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宁夏公民德行教育大讲堂
19053700000022

第22章 半部论语治天下(5)

再比如说我们的身体,我们要保重我们的身体,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这也是尽孝心呀!《论语》中记载,有一次孟武波问孝,孔老夫子就对他讲:父母唯其疾之忧。夫子没有跟他说你怎么尽孝道,而是提醒他说,当你生病的时候父母是多么的担忧呀。我们做父母的都有这种体会,当我们的儿女生病的时候,我们甚至希望自己代替他们去生病,去承受这个痛苦。所以我们好好保重好身体,也是在尽孝心。还有我们好好的工作,不要让父母为我们的工作担忧,也是尽孝心。

婚姻美满靠思过博取夫心敬公婆

我们保证一个婚姻幸福和美满也是尽孝心。我一个朋友夫妻矛盾非常深,一直想离婚,经过两年的矛盾斗争,最后达成协议准备离婚。当把这件事告诉双方父母的时候,才知道双方父母的心无时无刻不在揪着,而我这个朋友两三年来一直受婚姻的困惑,一直是愁眉不展,两年多都不曾笑过了,这人的心该多么纠结。每个人在走进婚姻殿堂之前,两个人要:执子之手,百年好合。为爱走在一起,但是爱为何不能善始善终呢?为我们不知道怎么去经营我们的婚姻,不知道要学习夫妻怎么相处。所以当我的这个女朋友她很痛苦的时候呢,遇到了传统文化《弟子规》。我们在一起去学习怎么孝敬父母?夫妻怎么和睦相处?才看到原来婚姻有问题,是自己没有做到妻子的本分。当她找到自己毛病的时候,找到自己错误的时候,她的心就软了。她开始改变自己,以前老是嫌丈夫不回家,回家吃饭晚归。总是指责丈夫,向丈夫发火,她发现原来是自己没有尽到做妻子的本分。所以,她开始改变,开始细心的照顾自己的丈夫。所以夫妻关系越来越和睦了,她开始会笑了。妈妈看到女儿的变化,就问“:最近你学了什么?怎么会笑了?”女儿笑了说“:我学《弟子规》了,学传统文化了。”她的心就打开了,脸就开始有光泽了,开始红润了。所以你看这个传统文化力量是多么强大。它告诉你人生道理,怎么去经营这个家庭,怎么去经营这个婚姻。你明白了,心就亮了。

但是有一个问题发生,就是我们很多老师,在刚刚学习完《弟子规》后,夫妻关系越来越和睦。但是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还是有矛盾发生,有冲突发生。我们再找原就发现,还是孝道不圆满,对丈夫细心体贴了,丈夫也给她回报了,但她对公公婆婆孝道还是不圆满,她没有像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待自己的公公婆婆,所以丈夫的心还是不那么欢喜。当我们真正孝敬公公婆婆的时候,那丈夫的心该是多么欢喜。为《孝经》讲:“敬其父则子乐。”你孝敬他的父母,丈夫是非常欢喜的,所以说你真正的希望自己婚姻幸福美满,你要从根本下手,还要从孝道开始着手,去孝敬父母。这个父母是很宽泛的,包括我们的公公婆婆,岳父岳母,这样做,你的婚姻才能真正的幸福和美满。

君子九思用于孝父母心思细思量

我们做一个好人、善人,别人都夸你,你的父母也很欢喜。我们都看到高官,虽然他们对父母很孝顺,但是他们违法乱纪,被绳之以法,父母会此感到蒙羞的,他宁可不吃你的,不喝你的,不穿你的,也希望你清清白白的做人,不要让他们脸上蒙羞。所以说孝顺的范围是很宽很广,把我们健康的身体送给父母,把我们的工作成绩送给父母,把我们美满的婚姻送给父母,那就是你的孝心。父母会多么地欢喜,多么地开心!

