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之《猫》
音乐剧《猫》,是英国作曲家安德鲁?洛伊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根据艾略特的诗集创作而成。该剧于1981年5月在伦敦的新伦敦剧院上演,取得了极大地成功。1982年,音乐剧《猫》在纽约百老汇的冬园剧院上演,一发而不可收。到1994年9月28日,《猫》达到了第五千场的演出记录。1997年,《猫》更是冲破纪录成为百老汇历史上最长演不衰的剧目。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连续上演7485场,至2000年9月10日降下帷幕停止演出,创下了一个新的百老汇纪录。至今,《猫》已经成为世界上演出时间最长、演出场次最多的音乐剧。其中剧中歌曲《回忆》成为了一首享誉全世界的脍炙人口的好歌,“回忆竟是如此的温馨,难舍快乐的时光,装点美好的青春,永远铭记那灿烂似朝阳的笑容。”
音乐剧《猫》剧情简介:
第一幕
在一个特殊的夜晚每年一次的杰里科族的猫的家族庆贺会上,每只猫依次向来访的人类解释他们是谁,并且指出猫有三个名字:日常使用的名字、高雅文气的名字和秘密的名字。年轻天真的白猫维克多利亚跳起了独舞“请到杰里科舞会来”作为开场,他们正在等待他们的领袖—英明的老杜特罗内米,今晚由他挑选一只杰里科猫,这只猫将被派到九重天上“获得”新的生命。每一只猫都用歌曲和舞蹈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希望能够被选中成为获得重生的杰里科猫。它们准备了一些节目:群猫表演了一出名叫”波里科狗进行曲下的佩克族与波里科族的可怕的战斗”的戏。猫们穿着敌对派的狗的衣服向对方狂吠。表演被邪恶的麦克维第打断,猫们四散奔逃!老杜特罗内米平息了骚动,“杰里科舞会”如期开始,全体猫们跳舞欢庆。
第二幕
“剧院猫格斯”是一位老演员,曾经与他那个时代的最伟大的演员共事过,他正受着痛风之苦。“铁路猫斯金伯·申克斯”是所有猫的友善大叔。邪恶的麦克维第绑架了老杜特罗内米,麦克维第装成老杜特罗内米,有两只猫认出他来:一只是蒂米特(吓坏了的小猫),一只是最性感的大个子猫鲍巴露瑞娜(无忧无虑的女孩)。麦克维第的恶行使他得到了一个诨名—“犯罪的拿破仑”,麦克维第被揭穿后与曼库斯特拉普及其他的雄猫打了起来,他把电线弄短路使得所有的灯都熄灭了,杰里科猫陷入黑暗之中。兰塔塔格叫来米“斯特腓力先生”,要他施魔法找回领袖。米斯特腓力成功了,灯又亮了。老杜特罗内米决定哪一只杰里科猫将获得重生的时刻到了。此时,格里泽贝拉以“回忆”一曲唱起过去的事情。家族接受了她的回归。她被选为“去九重天”而获新生的猫!
勋伯格之《西贡小姐》
1985年,一张越南孩子的照片引起了克劳德·米歇尔·勋伯格(Claude-Michel Sch?;nberg)(注意与阿诺尔德·勋伯格的区别—Schoenberg,Arnold)创作一部音乐剧的念头。照片上母亲深切的悲哀深深打动了勋伯格:母亲知道,走进候机大厅,她的孩子即可获得新生,而她自己的生命将失去任何意义,但她决心如此。那个越南孩子正准备搭乘飞往美国的飞机,他的从未谋面的父亲是一名前美国军人,而他能在美国提供这孩子较良好的生活环境。这种生离死别的情景不就是《蝴蝶夫人》的现代翻版吗?勋伯格和词作家阿兰·包伯利决心一起把这个故事写成一部音乐剧,当中保留《蝴蝶夫人》的基调,即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两个人的感情纠葛,但故事要放在现代,也可以说是现代悲剧吧,于是便诞生了著名的音乐剧《西贡小姐》。该剧首次公演于英国伦敦西区的皇家歌剧院(特鲁里街)其时为1989年9月20日,并且一共演出4264场,于1999年10月30日才结束。在1991年4月11日该剧亦于美国纽约百老汇歌剧院公演,上演也超过4000场(据称为4092场)。
《西贡小姐》故事梗概
故事发生在1975年西贡的一间夜总会,就在西贡解放的前几天,两个美国军人克里斯和约翰在酒吧喝酒,遇上了越南姑娘金,克里斯被她深深地吸引。金把克里斯带进自己的小屋……半夜里,克里斯望着熟睡的金,克里斯痛恨越南的一切,然而他完完全全为金迷恋,他问上帝为什么他一定要在临走之前才遇到这个人。金醒来之后,克里斯想给她钱,被她回绝了,她告诉他这是她第一次与男人睡觉。克里斯不相信她,金给他讲她的父母是如何去世的。克里斯受了感动,他告诉她她不需要在夜总会卖身,因为他想让她跟他一起生活。两个人疯狂地相爱了,并在第二天举行了婚礼。
