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泾源史话
19040500000040

第40章 简朴洁净回族服(5)

老龙潭俗名“泾河脑”,位于泾源县城南20公里。泾河上源由此出山,一路奔涌,出宁夏界,流经甘肃、陕西两省,惠及两岸人民。老龙潭周围山环水抱,峭壁嶙峋。民国《化平县志》载:“(老龙潭)有古潭三,顺流而下,各相距半里许。中潭圆形,阔约二丈,深不可测;上下两潭一方一圆,阔深次之……山西岸昔有龙神祠,经同治初年兵燹,其址荡然。”(清·曾麟绶《泾源记》)老龙潭由外向里由头潭、二潭、三潭依次组成。头潭从狭窄的石门之中倾泻而出,回旋翻滚,激浪腾飞,风吼雷鸣。四五个小潭相衔而下,流水从最后一个小潭冲出,形成两条瀑布。二潭由两个葫芦形的水潭组成,前潭的水从石坡滑下注入后潭。三潭深不可测,如今已筑成水库大坝。两岸峭壁对峙,蓝天白云倒影相衬,形成高山平湖的美妙景观。《魏征梦斩泾河老龙》和《柳毅传书》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潭内红色的石头上流出红色的水,相传是龙王的鲜血。老龙潭流出的水一泻千里而清澈无污,引起乾隆皇帝的浓厚兴趣,专门派中卫县令胡纪谟亲往泾水源头考察,并将考察结果撰写成《泾水真源记》呈皇帝御览。胡纪谟还赋诗:“无数泉飞大小珠,老龙潭底贮冰壶。汪洋千里无尘滓,不至高陵不受污。”老龙潭周围群山突起,峰峦叠嶂,悬崖倒松,流水纵横。夏秋季节,雨水丰裕,碧浪滚动,林深水长,雨雾弥漫。深峡风景如画,钟灵毓秀。民国《化平县志》主编张逢泰赞曰:“峭石危壁,腰吐流霞。崖悬疋练,浪蹴飞花。幽宫咫尺,实生龙蛇。”

泾河源头主要景观有斩龙潭、龙潭水库、龙爪峰、龙尾潭、泾水八渡、又一村、观龙台、龙潭观鱼等。老龙潭山崖峭拔,地势险峻,溪流湍急落差大,形成大大小小不同的瀑布。有的瀑布高达数十米,高挂龙门,水势汹涌,从半空中泻下,气势磅礴,蔚为壮观。石击浪飞,抛珠溅玉,晶莹耀目。或如云雾,迷迷茫茫;或似雨雪,迎风飘洒。水声震耳,雷吼虎啸,奏响千古绝唱。龙潭水库有一人工渠引出一条人工瀑布悬空高挂,与龙潭瀑布遥相对应,相映生辉。

二龙河是泾河源头上游的大支流,位于泾源县城南30公里。六盘山深处有两大重要溪流,像两条银色的巨龙,在峡谷间盘绕隐现,穿山而出,相汇于老龙潭之上源,故称二龙河。传说早年泾河龙王家族深居老龙潭龙宫时,老龙王让两个儿子分别东西居住在这里,这就是二龙河的来历。二龙河从源头一出,水流湍急,斗折蛇行,其周围是六盘山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保护面积1.33万公顷。1982年在此出土了一根长26米,直径0.82米,树龄300多年,距今7000多年的松杉古木,说明史前时期这里是浩瀚的原始森林。现在,这里天然次生林、人工林繁茂生长,碧绿葱茏。

二龙河景区内奇峰连绵,林茂竹翠,水秀山碧,静谧恬然,如入世外桃源。这里是六盘山保护区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最富集的区域,被称为天然植物园和天然动物园。区内以大南川(今二龙河水系)、凉殿峡两条河流为界,有森林面积1.3万公顷,适于开展森林探险、科普科考、生态观光等纯自然生态旅游活动。六盘山“天然博物馆”即指此地。有松、桦、栎、杨、柳及箭竹等植物788种。憩息的动物213种,其中有金钱豹、林麝、豹猫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还有红腹锦鸡、草鹭、绿翅鸭、白尾鹞、金腰燕等珍贵物种,金蝠蛾(冬虫夏草)、波纹蜡蛾、丝带蛾、黑凤蝶在国内甚为珍奇。二龙河林场人工养殖的虹鳟鱼为世界名贵鱼种,是从大西洋彼岸远嫁来的“洋媳妇”。这种鱼遍体黑斑,无刺,饲养条件和自然环境要求非常苛刻,营养价值高,是肉类中的佼佼者。现已供应固原市各区县和周边地区。主要景观有桂花崖、虎啸峰、植物园、鬼门关、跌水潭、清泉瀑、九阶水、小鬼把门、蘑菇石。

