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宁夏广播电视报》在广泛学习调研、征求读者意见的基础上,理清思路,重新定位,转型都市类周刊,扩大版面,改成A、B、C、D叠60版(加封面、封底,其实更准确一点说应称为60页)的杂志式报纸——《壹周生活》,在报纸的版型、内容、受众群指向等方面已大不相同了。同时积极配合自治区广电总台布置的宣传重点,先后策划了《宁夏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如果我去开“两会”》《跟“名嘴”一起看两会》《庆祝建党90周年——同心史话系列》《庆祝建党90周年大型系列报道——黄河金岸》等专题;紧扣时事热点,策划焦点选题,增加报纸的思想性和厚重感,先后推出了《公元2010微博编年史》《2010中国高校大事件盘点》《在微博中点击宁夏》《老年网民》《天下核聚》《天下有盐》《非洲独裁者》《拼爹时代》《报母亲书》《别了!拉丹》等,使独家策划专题成为报纸的头牌产品;密切配合总台、频率、频道大型活动及节目宣传,实现了与总台所属全部媒体的联动互补,立体出击。先后参与报道了2011年宁夏春晚、总台“3.15晚会”、卫视频道“感动宁夏2010年度人物评选经济人物评选”、经济频道“2010年度宁夏经济人物评选”、少儿频道“首届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区六一少儿晚会”、影视频道“我是明星”等大型活动;突出报纸的地域性、贴近性,策划推出了《北京著名编辑和歌访谈张贤亮》《宁夏的秦腔》《宁夏诗歌档案》《宁夏人亲历日本强震海啸》《文盗之耻宁夏“任抄抄”》《点子大王何阳在宁夏的“山楂树之恋”》《银川文艺现场记录》等专题系列报道;突出报纸的实用性,推出《置业周刊》《教育周刊》《美食周刊》《艺周刊》《旅游周刊》等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周刊,吸引了众多读者参与。独家策划、联合多家单位共同举办的宁夏首届鸿派国际青年诗会在国内引起较大反响;改版后的《周末特刊》,推出《全资讯特刊》,集纳各行各业实用信息,服务读者和市民。反映民生、民情、民意是媒体应有的社会责任,推出“社区”“盾周刊”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特色栏目,刊发的《园林小区发生煤气泄漏事故》《学明园居民被鑫业房地产忽悠了》《纠结的老年活动中心》《西门桥早市为什么撤了》《金凤万达广场的确脏》《打工者讨薪惨遭殴打被弃郊外》《雪花啤酒中的“不明飞行物”》《吃出苍蝇,欣欣面馆让打包带走》《金帝巧克力“虫”出没》等维权稿件字字给力,在社会引起较大反响。
随着报刊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宁夏广播电视报》积极把握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的机遇,大力推进报网融合,加快“纸媒”向“全媒”的转型,现已与宁夏广播电视网、宁夏网虫、新浪乐居、大夏网等新新网络媒体合作,本报官方新浪微博已经成为一个新媒体品牌,目前粉丝已经过万,品牌影响力与关注度在宁夏同行媒体官方微博中居前。报纸于2011年被宁夏新闻出版局确定为进入我区1475个农家书屋的本地报纸之一。
六、银川广播电视报
刊号CN64-0017,前身是《银川广播影视报》,由银川市广播电视局1993年5月4日创办,四开4版,每周二出版。1995年7月4日,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银川广播影视报》更名为《银川广播电视报》,面向全国公开发行,主管主办单位由银川广播电视局变更为银川广播电视集团,同年10月1日,扩版为四开8版,后又于1994年至2001年4次改扩版,扩为四开24版,周日出版并实现彩色印刷。设有要闻版、屏前幕后、剧情介绍、生活百科、体育看台、声屏热点、百姓写真、广播交通、金色年华、八面来风、消费广场、特别报道、大千世界、时尚音乐、电脑网络版,全面预告央视、宁夏、银川及外省区市所能收看到的全部电视节目。
