惯出来的”,“孩子的一身臭毛病是家长溺爱的必然结果”。这里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其中,家长只重视身教,只懂得以自己的优秀思想品质和模范行动去教育孩子,就可以把孩子教育好,而忽视了必要的言教和管理,孩子也不明白为什么要以家长为榜样,不能不说是重要原因之一。总之,在家长教子中,身教离不开言教,言教也离不开身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

三、家长实施身教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切实提高家长自身的全面素质

家长的优秀思想品质和模范行动不是装出来的,也不是专门做给子女看的,而是他们自身全面素质的具体体现。而家长身教所特有的形象性、真实性和感染性,使得孩子,尤其是年幼的孩子从小就模仿着家长的言谈举止,自觉或不自觉地跟着学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子女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值得注意的是,家长终究是人不是神,他们身上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既有优点,又有缺点。子女,尤其是年幼子女在学习家长过程中,有时是不加选择的。就是说,他们既可以学习家长的优秀思想品质和模范行动,也可以学习家长的一些不良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

从一定意义上讲,子女对家长的一些不良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如,抽烟、酗酒等,往往模仿得最逼真,学习得最快,改正得也最难,使孩子终身受到不良影响。真是莫道孩子岁数小,好的坏的跟着学,教者、做者本无意,看者、听者却有心啊!为此,就要求家长务必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质,注意自己言谈举止给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

(二)要在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上为孩子做出好榜样

陶行知讲过:“我要教儿子自立立人,我自己就得自立立人。我要教儿子自助助人,我自己就得自助助人。”托尔斯泰也讲过:“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可见,家长为孩子做出好榜样是何等重要。就是说,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必须首先做到,而且还要做好。这样,家长在孩子的心中才有威信,孩子也才能从内心里佩服你,自觉自愿地跟着你学习。俗话讲,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如果家长自身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不好,甚至说做分离,给孩子起不到模范作用和表率作用,他们在孩子心中就没有什么威信,孩子对家长的一些好的方面就很难学到,而对家长的一些不良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则很容易地给继承下来,而且有所发展。一些失足青少年之所以会屡犯错误,甚至走向犯罪,我们往往可以从其家长身上找到一些深层次的原因,就是这个道理。身教是无声的语言,是最好的说服教育,也是高超的家长教子艺术。从根本上说,它要求家长要用自己的人格来教育孩子。因此,家长必须在各方面为孩子做出好榜样。

(三)要善于坚持身教与言教相结合来教育孩子

就是说,一方面要用自己的优秀思想品质和模范行动来影响和教育孩子;另一方面,还要给孩子以适当的言教,讲清为什么要这样做,使孩子真正理解家长榜样作用的深刻内涵和意义,在实践中更加自觉和主动地以家长为榜样,做出好样子来。要懂得,身教与言教互为依存,互为条件,互相促进,密不可分。言教离不开身教,同样,身教也离不开言教。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两者相结合,才能切实提高身教的实际效果。

(四)还要坚持身教与管理相结合

一方面,家长要用自己的优秀思想品德和模范行动来教育和影响孩子;另一方面,他们还要千方百计地管理好孩子。对于其不正确的思想行为,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该批评的要批评,该疏导的要疏导,该约束的要约束,该制止的要制止,以便将其思想行为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并从小培养起良好的行为习惯。实践证明,只有坚持身教与管理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家长身教在思想道德上的潜移默化作用、在行为习惯上的调整矫正作用,以及在成才立业上的激励鞭策作用。

“四二”合力教育“一”各方要求要一致——“同声”教育法

家长教子中,孩子面对的教育者往往不止两个,即父亲和母亲,而是两个之外再加上四个,即爷爷、奶奶和姥爷、姥姥。在实践中,倘若“四二”各敲各的鼓,各吹各的号,势必使得家长教子走了调、乱了套;只有“四二”用“同声”合力教育“一”,才能使得家长教子的琴弦奏出美妙的和声。因而,要求家长教子务必坚持“同声”教育法,即家长们坚持用同一声音、同一态度和同一要求齐心合力教育孩子,防止分力教育中出现的走调乱套现象。

简言之,就是“四二”合力教育“一”,各方要求要一致。实践证明,这是一种科学的教子方法。

一、“四二”分力教育“一”的具体表现

家长教子中,由于教育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生活经验、价值观念、个性特征、行为方式、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等多种差异,因而使得不少家庭往往出现“四二”分力教育“一”的情况。其具体表现又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情况来。

(一)父母亲之间家长教子不一致

父亲要严格管理孩子,母亲则百般呵护、溺爱孩子;父亲提倡孩子要衣着朴素大方,母亲则给孩子购买趋向新潮的奇装异服;孩子考试不理想,父亲进行严肃批评,要求孩子查找原因,母亲则在一旁心痛孩子掉眼泪,埋怨当爸爸的要求过高过急,以致父母亲之间为此事激烈争吵起来,闹得不亦乐乎。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韩非曾讲过的“一家二管,事乃无功;夫妻持政,子无适从”现象,正是对父母亲这种家长教子不一致状况的具体写照。