鬼门关位于二龙河东侧,是二龙河的上源,属于峡谷森林探险旅游区,长8公里。这里森林茂密,栖息的野生动物种类多,自然景观独特,有桂花崖、菊花涧、小鬼把关、镇鬼塔、跌水潭、九阶水、蘑菇石等自然景观。穿幽林,涉曲溪,沿二龙河峡谷而上,云雾缥缈,谷风习习,林中不时可见狍子、林麝、野兔、山鸡等野生动物。鬼门关雄奇、险峻、秀美,让人流连忘返。到了鬼门关,才会真正领略到六盘山的“雄、奇、险、峻、秀”。在沟口,两侧峭壁危崖,有两块巨石相对而立,形若厉鬼,把守山门。这里绿树叠覆,深峡勾连,流泉飞瀑不时出现。天然形成的一线天,狭窄如缝隙。谷风习习,流水愔愔,声如鬼魅啼哭,神秘阴森,故称“鬼门关”。至今,当地还有“鬼门关,山套山,进去容易出来难”的说法。恶名在外的鬼门关,其实是一处“十里佳色有水声”的自然胜景。神奇的峡谷神秘静谧,曲径幽深,苍松葱郁,秀枝密实。峡谷内烟岚袅袅,浑然一体,难辨东西。鬼门关前300米处,有一巨石形若乌龟,称卧龟石。

凉殿峡又名凉天峡、良天峡,位于泾源县城西南20公里处,为六盘山森林公园腹地。溯老龙潭水流而上,在群峰夹峙下,有一道长达10余公里的峡谷,清清河水穿峡而出。峡谷内林荫葱郁,水声潺潺,绿草茵茵,鸟语花香。两侧群峰对峙,怪石嶙峋,分布着杨、桦、椴、柳、榆、辽东栎、青柞槭等树种,探春、珍珠梅、暴马丁香、百合、芍药、箭竹等花卉观赏植物,植被完好,森林覆盖率100%。生息着金钱豹、狍子、林麝、野猪、红腹锦鸡、蒙古兔等多种野生动物。有山梨、蕨菜、“五榔头”(刺五加)、野生蘑菇、松子、野草莓等多种野果、野菜。

凉殿峡气候温和湿润,自古就是避暑胜地。据说成吉思汗西征时曾在这里消夏避暑和养病,后病逝于林海中。如今这里还留有当年建筑物的基石、残壁、断石和柱墩、石槽。

凉殿峡集旅游、观光、避暑为一体,旅游管理部门在这里修建了蒙古包,有蒙古族的姑娘身穿民族服饰,为游人唱歌、献哈达、敬青稞酒,让游人体验浓浓的蒙古民族风情。这里有小南川、黑水潭、生态植物园、一线天、点将台、成吉思汗避暑行宫遗址等景点。

小南川位于泾源县城南25公里,与凉殿峡相邻,是一个纯自然风光景区。这条长3公里的峡谷,更像一条林中通道,景色原始、清纯。秀美的人工针叶林,茂密的天然次生林,跌宕起伏、清澈透亮的泉溪瀑布构成大小景点13处。沿着弯弯曲曲的幽谷前行,足下落叶,头上树木,幽幽峡谷,壁立千仞,到处呈现“清泉石上流”的景象,有响崖瀑、匹练瀑、银廉瀑、扇面瀑等20多处瀑布。沿河而上,怪石嶙峋,有金蟾戏水岩、蘑菇岩、情人岩、鳄鱼岩、三毛岩等。怪石被绿茸茸的苔藓覆盖,连树干繁枝上也披上了嫩嫩的绿苔。树与石浑然一体的碧绿苔藓成为一大奇观。山因树而美,木因水而秀。谷底水声哗哗,山上树木苍翠,华山松、白桦、杨、椴、栎等树木相间茂生,一层叠一层,直至山顶。在峡谷尽头深处,碧峰刺天,白桦凌云,形成“一线天”。

植物园是自然资源与人工培植相结合而建成的一座野生植物观赏公园,地处凉殿峡与小南川之间,海拔1900~2590米之间,南北长3公里,总面积390公顷。其中园区建筑面积3公顷,水域面积2.3公顷,绿地面积384.7公顷。植物园以森林生态旅游、科普教育、植物保护、科研教学为目的,遵循植物景观生态理论和区域经济理论原则而建成。植物园以六盘山自然保护区植物为主体,引进部分适宜的优良品种,分类规划布局。有春色园、夏芳园等24个园区,有水月亭、虬龙展姿、野荷枕流、青松迎客、金蟾饮绿、苍龙卧波等21处奇特景观。植物园共有珍贵植物83科436种,分区种植,标志醒目,形成了体现中国花卉、中草药、森林生态为主体的特色区域景观。

2005年,自治区发改委安排国债资金在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内修建了六盘山生态博物馆。生态博物馆占地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38平方米。生态博物馆在原有六盘山自然资源馆基础上,丰富和扩大了展品的品类、范围及展示模式。博物馆整体造型独特,三片金色的树叶组成的屋顶,和绿色玻璃幕墙巧妙结合,与周围自然环境浑然一体。整个生态博物馆分为三个结构部分:A区建筑面积90平方米,为六盘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概况展馆;B区建筑面积1270平方米,为动植物资源展馆;C区建筑面积220平方米,为昆虫资源展馆;D区建筑面积160平方米,为多媒体展厅,旨在进一步加深游客的感官体验,同时作为游客服务中心,提供休憩、购物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