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泾源史话
19040500000024

第24章 龙女忍辱泾河滩(2)

婚后一个多月,有一天晚上柳毅进房,细看他的妻子,觉得她的面貌很像龙女,可是娇媚丰满,却又比龙女胜过几分。于是便和她谈起从前传书的事。妻子回答道:“人世间哪会有这种事情呀?”过了一年多,妻子怀了孕,柳毅更加爱护她。孩子生下满月这天,妻子换了衣服,浓妆艳饰,将柳毅唤进内室,含笑对柳毅道:“郎君难道想不起你我未结婚之前的事情吗?”问得柳毅有点迷惑,他说:“我们两家过去素非姻亲和朋友,根本不认识,凭什么让我回忆一个并不存在的过去呢?”妻子笑着说道:“我确实是洞庭君的女儿,多蒙你从泾河那里的冤苦中搭救了我。我深深感谢您的恩德,心里立誓要报答你,后来钱塘叔父向你提亲,你却不答应,以致暌违离别,天各一方,连个消息也不通。父母想把我嫁给濯锦(今四川锦江)龙君的小儿子,只是我对你的心志难改,于是闭户不出剪掉头发,以明我无意再嫁别人的心志。我虽然被您抛弃拒绝,自料没有再见之期,而对你当初产生的爱慕之心至死也不会改变。后来,父母也被我的痴情所感动,准备再次将我对你的爱情迅速表白给您知道。恰巧您屡屡婚娶,先娶了姓张的,后来又娶了姓韩的。等到张、韩两氏相继去世,你选择到这里来居住,我的父母才为我能够有机会实现报答您恩德的愿望而喜出望外。今天我能够侍奉君子,彼此在一起相亲相爱地过一辈子,我就是死了也没有遗恨了!”说到这里,禁不住呜咽得涕泪交下,又对柳毅说道:“我起初所以不对您说,是因为知道您没有重女色的心;现在所以告诉您,是因为知道您有爱我之意。我只怕妇人身份地位低微,不足以永远坚固您对我的爱情,所以想借您喜爱孩子的心情,寄托我和你共同生活白头偕老的愿望。不知道您的意思怎样?我心里又愁又怕,不能自宽自慰。再者,还记得您当初答应代我传书带信的时候,曾笑着对我说:‘将来回到洞庭,希望不要避不见面。’我真不知道在那个时候,您是不是心里已经有了今天和我好合的事?后来叔父向您提亲,您又坚决不答应,您是真的认为不可以呢?还是一时之愤呢?您自己能对我说说吗?”

柳毅道:“这真好像是命中注定的一样。我在泾河那个荒凉的地方初次见到了你,你的冤屈憔悴不堪的模样,确实使我义愤填膺,代你不平。虽然有爱慕你之心,但是我克制自己的感情,除了代你传达冤苦外,其他的事情就无法去考虑了,所以说希望将来不要躲避我,不过是信口之言罢了,怎么会真的有什么想法呢?及至钱塘君强迫我答应婚事的时候,只因为情理上说不过去,才激发起我的愤怒。试想我起初原是以仗义救人为目的,岂有杀死了丈夫而娶他妻子的道理?这是第一个不可。何况我素来以坚持自己的贞操为志向,岂有违背自己的心愿而屈服于他人的道理?这是第二个不可。况且,又当宾主酬酢纷乱的时候,我只知道坦率地宣布自己心里要说的话,只知道照着正理去做,却不管会不会给自己带来祸害。可是到了临别的那天,看见你有依恋不舍的神色,心里也非常悔恨。终因人事情理的制约,无法接受你的一份挚情啊!现在,你是卢家的女儿,又住在人间,就不是原来的龙女身份,因而与你结婚,就不会违背我的初心。从今以后,我们欢欢乐乐永远在一起,心里就没有一丝顾虑了。”

龙女深为感动,娇声啼哭,好久也止不住。过了好一会儿,才对柳毅说:“您不要以为不是人类就没有人心,其实龙也是知恩图报的。龙的寿命长达万年,从现在开始当和您同享,水中陆上,没有不可以去的地方。您可不要以为这是虚妄之言。”柳毅感叹地说:“我没有想到娶了龙女这样美丽的妻子,又获得成仙得道的机会。”于是,夫妻俩一同去拜见洞庭君。到了洞庭,宾主间那一番盛大的礼节,难以细表。后来夫妻俩住在南海,前后才四十年,他们的住宅、车马、饮食、衣物的豪华,即使是贵族达官的家庭,也不能超过。柳毅的亲族也都跟着沾了光。柳毅的年龄虽然一年年增加,容貌状态却不见衰老,南海地方的人没有不感到惊异的。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唐明皇一心想做神仙,到处访求有道术的人。柳毅不能安居,就和妻子一同回到洞庭,大约有十多年,无人知道他们的行踪。

泾河龙王犯天条

魏征梦斩泾河龙

“魏征梦斩泾河老龙”是泾源最古老神奇的神话传说之一,在民间广为流传。故事讲述了老龙潭龙王因为赌雨,给泾河生灵百姓带来巨大灾难,从而触犯天条,被唐朝宰相魏征梦中斩首。故事发生地就在泾河源头的老龙潭。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里,也有大致相同的故事情节。那么,会不会是《西游记》的作者、明朝小说家吴承恩,亲自聆听过泾河流域民间流传的“魏征梦斩泾河老龙”的故事呢?

