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博物馆采用实物收藏、图版、场景描绘、模型制作、艺术复原等多种手法,表现各个展示主题。从藏品看,收集了一批回族文物,包括玻璃器、陶瓷器、金属器物、香料、药材、古钱币、丝绸、茶叶、《古兰经》抄本、经字画以及其他书法绘画作品等。有些藏品是比较罕见的,如镌刻有阿拉伯文的钧窑、临汝窑、哥窑瓷器,郑和下西洋带回的犀牛角,由大明内府组织工匠镌刻的莲纹如意杯等,还有已故著名史学大师、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白寿彝和已故著名回族政治学家、法学家、教育家王惠岩的近250件遗物,包括手稿、著述、出版物等。
从中国回族博物馆的内容设置及运营状况看,其本身以展示为主,大多数专业性服务是非赢利的,如展示解说、研究、收藏;一些是可以赢利的项目,如产品开发、教育出版,但目前尚未得到开发。
博览馆的服务内容及其相关性质如下表。
注:符号表示性质类型:A-专业,B-主业,C-赢利。数码表示性质等级:0-无,*-弱,**-一般,***-强。
可见,此类博物馆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刺激旅游业等下游产业的发展。在英国,有2500多所博物馆和画廊免费向公众开放,如位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和位于爱丁堡的苏格兰国家肖像馆,收藏有极为丰富的艺术品、历史资料和科学文物以及各类有价值的藏品,每年吸引世界上亿人来观赏,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总之,博物馆与旅游、交通运输等产业的关联性很强。
未来纳家户回族文化博览业的发展,可以依托目前中国回族博物馆的优势向深度推进:
一是依托回族博物馆遗存文化的展示、展览,带动文物博览业的发展。比如中国文物国际博览会(北京),始创于2007年,每两年举办一届,包含了顶级文物展览、高端收藏论坛、企业VIP专场等多项活动,还举行文物、艺术品展销。据北京市文物局市场管理处有关人员介绍,近几届文物博览会展品包括中国古代书画、瓷器、漆器、玉器、珐琅器、古董家具等,参展文物总价值高达数十亿元,来自海外的一些收藏家也携藏品组团参展。中国文物国际博览会的举办,不仅获得了好的经济效益,还取得了好的社会效益,国内外文物收藏界一致认为,中国内地终于拥有了一个国际性的文物收藏、展示、交流平台。
二是充分发挥博物馆研究、教育、培训功能,促进回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博物馆的职能在于保护、利用、传承文化遗产。在利用方面,博物馆为文化创意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通过培养回族文物方面的学者、专家,深入研究和了解文物的造型、制作工艺等,为回族文化产品制造业提供创意元素。以2010年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为例,会上接待了来自海内外政府、学术界、产业界、金融投资业、高校科研机构及关注文化创意产业的各界群众43万人次,其中很多人的初衷是找到创意的灵感。
三是举办回族文化产品的各类专业化、行业化博览会。目前,综合性博览会逐渐减少,专业性博览会大量增加,成为当今会展业的主流。德国是世界博览业最发达的国家,是世界博览业的霸主,博览业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都不像在德国这样重要(德国部门专业展会详见本节附录)。德国占了世界博览会市场的20%;按营业额排序,世界十大知名展览公司中有6个在德国;全球约150个最重要的国际性、专业性的贸易博览会,约三分之二在德国举办。时至今日,综合性的博览会已日趋减少,大部分是行业性、专业化的博览会,比如汉诺威工业展览会是大门类的综合性展览,现今已基本细化为机器人、灯具、仪器仪表、铸件等专业性展览会。德国每年举办140多个专业会展,基本涵盖了所有工业产品和服务行业,特别是主题会展成为推介和提升新理念、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最有效的手段。企业家们通过会展,将展示结果作为革新技术、升级产品、拓展市场的重要依据:一方面大力推介和展示传统优势产品和最新科技产品,巩固和占领市场高地;另一方面注重瞄准科技发展前沿,消化和吸收他人技术成果,调整企业发展方向,提升产品竞争力。
“会展业是具有开放性、公众参与性,以高新科技产品、文化和艺术品展示和人文与经济信息交流为基本内涵,按照市场经济机制运作的各类展览和会议的文化服务业。主要分为展览和开放性会议。”举办这类展会,提供一个品牌展示的平台、信息交流的平台和产业升级的平台,能促使经营者掌握产品动态,以便博采众长,相互借鉴,了解市场需求,把握市场发展趋势。
回族文化博览业目前正在起步,专业化、行业化的发展势在必行。举凡古玩收藏、艺术品、服饰、雕刻、家具、手工艺品、茶叶茶具、瓷器、书画(包括阿拉伯文书法)、民间藏珍等,无一不可以作为专业博览会的主题。2011年8月,由宁夏回族自治区轻纺工业局、民族事务委员会、妇女联合会、伊斯兰教协会联合举办的“宁夏回族头饰宣传推广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无形文化遗产如民俗、民情,也可以开展村寨博物馆式的开发方式保护、展览。20世纪80年代贵州省先后在苗、侗、布依、仡佬、土家等民族村寨,建立一批露天民族村寨博物馆。从1998年开始,云南省开展“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把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民族文化资源保护、民间文化产业开发与环境改善、经济发展协调起来,在腾冲县和顺乡、景洪市基诺乡巴卡小寨、石林县北大乡月湖村等进行试点。到2001年,又组织专家初选了30个村寨作为“民族文化生态村示范点”。民族村寨博物馆对于传承、保护当地民族文化资源,也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纳家户是一个典型的回族村落。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征地拆迁,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得到改变,我们在前一章中提出,应该将纳家户文化生态的保护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其中,恢复原有的“纳家寨”(或“纳家牐”“纳家闸”),实现原居民文化形态保护、回族民俗以及商贸、旅游一体化,是可以考虑的一种开发式保护方式。
