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泾源史话
19040500000039

第39章 简朴洁净回族服(4)

六盘山是黄土高原上的一座年轻山峰,是2000万年前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地层褶皱断裂形成的。所以山势陡峻,沟谷深邃,岩层错位,怪石嵯峨,千姿百态,奇中透秀。

六盘山地理位置重要,历史上也颇有名气。秦汉时期,这里的萧关即是中原王朝抵御匈奴部族入侵关中的重要隘口。唐朝在此建立的原州七关之六盘关,与东麓的瓦亭关遥相对应,成为“九寨咽喉,七关襟带”。1227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六盘山消夏避暑。元世祖忽必烈也曾屯兵于六盘山下,修筑行宫,操兵练武,至今遗迹可见。

六盘山留下了不少文人墨客的篇章。唐代杜甫《近闻》:“渭水逶迤白日静,陇山萧关秋天高。”诗中“陇山”即指六盘山。李白《塞下曲》:“兵气天下合,鼓声陇底闻,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诗中的“陇底”也指六盘山。1935年10月,一代伟人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翻越长征途中的最后一座大山——六盘山,感慨万千,写下了气壮山河的《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使六盘山名扬天下,成为35座革命名山之一。

六盘山,古称高山。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地理著作《山海经》说:“高山,其上多银,其下多青碧、雄黄,其木多棕,其草多竹。泾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渭,其中多磬石、青碧。”六盘山民间又称“鹿盘山”,有古道贯通南北,古名络盘道。相传很久以前,六盘山松柏竹林掩映下的一座古庙里,有一老和尚晨钟暮鼓,终日拜佛念经。一天,老和尚到山下小溪担水,忽见一只饮水的梅花鹿非常可爱,跑跑停停,似乎在召唤着他。老和尚便尾随其后,盘山而上。不知不觉间,已攀上山顶,登山的路程和时间却节省了不少。老和尚感叹之余,以后便称这座山为鹿攀山。《汉书·地理志》载:“莽曰延年道,师古曰洛畔山,今在庆州界,其土俗称曰洛盘,音讹耳。”《方舆考证》说:“旧通志隆德县有六盘山,古谓之洛盘道。”《通典》也说:“六盘山为洛盘山。”顾名思义,即络绎盘旋之意。清宣统《固原州志》中的八景之一就是“六盘鸟道”,意指六盘山道崎岖艰险,只有鸟才能飞过。如今,历史上的“鸟道”已经是“天堑变通途”。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312国道盘山而上,沟通陇山南北。1997年开通的六盘山公路隧道穿洞而过,大小车辆鱼贯通行。

六盘山阴湿凉爽,气候多变,四季分明。青山绿水,树木葱郁,烟云缭绕,鸟语花香。有广阔的天然林,还有万亩人工林。森林草场遍布,生态植被良好。树种有200多种,高等植物有700多种,有珍稀树种猕猴桃,有用材树种华山松、红桦、水曲柳、椴木,还有经济价值较高的沙棘、山楂、刺柏等。凡温带地方能生存的植物在这里大都可以找到,故此被称为温带植物资源的基因库。最能代表六盘山特色的是四季青青的苍松和箭竹。

六盘山是野生动物栖息的场所,既有密林石崖间跳跃奔窜的金钱豹、林麝等哺乳动物,也有丛草杂树间出没惊飞的锦鸡、草鹭、野鸭、雉鸡。适宜的气候,旺盛的草木,孕育出了多种多样的昆虫,其中金蝠蛾、黑凤蛾、蜡蛾等蝶类在国内颇为稀少珍贵。

六盘山是泾源县和隆德县的分水岭,沿山有东海子、西海子、北联池、花岔沟、十八盘、干海子、石棺材、烟雾亭等险山湫水,有苏台岭、黄草沟、竹子坡、马王岭、鹰石等奇峰大谷。帝王将相、名人骚客游历六盘上下、泾水河谷,历史多有记载,歌赋诗文多有留存。

1935年10月5日,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率领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战胜了千难万险,抵达西吉县境内。7日,经过隆德,翻越红军长征中的最后一座高山——六盘山。时值仲秋,云淡天高,毛泽东心潮逐浪,诗兴顿发,吟诵《长征谣》一首。到陕北后,于12月的一天,在瓦窑堡写出了《清平乐·六盘山》一词,留下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千古名句。是年8月18日,红二十五军由杨家店越六盘山。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亦先后路经六盘山地区。

1985年,为纪念红军三大主力长征胜利50周年,经自治区党委、政府批准,在六盘山上修建了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亭,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题写了“长征纪念亭”名。1995年10月,纪念亭被中宣部、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

