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宁夏矿产资源产业布局研究
19054100000019

第19章 矿产资源经济区划(1)

5.1矿产资源经济区的概念及意义

5.1.1经济区的概念及类型

经济区是人类运用科学技术、工程措施,根据社会经济规律,对资源、环境进行利用、改造和建设中形成的,符合经济生产地理分工规律的,以大城市为中心,专门化与综合化相结合的生产地域综合体。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区域,也有人称之为生产地域综合体[55][56]。

一般认为经济区具有客观性、结构性、地域性、功能性、开放性、层次性和可变性等基本特点。作为社会生产地域分工的表现形式,经济区是客观存在的,它反映的是一定区域内经济活动的地域差异,表现为具体的地域单元;经济区以一定的经济中心为区内经济的核心,外围为中间带和边缘带,各部分通过交通、通讯网络连接起来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其内部各要素按照一定的秩序有机组合,构成完整的有机体;经济区占据一定的空间,具有相对合理的地域组成范围,有四周与边界,可表示在地图上,并可度量;经济区包括不同等级和层次,每个上一级经济区是若干个下一级经济区的有机集合,各个层次客观地反映了不同等级的地域经济单元;每个经济区不是封闭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它通过复杂的物质流、信息流、人员流与其他经济区保持密切联系;经济区形成后,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地域分工的演变,经济区经历着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前者表现为地区经济特征的相对稳定,后者导致区域范围和区内经济结构的变化[57][58]。

经济区的形成和发展决定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劳动地域分工的特点和规模,专门化与综合发展结合的程度,并且是由低级向高级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各经济区可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的经济区已建成高度发达的地域生产综合体;而在一些地区,由于社会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地理位置等因素,尚未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地域生产综合体,只能称为“后备经济区”或“正在形成中的经济区”。一个高效能的经济区是内部结构协调发展,当地自然、劳动力资源和经济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生态系统保持良性循环,并和区外保持畅通经济联系的经济实体[59][60]。根据经济区的结构和职能特点,可分为专业性经济区和综合性经济区两类。

专业性经济区是那些具有某种或某些相似或相同的经济特征,但不一定有统一的经济中心,也不一定有紧密的内在联系的经济区域。

综合性经济区是指以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为依托,突破行政区域界限,充分反映市场经济规律和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以及地理自然特点的经济区域。

5.1.2矿产资源经济区的概念及特征

矿产资源经济区是指在矿产资源地域分布的自然属性和矿业经济活动地域分布的社会属性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具有特殊性质的地域生产综合体。

矿产资源经济区属于专业性经济区的一种,区划的对象和经济内容仅包括矿产资源和矿业经济活动。严格地讲,矿产资源经济区和矿产资源经济区划是工业经济区和工业经济区划的细分[61]。因此,矿产资源经济区除具有一般经济区的客观性、结构性、地域性、功能性、开放性、层次性和可变性的特征外,还具有专属性和相关性。

矿产资源经济区形成及发展,受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和成矿规律、矿业经济活动地域分布的影响和制约。矿产资源是在漫长的地质时期中,由一定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利用价值的自然资源。其自然丰度和地域分布特征不受人类主观条件的影响,具有不可更改性。而矿产资源的自然丰度和地域分布特征,又是矿业经济活动地域分布特征形成的前提和基础[62][63][64]。因此,矿产资源区内矿产资源的种类、质量、数量以及分布等特征的不同,往往直接导致各经济区矿业经济活动的状况、水平、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别。

矿产资源经济区,与区域内矿产资源特征及矿业经济活动密切相关。而矿业经济活动地域分布及发展,不仅受到矿产资源的自然属性的制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区域社会经济、人口、环境特点。不仅如此,同一区域内,功能不同的矿产资源经济区之间也相互依存。