第六节文化旅游业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人类的消费重点将从产品和服务向体验转移,这是人类发展的一种自然境界。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写道:“服务业最终还是会超过制造业的,体验生产也会超过服务业。”《体验经济》的作者约瑟夫·派恩二世和詹姆斯·吉尔摩认为,“体验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的人类经济发展的第四个阶段。它追求的最大特征就是消费和生产的个性化——所谓体验,就是指人们用一种从本质上说很个人化的方式来度过一段时间,并自从中获得一系列可记忆事件,进而就成为一种体验”。在体验经济时代,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以及消费需求的结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具体表现在:
从消费结构看,情感需求的比重增加。消费者在注重产品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情感的愉悦与满足。新技术的应用是社会生活改变的范围,也是情感需求改变的范围,甚至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购买商品的目的不再是出于生活必需的要求,而是出于满足一种情感上的渴求,或者是追求某种特定产品与自我理想道德概念的吻合。人们更关注产品与自己关系的密切程度,偏好那些能与自我心理需求引起共鸣的感性商品。
从消费内容看,大众化的标准产品日渐失势,对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追求那些能够促成自己个性化形象形成、彰显自己与众不同的服务或产品。同时,消费者在接受产品或服务时的“非从众”心理日益增强,相信自己的判断,相信自己的感觉日益明显。
从价值目标看,消费者从注重产品本身转移到注重接受产品时的感受。现代人消费似乎不仅仅关注得到怎样的产品,而是更加关注在哪里、如何得到这一产品。或者说,现代人不再只重视结果,而是更重视过程。另外,请消费者参与的、互动的服务日益受到欢迎。
从接受产品的方式看,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企业的诱导和操纵,而是主动参与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消费者越来越希望和企业在一起,按照消费者新的生活意识和消费需求开发能使他们产生共鸣的“生活共感型”产品,开拓反应消费者创造新的生活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生活共同型”市场。在这一过程中,消费者将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主动地参与产品(包括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设计、制造和再加工。通过创造性消费来体现独特个性、自身价值,获得更大的成就感、满足感。
消费者的公益意识不断增强,希望自己通过消费“绿色产品”,体现自己的环保意识,成为“绿色消费者”。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满足,消费者对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越来越关心,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珍惜自己的生存环境,反对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和使用,追求永续消费。人们愿意为保护环境出钱出力,同时,改变消费习惯以利于环保的进行。
近年来,中国居民大众休闲娱乐意识逐渐增强,旅游者从传统的观光型旅游正在向着体验和度假旅游转变,在旅游体验和创意经济的发展下,旅游者需求层次的提升、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旅游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等宏观和微观环境的变化,更加促进了旅游产业与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无论从需求市场来看,还是从供给市场来看,旅游市场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迪士尼乐园在全球创造的奇迹值得借鉴和学习。华特尔·迪士尼曾在美国好莱坞享有盛誉,在创作多部卡通电影、成功塑造“米奇老鼠”“白雪公主”等许多卡通角色后,在加利福尼亚的洛杉矶创办了全球第一个迪士尼乐园。20世纪50年代,迪士尼乐园的问世开创了世界上主题公园建设的先例,成为一个全新的娱乐概念。20世纪60年代佛州迪士尼主题公园的成功开发和经营,更为世人所称道,成为世界主题公园学习的榜样。其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迪士尼的主旨——生产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