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板诵类
指以板类乐器击节,以半说半唱或似说似唱的音调有节奏地说唱故事的曲种。主要有北方的快板、快书;四川的金钱板;湖北的三才板等。用当地方言演唱,音乐性不强。但其竹板击打的声音形成清脆独特的音响效果,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生活气息。
京韵大鼓《丑末寅初》
京韵大鼓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形成于京津两地。河南木板大鼓传入天津、北京后,刘宝全改以北京的语音声调来吐字发音,吸收石韵书、马头调和京剧的一些唱法,创制新腔,专唱短篇曲目,称京韵大鼓。京韵大鼓唱词的基本句式是七字句,有的加入了嵌字、衬字及垛句。每篇唱词约一百四五十句左右。用韵以北京十三辙为准,一个唱段大都一韵到底。京韵大鼓的唱腔,经过刘宝全和弦师韩永禄、白凤岩、韩德福等人的革新创造而丰富多彩。基本唱腔包括〔慢板〕和〔紧慢板〕。京韵大鼓是唱中有说,说中有唱,所以韵白(包括在板眼节奏之内的韵白和没有板眼节奏的韵白)在演唱中也有重要的位置。韵白讲究语气韵味,要半说半唱,与唱腔自然衔接。京韵大鼓的表演形式是一人站唱。演员自击鼓板掌握节奏;主要伴奏一般为三人,所操乐器为大三弦、四胡、琵琶,有时佐以低胡。
《丑末寅初》是京韵大鼓的传统曲目,属于写景抒情短篇。写古人在清晨四时前后的生活情景。这个段子共有九个小段。第一至第三小段,写黎明前后的自然风景:晨星闪烁,明月西坠,金鸡报晓。第四至第九段,每段描述了各种人的生活情景:渔夫、农夫、樵夫、学生、女子、牧童。这个段子虽然没有大的情绪变化,但在第九小段“吹得自在逍遥”得“遥”字后面的长拖腔,曲折绮丽,富有田园风味。
四川清音《布谷鸟儿咕咕叫》
四川清音原名“唱月琴”,又叫“唱琵琶”,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清朝中叶在四川各地已广为流传。但清音之名则是从1930年成立“清音歌曲改进会”以后才确定的。清朝光绪(1898-1908)年间在宜宾、泸州两地颇为流行,也可以说宜宾、泸州两地是清音的发源地。当时有两句打油诗说明了这一盛况:“大街小巷唱月琴,茶楼旅店客盈门”。直至上世纪20年代初,在重庆、成都等地演出的艺人还都挂牌以“叙、泸名角”自誉。四川清音的演出内容,大多是民间传说和爱情故事,这也是清音的特长。清音最初以清唱方式沿街卖唱,进入茶楼后,才加了月琴伴奏。到20世纪30年代初由月琴改为琵琶伴奏,后来又加上了二胡、高胡、三弦、扬琴乃至笙、箫、管、笛以及小型的打击乐器。过去清音的演出,以女演员为主,男演员为辅,三人或五人分角座唱,自奏乐器,称之为“海湖班”。现在大多是女演员一人站唱,自击檀木板和楠竹鼓,左手执板,右手握签点鼓,并根据情节,辅以适当的身段。有时候也可用男女声对唱。《布谷鸟儿咕咕叫》这个作品对春耕、农作进行了形象、精彩地描述,其中的“哈哈腔”特点十分突出,唱段脍炙人口,影响广泛,是四川清音的保留曲目。
金钱板《草船借箭》
金钱板《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改写而成的,主要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想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其唱词的句式,主要是二二三(七字句)和三三四(十字句)两种句法:上句(或单句)用同韵母的仄声韵(亦称上韵),下句(或双句)用同韵母的平声韵(亦称下韵)的韵脚,这样的句式和用韵,显然受了古典诗词许多影响,但在节奏上,也和我们的口语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一句唱词适当之处规律性的留出间歇,听起来节奏明快,语音铿锵。韵在句末,不仅显示意义告一段落,也更能突出它的音乐性。在没有器乐伴奏的金钱板演唱中,唱词的韵脚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末一句押上同韵的字,并分清平仄声,唱起来才顺口,不倒字,听起来才悦耳。
五、电影、电视剧音乐、网络音乐、体育及各种仪式、背景用音乐
音乐在电影中的使用并不是一开始就有(最早的电影是无声的),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据说最初的电影音乐是在银幕下方安排一支乐队演奏,(真佩服当时人们的魄力)。现代电影音乐是随着电影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较为特殊的音乐形式,现在,电影音乐已经成为电影这门综合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电影是从无声发展到有声,从最初的单声到现在的立体声,从最初的二维空间到现在的三维、四维时空。音乐以及声效的作用越来越大,我们可以注意到一些美国电影大片,比如《星球大战》、《保镖》、《辛德勒名单》、《泰坦尼克号》、《珍珠港》等等,在这些影片中从开始到结束,大量的有着鲜明个性的音乐充实着剧情的不断发展,甚至于当电影出现某种特定情境时,音乐都能起到增强和推波助澜的作用,让听众很是享用,有些音乐也几乎是该电影的声音符号了。电影音乐可以通过不同的音乐节奏和音乐语言,迎合故事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场景。从某种程度上说,音乐对电影的作用是任何其他形式都不能替代的。因此,电影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音乐体裁和形式为越来越多的作曲家、音乐家所重视、偏爱,为电影创作音乐,是电影综合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曲家所写出来的音乐通过录音技术与对白、音响效果合成一条声带,随电影放映而被观众所感知,这就和我们传统的音乐欣赏模式有着极大的差异。电影音乐是20世纪新出现的音乐类型,它有音乐的一般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在现代人的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电影音乐的主要特征就是视听统一,可以这样说,电影基本上是一种视觉艺术,但听觉要素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辅助部分。