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学者迈克郎(McClung)根据抽样,获得潜在游客对主题公园总体特征、园内景点的描述及其潜在游客自身的偏好数据资料。迈克郎对影响人们造访主题公园的因素、主题公园的等级、景区的等级做了分析,这对我们发展回族文化旅游业是有重要参考意义的。
未来增长最快的景区类型包括:能给游客提供参与机会的景区,游客既是旁观者也是参与者;更注重健康,包括身体和精神上的,以及融合锻炼和健康饮食的景区;工作场所,包括手工艺作坊、农产和工业生产地;休闲购物,包括工厂购物、服装设计店和市场;虚拟景区,游客在虚拟环境得到独特体验;有利于游客增长见识的景区;为那些感到只有有限时间的人提供深度体验的场所。同时,景区拥有让游客长时间逗留的住宿条件,并且这些住宿设施也应该根据景区的主题来设计,成为景区的有益补充。
文化旅游是一种全新的、知识含量高的旅游形式。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1世纪内原来市场份额较大的自然风光旅游产品增长率将呈下降趋势,而文化旅游产品则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体验经济强调经营者去发掘旅游者潜在的心理需求,通过满足旅游者的期待性体验、创造“惊喜”而令他们产生难忘的回忆。设计旅游产品,找准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因子,把握最易让人感动的关键,让旅游者感受到高峰体验,这样的产品自然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从上述的三个表的内容和未来增长最快的旅游景区的类型看,纳家户文化旅游业的开发,最终应体现在游客对文化的体验和理解上,让游客在参与中增长知识,增加对回族伊斯兰文化的理解,实现民族间的包容与理解。对于纳家户居民而言,在参与旅游业的发展中,更多地认识、保护与传承自己的文化,并获得实际的经济利益。
在纳家户回族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方面,我们提出以下构想:
第一,文化养生旅游产品。
21世纪,追求健康、长寿逐渐成为中国人生活的主题。养生,就是通过调养人的衣食住行,优化人类生存环境,达到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养生旅游的悄然到来,带动了养生旅游产业的发展。养生旅游是一种旅游方式,它将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内容与旅游结合起来,既可以使旅游者修身养性,增强旅游者的身体素质,又可以满足人们对于养生的需要和旅游方式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还有利于普及养生文化,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以伊斯兰为内核的回族文化,是世界伊斯兰文化和中国文化两种先进文化的凝聚。其孕育和发展的过程是不断摄取两种文化之精华,对其进行整合,从而实现文化超越的过程。养生文化是回族文化的一部分。目前,中国每百万人口拥有百岁以上老人的数量平均为5人,宁夏600多万人口中百岁老人为77位,其中有50位是回族。广阔的养生旅游市场和丰富的回族养生文化,为回族养生旅游产品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回族养生旅游是指以回族养生文化为内核开发的专项旅游活动。纳家户文化养生旅游的开发重点可放在对斋月含义的诠释、礼拜的健身意义和饮食,诸如“八宝茶”的保健功能上。通过游客品茶时传授泡茶的技巧感受回族文化,又在喝茶时诠释回族文化的内涵。从旅游者角度说,这是一种高层次的旅游活动,是旅游活动的一种高级阶段,是现代人利用旅游活动来调节心态、强身健体,从而达到身体和心理的平衡;对旅游开发经营管理者来讲,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先进的旅游开发经营管理思想和理念;对政府部门来讲,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式。
第二,现代科技馆式旅游产品。
主要以回族文化体验为核心。以现代展陈和表现为基点,着力创新,打造一个既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又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科技旅游体验精品。立足于对回族文化深厚内涵的发掘,通过现代化的多媒体演示和互动技术来烘托,将观赏性、趣味性和参与性融为一体,达到对回族伊斯兰文化的全面解读,给旅游者制造娱乐、教育、远离现实苦难和审美的机会,这也正是体验经济的核心目的。整个项目设计过程中,以提高产品的娱乐性、教育性和审美行为导向,增强娱乐性、参与性和文化内涵,让旅游者在景区得到更丰富的体验。可建设的项目很多,诸如:
回族历史 展示回族在中国的形成过程,以其中的著名人物和事件为载体,讲述人物背后的精神世界,其中特别要将宁夏纳姓回族历史人物作为单独的单元来展示。让人们了解回族历史背后博大精深的回族文化,消除彼此之间的文化陌生感和神秘感;让当代回族人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发展,认同自己民族的文化平台,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回族优秀文化。
回族民俗 将回族民俗文化予以现场演绎,通过各类方式予以展现,为后面的游客到民居体验、参与手工艺品制作、观看各类演艺项目作铺垫。
回族的人生理想及价值 将精神文化资源显性化,通过多媒体等方式展示。诸如回族对于生命、钱、财、物的看法,将念、礼、斋、课、朝的宗教意义及其社会意义结合,让游客体验“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精神意义和内心境界;讲述“热爱和平,共同富裕,善待生命,关爱他人”的回族社会意识形态,以及它对于今天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回族所追求的“两世吉庆”理念,既要辛勤耕耘、努力进取,又要躬身践行善功,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等等。