2005年9月,为纪念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翻越六盘山70周年和长征胜利70周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对原六盘山纪念亭进行改扩建,建设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原纪念亭移到纪念馆北面山顶。新落成的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整体建筑,由纪念馆、纪念碑、纪念广场(含三面红旗影壁墙、铜铸红军群雕)和纪念亭、吟诗台五部分构成,南北呼应,浑然一体,规模壮观,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纪念馆陈列面积2159平方米,由“红军不怕远征难”“红旗漫卷西风”“三军过后尽开颜”三部分组成,陈列展出实物279件、图片184幅、电子图表5个、沙盘1个、蜡像10尊,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及四次经过六盘山地区的斗争历史。纪念碑坐落在纪念馆顶部4900平方米面积的平台上,高26.8米、长18米、宽4.5米,正面为江泽民题写的“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名,东西两侧分别书刻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和《七律·长征》诗词各一首。纪念馆前的三面红旗影壁墙高12米,长60米,上面镶嵌着江泽民题写的“长征精神,永放光芒”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纪念广场占地10000平方米,出口处两组铜雕群像再现了当年“回汉人民迎红军”和“红军翻越六盘山”的壮观场面。

纪念馆整体造型别致、庄严肃穆、气势恢宏。2005年,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被中宣部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被中纪委命名为党风廉政教育基地。

六盘山古道狭窄,山峰陡峭,山势雄浑,峰峦叠嶂,山道弯弯,山坡林木参天,植物繁茂,山花烂漫,百鸟啁啾,天高云淡,气势磅礴。自古以来,只有单人行道,故称为“六盘鸟道”。唐代曾在这里设置六盘关,“限中外、隔华夷,设险作固,闲(作限制解)邪正暴”。置官屯兵,以守其险。宋代,六盘山古道攀山而上,由人行道变成了骑道。在金、元时期,对六盘山古道又进行了拓宽。

蒙古汗国和元初有3位皇帝曾在六盘山或避暑,或驻跸。成吉思汗攻下灵州后,率兵攻青海的积石州、甘肃境内的临洮、河州,返回都经隆德、六盘山一线。宪宗蒙哥征云南境内的大理国,将辎重留在六盘山。元世祖征大理国班师回京,也在六盘山停留。这时的六盘山古道已变成数十万大军能够通行的大车道。这条新线的形成,对以后700多年关陇地区的交通影响甚大。元、明、清的陕甘驿道,民国时期的西兰公路都使用了这条新线。明清时期,对这条古道继续拓宽。1869年,左宗棠进军新疆,因六盘山路“尤徒绝,矗如壁立”,山高而路陡,另筑车路20余里,渐趋缓坡,又组织兵民在路旁植树,一般为一两行,多则四五行,既巩固了路基,又使行旅有庇荫之所。这条大车道修建成公路是在1929年,由甘肃省建设厅拨专款10840元修建。辟建后的公路最高点海拔2474米,东坡相对高程达433米,两侧纵坡有大于15度者,汽车行驶十分困难,因此1937~1938年,六盘山改线790米,路基宽6米,并在东坡修建石拱涵洞两处。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六盘山公路的修筑几经改线,渐趋平缓,并且铺上了沥青路面。

六盘山古道是陕甘交通孔道。唐宋以前,“六盘鸟道”往来的挑夫络绎不绝。元代,这条古道的运输更为繁忙。明代,军用物资,重要军事行动,都从这条路上通过。清代,左宗棠进军新疆,六盘山古道又是转运军需、调动兵员的重要通道。

谭嗣同《六盘山转饷谣》:“马足蹩,车轴折,人蹉跌,山岌盅,朔雁一声天雨雪。舆夫舆夫尔勿嗔,官仅用尔力,尔胡不肯竭?尔不思车中累累物,东南万户之膏血,呜呼,车中累累物,东南万户之膏血!”给我们展示了一幅血泪斑斑的高山雪地运粮图。

这条古道在民国年间辟建成公路后,改用汽车运输。抗日战争时期,更是苏联援华军事物资的重要交通运输线。当时,苏联对中国反法西斯战争援助的大批军用物资经新疆、甘肃运往前线,西兰公路当时就成了国际交通的重要通道。

