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宁夏矿产资源产业布局研究
19054100000018

第18章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优势与制约因素(4)

矿产勘查开发活动对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决定于生产规模和开采方式等,主要表现为:

(1)植被破坏:露天开采的矿山,需要大面积剥离地表岩土体,使植被遭受破坏;矿山企业开采需要占用大量土地(矿山开发产生的废石渣和尾矿堆放占用土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所占用的土地),矿业开发时,将会砍伐森林、剥离原生表土,破坏天然草场及农田,使植被遭受破坏。

(2)水土流失与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改变:勘查、开采及矿石加工等活动的进行,需要清除大面积的植被,剥离土壤,导致地形地貌变化、水土流失,最终天然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改变,将会破坏动植物包括一些濒危物种的栖息环境和迁移通道。地下开采则会引起地面塌陷,也将引起生态系统的改变。水土流失会使地表土壤被大量冲蚀,土壤变薄,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降低,肥力下降,同时风沙加剧,使土壤的保水能力下降。

(3)水环境污染:矿山开发将会出现大量的采矿和选矿活动,这不但消耗了大量的水资源,还会对附近地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污染,从而波及周边水域、土壤,甚至破坏整个水系,影响生活用水及工农业用水。

(4)土壤污染:矿山开采,特别是露天开采造成大面积的土地破坏,废石及尾矿堆放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有毒物质等(尤其是金属矿山)在降水的淋滤下,渗入土壤,造成土壤污染,农作物、牲畜等受到污染毒害,导致生产力下降。

(5)空气污染:露天开采及地下开采工作面的钻孔、爆破、矿石破碎、矿石及废石的装载运输过程中都会阐述粉尘,废石堆(特别是煤矸石)的氧化和自燃释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废石风化形成的细粒物质和粉尘,堆放的尾矿等,在大风作用下会产生尘暴,造成矿区局部大气污染。

(6)噪声污染:爆破及钻机作业噪声、交通噪声及震动等都会对动植物和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很大影响。

(7)其他污染:道路开拓使物种的天然环境遭受威胁、矿山复垦引入的物种入侵、各种保护区周围的开采活动都有可能造成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的破坏等。

宁夏是一个环境和生态十分脆弱的地区,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更需要我们给予环境和生态百倍地关注,而较多地关注就意味着需要付出比一般地区更多的成本,因而也就成为制约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因素之一。

4.3.4科学技术因素

科学技术在矿产资源开发中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地质调查和找矿勘探过程中,也同样体现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阶段。如选冶技术的进步,矿石工业品位的不断降低使得很大一部分低品位的“废石”变成了矿石,科技开发使一些原来不是矿石的“废石”变成了矿石,技术更新还使一些原来只作低级利用的资源身价倍增,等等。

石膏、硅石矿产是宁夏的优势资源,虽然储量丰富,但是其优级品或纯度较高者相对较少,因而当前利用率很低。如何提高其加工利用的水平,使之真正成为现实有用品,还有待相关应用科技水平的提高。

4.4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前景

4.4.1矿产资源勘查前景

2009年5月13日,国土资源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在银川签署了《合作构建国土资源科学发展新机制、共同促进宁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协议书》(简称“513协议”)。当年,宁夏出台了关于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的《“513协议”总体部署方案》(简称《方案》),《方案》涵盖“十一五末”和“十二五”两个实施阶段,确定了“提高宁东,首攻宁南,加强贺兰山”的地质找矿基本思路。

在地质勘查方面,重点是提高全区煤炭资源保证程度,快速完成固原地区岩盐资源整装勘查评价,重点开展卫宁北山重要找矿远景区的整装勘查,突出贺兰山北段金矿找矿远景区综合勘查评价,开拓南西华山多金属找矿远景区的整装勘查,实施二轮优势非金属矿产资源精细分级调查评价,加强找矿突破关键问题的科技攻关。

在改善和保障民生方面,专项开展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地下水勘查及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宁夏中南部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尽快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保障饮水安全;加大资源枯竭型城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治理力度,开展重要城区工程地质勘查评价和宁夏南部山区地质灾害易发区详细调查。

通过《方案》的实施,中央、自治区、企业、地勘单位多方联动,多元投资,预计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社会投资40多亿元。将对摸清宁夏资源家底,实现重大找矿突破,保障和改善民生起到决定性作用。其中2009—2010年,中央财政和自治区财政预期投入8亿元,快速开展固原地区岩盐资源整装勘查、卫宁北山多金属矿整装勘查、煤炭资源勘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地下水勘查、宁夏中南部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2009年,自治区地勘基金已先期投入2亿元,实施了一批煤炭勘查项目和卫宁北山多金属矿勘查项目,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自“513协议”签署以来,截至2010年底,全自治区共投入资金18.09亿元,部署开展了143个地质项目。其中,矿产勘查项目80个,累计投入资金15.22亿元。通过矿产勘查项目实施,新增了一批煤炭、金矿、电石灰岩、岩盐等宁夏重要矿种的资源储量。