矿产资源经济区的形成和发展,专门且严格受矿产资源地域分布和矿业活动地域分布的的影响和制约,矿产资源经济区内矿产资源和矿业经济活动的状况、水平、结构相似,不同矿产资源经济区之间则在矿产资源和矿业经济活动的状况、水平、结构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别。矿产资源经济区的区划旨在揭示矿产资源及矿业活动地域分布的客观状况,促进、保证矿业开发的分工和空间布局的合理性,提高矿业开发的程度、水平、规模和效益[65]。

矿产资源的地域分布特征是客观存在的,是地质历史作用的产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矿产资源的地域分布特征是矿业经济活动地域分布特征形成的前提和基础,矿业经济活动的地域分布特征又必然受到区域和社会经济水平及空间结构的制约和影响[90]。

5.1.3矿产资源经济区划的意义

科学合理的矿产资源经济区划,有利于提高对矿产资源及其矿业经济活动地域分布客观状况的认识;有利于矿业经济活动地域上的合理分工,以及矿业经济活动的规划、组织、指导和协调;有利于矿产资源及其它经济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有利于区域矿产资源及其经济潜力、优势的充分发挥[66][67][68][69][87][88]。

矿产资源经济区划,是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长期规划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国家政府部门为履行管理和保护地质矿产资源,既管理社会又管理自然地职能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决策咨询工作,更是工业,特别是重工业以至整个国民经济产业合理布局和产业、产品结构优化调整最主要的决策依据[89]。

因此,科学合理的矿产资源经济区划是矿产资源产业布局的基础,只有做好矿产资源的经济区划工作,才能更好地做好矿产资源的产业布局。

5.2矿产资源经济区划

区域矿业系统具有层次性,矿产资源经济区划是由多层次组成的统一体系。因此,矿产资源经济区划体系应该由若干层次构成。全国矿产资源经济区划体系分为4个层次,即矿业经济带(Ⅰ级)、大矿产资源经济区(Ⅱ级)、基本矿产资源经济区(Ⅲ级)和基层矿产资源经济区(Ⅳ级)[55]。

基本矿产资源经济区(Ⅲ级)是我国的三级矿产资源经济区,相当于省级矿产资源经济区,一般以我国现行省级行政区划为基础划分,基本符合客观实际,已经或者正在经济建设和经济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基层矿产资源经济区(Ⅳ级)是我国的四级矿产资源经济区,也称为省内矿产资源经济区,本文所要划分的矿产资源经济区就属于这一类,即基层矿产资源经济区。

5.2.1矿产资源经济区划的原则

矿产资源是实现工业化的重要物质基础,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及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在研究和进行矿产资源经济区划时,除了遵循经济区划的一般原则外,还必须认真贯彻以下原则。

(1)成矿客观性原则

矿产资源的自然区划是矿产资源经济区划的基础。在进行矿产资源经济区划时,首先要根据成矿条件的相似性、矿种组合的一致性与配套性、地域分布上的集中性等进行矿产资源的自然区划。

(2)紧密与区域综合经济区相关联原则

区域综合经济区的实质是生产力在区域地域上的分布和综合体。矿产资源经济区的划分同样是从研究已形成的生产力及其布局出发,结合主要矿产资源的自然分布和组合特征,确定可能的产业发展方向,进行不同层次的地域分工。矿产资源的经济区划是以矿产资源的自然存在为前提的,由于矿产资源经济区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需要在区划时分充分考虑其它规划,尤其是区域综合经济区划的成果,使得区域综合经济区与矿产资源经济区相得益彰,便于实施。

(3)工业布局指向性原则

工业布局指向性是指资源、劳动力、交通运输、市场等自然、经济社会因素对于工业发展基点部署和工业企业选点定址的指向作用。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不同阶段,这些指向性因素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在矿业生产阶段,资源指向性是决定性的,矿产分布在哪里,矿山企业就只能在哪里选点定址。而在原材料工业和加工制造业阶段,运输指向、市场指向等往往是决定性的。

(4)发挥优势原则

每个区域都应通过区内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具有区际意义的专业化部门,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区域间则有较为明确的专业化分工,能够各显其长,达到充分发挥各地矿产资源优势的目的。

