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泾源史话
19040500000008

第8章 秦始皇登鸡头山

回中道上回中宫

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混战,并自尊为始皇帝。他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法令和度量衡,修筑长城防御匈奴等。统一后二年(前220年),即下令在全国修筑驰道,之后数次巡视,以显示秦王朝的强大。

秦始皇在咸阳以西,首先开辟了鸡头道,建造了回中宫。《史记》《资治通鉴》等许多史书和地方志都记载了秦始皇巡陇西、北地,登鸡头山,过回中宫的史实。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二十七年,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焉。”公元前220年,即始皇二十七年。这一年,这位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首次出巡西北边地。他的行走路线是,由咸阳到泾州(今甘肃泾川县北)之后,沿泾水上源河谷(今泾源县境内)的鸡头道,翻越六盘山(鸡头山),巡视了陇西郡、北地郡。

鸡头山在泾源县境内之六盘山中段,按地形分析,专家多认为在今西峡五锅梁。鸡头山似鸡头高耸,道路高耸艰险。古“鸡头道”因山而名,是当时翻越六盘山的著名捷道,各代都在这里设关建卡。

秦始皇出巡西北,登六盘山,除了对陇右的戎族实施震慑和炫耀外,其另一重要目的就是为了祭祀、朝拜。站在大山之巅,这位“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的皇帝,到底想了些什么,史无稽考。秦始皇在六盘山的脚步虽然匆忙短暂,但是,由于他的来临,六盘山的道路得以修筑通畅。同时,原始森林开始被大片砍伐,源源不断地运向回中宫、阿房宫的修造工地……

泾源县与崆峒山相连的沙南峡,现在人们叫它弹筝峡。这条峡谷全长60里,传说当年秦始皇西巡鸡头山的时候,就是沿着北岸这条蜿蜒逶迤的小路,到达回中宫的。这里水声狂澜怒吼,惊心动魄。泾水在山谷奔腾跳跃,满山的苍松翠柏掩映着峥嵘林立的怪石,造就了弹筝峡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灵气和风采。“三乳峰”“龟山”这些神奇的名字,演绎着秦始皇西巡的美妙传说。

传说秦始皇巡游鸡头道时,率30万人马,3000嫔妃,浩浩荡荡地从咸阳出发,到崆峒山休息数日后,又起驾从弹筝峡沿泾水岸的鸡头小道前进。一日,来到鸡头山下,在森林中劈开一条上山的大道,在人祖石下设坛祭拜人祖石,祈求人根始祖,壮其阳伟,让宫中3000嫔妃皆身孕始皇龙子,传始皇霸业,永保始皇江山万代。

人祖石前香火烧了三天三夜,随驾的3000嫔妃跪香跪了三天三夜。说来也很灵验,不到月余时间,千百嫔妃身有孕事,秦始皇十分高兴,便在人祖石下修了人祖庙,并派庙官住持人祖庙,长期供奉人祖爷。这是六盘山区最早的人祖庙,岁月沧桑,不知何年何月废弃了。

秦始皇率领人马来到果家山回中宫一住就是3个月时间。一日,他领着有身孕的千百嫔妃来到弹筝峡人祖庙烧香还愿时,不料,在过泾水的当儿,突然洪水暴发,滔天大浪吼叫着滚滚东去,把嫔妃们都卷入大浪中冲了个没踪没影。秦始皇站在岸上,没有一丝痛苦,只说了一声“天将诛我也”,就转身回到回中宫,立即带领人马返回咸阳去了。

原来,这场洪水是泾河绿龟和蛤蟆精搅和起的。它们为了争夺水域,就在泾河里打起架来,两只怪物这一打,泾河掀起了巨浪,碰巧嫔妃们过河,恶浪一下子就吞噬了她们的性命。

这件事让玉皇大帝知道了,他将泾河绿龟和蛤蟆贬谪在这里,作为泾河的镇水兽,叫他们永远镇扼泾河恶浪,以抵偿它们的罪过。

后来,每当泾河发生洪水的时候,绿龟在下游用身子拦住洪水,上游的这只蛤蟆爬在河岸,张开大嘴,把洪水一口一口喝在肚子里。就这样,洪水减少了,泾河两岸的老百姓再也没有遭受洪水灾害。