得益于有线电视的全面普及,报纸全面进入市民家庭,期发行量突破3万份,年广告收入突破百万元。在2003年举行的全区第五次报纸质量评定中,《银川广播电视报》获编校质量第一名,总体质量第三名,被评定为“宁夏回族自治区一级报纸”(全区只有三家报纸被评为一级报纸)。
随着数字电视的发展和普及,特别是机顶盒的普遍使用后《银川广播电视报》电视预报功能弱化,2005年中共银川市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将《银川广播电视报》整体划归银川晚报社主管主办,银川晚报社整体接收《银川广播电视报》后,消化安置了20名人员,归还了100余万元的欠款。在全国广播电视类报刊的经营状况整体处于下滑的大环境下,2008年11月,报社通过单设部门、选拔人员、重组班子、改版扩版等方式,以《银川广播电视报?都市生活读本》的形式出版发行,但因为投入不足,发行量太小,仍然处于亏损状况。
根据国家文化体制改革文件中关于允许非时政类报刊“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进行联合、兼并、重组等精神,2011年3月7日,《银川广播电视报》与宁夏众望广告公司共同合作,全铜版纸双面彩色印刷的《银川广播电视报?都市生活读本》与读者见面了。这是事业单位性质的新闻媒体银川晚报社与民营性质的企业宁夏众望广告公司率先在宁夏乃至西北地区纸媒市场进行的大胆革新与尝试。银川晚报社在保留媒体刊号资源拥有权、采编权、终审权的前提下,授权宁夏众望广告公司负责报纸的广告发行经营等相关工作,进而达到在办好报纸的基础上实现双方利益共赢。二者的联合及全新的合作模式,将《银川广播电视报?都市生活读本》由原来的事业单位体制之内的运营模式全面推向了市场,实现了公司化的管理与运作模式,保证了报纸政治方向、舆论导向正确以及品位、格调高尚,实现了报纸内容与市场的全新结合,进一步明确了报纸的市场定位,为《银川广播电视报?都市生活读本》的发展翻开了全新的一页。
报社下设采编中心、美编中心、广告营销中心、发行中心、网络中心、办公室及财务室。采编中心负责话题及新闻选题的策划、采访及写作,美编中心负责版式的优化、调整及图片处理,广告营销中心负责报社活动的策划及广告营销,发行中心负责报刊的发行推广及银川市中心区域的报纸投递,网络中心负责报纸网站及电子报的日常管理。
《读本》将读者对象定位在18~45岁之间的城市主流年轻群体。而在办报思路方面,《读本》强调“深度+专题”的运营策划理念,融入办报人的个性化思想,通过社会热点的把握,形成读本的“深度、特色、风格、生命和个性”,并辅以本地涵盖吃、穿、住、行等各方面的休闲娱乐内容。还集结数位本地知名作家进行专栏写作,使报纸的写作风格多样化的同时,报社建设了报纸网站和电子版,同时开通了新浪和腾讯微博,积极运用网络传播渠道,扩大报纸的知名度,并争取部分的网络读者。
自2011年3月改扩版以来,报刊的期发行量猛增至6万份,从2011年10月份开始与宁夏邮政报刊发行局合作,将报刊发行区域由银川市覆盖至全区。在发行渠道上,已基本涵盖全区主要商业网点及街区,做到了针对目标受众进行定点投放。零售方面,对银川市城区进行网格化分区,合理安排报社自有投递及零售人员进行分区投递及销售,并在银川市主要公共场所及人流量较大的区域和主要办公楼进行免费投放和销售。另外,与银川市邮政报刊亭合作,健全报刊零售网点的全覆盖,目前银川市主城区零售量已达到总发行量的近20%。
七、华兴时报
刊号CN64-0011,由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的时政新闻类公开发行报纸,是宁夏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主流媒体之一。