白云寺位于泾源县六盘山镇东山坡村西,历史年代久远。据白云寺遗碑碑文考,清代康熙十年(1671年)仲秋,就曾在白云山上重建过白云寺;道光二十年(1840年)冬天,仍有重修后的立碑记载文字。现在看到的碑,就是道光年间的立碑,碑文记载了白云寺屡遭毁坏和数次重修的过程,也描写了白云寺的秀丽风景和建筑景观。民国《固原县志》载有清代人顿芳写的《重修白云山玄圣祠碑记》,说白云山自汉唐以来已无可考,但到了明代,这里的遗址上还存有一口钟。到了清代,就只有一方碑了。清代人重修时,白云山玄圣祠已是风雨飘摇,殿宇坍塌,塑像裸露。《重修白云山玄圣祠碑记》文字虽很简略,但清楚地说明白云寺年代久远。

白云寺是道教石窟寺庙建筑群,有子孙宫、大圣殿、灵官洞、菩萨殿、玄女观、磨针观、无量殿、老君殿、药王殿、关帝庙等洞窟。因为孙悟空在民间也成了保佑平安、降妖驱魔的保护神,所以还有齐天大圣殿,受到老百姓的供奉。白云寺相传是神仙广成子在崆峒山之前修炼的地方,民间流传有“先有白云寺,后有崆峒山”之说。白云寺依山而建,寺庙石窟依山开凿,殿堂简陋。山上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将整个洞窟建筑遮掩着——空山不见人,只闻松涛声。涧深水急,白云松涛,物我合一。

大海子位于白云寺北侧约3公里的山腰盆地,是高山湖泊。大海子是中生代晚期地质运动过程中形成的,由于四周山体阻隔,盆地当中6个自然形成的泉眼向上涌水,天长日久,就聚水成湖,才有了今天的高山湖泊——大海子。大海子四周为山,生长着挺拔的华北落叶松、华山松及其他天然树种。中间是面积为30余公顷的平地,少水季节是绿色草甸,多水季节则成为湖泊。青山、碧水、绿草、山雀、松涛,让人尽情体味山空林幽的大自然情趣。

野荷谷原名红沟,又称荷花苑,位于泾源县城西6公里处,泾(源)隆(德)公路北侧。野荷谷是一条狭长的峡谷,南北走向,长8公里,宽10米左右。因沟谷内峭壁岩石多为红褐色,因此被称为红沟。近年来,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被正式命名为野荷谷。春夏时节,峡谷景色如画,风光竞秀。山峰对峙,苍松茂密。盛夏时,被称为“野荷”的野生植物——大叶橐吾,铺天盖地,犹如千万把翠绿的碧伞翠盖,掩映于葱茏的树木与清澈的河水之间,很有江南水乡神韵。野荷塞道,小路弯曲掩映,宛若绿色长廊。溪流涓涓,百花盛开;彩蝶翩翩,百鸟歌舞。荷叶装点了整个峡谷。一年之中,四季不同。深秋,红叶似火,松涛滚滚,松香沁人心脾。冬寒,雪打残叶,景观独特。主要景观有西峡明珠、香水泉、鸳鸯水、忤逆洞、香水小瀑、绿狮迎客、荷沁岩、荷香醉龟、斗牛峰、双狮戏珠、荷花谷、荷仙台、荷仙宫。

胭脂峡位于泾源县城东北8公里,黄花乡羊槽村东缘。峡谷长5公里,为狭长漏斗状深谷,地质学称作地缝,地貌奇特。峡谷深幽,山峰奇异。南北两侧岩峰高峻似切割状,挺拔对峙。中若洞天,草木茂密,怪石嶙峋,瀑布层叠。一块块巨石相依相伴,垒垒横生。谷底胭脂河湍湍急流,时隐时现。时而悬空高挂,时而浪落三折,时而水展如扇。如此瀑布有20多处。最为壮观的胭脂大瀑布,从40多米高处飞落而下,如碧空彩虹,赤练飞舞。这里林丰草茂,山奇水秀,石险谷幽,景观奇异,有观音赏曲、神象嬉水、道人拜月、七星石人、司春女神等神奇景观。胭脂峡与南来的沙南峡交汇后,东向而下与崆峒峡相连,是观光探险的好去处。

弹筝峡俗称沙南峡,位于泾源县城东5公里,香水镇沙南村东。香水河、盛义河、泾河在峡谷南口相汇,奔涌的河水常年冲击穿行,形成近5公里的切割大峡谷。壁立千仞,水势汹涌。峡谷河水北流至柳家河坝,与胭脂峡交汇,又东下流入崆峒峡。峡谷西岸峭壁半山腰的羊肠小道仅可通行,崎岖艰险,斗折蛇行。峡谷内阴凉潮湿,水流湍急。有佛肚崖、象鼻石、河马戏水、南峡象岛等景观,亦称为“泾水小三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