这些内容在《孝经》里已经告诉我们:“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还有《弟子规》告诉我们:“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都说的非常精彩。要及时看到母亲的所思所想,她需要什么,你给予她什么,去安她的心。

《论语·季氏》中讲:“君子有九思:视思明,要看得清楚;听思聪——要听到父母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色思温——温和的脸上,貌思恭——恭敬的容貌,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这些都是我们对待父母的一些方法。还要顺父母心。孝顺孝顺,你孝顺了父母你的人生才会顺。在我们学《弟子规》的时候,我们有时候是为了孝敬而孝敬的,这样就违背了父母的心。我有个朋友,他企业做得很好,发展起来之后,买了一套房子,比自己的还大,给自己的父母住,里边所有的生活用品都备齐了,连筷子、抹布都不少,他欢欢喜喜地把父母接到这个大房子去住,都很高兴,老人也很高兴。他觉得自己尽孝道了,你看我有了钱之后我尽孝道,我的房子还没有父母的房子大,我尽孝心了。但是过一个月,他再去看父母的时候呀,发现里面住的不是父母了,而是姐姐、姐夫和外甥,他就非常不高兴。我把大房子给父母住,怎么他们住进去了呢?就问父母说,“我买房子是给你们住的,怎么给别人住了呢?”父母这话也很难开口,说:“你和你弟弟呀,都住的很好。但是你姐姐他们住的比较小,我们心里不安!老惦记着你姐姐他们,所以我想呀,我还是搬到我的小屋子,让你姐姐和姐夫他们住在这里,这样我心里才踏实。”这时他根本不理解父母的心,他说:“我一气之下,将近一年没有见父母。我这么孝敬他们,他们都不理解我,把房子给别人住。”他不理解。父母看到这样心里也很难过,后来父母没有办法,又搬到这个大房子住了,姐姐他们就搬出去了。但是,父母一直就不高兴。你要顺他的心,你要明白他的心,父母的所思所想你理解了没有?不是我们为尽孝道而尽孝道,为落实《弟子规》而尽孝道,要顺他的心,要让他安心。

还有一个朋友,每次信基督教的妈妈对他说:“主好啊!主爱世人!”他就顶嘴说:“传统文化好!”父亲说:“我什么都不信。”一家人为这个问题弄的不可开交。他为了让他们说传统文化好,他就回家尽孝心,天天买好东西给父母吃。老人家都老了,吃都吃不动了,要么吃不动浪费,要么就送人,老人家看东西浪费就很痛心。他越送东西,父母越难受。有一次对他说:“你这《弟子规》不学也罢了。”后来他觉得不对了,自己做错了。我们不能为了尽孝道而尽孝道。要看到父母的心,他们的需要什么?从那以后,他每次回家就学着做饭。有一次做饭发现抽油烟机有很多油垢,顺手就擦干净了,把灶台也擦了。吃饭的时候母亲还讲主多么好,神多么好,他就默默地听着,也不吭声。吃完饭后主动洗碗,再陪父母聊天。他发现父母的床底有很多灰尘,就拿拖把拖那个灰。他也不再说《弟子规》好了,不再说传统文化好了。而是慢慢地去做,去体会父母的所需所要。将近一个月不到,母亲就笑了说:“嗯!你这个《弟子规》学的有点意思啦,传统文化真的还不错!”所以说你要顺他的心,如果要逆着他去做,那你的《弟子规》学的意义就不大了。

孝养双亲身心志光宗耀祖忠孝全

孔老夫子说:“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父母良好的家风、良好的善心和善愿你有没有学到?你有没有承传下来?真正的孝子要继承父母的善心、善愿。我们要看到父母的愿望是什么,你要去帮他实现,让父母拥有我们这样的儿女而感到欣慰,这叫养父母的志。所以《孝经》讲:如果一个人能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那是孝之终也,这叫光宗耀祖。所以大孝是显亲的,为你一生的成就,让我们知道父母对你良好的教育,这叫光宗耀祖。今天我们看到,对于孟母,孟子的成就我们称他为亚圣,所以到今天“孟母三迁”的故事还在传唱。我们知道岳飞的精忠报国,也就知道了岳母大忠大义,知道了岳母刺字的故事。为我们的成就,让历史记住我们父母的名字,这叫光宗耀祖,这才是真正的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