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宁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9054000000011

第11章 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四十一节提高公民文明素质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倡修身律已、尊老爱幼、勤勉做事、踏实做人,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引导人们知荣辱、讲正气、尽义务,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进一步巩固全区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大力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学习型组织,倡导终身学习理念,抓好文化、科技、卫生、法律、信息五下乡。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教育,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

第四十二节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以保障和实现公民基本文化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服务全民为对象,以城乡基层为重点,加快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缩小山川之间、城乡之间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差距。

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宁夏大剧院、红旗文化大厦等一批标志性文化工程,着力改善全区公共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以及社区和乡村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条件,使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基本达到国家标准并实行免费开放。

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农家书屋和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文化大院、流动文化服务、文化广场升级改造等文化惠民工程。到2015年实现全区广播电视户户通目标。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积极组织挖掘、整理、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扶持具有回族特色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加快发展。在传承的基础上推进文化生产和传播创新,加强重要新闻媒体及互联网等新型媒体建设,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传播能力。

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宣传和对外交流,增强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加强城乡群众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第四十三节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

逐步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我区支柱性产业,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深入挖掘回族优秀文化、红色经典文化、丝绸之路文化、大漠黄河生态文化、边塞军旅文化、西夏遗存文化等特色文化。加快建设黄河金岸文化产业带、贺兰山历史文化产业带、六盘山生态文化产业带。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进一步提升文化影响力。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结构调整与资源整合。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建设,大力发展影视制作、出版发行、演艺娱乐、文化会展等产业,积极培育网络、动漫、创意等新兴文化产业。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创作一批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艺术再现回族优秀文化。

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宁夏报业集团、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宁夏影视传媒集团、宁夏演艺集团等大企业,支持发展“专、精、特、新”的中小型文化企业,增强多元化供给能力,满足多元化社会需求,繁荣文化市场。

第四十四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以创新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为重点,整合资源、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完善服务,激发公益性文化活力。

围绕重塑文化市场主体,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培育国有骨干文化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努力提高文化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围绕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劳动人事、收入分配等制度改革,不断增强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效益。

理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所属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企、政事分开,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实现由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转变,更好地履行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积极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企业面向市场融资,提升经营性文化竞争力。建立健全文化产业协会,大力发展文化经纪、文化代理等中介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