魏征梦斩泾河老龙的民间故事别有一番神奇色彩。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时候,接连三年遭遇大旱,赤日千里,地干三尺,草木干枯,庄稼颗粒不收,黎民百姓贫苦交加。

李世民苦思冥想也没有救民良策。魏征谏言:“民以食为天,天遭大旱,生灵涂炭,长此以往,大唐江山恐生隐患。奏请国君:一是再次免征皇粮,减役放生,以救黎民危难,二是让微臣亲自到民间察访一番。”

魏征乔装打扮成老农模样,奉诏出行。他顺着泾河水道长途跋涉,一路察访民情,不几日就来到了鸡头山下的老龙潭,不禁大吃一惊:只见山如斗狮,水似龙形,紫云腾升,雾气缭绕,便知是个不凡的去处。一打听,原来此地名曰老龙潭,水曰“相龙河”。

这魏征虽是阳间凡人,却也韬略满腹,奇门遁甲、阴阳八卦样样精通。他对着相龙河信手卜了一卦,只等泾河老龙来见。他身披蓑衣,头戴草帽,竟然在干燥的土地里点瓜种豆。

不多时,一个银须白眉、骨瘦如柴的老头颤颤巍巍走了过来,奇怪地问道:“地干三尺,万里无云,你却身披蓑衣,种起瓜豆来了,你这是防雨,还是趁墒?”

“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你没听说过饱拿干粮、热拿衣的老话吗?实不相瞒,雨在明天半夜子时。”

装扮成瘦老汉的泾河老龙心想:我是掌管阴晴雨表的八河总督,辖制八方三界雨雪霜露的龙王,呼风唤雨的事情岂能听凭草民凡人之说。便逼问道:

“一滴两点是雨,滂沱倾盆也是雨,不知明天夜里雨有多大?”

“清风细雨下一天,墒情渗透三尺三。”老农模样的魏征毫不含糊。

“此话当真?”

“绝非戏言!”

瘦老汉模样的老龙王打赌说:“此话若假,你必为我更衣洗尘,供养百年;此话若真,我的性命交予你任意处置!”

魏征本想讨个“大旱三年,防雨趁墒”八字口唤,尽快解除黎民百姓的疾苦,没想老龙王兴起赌雨发誓,也只好奉陪了。

老龙王离身而去,转到后山,化作一股白烟飞过松林滩,直奔三潭龙宫。那些虾兵蟹将、鱼姑鳖舅、龙子龙孙赶忙下拜请安,逢迎簇拥。老龙王刚刚坐定,三姑娘活蹦乱跳地跑到跟前,乐呵呵地从金丝口袋里掏出一条锦缎御旨递了上来。老龙王接过一看不禁大惊失色,原来是玉帝要他布降甘霖的御旨,而且要求的情况与那种瓜豆的老头说的分毫不差。老龙王怒发冲冠,三龙女险些受皮肉之苦。众人倒觉莫名其妙,明夜布雨,现在得知也不为迟啊。

老龙王环顾左右,将今日与一老者打赌的事讲述了一遍,大家也都吃惊不小。下面的谋士能臣想出一个欺上瞒下的妙计:那草民凡人不过是盼雨心切,降雨之事一定是偶然猜中。只要有雨就行,哪管有风无风、暴雨倾盆呢。只要按时布雨,对上也不违天命啊!

一席话说得龙母眉开眼笑,说得龙王心里舒坦,龙宫里霎时又仙乐齐鸣,嬉笑如常了。

次日半夜子时,果然有雨降临,但不是清风细雨,而是恶风暴雨;不是一天,而是三天三夜,径直下了个房倒屋塌,山裂崖崩,遍地哭声。

三日之后,虽然风停雨住,艳阳高照,但满世面怨声载道。老龙变化成先前讨饭的原样,由南边崎岖山路蹒跚而来。看见那种瓜豆的老农佝偻着腰在地边排水,老龙幸灾乐祸地说:“你这老头好生造化,总算把雨盼来了——只不过不是你讲的和风细雨,真论起输赢还算我赢了!不过看在毕竟是有雨的份上,饶你每年二月二为我更衣送膳吧!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