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了解回族
19043900000062

第62章 论回族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2)

人活在世上不能仅是物质生活的满足,也不一定是先有了充足的物质生活后才会有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充实才算是幸福,甚至精神生活富有比物质生活的富有更重要。古今中外许多志士仁人,或许是文明古国的普通百姓,虽然他们物质生活缺乏,但精神信仰明确,文化生活丰富,仍然能感到幸福,并没觉得粗茶淡饭、篱下茅屋寒酸。国外的巴尔扎克、狄更斯、托尔斯泰、高尔基等著名作家的艰苦生活经历和多产创作的成就感,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穷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的精神气质,毛泽东主席年轻时“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伟大抱负,都是精神富足的杰出榜样。就整体上的民族群体来说,回族在中国56个民族中可以说是精神营养最丰富的民族[8],他们有以伊斯兰文化为主体、以汉儒文化为补充的两大精神信仰体系,而且他们经常甚至是每天都在履行着自己精神信仰的义务。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回族中很多虔诚信徒每天要做5次礼拜。即使不在清真大殿,无论在哪里只要有意念,也是完成了自己的精神生活的必需程序。所以回族人即使物质生活不富裕(西北的西海固地区还很贫穷),仍然感到很幸福。他们不因为经济贫困、缺钱少米而向政府索要救济,而是默默无闻地在气候干旱、缺水缺绿的宁南山区辛勤地耕耘劳作。笔者到宁夏泾源、西吉、固原时走家串户,看到贫穷的土房土墙,也看到了全村最好的清真寺,这是回族人物贫困的精神支柱,是精神信仰在支撑着他们战胜物质生活的艰苦。可以说,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富足的精神信仰是很难在西海固地区生存下去的。

改革开放后,日益过上富裕生活的中国人中,尤其是东部一些大款富人,走上了西方一些人物质富有精神空虚的老路,没有精神追求,甚至发出了“除了有钱什么都没有”的苦恼呐喊。由于没有精神信仰,也就没有了道德自律,更以钻政府政策和法律的空子为自豪,把能逃脱法律的制裁和能偷税漏税看成是有本事而沾沾自喜,造成一夜暴富、胆大违规违法致富的现象增多,从而使他们和遵规守法埋头实干但因环境条件差始终贫穷的人形成严重的两极分化,造成社会上最大的不和谐。笔者认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最大的改革举措是要唤起中华全民族的精神信仰和道德意识,这当中,回族的精神富足是首屈一指可以借鉴的。

(四)回族人重视生殖健康和戒烟戒酒的良好习惯

回族人重视生殖健康的习惯是从遵守伊斯兰教教义做礼拜时养成的,因为做礼拜前要进行大净、小净的身体清洗,这种讲卫生的习惯又推广到了日常生活中。另外,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都用长流水洗手、洗身,因为不是长流水总是不太卫生,家里一个人专用的浴池也容易孳生细菌。过去回族家门后都高悬一个木桶,底下有漏水眼,其用处也是用高流水沐浴洗身。即使洗手也不用脸盆洗,而是拿汤瓶(水壶)从壶嘴中倒出水来洗。笔者在新疆走过数个维吾尔族家庭,在宁夏走过数个回族家庭,在这些信仰伊斯兰教的群众家中都是饭前用汤瓶洗手,从中能深刻体会到常用流水洗涤的益处。

重视卫生、保护健康是所有民族都已经注意了的生活习惯,但重视生殖卫生健康还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倡导的一个新风。联合国卫生组织曾在全世界调查女性生殖卫生健康,发现中国新疆南疆库车一个县全县维吾尔族妇女没有一个有妇科病。调查结果和追踪溯因表明,是该县的维吾尔族女性从出生到老年,一直注意保持常年大小净的习惯。回族妇女也同样是坚持常年大小净的群体。另外,回族男性戴白帽,年轻女子戴纱巾,老年女性戴盖头,这不仅象征着纯洁,也是着装卫生的良好习惯。回族的另一良好生活习惯是不抽烟不喝酒。笔者先后在宁夏西吉、吴忠,在首府银川多次与回族干部、市民共进午餐、晚餐,每当这时都感到吃得舒服,时间也不长不短正适中,因为回族吃饭不抽烟也不喝酒(少数青年人或与外族人长期打交道的除外,真正讲究的回族人平时是烟酒不进的)。