电影音乐与对白、旁白、音响效果等其他声音因素结合后,如与画面配合得当,能使观众在接受视觉形象的同时,补充和深化对影片的艺术感受。电影音乐如若脱离画面而单独存在,则失去其视听统一的综合功能。但有的完整的片断,仍可作为独立的音乐作品予以单独演奏和欣赏,有的此类作品影响还相当大,如20世纪80年代中期墨西哥电影《叶塞尼亚》、20世纪90年代美国电影《辛德勒名单》等中间的音乐就被常常搬上舞台单独演奏,这也许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吧。每当欣赏一部电影,除了唯美的画面,精彩的故事情节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外,就是音乐了。一部好的影片往往有一段或者多段优美的音乐。或许就是有了这些音乐,有些电影才被历史留住,才有了极强的生命力。若干年后,影片中精彩的故事情节或许已经逐渐被淡忘,但每当那熟悉的旋律响起,思绪就会把我们带回到那段特定的画面和时光中去。比如四、五十年代出生的人对《我的祖国》(电影《上甘岭》插曲)、《英雄赞歌》(电影《打击侵略者》插曲)等电影歌曲非常熟悉;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除了对上面这些音乐情有独钟外,还对“文革”期间的样板戏如《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等耳熟能详;20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则处于一个急剧变革时期,他们这一代人对电影音乐的认识和了解更加多元化,可以说是逐步走上了正轨。在这以前是一个相对单一的时期。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则逐步进入了一个真正百花齐放的时代,大概这就是中国电影音乐中的现状吧吧。电影音乐艺术的处理手法丰富、多样,变化无穷。一般来讲就是通过音乐主题的贯串发展、矛盾冲突、高潮布局,达到对剧中主要人物的歌颂或批判,帮助明确电影故事的意义。用音乐加强人物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动人,暗示剧情的进展或延伸。这样的音乐,有时先于画面的视觉形象出现,例如在困难的时刻预示胜利和希望,在顺利的时刻预示艰苦和挫折;有时后于画面视觉形象出现,延展戏剧情绪。引起一定时间(古代的或现代的)、空间(人类世界的或外空间)、环境(人间或仙境)的联想,加强影片的总的艺术结构。电影音乐虽然是分段陈述的,但是通过分段陈述的结构,总能反映出影片的艺术结构,再就是增加立体感。人类习惯于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感受客观事物,结合音乐的听觉形象,音乐旋律的起伏,和声、对位的织体,色彩丰富的配器等,能更有效地表现听觉形象的立体感。音画结合可形成“四维时空”的运动着的立体感。所以说,电影音乐的内涵更加广泛、丰富。欣赏一部电影音乐,就如同走进、回顾一个时代。我们在欣赏电影音乐的时候一般是处于被动状态,但对音乐知识和电影知识的不断认知可以帮助和提高我们的欣赏水准,也许会变被动为主动。可以断言,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影音乐也将插上飞翔的翅膀,不断丰富和充实着人们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
电视剧音乐的所有功能、特性和艺术感觉与电影是一样的,没什么太大的差别。如非要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的话,大概有两点:一是电视剧的容量远比电影大,二是持续时间长,随着电视机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现在一般家庭的电视机都能接收50~100多个频道),电视剧音乐拥有优越的生存条件和发展空间,与其他音乐相比,电视剧音乐有受众面更广,影响力更大的优势,这在很多情况下是电影音乐无法相比的。电视剧动辄几十集甚至上百集,而这么多集的内容是分别由每天播出几集构成的,因此在一定时间内该电视剧的主题音乐会不断、反复地冲击着人们的耳膜,让你自觉不自觉地就接受或记住了剧中的音乐形象。20世纪80年代初香港电视剧《上海滩》、《霍元甲》的音乐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至今仍有人气。国内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大,也逐渐产生了一批很好的、有质量的电视剧音乐,如20世纪80年代末的《渴望》和《过把瘾》,新世纪初的一部热播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音乐就被很多人改编后搬上了舞台演奏等。虽然有的电视剧音乐很一般,但由于电视剧故事、剧情的精彩,天天播出,其音乐自然就为人们所熟习,因此并不妨碍此类电视剧音乐的流行(所以这里强调一下,不是所有流行的都是好的,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立的判断力和崇高的艺术境界),这有很多电视剧例子为证,就不一一列举了,当然,所谓好与不好都是相对的,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评价。电视剧以其庞大的数量,便捷的播出形式,数以亿计的观众(特别是在中国),使得电视剧音乐成为了人们欣赏、了解音乐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老、少、边、穷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领域还将不断扩大,因此越来越多的音乐家、作曲家重视和关注电视剧音乐。电视剧音乐的潜力非常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