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宁夏公民德行教育大讲堂
19053700000020

第20章 半部论语治天下(3)

孝子事业祖先佑修德过程重次第

《大学》中告诉我们的非常清楚,赚钱是很容易的事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你要注重你的德行,有德就有人,有了人际关系,就有了人脉,“有人此有土”,“土”是我们的销售市场和销售渠道。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人脉,就有了销售市场和销售渠道,有了市场和渠道,你的企业能不发财吗?所以“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是本,财是末。把人做好了才能把事情做好,这就是根本所在。而德之本在于什么?孝道。其实说心里话,今天你的企业能发展起来,今天你的地位比较高,你以为仅仅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吗?你想过没有,在冥冥之中,你的父母、你的祖先、你的列祖列宗有没有在冥冥之中对你的呵护和帮助呢?你今天的地位和财富,跟父母对我们的关心和呵护绝对是分不开的,你希望得到父母和祖宗的护佑、帮助,你要打开孝顺的通道。当我们的心真正和父母相通的时候,父母对你的呵护和关心,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你这里,而父母的父母也会不断地输送到你这里,那加起来就太大了。你真有一颗孝心的话,你找到你的孝心,你能跟父母的心相通,你就能跟天下人父母的心相通。为什么?为全天下人的心都是一颗心,当你跟父母的心相通之后,所有的人都在关心你,都在帮助你,你的事业能不发展起来吗?所以说,关键是一颗孝心。

当你跟所有的人心相通之后,你的心装满了所有的人,装满了全天下的人,你就不再会自私了,你的私心当然就没有了,你的贪心也就没有了,你做人的德行的光芒就会发挥出来,那就是:明并日月,德合天地。所以说,成圣成贤不难,从孝顺父母开始做起。《弟子规》讲:“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所以说,孔老夫子在《论语》当中提醒我们:“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段话非常的重要,他告诉我们做人的根本在哪里。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弟子,为每个人都要活到老学到老,学到老你还学不了。所以国家提倡建设一个终身学习型社会,原就在这里。每个人都要首先把父母孝顺好,跟兄弟姐妹搞好关系,这是做人的最基本的原则。

说话做事要谨慎。该说的说,该做的做,为祸从口出,病从口入。信,就是讲诚信,人也应该是讲诚信的,凡出言,信为先,中国人是言必信,行必果。“泛爱众”只把我们孝敬父母的心、爱护兄长的心推广开来,去爱身边的人,乃至天下的人。“亲仁”亲近有德行的人、高尚的人、有道德素质的人。然后才有余力再去学文。这个告诉我们人生的次第在哪里。人是有智慧的,智慧在哪里?要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知做先后,就知道了大道之理了。

养儿重艺轻培德望子成龙反成虫

我们都爱孩子,要培养孩子孝心,扎下一个德行深厚的根基。我们都希望孩子多才多艺,怎样来学习艺术,孔老夫子《论语》中提醒我们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句话是孔老夫子一生治学的纲领所在,也是我们整个传统文化的纲领所在。我们每个人学习,以学道为根本,立志学道。把心安在道上,但是要以德行为根据,你的心不能离开德行。那怎么去修德呢?是依靠仁,去行仁义来修德。“仁”在五伦关系中,在不同的关系中有不同的体现。“仁”,面对我们的父母表现为孝敬,面对我们的儿女表现为慈爱,面对我们的领导表现为忠诚,面对我们的下属表现为仁爱,面对我们的丈夫表现为遵从,我们男人面对我们的妻子表现为道义,面对我们的朋友表现为诚信。那么艺就是我们的各种才能,我们都希望孩子有很多的才能,多才多艺。而这个多才多艺是为国家和社会多做贡献,最后成道。这就是我们修学文化的一个路径所在。