此外,由国家近几年组织开展的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工作,对于像石嘴山市这样的矿业型城市来说,有益于在老矿山周边或深部新发现和查明一批煤炭资源储量,延长矿山的服务年限。

未来宁夏战略性矿产勘查的重点是能源矿产,同时注重铜、铁、优质石膏、优质芒硝矿、优质灰岩、冶镁白云岩等矿种。商业性矿产勘查的重点是鼓励勘查区内优质环保煤、优质石膏、盐硝、冶镁白云岩、优质硅石、优质石灰岩、铜、金等区内重要矿产;鼓励、支持和引导矿山企业在矿区、特别是资源耗竭矿区的周边和深部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增加后备资源,减缓产量递减。

4.4.2矿产资源开发前景

宁夏丰富的煤炭资源以及优势的石膏、硅石、石灰岩和白云岩等非金属资源为本地区矿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宁夏煤炭发展规划,将围绕全区煤炭资源优势,突破一批煤炭液化、煤化工下游产品生产工艺等技术,开发出一批碳基材料新产品,拉长煤炭产业链,大幅提升煤炭产业附加值,促进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使宁夏煤炭资源转化工艺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煤炭资源转化率、煤化工生产制造技术水平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在煤炭生产方面,重点开发和建设宁东国家级大型(煤炭)能源基地,使宁夏的煤炭产能总规模达到12000万吨/年左右,煤矿平均资源综合回收率在70%以上,原煤选洗率在80%以上矿井水、瓦斯、煤矸石等综合利用项目进一步增加,矿区环境明显转好。至2020年,以宁东基地为代表的煤炭化工基地将建设成年产甲醇1200万吨、甲醇制烯烃400万吨、合成油350万吨、醇醚燃料600万吨、焦炭800万吨、聚氯乙烯200万吨、合成天然气50亿立方米、炼油500万吨,年发电2000万千瓦。形成各种煤化工产品和清洁能源产品系列为主干,配套化工及相关装备制造和生态环境保护等产业[51]。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宁夏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得以改善,宁夏优势非金属矿产也逐步进入实际开发利用阶段,以新材料和光伏产业为代表的新型产业得以发展。

目前,全区以冶镁白云岩为主要原料的金属镁生产企业9家,12万吨金属镁的生产能力约占全国镁产能的12%。我区已成为国内外主要的金属镁及镁合金产地,被国家确定为金属镁及煤合金材料产业化基地,产能、产量均排全国第三位。生产管理及技术装备水平在全国同行业居先进水平,国内最先进的双蓄热预热皮江法冶炼镁工艺,已研制成功并投入生产,产品主要供出口。依托本地区丰富的白云岩资源,宁夏的金属镁产业未来将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

多晶硅、单晶硅等光伏材料产业是宁夏大地上升起的又一颗新星。我区多晶硅、单晶硅等光伏材料产业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高纯硅、多晶硅或单晶硅生产的原料依赖于我区丰富的硅石资源。以宁夏发电集团、宁夏阳光硅业有限公司、宁夏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具备太阳能光伏材料生产能力的企业在建设高纯硅、多晶硅或单晶硅项目。这些企业中,有的正在建设,有的已经投产。此外,全区总规模为17.33万千万的14个大型太阳能光伏电站已开工建设。目前,宁夏发电集团太阳能电站、中节能石嘴山太阳能电站等3个电站完成装机2.033万千瓦。2010年全区将建成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项目10万千瓦,2015年将建成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项目60万千瓦,2020年建成200万千瓦[53]。未来光伏材料产业的蓬勃发展,必将为我区硅石资源的开发利用描绘出灿烂的前景。

石灰岩产业和石膏产业属于传统产业,以水泥灰岩为重要原料的水泥工业在我国基础设施和房地产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石膏的用途越来越广泛。譬如,国外建筑用石膏占石膏总量的50%以上,而中国不到15%;纸面石膏板在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达到了人均8.6平方米,日本5.2平方米,英国3.0平方米,中国人均仅占0.04平方米,如此的数据表明,我国的石膏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关于我区石膏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已经列入议事日程,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区的石灰岩产业和石膏产业必将得到很大的发展。

在金属矿产开发前景方面,由于以往本区地质勘查程度较低,金属矿产的开发更多依赖于未来找矿的重大突破,目前仅有规模较小的铁矿、铜矿和金矿发现。除发展传统的冶镁工业以外,充分利用现有科技成果,积极开发低品位的铁、铜和金矿资源可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必要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