《华兴时报》的前身是《宁夏政协报》,1988年元月1日创刊,四开4版,每月1日、15日出版发行;是宁夏政协的机关报,是宁夏政协联合自治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共同创办的具有统战特色的报纸。2003年6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宁夏政协报》更名为《华兴时报》,改由宁夏政协主管,宁夏日报社与宁夏政协办公厅联合主办。同年11月3日面向全国正式出版发行,报型为宁夏独树一帜的对开瘦身型大报(报纸规格为50cm×30cm),每周三期,每期12-16个版。从2005年10月,《华兴时报》改为周一至周五出报。《华兴时报》定位为社会时政新闻类报纸,内容涉及社会时政新闻、综合新闻、社情民意、社会与法制新闻、国内国际新闻、文化娱乐新闻、体育新闻、文史资料、非公有制经济、生活服务等方面。2005年8月,重新调整编辑方针,对12个版面进行再定位,打破以地域安排稿件的模式,以读者需求为王,注重信息含量,强化报纸声音。一版突出封面化,以标题、图片、导读3个要件强化第一视觉吸引力;以常设的“今日视点”“今日专访”“记者调查”等重头栏目,与二三版及相关版面的报道相呼应,增强报道的完整性、厚重感和传播效果;新开辟的“观点重点”版,固定在二版刊发,以关注区内外重点、热点人物和事件为主打的“华兴视点”“华兴观察”等透视性报道,形成本版的“重点”;“老季专栏”为代表的杂文、评论、漫画等栏目,则凸现本版的“观点”。三版是在改造原二版的基础上形成的时政新闻版,融进国内指导性、服务性强的时政新闻信息。对继续保留的“民生热线”“社会新闻”等刊发原创新闻的版面,“国内焦点”“国际风云”等编辑外电稿件的版面,重点提升信息含量。对“史海新报”版,强化稿件内容的连续性和更准确地服务于中老年读者群的宗旨。将“体育新闻”“娱界风闻”版合并为文体新闻版,在兼顾体育文化新闻的同时,重点跟踪电视热播剧,形成与荧屏互补的阅读效果。增加“文摘精粹”“探索发现”等版面,拓展新的读者群。改造经营服务性专版,并分散于不同日期刊登,保证整体版面的可读性。
2010年3月,华兴时报社与《宁夏日报》报业集团脱离合作关系,转为独立运行,实行社长、总编辑负责制,目前,报社有社长(总编辑)、副总编辑、总编辑助理、社长助理四个管理岗位,并设有办公室、新闻中心、总编室和经营中心四个职能部门。经过多次改版与创新,报纸的信息量增加,知识涵盖面广、可读性强,版式优美、大气,视觉冲击力强。特别是2010年精心推出的“政协提案工作专栏”“政协委员风采巡礼”“创先争优看党建”“阅读新视界”等板块反响不俗,同时也体现了《华兴时报》作为统战类报纸做好舆论监督报道的办报理念,稿件先后获得过全区多个新闻奖项。几年来,报社结合实情,有计划地开设了“企业撷英”“健康周刊”“社区新闻”“探索揭秘”等板块栏目,扎实开展了“纪念建党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走基层、记者矿区行”等专题系列报道,先后促成了福彩专栏、体彩专栏、慈善周刊等合作,同时对自治区开展的大型活动,主动沟通、积极介入,例如中阿经贸论坛、全国邮政日、轻纺服装节、羊绒博览会等,第一时间抢占市场,加强对外联络,取得了新闻报道和广告业务的双重成效。报社自主策划举办的第三届宁夏十大慈善人物、十大公益企业评选活动,得到了有关领导、参评单位和企业的认可与好评。与此同时,发行量不断攀升,覆盖整个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区域,成为全区覆盖面最广的报纸之一。
八、神华能源报
刊号CN64-0015,创刊于2011年9月1日,由神华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管、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周五刊(日报)对开8版彩报,以“立足神华、服务行业、面向全国”为办报宗旨,报纸受众覆盖全国煤炭、电力、铁路、港口、航运、煤制油煤化工六大板块的30余家企业25万员工的读者群。
《神华能源报》前身是《红色矿工》,创刊于1970年5月,先后更名为《石炭井矿工报》《宁夏煤炭报》《宁夏能源报》《华夏能源报》,每一次报纸更名都是一次报纸的新扩张。2008年5月,《华夏能源报》正式成为神华集团机关报;2011年9月,为更好地彰显服务企业的特色,更名为《神华能源报》。2008年7月,接办神华集团综合性杂志《神华能源》;2009年2月,报社又按照神华集团领导要求,成功创办《神华安全》,并将原《西北煤炭》改为《神华科技》;2009年3月,接办了神宁集团网站;2009年12月,神宁电视台加盟。报社为中国企业报协会副会长、中国煤炭记协副主席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