你希望孩子有一个好的将来,要有一颗孝心,从做人开始做起。我们都希望儿女成龙成凤,但是你要明白,如果你的孩子没有做人的根基的话,他成就越高,损失就越大。

所以我们看到,有一个北大的高才生,通过考试到美国读博士,但是这个孩子有个什么特点?虽然学习非常好,智商非常高,但心胸比较狭隘。他一直是父母的宠儿、老师的宠儿,他就是集所有人的爱于一身的,他心胸比较狭窄,他容不得别人超越他,到美国读博士之后呢,发现导师不像以前那样呵护他,和其他同学一视同仁,他心里就开始失去平衡了。他总感觉导师对他师兄很好,所以两年来他内心的不满、嫉妒、自私一直在酝酿,到博士毕业以后在美国找工作需要导师写推荐信。他奔波了一个多月没有找到工作,这时他的师兄找到一个很好的工作,他的第一个念头是什么呀,一定是导师的推荐信写得好,这两年来他心中积聚的不满、嫉妒、自私在这一瞬间爆发了。美国年满十八岁是可以持枪的,他就开枪打死了导师、师兄、副校长以及其夫人,六死一伤。这个孩子智商很高、学习很好,但是做人有欠缺。他能读到博士毕业,他的父母,我们的国家、老师们付出了多少心血和努力,但是在一瞬间都灰飞烟灭了。所以望子成龙,不如教子做人,至要莫若教子,教子莫若教孝,这才是最根本的。我们的孩子知道怎么去做人,知道怎么去待人接物,将来不管他从事哪个行业,当老师也好、搞企业也好,他都会立于不败之地。虽然是隔行如隔山,但是隔行不隔理呀,这个理就是我们做人。所以要用孝道去教育我们的孩子,让他懂得怎么做人。

父母留财不留德子孙败家无疑问

孝道要怎么教呀,要言传更要身教,光说不练是不行的。现在孩子是非常聪明也是非常敏感的,他看你怎么做。我们做父母的都是儿女人生路上的榜样,他是看着我们背影长大的。你怎么说你怎么做,他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的,尽孝要做给孩子看。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育者,养子使做善也。上行下效才是教,育就是使孩子存善心、做善人、做善事。存哪个善心呢?百善孝为先,先让孩子从有一颗孝心开始,所以教育两大主轴,一个是长善,一个是救失,长养孩子善心、孝心,挽救他的过失。有的时候我们感觉我们很努力了,我们做人也不错,但是孩子就是不改变。所以还是我们做家长的没有做到位,要反求诸己。更可能是什么呢?自己德未修,而感未至,每个人都有一颗心,这颗心都很柔软。你是真做还是假干,别人会看得一清二楚,孩子他更看得清楚。所以真正把孝道做出了,才能让我们的孩子也有一颗孝心。

如果我们不教给孩子孝道,我们即使对他付出再多,哪怕对他就是到了当牛做马的地步,他会真的把你当成牛当成马了,他不会珍惜你的。我们都知道汪军军事件吧?父母供他到日本留学,但是有一天他突然坐飞机回来,在上海浦东机场降落了,下了飞机之后母亲去接他,他却从行李包里拿出刀来捅了母亲十几刀。后来别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的回答很简单:“要钱不给。”父母把一切都给他了,仅仅是一次没把钱及时寄给他,他就一怒之下飞过来捅妈妈十几刀,这样的儿女都是我们教出来的。所以你不教给孩子孝道,第一个受到伤害的就是自己。至要莫若教子,教子莫若教孝。他懂得怎么去做人了,否则白眼狼就是我们自己培养出来的。我们都希望给孩子留一份产业,留一大笔钱,留一栋房子给他,这能真正保佑我们的孩子吗?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说:“遗金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遗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给他一座金山,败家子都会给他败光的。“遗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你给他讲《弟子规》好,《论语》好,但他不见得能读,他不喜欢读,那怎么办呢?“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这是真实能够庇佑我们子孙后代最好的方法。孔老夫子他身前没有给他的子孙后代留下什么钱财,他一生过得也不很宽裕,但是孔老夫子传承了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德积得太深了,他的儿孙到现在还没有享完,庇佑他的子孙两千五百多年,他的儿孙称做衍圣公,积德于子孙。