体验类产品开发必须坚持纳家户回族文化资源开发与地域文化相结合的原则,突出宁夏多元文化特点。以黄河文化为例,着重说明黄河在宁夏的演替,以及黄河在宁夏回族繁荣富裕中的重要意义和机制,着重体现母亲河对宁夏的贡献。与此同时,结合地质、地貌学知识,设想一个没有黄河的宁夏的情景。通过二者间的巨大自然环境和生命形象的差异,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影响旅游者的主观感受,使人们对黄河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达到宣传和保护人类生存家园、绿色家园的目的。
第三,参与性产品。
参与性产品是未来旅游市场中最具竞争力的产品。同时,游客参与制作的产品也是重要的旅游商品,参与的过程也是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带动区域内相关产业发展、解决居民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以旅游纪念品为例,发达国家的旅游购物一般都占到旅游总收入的70%以上,是旅游收入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中国每年旅游购物收入最多只能到30%,中国旅游收入主要是门票收入,即所谓“门票经济”。在纳家户回族文化旅游发展中,要将回族手工艺品的展示、制作包括游客参与制作、销售结合起来。让纳家户成为艺术中心、旅游商品制作和销售中心。如,通过挖掘回族传统的手工艺结合现代元素,制造时尚手工艺品,直接销售。针对纳家户市场中的信仰伊斯兰教的游客,可设计包含伊斯兰文化符号用品,在一些用品上雕刻阿拉伯文,释以平安、幸福、吉祥、团圆等含义;针对非穆斯林的消费者,促动游客自己动手,自制养生功夫茶,学会清真食品制作手艺。参与性产品的种类可以汲取回族文化元素,有多样化的设计,诸如回族民间体育、游戏、礼仪等,无一不是可以利用的元素。
第四,演艺类产品。
将演艺与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是一个新兴的业态,近年来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要加强演艺类产品的创作与演出,将纳家户的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及中国回族和中国其他信仰伊斯兰教民族文化予以集中创作,形成类似“印象·刘三姐”“印象·漓江”“唐宫乐舞”等文化品牌,丰富旅游者晚间生活,达到提升消费者对回族文化认识的高度。成功的文艺演出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丰富游客晚间活动,还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丰富了游客经历、提高了旅游体验质量、增加了满意度评价、带动了潜在市场、提高了重游率,增加了农民收入,对区域经济的贡献是非常大的。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已在本章第四节中作了讨论,在此提出,只是强调其与文化旅游业的关联十分密切。
第五,节事旅游产品。
节事旅游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节事”源自英文FSE(Festival &;Special Event),中文译为“节日和特殊节事”,简称“节事”。节事旅游(FSETourism)是指以各种节事活动的举办为主要线索,借助其他非节事类旅游吸引物和旅游设施,以创造或引导独特的消费体验为核心,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期待的现象和服务的总和。在节事旅游中,旅游者不仅具有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双重身份,还是产品的有机组成部分。节事旅游可一次性或重复举办,延续时间较短,能够加强外界对于旅游目的地的认同,增强其吸引力,提高其经济收入。澳大利亚凭借举办“美洲杯”帆船赛这个特殊的节庆活动一跃成为世界最著名的旅游地之一。中国青岛通过“啤酒节”“海洋节”将自己独具特色的“海洋文化”传播出去,成功塑造了作为海洋城市的特色形象。昆明则借助世博会将“万绿之宗,彩云之南”的口号传遍世界各地。节事特别是大型节事的举办,往往会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节事旅游为城市提供了展示自己形象的平台,任何一则广告、任何一次营销活动所取得的成效都难以与其相媲美。现代节事旅游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节事旅游设计要以体验经济为指导。游客从中得到精神启迪,社区居民能够积极参与。居民在节事旅游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节事旅游的开展使当地居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本地节事资源的价值和意义,增强本地居民的地域认同感和荣誉感。2008年北京奥运会就是最好的例证。北京利用举办奥运会这个契机,大力改善环境和基础设施,推广绿色环保理念,教育民众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举办地居民的认同感和荣誉感,使北京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号称“艺术岛”,该岛几乎每天都有节日,有力地调动了当地群众的参与热情,故而使节日魅力无穷。
纳家户文化旅游中节事旅游产品的设计可依据不同资源特征和主题对回族文化予以逐个地展示,不断增加不同主题的小型文化场馆,借助节庆发展平台,招商引资,达到节庆促旅游、旅游促发展的双赢目的。而赛典赤、纳速剌丁、郑和、哈辛这样的历史文化名人,在纳家户的节事旅游中,应该作为大力挖掘和设计的元素。如赛典赤的纪日为农历七月十三日,哈辛的纪日为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这些日子的纪念活动将会成为纳家户回族人民新的纪念性节日并世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