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宁夏公民德行教育大讲堂
19053700000023

第23章 半部论语治天下(6)

所以有时候我们说,自古以来忠孝不能两全,这句话我们要辩证地看:

当你养父母身的时候,我们对父母尽孝,可能对国家不能尽忠。但是在养父母的心和养父母的志的时候,忠孝是可以两全的。很多父母宁可自己克服种种困难,也希望你为国家尽一份心,尽一份力,为国家做贡献。所以当养父母的心和志的时候,忠孝是可以两全的。

小孝是孝于自己的小家,大孝是孝于整个天下。当你的心拓展到心怀整个天下的百姓、天下父母的时候,你这时候已经是大孝了,为你把整个天下都当成你的大家,所以忠就是大孝。所以我们看到很多领导人,我们的胡锦涛总书记,过年过节不曾跟父母妻儿在一起,你能说他不孝么?温总理的妈妈说:“为国家是最大的孝!“为你的心已经扩展到整个天下、整个国家,所以忠就是大孝。那么养父母的身,养父母的心,养父母的志,是不是可以一次完成呢,我们是不是先养身再养心再养志呢?不是的,这完全可以一次完成的,你看我们著名的大连孝子王希海大哥,他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他从二十几岁照顾成为植物人的父亲,二十六年如一日。父亲是植物人,眼珠子都不会动,话都不能说。但是照顾父亲二十六年如一日,老人临终的时候体重160斤。父亲真是不会说一句话,连一个表情都没有,但是父亲会为这样一个好儿子感到欣慰和自豪的。他也养父母的志了,现在全国都知道大连孝子王希海的故事。所以养父母的身、心、志,是完全可以一次完成的。他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情,他仅仅做到为人子的本分,就已经可以名满天下了。有时候虽然我们工作很成功,但是尽孝道没有尽圆满,那人生也不会是圆满的。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人崔琦,是第七位获得诺贝尔的华裔科学家。1939年出生在中国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肖旗乡范庄村一个农民家庭,十岁以前是没有见过火车的,就在家里放羊、养猪。妈妈爸爸后来在三年自然灾害时去世。

著名记者杨澜采访他时问道:“如果当年你没有离开河南,你今天会是什么样?”崔琦的回答让我非常惊讶:“如果我不出来,三年困难时期我的父母就不会死。”崔琦后悔得流下了眼泪。

在他拼搏奋斗的生涯中,他肯定不止一次地想过他的父母,也想过有一天终于和父母相守在一起。但世事不如人意,蓦然回首,父母已经离他而去。从此,人生无论怎样辉煌,终究无法弥补父母已经不在的遗憾。

杨澜说:“已采访过超过650位全球名人,其中包括美国总统克林顿等,在这些人物中,有人问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谁时,我仍然说是他。”获得诺贝尔奖算不算成功,应该算成功,对许多人都是终生难以企及的。但在亲情和人的伦理面前,相对于人的生命,就不那么重要了。我们的时代是一个鼓励和刺激每个人要去追求成功的时代。但在成功之外,是不是还有些其他的东西,比如人格,是人生更重要的基础和基石。

父母有过须谏诤见志不从劳不怨

人生再成功,但是做人的本分你没有做好也是不圆满的,也是有欠缺的。我们的孔老夫子从来没说到愚忠愚孝。

《孝经》曾经记载,有一次,曾参问孔老夫子:儿子听从父母的话就是孝么?孔老夫子说:这是什么话呀!这是什么话呀!我这里有个很好的故事和大家分享一下。曾参曾经帮他的父亲整理土地,但是他锄地的时候漫不经心,不小心锄掉了好几棵禾苗。父亲非常生气拿起棍子揍他几下,结果下手狠了一些,把曾参打晕了。曾参醒来之后,拿起琴来赶紧唱歌给父亲听,意思是,父亲你放心我没有死,我活得挺好的,让他父母安心。孝不孝啊?孝!但是孔老夫子听了这话非常生气,好几天不见曾参。曾参就很奇怪,为什么呢?我已经够孝啦,他就请教老师。孔老夫子告诫他:“小杖则受,大杖则走。”父母心里不满意,他用小棍打你几下,你就受。用大棍打你,就赶紧跑啊!为什么呢?“今参委身待暴怒,以陷父不义,安得孝乎!”你要理解父母的心。他打你,是要教训你做事情要专心一志,不能三心二意,他的目的不是打死你。他要是打死你了,是不是要偿命的?为你这样,就让父亲做出不仁不义的事情。所以今天父亲拿棒子打你,你又陷你父母于不义了,你是孝么?所以你看孝是要有智慧的,不是愚忠愚孝,不是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做什么就是什么,你要理解父母真正的用心在哪里,这才是真正的孝。

