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宁夏矿产资源产业布局研究
19054100000010

第10章 地理及经济社会发展概况(3)

农林牧渔业经济获得了全面发展。据《宁夏统家年鉴2010》数据显示:2009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3.5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为146.8亿元,占60.3%;林业总产值为8.4亿元,占3.4%;牧业总产值为70.7亿元,占29.0%;渔业总产值为7.0亿元,占2.9%;服务业总产值为10.6亿元,占4.4%。2009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27.3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为84.2亿元,占60.3%;林业总产值为3.0亿元,占3.4%;牧业总产值为30.5亿元,占29.0%;渔业总产值为2.8亿元,占2.9%;服务业总产值为6.8亿元,占4.4%[26]。同2005—2008年4年相比,第一产业的总产值及增加值逐年提升。2009年,全区耕地面积113.6万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122.7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2.7万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340.7万吨,比2008年粮食总产量329.2万吨增加了3.5%[26]。小麦、水稻、玉米、马铃薯等作物生产逐渐呈现出特色优势。宁夏的自然条件为发展以清真食品为主的畜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宁夏山区有3665万亩可利用的天然草场,是全国十大牧场之一,灌区有大量的粮食和农作物秸秆可以提供丰富的饲草、饲料资源。林业方面,致力于退耕还林草工程,进一步明确了不同区域林业的主导产业。

工业经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橡胶制品、炼油及石油化工、中小化肥、氯碱化工、电石及深加工等传统化工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开发钽、铌、铍等特种稀有金属材料及产品;发展以铝、镁为主的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调整煤炭生产布局,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煤炭工业的发展后劲;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能源化工工业;积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新型防水材料、保温材料、化学建材,宁夏的重工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工业经济呈现出更为明显的重工业格局。与此同时,近年来,宁夏依靠特色农业优势,突出发展“清真”系列的乳制品、肉制品等绿色食品,进一步发展马铃薯加工业、发酵酿造业、水产果菜加工业和粮食加工业,提高特色中药材的精深加工水平,农产品加工水平大幅度提升。造纸、羊绒和亚麻纺织等轻纺产业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第三产业的发展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就业人员的增加、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依托独特的自然景观、历史遗迹、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宁夏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带动了交通运输业、餐饮住宿、商品销售等诸多第三产业的发展。不断改变传统商业经营业态,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百货商店等业态,加快农产品市场、农村消费品市场和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体系的建设,发展现代物流,与此同时,宁夏生活服务业、美容美发业、保健护理业等劳动力吸纳能力强的传统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3)特色产业的发展

优势特色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经济增长点。近年来,宁夏在总结以往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多传统产业的优化改造,充分发挥资源资源优势和民族特色,形成了优势鲜明的特色产业。

通过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新技术的利用,充分挖掘煤炭等矿产资源优势,发展了能源化工产业及新材料产业。充分利用枸杞、葡萄、马铃薯、牛、羊等农业生产优势,发展了具有民族特色食品产业及特色生物医药产业。

2.4.2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1)经济发展形势

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宁夏加快新兴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尤其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后,发展速度大幅提升,工业化主导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投资规模和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显著提高,城镇化进程加快。

1)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经济增长速度持续多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5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值127亿元,第二产业完成值662亿元,第三产业完成值564亿元。比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1204亿元增长了12.4%,远高于当年全国8.7%的增长速度[26]。

2009年地方财政收入111.54亿元,比上年增长17.40%;当年财政支出427.80亿元,比上年增长31.79%[26]。

人均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加快,整体增长趋势与全国一致。2009年,宁夏人均生产总值为21777元,比2008年增长了11.1%,但比当年全国25188元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低3411元[26]。

2)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宁夏产业结构继续优化。2009年,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9.4:48.9:41.7,与上年9.9:50.7:39.5的三次产业比重相比,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达到90.6%[26]。

2009年,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调整为40:26:34[26],与上年45:28:27的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相比,第一、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下降,第三产业人员比重上升。可以看出,宁夏的从业人员中仍有40%的劳动力分布在第一产业。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滞留将影响第一产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城镇化的发展。

3)投资水平进一步提高

投资实现了较快增长。2009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19.1亿元,比上年增长38.7%。其中,基本建设投资694.5亿元,比上年增长34.1%;更新改造投资131.8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609.3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其中,基本建设投资487.1亿元,比上年增长17.5%;更新改造投资46.6亿元,比上年增长17.1%。房地产开发当年完成投资162.7亿元,比上年增长38.4%[26]。随着投融资体制的深化改革,非国有经济增速已成为带动全社会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

4)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收入稳步增加。2009年全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89.1亿元,比上年增长9.8%;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4082元,比上年增长10.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24.70元,12931.53元,比上年增加1093.17元,增长8.5%;农民人均纯收入4048.33元,比上年增收366.93元,增长10.0%。

消费能力大幅提高。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280.00元,比上年增长7.6%,恩格尔系数为33.4%。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347.94元,比上年增长8.2%,恩格尔系数为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