秦始皇回到咸阳后,又诏令天下,强行挑选美女,弄得好多人家妻离女散,家破人亡,遍天下怨声载道。选来的美女填补秦始皇的三宫六院,供他寻欢作乐。玉皇大帝知道这事后,非常气愤,就惩罚了这个淫恶无度的秦始皇,把他的寿命从110岁减到53岁,把他的江山从600年减到17年。

说也奇怪,那日,秦始皇怀孕的嫔妃卷入恶浪,冲到10里外的石林,其中一名嫔妃卡在石林缝中,洪水慢慢退了,这个嫔妃也醒来了,她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便挣扎着从石缝中爬出来。看到被洪水冲到两岸的嫔妃尸体,她心里难受极了,大哭了一场,赶快向山上爬去,躲进了石穴里。

从此,这位嫔妃就住在洞穴中,每天采摘山果野菜充饥,渐渐地肚子圆起来了。就在第二年,弹筝峡春暖花开的季节,一胎三个婴儿在洞穴里降生了。嫔妃想,这荒山野岭没吃没喝,两个奶头咋能喂活3个孩子啊?她愁得整夜整夜睡不着。一天夜里,她突然感到胸部一阵胀痛,天亮一看,原来她胸部又长出一个奶头。她又高兴又害怕,捏了捏奶头,居然捏出了奶水,她把3个孩子抱在怀里,一人一个奶头喂起来。

3个儿子渐渐长大成人,都住在弹筝峡的石穴里,靠打柴狩猎生活。后来,3个儿子娶妻生子,在这里一直自由、幸福地生活着。相传,这些洞穴就是他们住过的地方。嫔妃母亲活了整整100岁,死后,3个儿子就把她葬在这里。说也奇怪,一夜间,埋葬嫔妃的地方突起3座石山,人们就叫它“三乳峰”。

回中道是关中到陇东的交通要道。从咸阳出发,沿泾水北行至平凉,经回中宫,出萧关。

史书中有关回中道的记载很多。除《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内容外,又有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匈奴从萧关入侵回中道,烧毁回中宫;西汉元封四年(前107年)十月,汉武帝下令修回中道,然后多次沿回中道巡视六盘山地区的历史记载。当年辉煌壮观的回中宫究竟在哪里?

1987年,泾源县城东北1公里处水沟村西侧果家山二级台地上,发现秦汉城镇建筑遗址,为梯阶多层高台建筑。遗址占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文化层断断续续延伸5公里。遗址范围内的田野、沟崖散布着大量的绳纹板瓦、筒瓦、几何形云纹瓦当。1989年9月,经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李志清、李祥石两位考古专家考察试掘,出土有灰陶罐、铁灯、铁釜,“半两”“五铢”铜币,铜弩机残件及泥质灰陶筒瓦形地下排水管道等,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和研究价值。

这些瓦当、陶器虽然残缺不全,但根据其构图的精美和尺寸规格的硕大,发现其形制与纹式和出土于陕西临潼县城东5公里骊山北麓的秦始皇陵的夔凤纹瓦当竟然相差无几。何况这样的秦汉遗址在宁夏乃至整个陇东地区极其少见。由此可见,果家山遗址既不是秦汉时期的村墟寨落,也不是普通的驿站烽燧,而是一处规模宏大、形式考究的宫殿式建筑。《汉书·孝武纪》中,应劭作注时也曾称:“回中在安定高平,有险阻,萧关在其北。”从相对位置判断,回中宫之北是瓦亭萧关,果家山遗址正好吻合;所谓“有险阻”,更是道出泾源县所独有的自然地貌。不仅如此,史书对此问题,似乎说得更具体、更明确。唐《元和郡县图志》对回中宫作注释时说:“……秦回中宫当在是,与萧关同在今甘肃固原县境,故匈奴南入萧关,烧回中宫。”

如此大的遗址规模,如此高的文物规格,难道这就是当年辉煌壮观,后被匈奴付之一炬的秦始皇的行宫——回中宫吗?

目前为止,依据出土的文物并结合大量历史记述,我们可以大胆推断:回中宫确在泾源县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