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纳家户回族文化产业开发研究
19051500000018

第18章 纳家户文化资源禀赋(4)

CK人事记述

纳家户纳姓回族是纳速剌丁的后裔。确切一点说,今天纳家户人是纳速剌丁六子哈辛的后人。哈辛定居宁夏,最初在今天银川市的老城区内,以后随着人口繁衍等各种因素,逐渐向外迁徙,并形成了纳家户这个新的居住村落。纳家户村原本只有一个纳姓,在近一二百年间,容纳了一些迁移来的和并入的外姓户,形成了目前一个以纳姓户为主体,集马、王、丁、李、沈、杨、谢、吕、雷、张、罗、刘、郭、吴、勉、陈、周、曹、倪、拜、赵、卜、苏、阎、许、尤、訾、兰等40多个姓氏组成的村庄群落。2011年,纳家户区域内总人口4723人,其中回族4601人,占总人口的97.42%;人口户数为1474户,纳姓为全村第一大姓,占总户数的60.24%。

纳氏家族在历史上出现过影响深远的社会历史、宗教名人等。终元之世,赛典赤·赡思丁家族人物累代簪缨,元代贡师泰即有“子孙亦建侯专阃,布满中外”的赞语。《赛典赤家谱》所列该家族元代人物有“八王七相四公五侯五帅”。元代以后,赛典赤家族也多有功名显赫的人物和回族经学大师出现,如明清时期的郑和、赛哈只、杨应奎、马注、马德新等。这成为纳家户回族历史文化的深厚人文底蕴。

近代,纳家户也出现了很多有作为的人物。如,纳家户村的朝觐第一人纳彦景(1891~1963年)、最早参加红军的王永生(1916~1988年)、最早攻读外语研究生的纳长麟(1923~1976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有在教育战线上成绩杰出的纳洪林(1950~2009年);改革开放以来,为纳家户清真寺的经堂教育和回族穆斯林内部的和睦团结作出贡献的纳占祥(1933年生)阿訇,以及在银川市、永宁县等党政及各行各业辛勤努力工作的一批纳家户回族干部群众,都为地方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当地还涌现了一批民营企业家,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自明嘉靖初年建寺,历任教长有建寺初期的呵比部,清同治年间是白达乌德、清光绪年间王三哈吉、民国初期是耿太爷。此后有耿二爷(1921~1940年)、街州王爷(1931~1937年)、马牙三(1938~1943年)、丁万科(1944~1949年)、纳长胜(1949~1952年)、马华(1953~1964年)、耿长久(1979~1986年)、马金库(1986~1993年)、纳彦军(1993~1994年)、马国仁(1995~1996年)、王珍(1996~1998年)、纳占祥(1998~2003年)、马宗贤(2003~2005年)、纳红均(2005~2007年)、纳学保(2007~2010年)、纳学军(2010~ )。

此外,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和外国元首、国际知名人士都先后莅临纳家户清真寺参观、考察和访问,为纳家户回族的历史文化增添了名人文化的时代内容和文化含量。

第三节纳家户回族文化资源评价

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和核心要素是文化资源。对文化资源进行客观、实事求是的统计评价,有利于明确其资源价值,指出资源开发、产业开发的方向。

一般而言,文化资源是指凝结了人类劳动成果精华和丰富思维活动的物质、精神的产品或活动,文化资源具有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属性。从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的理论来讲,所有资源都有进行市场化运作的可能,但从资源评价方面看,一些学者认为,某些文化资源具有不可度量性;也有些研究认为,文化资源均可以度量。在实际操作中,有些文化资源在评价中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曲解,可以不予评价,但这些文化资源仍然可以被开发利用,只是需要注意方法。

一、资源类型及数量

将纳家户实地调查的结果与前文回族文化资源的类型进行比对,得到纳家户回族文化资源类型数量以及在全国回族文化资源中的比重。

纳家户回族文化资源与全国回族文化资源在主类上数量一致,亚类占全部数量的79.86%,说明纳家户回族文化资源是具有代表性的。但类型数量只是对文化资源存量的说明,并不能说明其品质,因此,有必要对纳家户回族文化资源的品质作出评价。

二、资源评价

对于文化资源的评价,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作过研究,如云南县域文化资源的评价,山西省文化资源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其他一些评价指标体系。这对于回族文化资源的评价有借鉴意义。文化资源的评价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目前还没有一个现实和成熟的标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测量方法只要得出大致相似的、符合实际的结论,就可以认为是合理的。

纳家户文化产业开发的最终目标是将所设计的文化产业与文化旅游业结合起来。因此,对于纳家户文化资源的评价,首先遴选专家对纳家户回族文化资源亚类的重要性进行评价,其次是采用《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进行模拟评价。需要说明的是,纳家户作为回族聚居区,各民族和睦相处,制度文化及精神文化中的部分从CA到CF及CG等,也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但考虑各方面因素,在进行资源单体评价时,对这类文化资源不予评价,但在具体的开发中仍可进行开发利用。

(一)纳家户回族文化资源重要性的专家评价

根据纳家户村的资源赋存状况,通过专家对纳家户村回族文化资源类型进行评价,确定纳家户回族文化资源类型的重要性排序及分等定级。评价时所选择的专家,有回族学的学者,有宁夏党政部门的实际工作者,还有纳家户村部分企业家和基层工作者(具体名单见第四章末附录)。他们都对回族文化资源的总体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和体验,同时也熟悉纳家户的情况。在评价过程中,我们特意强调:纳家户回族文化资源评价的参照是全国回族文化资源;对纳家户回族文化资源的评价只建立在与全国回族文化资源比较的基础上,而不是其他民族的文化。这一原则也贯穿于对纳家户文化资源开发的评价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