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泾源史话
19040500000005

第5章 炎黄发祥泾渭水

黄帝问道鸡头山

自古以来,神州大地被称为“炎黄故土”,中华民族被叫做“炎黄子孙”。

先秦时代,黄帝的神话十分丰富,“百家言黄帝”的情况在司马迁的《史记》里都有记载。黄帝治理天下,法令严明,羲和占月,常仪占月,臾区占星气,伶伦调音律,容成调天历,大桡作甲子,隶首作数算,仓颉造字,沮诵作书,史皇制图,胡曹作冕,伯余制衣……这都是历史的神话。黄帝是少典之子,母曰附宝,是有蟜氏的女儿。黄帝成长于姬水沿岸,居住在轩辕之丘,取姓公孙,封国有熊,号轩辕。轩辕时,神农世衰,诸侯互相侵伐,残害百姓,神农氏无力征讨,轩辕便操练士卒,出兵征讨拒不朝贡的诸侯,使他们都来称臣。轩辕实行德政,整治军队,研究气候,种植五谷,安抚百姓,测量土地,规划桑田,按时种植。他还训化兽禽,探究山川之土石、金玉之所藏,开采铜矿,冶炼器物。他还命岐伯遍尝百草,负责治疗疾病。他又叫仓颉根据事物象形发明文字。黄帝的妻子嫘祖还教会了人们养蚕制丝,黄帝在创造、发明了宫室的同时,还发明制造了运输工具——车,他的名字“轩辕”,就是和他造车有关系。黄帝时,养蚕、鼓乐、音律、算术等都开始出现。

炎帝和黄帝这两位中华民族的始祖都在六盘山地区建功立业。六盘山地区这些人文始祖创造文化、创造文明的圣德和业绩在古籍文献中都有丰富的记载,如《周礼·冬官考工记》说:“百工之事,皆圣人之所作也。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韩非子》载:“上古之时……有圣人,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民食果菰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病,有圣人作钻木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子,使王天下,号曰燧人氏。”《周易》里记载着伏羲创造八卦文化的过程:“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淮南子·览冥训》记载百工之先黄帝创造天文、地理和社会道德伦理文化的事迹:“昔者黄帝治天下……以治日月之行,律治阴阳之气;节四时之度,正律历之数,别男女,异雌雄,明上下,等贵贱;使强不掩弱,众不暴寡;人民保命而不夭,岁时孰而不凶,百官正而无私,上下调而无尤,法令明而不暗,辅佐公而不阿,田者不侵畔,渔者不争隈,道不拉遗,市不豫贾;城郭不关,邑无盗贼;鄙旅之人,相让以财;狗彘吐菽粟于路,而无忿争之心。于是日月精明,星辰不失其行,风雨时节,五谷登孰;虎狼不妄噬,鸷鸟不妄搏;凤凰翔于庭,麒麟游于郊,青龙迸驾,飞黄伏皂……”

三皇出生地的研究新成果,近年在国内外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和文化学界引起极大反响,三皇发祥地的重新定位,对古代六盘山地区的历史文化是一个重新评介、重新认识的过程。它对六盘山地区,乃至整个西部文化的定位、发掘、研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六盘山地区最早繁衍生息的“三皇”部落,经过3000年(大地湾遗址上下跨越3000年时间)漫长时间发展,从葫芦河、泾河、清水河流域逐渐向黄河、长江等流域南北迁徙,在还没有文字记载、人们结绳记事的那个年代,三皇的后裔们已遍及华夏各地。

轩辕黄帝,姓公孙氏。生于轩辕之丘,故又称轩辕氏。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当时蚩尤暴虐天下,兼并诸侯,帝与之战于涿鹿之野,擒蚩尤烛之,诸侯尊为天子以代神农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闻广成子在崆峒,遂西至崆峒,登笄头山,得闻至道。殆明年复往,惟空山而见广成子。帝慕玄风,于其处筑宫室,设像师事。黄帝令天下,命仓颉为史治六书;风后衍握奇图,始制阵法;命隶首定数而律,度量衡以成;命伶伦定律吕二始有五音;咨于岐伯而作内径,于是始有医药方法,人得以尽年。凡宫室器用,衣服货币之制,皆始于黄帝。在位百年而崩。又传,皇帝得闻至道,作《阴符》《龙虎》诸经以愈至道。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西至于空桐,登鸡头”。《抱朴子·内篇》又说:“从广成子受自然之经。”鸡头山,即今泾源县境内的六盘山,原泾水发源地。《汉书·地理志》作笄头山,又名笄头山。因山峰形似鸡冠,远望如鸡头,故名鸡头山。黄帝所问“自然之经”,后世学者没有论述过,从当时所处新石器时代末期,私有制萌芽的社会情况分析,探究讨论的内容应该是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相互关系,社会动乱的原因,以及天下平安统一的治国之道。广成子以比较客观的态度说明社会现象,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各种设想,这就是黄帝所问的道。“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广成子对“自然之经”的诠释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