但是劝谏父母的过错时要注意态度。要“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古代的人是很注意劝谏的。很多大臣不仅活着劝谏,死了都要劝!史书当中记载:“生以身谏,死以尸谏。”有个人叫史鱼,在卫灵公执政期间,他多次劝解卫灵公,应该重用德才兼备的蘧伯玉,远离小人弥子瑕。但是卫灵公一直都不听,一直不重用蘧伯玉,而是亲近弥子瑕。所以史鱼在去世前说,不要按大夫的礼仪埋葬我,就把我放在偏房的窗外就行了。为我没有尽臣子的本分,我没有让卫灵公重用蘧伯玉,让他远离小人弥子瑕。后来这个卫灵公来吊唁,一看怎么把史鱼尸体随便放在窗外呢?史鱼的儿子就给他讲了这句话,所以呢卫灵公非常的惭愧,就远离了小人弥子瑕,重用了德才兼备的蘧伯玉。所以孔老夫子非常赞叹他说:“直哉史鱼!“他是太正直了,”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国家有道,像箭一样正直;国家无道,像箭一样正直。

以此劝谏自己的君王。我们做儿女的为文化知识比父母多,那么当父母有过错时候,及时去劝谏,如果不尽这个本分的话,《弟子规》讲道”过不规,道两亏“,父母错了,你不劝谏,你为子的道也亏欠了,所以要劝谏他们。那么《论语·里仁》还记载了:“事父母,几谏。”就是委婉地劝解父母,如果父母不听从,但是你要注意“又敬不违”,要恭敬父母,“见志不从,劳而不怨”,还要不违背事情道理,自己操劳也不埋怨,所以尽孝道养父母的恩,是要智慧的。

古人用才举孝廉现在提干重德行

我们经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有哪“三不孝”呢?

第一不孝“:

阿谀曲从,陷亲不义。”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你不去劝谏,导致父母做出不仁不义事,那是第一不孝。

第二不孝“:

家贫亲老,不为禄仕。”父母年迈了,家里境况还不好,你不去找一份工作,那是第二不孝,就是现在说的啃老族。二三十岁不找工作,让父母揪心。

第三不孝“:

不孝。

不娶无子,绝先祖祀。”没有后代不能去劝谏父母,这是第三但是如果这个人哪怕儿孙成群,但是儿女都不成材,甚至杀害父母危害社会。这样的儿女有还不如没有。所以有了后代要把他培养成才成人,为国家,为社会尽一份贡献,那才是真正的有后。

古人是非常有智慧的,找忠臣在哪里找呢?从孝子中找。汉朝就是举孝廉,对那些办事廉洁孝敬父母的人,一定对国家忠诚。这叫举孝廉,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拔人才的方法。

现在山西省河津市也出台过相应的规定,《局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暂行办法》,干部必须要:孝敬父母,善待配偶,诚实忠信。山东烟台莱州市搞“三德”建设:在家讲孝德,在单位里讲诚德,在社会讲爱德。就是让我们从做人开始。而四川早就已经把尊老敬老作为考核党员、干部的一个主要内容。对党员干部当中,不履行赡养义务,甚至虐待遗弃父母长辈的,一律不予提拔任用。我们想一下,一个领导干部,如果连自己的父母妻儿都不能善待,你怎么指望他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呢,那是不可能的。2010年我发现《人民日报》7月30日有一篇文章,叫做《考核干部家庭道德绝非小题大做》。文章说有的地方将孝敬父母、忠于配偶等纳入干部考核内容,得到了干部群众的广泛赞同和支持,这是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的有益探索,是评价任用干部的一种道德导向。作者仲祖文是“中共中央组织部文章”的谐音。由此我们看到,我们党和国家对党员干部道德建设很重视。

2011年7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提到: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而德的根本在哪里?在于孝道。所以说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历来是我们党坚持的,是任用选拔干部总的原则和基本标准。《论语》中早就说过:“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我们做官从政是靠德行来做的。

如果一个党员干部连妻儿、父母都不能善待,他怎么做一个好官呢?什么叫父母官?我们对待百姓就像父母对待儿女一样爱护他、呵护他。爱是无穷无尽的,那是真正的父母官。

人人忠孝存方寸社会和谐国家强

《大学》告诉我们:要修身、要齐家、要治国平天下。修身从哪里修呢?《百孝篇》说:孝字修身身能端,孝字齐家家能齐,孝字治国国能安。孙中山告诉我们:“国民能够在国内把忠孝讲到极致,国家自然可以昌盛。”我们现在建设一个富强民主的国家,共建和谐社会,要把“忠孝”两个字讲到极致,一定可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半部论语治天下》。哪怕我们把圣贤人的教诲,一句话甚至一个字,做圆满、落实好,都可以功成名就,这个字就是孝字。所以孝,它是爱的原点,是发生爱的根源和动力。我们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发扬孝道是最好的途径。孝道是民族团结、兴旺发达的精神基础,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和凝聚力的核心。从今天开始把我们的孝心找到,孝心是深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把它找到,把它唤醒,让它在爱的环境当中发芽、生根、开花、结果,长出一个德行的大树来,庇佑我们的子孙后代,同时也把我们祖国的优秀文化代代承传。

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