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教子方法谈
19038600000042

第42章 教子基本方法谈(5)

三、“四二”合力教育“一”应注意的问题

父母亲与爷爷、奶奶和姥爷、姥姥合力教育孩子,至少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要争得教育孩子的主动权。鉴于“四二”分力教育“一”造成的多种危害,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都尽力克服工作忙等实际困难,坚持自己带管、教育孩子,或以自己为主,以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为辅,带管、教育孩子,努力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人做过专题调查:有87%的家长认为,自己长期不在孩子身边,会对亲子关系造成负面影响。92%的孩子表示,特别想父母多一些时间和自己在一起。另有81%的家长表示,如果有时间会选择自己带孩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家谈——教育系统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参考资料》,教育科学出版社)即使一些双职工或常年在外工作的夫妻,虽把孩子交由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照看,也想尽一切办法,争取更多的时间与孩子接触,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样做,可以随时观察和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良好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促进孩子茁壮成长;同时,也便于用同一教育思想和方式方法对孩子进行连贯性教育,避免家长之间产生不必要的分歧和意见。尽管做父母的自己劳累一些、辛苦一些,但对于孩子今后一生大有好处。

要善于组织家长们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理论,统一家长教育思想和方式方法。家长教子中产生的种种分歧和意见,归根结底,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不一致。孩子是生活于家庭成员之中的。作为孩子的父母,尽管能以自己为主对孩子进行教育,但不能代替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对其施加影响,两代家长之间难免会在教育实践中产生碰撞和分歧。为此,做父母的要善于组织家长们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理论,统一全家人的教育思想和方式方法,通报和交流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当父母亲或两代家长之间出现意见分歧时,务必注意协调各方的方式方法和艺术。要避开孩子进行协调,防止把不同意见公开暴露在孩子面前,使其无所适从。如,可以将好的家教文章送给老人阅读、介绍电视上播放的有关家教节目、有意识地宣传一些成功的家教故事、订阅一些家教报刊等。

祖、父辈各处其位,各尽其责,优势互补,有机结合。鉴于当前全国有近四成至五成的孩子不同程度地接受“隔代教育”的现实情况,我们既不能完全取消“隔代教育”,也不能用“隔代教育”来代替“父辈教育”。而要采取积极有力措施完善这一教育形态。主要是各处其位,各尽其责。即父辈家长要切实担当起主要教子职责,当好“主教练”,不能把教子任务全部甩给祖辈家长。祖辈家长则要担当起辅助教孙职责,当好“助理教练”,不能包办代替一切。要优势互补,有机结合。既要发挥祖辈家长富有教育实践经验等优势,又要发挥父辈家长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等特长,从而形成合力,给子女以全面、有力、完整的家庭教育。

对孩子的具体要求,前后要一致,具有连续性。不能朝令夕改,前后矛盾,“此一时,彼一时也”。也不能心血来潮,感情用事。要用科学的家庭教育理论和方法作指导,理性地提出各种具体要求。因为,培养孩子良好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教育和实践的过程,要经过反复教育和训练才能逐步养成的。如果对孩子的具体要求朝令夕改,前后矛盾,孩子就不知道孰是孰非、应该按照何种要求去做才是正确的,因而也就很难养成良好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

对所有子女的要求持一视同仁态度。这是一项难于完全做到但又必须尽力做好的工作。不一视同仁,势必产生诸多的弊端。对此,我国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在其《颜氏家训》中早就指出:“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他还指出:“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可见,对所有子女的要求不能持一视同仁态度,其害处是很多的。尽管家长的本意是在爱,是为子女活得更加幸福,但实际上反而害了孩子。对此,我们要引以为戒。要坚持一视同仁态度,首先,要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和教育水平,理智地对待所有子女,千万不可感情用事。其次,要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在教子方面的片面性和绝对化。

既要避免对某个子女过度的溺爱,又要避免对某个子女的冷漠和歧视。再次,要自觉履行对所有子女的教育职责。子女无论大与小、男与女、聪明与不聪明、前妻所生与后妻所生等,都要以深厚的感情和高度的责任感,自觉履行对他们的教育职责,对他们的要求持一视同仁态度。

良好习惯自幼养点滴培育自然成——习惯培养法

习惯培养法,即家长通过一定的日常行为规范,对孩子进行教育和训练,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相对稳定性行为的教子方法。习惯培养法,又称为养成教育法。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孩子的良好习惯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以及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这是每一位家长不可不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有何意义

哲学家培根曾讲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的习惯,习惯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习惯。”他还讲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是可以主宰孩子的人生,并使其终身受益的一件大事。它对于促进孩子全面健康成长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孩子逐步形成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

孩子的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不是生来就具有的,而是在后天的教育训练中一点一滴地逐步形成的。例如,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孩子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的重要内容。孝敬父母的内容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孩子孝敬父母一靠教育,二靠训练。孩子是在生活实践中逐步养成诸如孝敬父母,恭敬礼让;听从教导,虚心求教;关心父母,热心照顾等良好习惯的。孩子只有在养成孝敬父母的一个个习惯中,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同理,孩子也只有在养成一个个家务劳动习惯中,才能逐步形成吃苦耐劳、勤俭朴素、热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等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哲学家费尔巴哈在其《日记》中曾讲过:“习惯——这是德行的秘密。”这是一句至理名言。它对于孩子逐步形成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同样也是适用的。