(二)父母亲与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家长教子不一致

现在,不少孩子的父母亲是双职工,工作较忙,自己顾不上教育孩子,或经常出差不在家,或常年在国外工作,或多年在国外读书进修,或夫妻分居、离异等,因而不得不将孩子交由其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照看,家长教子的重任自然也就落在这些老人们肩上。有关调查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独生子女家庭中,有近四成的孩子或由祖辈们教育,或时不时地接受祖辈们的教育。(常艳春.《隔代教育的典范——19岁博士生的成长故事》,《家庭教育导读》

2005年第6期)另据全国范围的一项关于“隔代教育”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有近五成孩子正在接受着“隔代教育”,而在北京市则有70%左右的孩子接受着“隔代教育”。(谭亚明.《“隔代教育”,两代人的尴尬》,《中国人口报》2005年6月9日)由于两代家长年龄、经历、知识、教育观念和方法等差异,实践中往往会出现有利有弊的现象,一些家庭甚至出现教育权威混乱,孩子不知该听谁的,无所适从,只好采用谁对我有利就听谁的。如,有些父母亲严肃批评孩子的过错,而孩子却在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那里告父母亲的“状”,并在那里找到了自己的“保护伞”;父母亲不许孩子乱花钱、随意吃零食,而老人们却大把大把地给孩子零花钱,使得他们有条件随便吃零食;父母亲要严格要求孩子,而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百般庇护,娇宠溺爱。家长们教育方法不一致,孩子们中间钻空子,因而造成了家长教子不协调的环境氛围。

(三)家长教子前后要求不一致

在家长教子中,家长给孩子规定的一些具体要求,要前后一致,坚持始终,不能朝令夕改,随意变动。但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则时紧时松,前后要求不一致,随意性很大。如,要求孩子写完作业后才能与小朋友玩,而有的家长一时高兴,孩子不写完作业也可以与小朋友玩;要求孩子晚上9点熄灯睡觉,而家长一时心血来潮,却任意改变孩子的作息时间,如此等等。久而久之,使得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生活习惯。

(四)对所有子女的要求不一视同仁

就是说,在多子女家庭中,有的家长对老大严格要求,而对老二娇惯溺爱;也有的对男孩严格要求,一丝不苟,而对女孩则放任自流,要求很松;还有的家长对前妻所生的孩子或患有残疾的孩子疏远冷淡,甚至讨厌、歧视,而对后妻所生的孩子或聪明伶俐的孩子喜爱、偏宠,甚至“一俊遮百丑”等,因而极大地影响了家长教子的效果,并使兄弟姐妹之间产生隔阂和矛盾。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具体表现,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二、“四二”分力教育“一”的多种危害

家长教子中,由于家长们的教育思想不一致、方式方法不一致、前后要求不一致和对所有子女要求不一致,往往会给孩子造成多种危害。

(一)使得家长教子思想混乱,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家长之间对孩子教育产生的种种不一致,如在教育内容、重点、标准等方面有分歧和差异,表面看来是一种方式方法之争,不同意见和做法之争,实质上反映的是不同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之争。就是说,它关系到究竟用什么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来指导家长教子问题。家长之间产生的种种不一致,必然使得家长教子思想混乱,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使其无所适从,进而形成双重人格和分裂人格,因而形不成家长教子的合力。这是对家长教子造成的最大危害。

(二)使得孩子无所适从,难于养成良好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尤其是孩子在少年儿童时期,经历短暂、知识浅薄、经验缺乏,他们往往以家长之言为言,以家长之意为意,家长的一言一行就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判断是非正误的标准。从一定意义上讲,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教育孩子养成良好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过程。如果孩子最信任、最亲近的家长之间意见不一致,孩子就无所适从,不懂得如何判断是非正误,就会产生种种迷惘和不解,不知道是父母的意见正确,还是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的意见正确,更不知道究竟该按谁的意见办。有些孩子出于本能,还会按照谁的意见对自己有利就听谁的意见,并按谁的意见办。而在这种环境氛围中,孩子是很难养成良好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正如中国现代教育家陈鹤琴所指出的:“要知道小孩子知识薄弱,以父母之言为言,以父母之意为意;现在,他们俩自己意见不对,互相吵嘴,那么使得小孩子无所适从……不能使子女有所适从,这就算不得教育了。”(转引自《中日专家谈家教》,同心出版社)

(三)使得家长之间产生隔阂矛盾,难于对孩子形成家长教子的合力家长教子是一项系统工程。孩子的健康成长是父母亲与爷爷、奶奶和姥爷、姥姥共同作用的结果。家长教子中,家长之间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分歧是正常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协调各方面的意见,形成统一的教育思想和方式方法。如果“四二”分力教育“一”,势必使得家长之间产生隔阂矛盾,互相埋怨,导致家庭失和,也难于发挥各位家长的长处和积极性,对孩子形成家长教子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