时光如箭,转眼到了1978年。西贡(现已经改名为“胡志明市”)人都走到街头,举城欢庆打败美国、越南统一三周年的纪念活动。金在美军撤离时被迫被克里斯留在了越南,她一直生活在贫民窟里,但她依然深深地爱着克里斯,而且坚信他会回来救她出去。与此同时,我们看到克里斯与他的新美国人妻子艾伦(Ellen)躺在一起。艾伦很爱克里斯,但是她很渴望知道一直缠绕他内心的阴影究竟是什么。其实,克里斯在回美国一年以后,找不到金,已经与艾伦结婚了,克里斯也不知道他和金的儿子已经有两岁了。后来,克里斯从越战遗留问题机构了解到了金的消息,就与艾伦一同赶往曼谷去找金和儿子。当金找到艾伦时,艾伦不能接受金和克里斯的儿子谭。克里斯想说服金与谭留在曼谷,由他来赡养,金悲痛欲绝,开枪自杀,最后死在了克里斯的怀里。
[作曲家简介]
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 1948—)
1948年,安德鲁·洛伊·韦伯出生于伦敦的一个音乐世家,其父是伦敦音乐学院的院长,母亲是一位钢琴老师。生长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加之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基因以及独有的过人天赋,很难说韦伯除了音乐之路外还能有什么其他选择。因此,从幼年时代起,韦伯就开始了音乐创作,9岁时便写成第一部音乐剧,韦伯的这一表现令父母大喜过望,于是便着力加以培养,先后入皇家音乐学院,伦敦市政厅音乐与戏剧学院以及牛津大学学习深造,并结识了后来事业上的挚友,合作伙伴,剧作家迪姆·赖斯(Tim Rice 1944年),逐渐对流行音乐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位才华横溢、思智过人的世界级艺术大师,不足五十岁便已写就了十余部成功的音乐歌舞剧作品,20世纪70年代起就开始在百老汇和伦敦上演并且热潮不减。1982年,他有三部作品同时在美国纽约百老汇上演,1988年1月,有三部作品同时在伦敦上演,1991年,韦伯又一次创造了戏剧历史的奇迹,成为第一位同时有6部作品在伦敦上演的戏剧作曲家。代表作:《猫》,《猫》是音乐剧历史上最成功的剧目,曾一度成为音乐剧的代名词。该剧创作于1981年,是在伦敦上演时间最长、美国戏剧史上持续巡回演出时间最长的音乐剧。
1992年,在巴塞罗那奥运会闭幕式上,韦伯专门为此献上了一首《永恒的朋友》,由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卡雷拉斯和女歌唱演员萨拉·布莱曼演唱,又一次让全世界十亿观众领略了这位天才作曲家的魅力所在。
勋伯格(Claude-Michel Sch?nberg,1944—)
克劳德·米歇尔·勋伯格(注意与阿诺尔德·勋伯格的区别—Schoenberg,Arnold)在1944年7月6日出生在法国的瓦讷(Vannes),父母都是匈牙利人。早年的勋伯格酷爱音乐,但未能进入专业音乐学校学习的他,靠着聪颖的天资和敏锐的乐感,在酒吧、歌舞厅里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流行音乐基本功,掌握了一般听众的欣赏习惯和音乐口味。他是以歌手开始其音乐生涯的。先后做过歌手、录音师、演员、流行歌曲和音乐剧作曲家,经常和词作家阿兰·包伯利合作。写过多部法国音乐剧,1973年创作了法国的第一部摇滚歌剧《路易十六》(Louis XVI)并在剧中担任角色。1974年他作词作曲的歌曲《第一步》(Le Premier Pas)成为当年排行第一的最热门歌曲,其销量达一百万张。随后勋伯格为自己专门制作了一张专辑,自己亲自演唱。1978年以后他将其注意力转移到了音乐剧的创作上并与阿兰·包伯利紧密合作。1989年,他和包伯利合作的音乐剧《西贡小姐》(Miss Saigon)在伦敦引起轰动,随后进入百老汇,票房屡创新高,到1991年演出收入达两千四百万。该剧荣获十次托尼奖(Tony awards),包括最佳音乐和最佳原著。进入21世纪以后勋伯格仍孜孜不倦地创作,且屡有佳作。