(二)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和保证其学习任务的完成

孩子能否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关键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促进孩子的学习,而不良的学习习惯则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自幼聪明、脑筋灵活、身体也很好的孩子,可就是学习成绩很差。究其原因,多是因为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共同特点是:上课不能集中精力听讲,下课不能认真进行复习,做作业一边玩一边做,也不好好进行检查。这种不良学习习惯一旦从小养成,想改掉也是非常困难的。

(三)有助于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

良好的道德习惯,尤其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劳动习惯,可以使孩子科学饮食,按时睡眠和起床,讲究卫生,少生疾病,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更好地参加各种学习和活动。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与其相反,有些孩子厌食、偏食,晚上看电视迟迟不睡,早晨睡懒觉迟迟不起,家务劳动从来不参加,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天气稍有变化,不是伤风感冒,就是头疼脑热。长此下去,其身体怎么能够得到正常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呢?

(四)有助于为孩子今后事业成功提供重要条件

孩子长大成人后,总有一天要走出家门和校门参加工作的。他们在工作岗位上能否事业成功,也往往与其从小是否养成的习惯息息有关。可以说,良好习惯是孩子今后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也是主宰其人生,使孩子终身受益的必要条件。197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当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呢?”他的回答出乎人们意料:“是在幼儿园。”正是在幼儿园里,他终身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不是别的,而是家长和老师给他培养的良好习惯。

可见,培养良好习惯对孩子今后事业成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孩子的良好习惯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孩子的良好习惯包括诸多方面的内容。而且这些内容在孩子的学龄前、小学、中学和大学阶段,其具体要求又各不相同。这里,我们仅就孩子在小学阶段应具备的良好习惯的主要内容做一简要介绍。

(一)具备良好的道德习惯

良好的道德习惯包括: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尊敬师长;为人诚实,不说谎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给别人添麻烦;具有责任心和义务感,不应只考虑个人需求,还应考虑别人的需求,并承担行为后果的责任;责己严,待人宽,善于尊重别人,平等待人,与人合作,和睦相处;文明礼貌,团结友爱,乐于助人;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能正确正视自己的不足和短处,合理欣赏和学习他人的优势和长处;爱集体,守纪律;生活朴素,注意节俭;注意环境保护,不做对环境有害的事;勇于同困难作斗争,不向困难低头。

(二)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

1.养成正确的读、写、坐习惯 握笔姿势正确,眼睛和书本保持适当距离,爱护自己的书籍和文具。

2.养成自己带齐学习用具的习惯 自己动手检查学习用具,把学习用具收拾好,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3.养成认真学习的习惯 上课集中精力听讲,课后认真复习和写作业,注意速度、质量并重,讲究学习效益。

4.养成自主的学习习惯 不用父母督促,自己主动进行学习,独立完成老师留给的作业。

5.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 从小对读书产生兴趣,能体验出读书的乐趣,并自己借书、购书进行阅读。

6.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 从小具有探究学习的兴趣,喜欢向父母问为什么;自己弄不明白的问题,及时请教父母和老师,或自己找书籍和资料去寻求答案。

(三)具备良好的生活习惯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包括:①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少吃洋快餐,科学吃零食,防止成为“小胖墩”或“豆芽菜”;②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独自上床,按时睡觉,按时起床,保持正确的睡觉姿势,并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③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立习惯:学会自己吃饭、穿衣、洗衣服,自己整理自己的书包等,逐步提高自身的生活自理能力;④养成良好的遵守时间习惯:按时上学、上课、就餐和锻炼身体及生活有规律等。

(四)具备良好的卫生习惯

良好卫生习惯包括:①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及时洗手、洗脸、洗澡。保持衣服整洁。注意眼睛卫生,爱护自己的眼睛。注意牙齿卫生,拥有健康的牙齿。②养成正确的站立姿势、坐立姿势和写字姿势,做好儿童常见病的预防。③养成维护环境卫生习惯,自己不随地吐痰、大小便,不乱扔纸屑果皮。注意维护公共环境卫生。积极参加打扫卫生活动。

(五)具备良好的劳动习惯

力所能及地参加一些家务劳动。如,帮助父母洗碗、抹桌子、倒垃圾、购买酱油醋;学会关闭录音机、电视机、空调;学会查看电表、水表和煤气表;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如植树、打扫积雪、帮助孤寡老人、擦洗栅栏,以及参加校园美化、绿化劳动。通过劳动,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劳动技能。

(六)具备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坚持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认真上好体育课、做好广播操,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种体育锻炼和竞赛活动。

三、如何具体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细致的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讲,良好习惯是家长教育训练出来的,是家庭环境氛围熏陶出来的,是孩子模仿出来的,也是家长示范和表率感化出来的。

(一)善于运用日常行为规范来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中国历来就有制定家训、家规的传统。如,明末清初的《朱柏庐治家格言》,世称《朱子家训》,就涉及了勤俭持家、待人接物和治家修身等诸多方面的日常行为规范,对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起到了积极作用。又如,我国古代的蒙学名篇《三字经》、《女儿经》和《弟子规》,提出了许多日常行为规范,对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教育部于2004年3月颁布了《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对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基本内容做出了科学规范。2004年9月至12月,北京市妇联等单位在北京共同开展了“家庭文明习惯”短句征集活动。许多家庭还根据自家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成文的和不成文的家训、家规等。家长要善于运用上述这些日常行为规范,对孩子进行生动活泼的教育,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