谁都知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人们既需要卫生与健康,又需要戒烟戒酒这样的生活习惯,这既有利于本人的健康,也有利于全社会的和谐、安全、稳定。因为疾病和酗酒总是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宁因素,回族上述良好的生活习惯应该在全社会中大力宣传才是。

(五)回族人宽容别人、自觉律己的道德品格

回族的鲜明特点很多,比如沟通力、亲和力、结合力等[9],但支撑这“三力”的心理底座是他们的宽容之心,因为只有有了宽容之心才不会计较别人的冷淡、傲慢,也不会计较民族间的等级地位等。回族群体普遍的共识是,真正的英雄是宽容的,他们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有报复你的能力,但我宽容你!”笔者在宁夏吴忠调研时,阿訇对我说,回族对朝夕相处的汉族等其他民族的处世原则是“不干涉别的民族不同于我们的风俗习惯,见面谈话也不说对方的习惯”,这是尊重他族习惯(比如汉族吃猪肉)的一种宽容。吴忠是个回汉杂居但回族人口较多的城市,按常理很可能是回族人多势众,人少的汉族要悄悄地遵守回族的各种习惯,但实际情况并不如此,汉族人在丧葬时还按传统习惯在街道小区长时间吹喇叭,可回族是喜欢安静的,即使丧葬时也是安静地送葬,回族人很不适应汉族这种习惯,因为老吹喇叭也吵得邻里不得安宁,但阿訇劝回族群众还是不要吭气,要宽容汉族的习惯。

宽容还表现在异族通婚这个比较敏感的问题上。虽然伊斯兰教教规中讲异族通婚是允许的,但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一般还是不愿让自己的子女和外族通婚,尤其是自己民族的女子嫁给汉族等民族时,但回族对此也持宽容的态度。目前在宁夏首府银川,回汉通婚的比例在增加,这是个有统计数字的事实。这当中也有回族女性嫁给汉族的。即便是在宁夏南部山区回族比较集中的地区对回汉通婚也有新认识,比如西吉县兴隆镇的回族干部谈到回汉通婚时也说:“子大不由父嘛!他们信教和找对象由他们自由吧。”通婚到回族信教群众中来的汉族小伙子或姑娘,现在一般要求入教,要尊重和遵守回民的生活习惯和礼仪,至于“洗肠子”的说法,纯属误传。

回族的自觉律己更是有许多典型事例列举不完。他们从伊斯兰教那里把法律规则信仰化,自觉按照《古兰经》中规定的道德规范行善去恶,甚至不需要现代人管理和监督,因为他们相信《古兰经》上所讲的“真主确是监视你们的”(4∶1),真主无处不在。比如,笔者亲眼见到吴忠的回族妇女,她把马路中间的石头自觉地捡起来扔到垃圾坑里。据她女儿说,妈妈几十年如一日总是这么做。她这么自觉做好事,正如毛泽东主席过去曾说的,“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这位回族妇女一辈子做好事,来自她对教义的忠诚,她把伊斯兰教规定的法律信仰化了,这就成为一种自觉律己的行为。

再有,回族人有悠久的“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历史传统,今天的回族牢记关于邻居出门,你不照顾是犯罪的圣训,仍然非常重视邻里关系。宁夏吴忠的回族住的单元对门是汉族,他们和汉族处得跟亲戚甚至像自己家人一样。邻居出门后,他们自觉自愿地为邻居照看。与回族当邻居,绝不会出现自己家人外出,小偷开车把家里东西拉走都没人问的奇怪现象。

这些宽人律己的道德风范是自觉自愿的,用回族人自己的话说是犯罪可逃脱法律,但逃脱不了来世的惩罚。他们认为像集贸市场上缺斤少两、坑蒙拐骗等行为是真主要惩罚的一种罪恶。所以回族犯罪率很低,宽人律己、自觉行善去恶的事情很多,这些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会起着很重要的积极作用。

(六)回族人无私“散给”、助人为乐的精神境界

中国56个民族都是勤劳勇敢、爱好和平、崇尚给予的民族,但其中回族的“乐善好施”,尤其是无私“散给”的举动,则是其中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