(5)地区专门化同综合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矿产资源经济区划要有利于矿产资源和其它经济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综合利用,有利于各部门、各行业生产基地、原材料基地、动力基地的科学组织和市场联系,从而达到地区专门化同地区综合发展相结合。地区专门化不等于也不应该是地区单一化、片面化发展。只有既有优势产业、优势产品的专门化生产的主导部门,同时又有围绕优势产业的产前服务、协作配套、产后深加工、资源综合利用等关联部门,才能形成各具特色、互相依存、相互促进的高效率的地区综合体,从而实现地区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6)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遵循“十分珍惜资源、合理利用资源、有效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的最佳结合,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7)政治原则

在经济区划时,必须重视民族因素,尽可能地支援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宁夏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之一,也是国家级贫困地区,民族团结,政治稳定是一项需要充分考虑的重要因素。

由于矿产资源经济区划是一种类型区划,而不是综合经济区划。因此,根据当代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在矿产资源经济区划中还必须认真考虑以下方面。

第一、区域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的相似性、相关性和国土开发整治任务的共同性。这样既有利于形成独具特色的区域经济优势,又有利于国土整治任务的统一部署与实施。

第二、充分利用当前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充分重视经济中心对周围地区的吸引作用。

第三、按照经济联系和打通对外通道的思路,打破行政区划,从各自不同特点出发,规划区域经济。因为经济区不是行政区,它是在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发达的内外部经济联系,并在经济中担负着某种专业化职能(这种职能足以构成该区的特色)的生产地域综合体。

5.2.2矿产资源经济区划

(1)省内综合经济区

省内综合经济区是我国经济区分级系统中的基层经济区,是矿产资源经济区划时需充分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省内综合经济区是基层经济区,是全国经济区划的基础,也是构成省级经济区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其自身又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地域经济单元。根据《中国经济区划》的研究成果,宁夏全区近期可分为三个综合经济区[55]。

1)宁北综合经济区

宁北综合经济区包括石嘴山市惠农区、大武口区和平罗县所辖区域。

本区贺兰山煤田的优质无烟煤、炼焦煤和部分动力煤、丰富的硅石和陶瓷粘土、方便的黄河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和宽广的灌区土地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本区是以能源为主的重工业区,以石嘴山、石炭井、汝箕沟三大煤矿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煤炭、电力、机械、冶金、陶瓷、化工等工业已初具规模,但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综合利用和深度加工水平很低。

本区与内蒙古的乌海市、阿拉善左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等在煤炭、石灰石、食盐、天然碱等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有密切联系,可组成经济技术协作区,建立煤电化运联营集团。

本区农业集约化程度较低,农业生态环境脆弱,农业生产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对粮食、副食品和轻工业原料的需求。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改造盐渍化较重的中低产田,并且逐步开发利用盐碱荒地,适当扩大灌区面积;需要利用土地广和水面多的优势,加快发展畜禽和鱼类养殖业,为城乡提供丰富的副食品。

2)宁中综合经济区

宁中综合经济区包括银川市(兴庆区、金凤区和西夏区)、贺兰县、永宁县、灵武市、吴忠市利通区、红寺堡、青铜峡市、盐池县、中卫市沙坡头区、中宁县和同心县所辖区域。

本区与内蒙、陕西、甘肃毗邻,是自治区内土地、水利、能源和非金属矿产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具有很大的经济优势。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为代表的项目开发建设,对实现宁夏经济腾飞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区北部的银川市及所属县地理位置适中,农业基础雄厚,工业门类较全,是自治区经济文化基础最好的地区。银川市处于西安、兰州、包头三大城市的引力平衡点上,具有经济地理位置的优势。

宁中综合经济区中部工农业尚属发达,是宁夏后备耕地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其中吴忠市、青铜峡市、灵武市是宁夏农业灌溉开发最早的地区,灌排条件好,耕作集约,高产稳产,是宁夏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