林则徐也是这样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就是说,我的后辈像我一样为国家建功立业,还需要我留给他钱吗?如果这个孩子还是个有贤德的人,给他一大笔钱就磨损他的志向啦。子孙赶不上我,再给他一笔钱,他已经很愚笨了,他又不知道怎么去花这笔钱,更加重他的过错。所以说,勿以钱财杀子孙呀,这就是智慧呀!所以真正有智慧的父母不是留钱给儿女,而把人做好了,把德行留给我们的儿女,把人生做人的智慧告诉我们的儿女。有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就拼命地捞钱给儿女,你看广东韶关原公安局长叶某会爱孩子?爱之不以其道,反足以害之焉,他特别地爱儿女,他不知怎么算计的,一个人一生需要3000万就可以,这一生的消费。当捞到3000万的时候呀,案发了,进监狱了,可怜天下父母心呀,所以没人不爱自己的儿女呀,但是你会爱孩子吗?如果爱子不以其道,反足以害他了。你以为留的是钱、是福给儿女吗?其实留的是祸、是害。

《易经》告诉我们: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祸及子孙。这是人生的真相,告诉我们,结果他没有真正爱到自己的孩子,自己还锒铛入狱,儿女为他也蒙羞。所以你看,没有智慧的人是一种多么凄惨的人生。我们汉代著名的杨震他从来不接受各种贿赂,为他提拔了一个县令叫王密,为了感恩他的知遇之恩,王密一次弄来十斤黄金敬献给他。他说:“你怎么能这样做呢?我是为你德才兼备才举荐了你。”然后这个王密就说,“今天夜深了,没有人知道,大人就收下了吧!”杨震说:“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你知,我知,天知,地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把东西收回去。”这个王密非常惭愧。为杨震的德行,他们家书房被起名为“四知堂”,即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自己做的事是没有人不知道的。杨震没有把这些金子留给他的儿孙,但是他的儿子、孙子、重孙子都位列三公,被称为太尉。这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段佳话,叫做“一门四太尉”。把德行、把做人的根本告诉了我们。《易经》告诉我们,“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福及子孙。所以说把德行留给我们的孩子,把人生的道理教给我们的孩子,这是庇佑我们子孙后代最好的一种方法。

慈母救子宁舍命咬指喂血也甘心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孝敬我们的父母呢?首先养父母的身,我们做儿女的要把父母的衣食起居照顾好,让他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养父母的身,让他身安。其实我们孝敬父母要有一颗感恩父母的心,为你知恩才能报恩。

可以说你对父母的恩德发掘有多深,那么你对父母的恩德的回报就有多大。父母对我们的付出都是最彻底的,最无私的,乃至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这个图片我经常放,是第五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2008年度最佳新闻图片奖,中国记者邹森荣获得的,题目叫做《母爱——地震》。

地震之后,人们在挖掘废墟时,挖掘出这一对母子的。母亲极力用身子护着自己的女儿,母亲右手拿一双筷子,看到这个图片你会想到什么?地震发生的很突然,母女两人正在吃饭,没法逃出去了,母亲毫不犹豫用自己的身子护住自己的女儿,希望用生命的代价换取女儿活下来,这就是母爱,没有任何犹豫,就是希望女儿活下去,哪怕以命换命她都做的到。

在唐山大地震中也有这样感人的一幕,也是人们在挖掘废墟的时候挖掘出来的一对母子,人们发现母亲已经离开人世,她怀里抱着的一个七八个月的婴儿还活着。人们在分离她的时候发现,这个婴孩嘴里含着妈妈的一个手指,我们仔细看一下发现,妈妈的十个手指都咬破了。所以我们可以想一下,在地震发生之后,没有食物没有水,这里连阳光都没有,当孩子把母亲乳汁吸干之后,依然饿的哇哇大哭,这位年轻的母亲想的是什么?一定是要让我的孩子活下去,没有食物,没有水,什么都没有啦,但是年轻的母亲还有生命还有她的鲜血,所以她就咬开自己的手指,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喝自己的血活下去。第一个手指咬开了,一直咬到第十个手指,母亲受到地震的创击,没有等到救援人员来临,让她的儿子靠喝妈妈手指的血活下来了。

所以你们看父母对我们的爱,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是父母对我们的爱都在每一点滴,每一时刻当中体现着,难道父母只在地震中才爱我们吗?其实每天每时每刻他们都爱着我们,只是我们做儿女的体会到了没有,体会到了多少,这个才是要我们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