四、中国地方戏曲、说唱音乐
(一)地方戏曲
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包括了剧本文学、表演、音乐、舞蹈和舞台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且极富地方民族特色。歌剧、舞剧等也是综合艺术,但和戏曲不同,歌剧以音乐歌唱为主,舞剧以舞蹈为主,它们的表现手段相对比较单纯,单一。而戏曲表演则综合了“唱、念、做、打(舞)”四种艺术手段。这种独特的表演形式是由于吸收了汉唐以来的歌舞、百戏、说唱、武术、绘画、雕塑以及民间的杂耍等各种艺术形式发展起来的,因此,很有群众基础。近几百年来戏曲在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戏曲和其他综合艺术一样,在塑造形象、刻画人物性格和表达剧情的开展等方面,是通过各种表现手段来共同完成的,因此,各种表现手段既各展所长又相互制约,各种表现手段在塑造形象的过程中,各有特殊作用,不可轻估。
音乐在戏曲艺术中主要是起到抒发人物内心情绪和调节、统一舞台节奏,它也是综合了古代的词曲音乐(如“唐宋词调”),歌舞音乐(如“唐宋大曲”、“转踏”等)、说唱音乐(如“鼓子词”等),以及民间歌曲发展而成。例如早期的南戏和杂剧的音乐,一方面采取了民间的歌舞音乐为素材,另一方面又继承和吸收了“唐宋词调”。有如昆山腔和弋阳腔的曲牌,有很多是从民歌发展而成的。我国戏曲剧种十分丰富,举不完全统计,有四百多种。众多的剧种按音乐的体制,可分为“曲牌联套体”和“板式变化体”两类。
板式变化体唱腔的特点,是以一个曲调为基础,通过拍子、节奏、速度和曲调的扩展、紧缩、模仿等变化发展,而演化成一系列的板式。这些板式中拍子、节奏、速度的变化实际上是现实生活在戏曲音乐语言中的高度概括。比如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复杂的内心情绪,就要求用迂回曲折、婉转舒缓的曲调来抒发,因而在板式变化体唱腔中就将可塑性较大的基本曲调(例如京剧的原板、豫剧的二八板、河北梆子的二六板、滇剧梆子腔的二流等)加以装饰扩展,丰富了它的歌唱性,并把唱腔速度放慢,而创造了善于描绘人物内心世界的“慢板”,类似西方歌剧中的咏叹调(Aria)。又如当人们心情焦急、紧张、愤慨或与对方争辩时,语言是非常急促的,声调变化虽不大,但脉搏跳动剧烈,这种生活节奏在板式变化体唱腔中就被提炼成节奏明快、带有朗诵性质的“快板”,类似西方歌剧中的宣叙调(recitative)。再如拍子自由的散板类唱腔,则是来自人们由于激动不安、心潮翻滚的情绪而产生的多变的生活节奏。曲牌联套体唱腔的特点,就是全剧有若干具有独立性的曲牌组合而成。
一般情况下,戏曲音乐由念白、唱腔和器乐伴奏三部分构成。
1.念白
念白有四种:第一种是“散白”。散白的特点,是近似生活语言,但有些艺术加工,较之日常说话更为夸张。例如京剧中的京白,昆剧中的苏白以及其他地方剧种的方言白,都属于这一类。第二种是“韵白”。韵白的特点,是对生活语言进行了更为复杂的艺术加工,比散白更为夸张。因而,它距离生活语言较远,而更具歌唱性。但韵白和唱腔又有所区别。唱腔的曲调的曲调有固定音调,而韵白没有固定音调。第三种是“数板”。数板的特点,是强调语言的节奏性,把相对自由的语言纳入固定的拍子(常见的是2/4或1/4和规整的节奏型种)。还有一种是“引子”。引子不是纯粹的念白。它是念和歌唱的混合体。所以,引子也可以列入唱腔的一部分。
2.唱腔
唱腔是戏曲音乐表现的主要手段和基础,具有抒情性、叙述性、戏剧性三方面特性,能够表现复杂的戏剧场面和情节,同时也刻画人物形象和细致的心理活动及思想感情。唱腔是决定一个剧种风格特点的主要因素。戏剧唱腔的演唱有行当的划分。不同的剧种对不同的行当在音乐的基本表现上有不同的要求,如京剧的行当有:生(老生、武生、小生),旦(青衣、花旦、武旦等、),净(铜锤花脸、架子花脸、武净),丑(文丑、武丑、方巾丑)之分。这些行当的划分是以其角色的性别、社会身份、性格等为依据的,在演唱特征上有不同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