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清真产业与认证
19062600000009

第9章 清真产业(2)

2.中国产品在阿联酋销售情况

中阿双边贸易总额2007年达200.4亿美元,其中,中国对阿出口170.3亿美元。主要出口商品为机械设备及零部件,电气音像设备及零部件,服装、钢铁、家具等。

(1)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配件产品机电类产品是我国传统出口大项。2008年1~9月,阿联酋进口我国机电、音像设备及零部件总额约为58亿美元。以家电产品为例,阿市场上中国自有品牌销售的家电很少看到,大多以贴牌形式出现,如阿市场品牌为Napro、Nobel、Mega、Supra及White-Westing House的家电均采用日、韩品牌由中国家电企业OEM制作生产,以充分利用中国加工生产的低成本优势。自有品牌方面,海尔是最早进入中东市场的中国家电品牌之一,通过完善销售渠道,建立售后服务中心,目前已初步站稳脚跟。美的、格力等公司也纷纷在阿联酋设立分公司。拥有自主品牌的中国产品价格较欧洲、日本、韩国等品牌低。据阿电器销售人员反映,中国家电在阿投诉率颇低,从技术上和质量上来说,中国家电质量完全可以同国际品牌相媲美,而唯独品牌被当地消费者大量接受尚需时日。面对在市场中已占先机的欧美、日韩竞争对手,中国企业大多采用低价策略进入市场,缺乏核心竞争力。

(2)家具、建材类产品阿联酋市场上约80%的家具为进口产品。意大利是阿最大的家具进口国,产品定位以高档为主。2008年1~9月,阿联酋进口中国木制品约2.8亿美元。中国家具在阿的市场份额大约为7%,近年来日益受到阿联酋消费者的欢迎。

在阿联酋建材市场上,产品主要来自欧美、日本、韩国、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中国的建材产品价格上有较大的竞争优势。2007年,中国生产的建材在阿联酋已占有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建筑类小五金也是我国出口强项产品。2000年,中国对阿联酋出口建筑用小五金总值已达3480万美元,占有近36%的市场份额。价格低廉是中国产品的主要优势。但是中国五金产品目前仍然集中于中低档市场,缺乏质量和品牌优势。

(3)纺织服装类产品纺织服装类产品是中国对阿联酋出口的主要商品之一。2008年1~9月的出口量约为28亿美元。阿联酋是中东地区纺织品和服装的贸易中心,除其国内市场外,阿联酋纺织品及相关产品的转口贸易也相当发达。中国出口至阿联酋的纺织品主要面向中、低档市场,以“半纺织品”即面料、服装辅料、家用纺织品和初级抽纱制品为主。与其他国家产品相比,中国纺织业生产环节配套,适应当今纺织品市场小批量、短周期、快交货的发展趋势,在当地市场上优势明显。

(4)农产品阿联酋大部分国土处于沙漠地区,农业发展薄弱,大部分农产品依赖进口,加上大量的转口贸易,阿联酋已经成为中国在中东地区的最大农产品贸易伙伴。农产品出口额2005年为2.06亿美元,此后逐年增长。我国农产品在阿拥有较好的市场潜力。

近年来,我国出口阿联酋主要农产品有以下三类。

①出口额过千万美元的产品。它们是白瓜子、卷烟、番茄酱罐头、大蒜、花生、姜等,产品单价也在逐年提高。

②玉米油。该类产品2003年开始对阿联酋出口,出口额从最初的10万美元到2005年已达到1251万美元。

③糖果类、水果罐头、蚕丝、茶、果汁等也是主要出口农产品。目前农产品对阿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首先,我出口企业无序竞争。如原我大蒜向阿出口利润不错,但由于企业低价竞销,致使市场价格一跌再跌。其次,信息不灵。阿对原产地证明、进口单据、进口口岸等有特殊规定,我出口企业对此不了解,往往货到港才发现问题,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正常通关。此外,中阿之间运输时间长、产品保质难等问题造成我农产品与周边西亚远东国家产品相比优势不明显。同时,阿联酋消费者对中国农产品不了解,也不利于我农产品与欧美产品竞争。

3.扩大对阿联酋出口的工作建议

首先,目前我国对阿联酋出口的产品主要走低价路线,定位在中低档市场,一些产品甚至存在质量信誉上的问题。面对阿联酋市场上各类国际品牌竞争激烈的态势,要参与国际竞争,必须有相应的质量控制体系,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规范企业间的竞争行为,加强行业自律。

其次,与欧美稳固的知名品牌相比,中国自有品牌产品在阿联酋的知名度不高。对于国内产品质量和信誉过硬的企业而言,应该注重销售渠道建设,选择阿联酋当地有实力的经销商或分销商,塑造品牌形象,完善售后,增强品牌在阿影响力和地位,进而扩大出口。

此外,国内企业亦可通过参加当地展会,进一步开拓市场。根据目前市场情况,建议国内可组团参加下列展会:未来能源展,中东电信展,阿布扎比国际石油展,中东(迪拜)秋季国际商品交易会,中东(迪拜)春季国际商品交易会,中东(迪拜)国际家电、五金、卫浴、照明、园艺展,迪拜国际建材及水处理技术展览会,中东五大行业展,阿拉伯国际医疗设备展览会,中东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迪拜),阿联酋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沙迦),迪拜国际汽车零部件展览会,海湾(迪拜)食品、食品设备、酒店设备博览会,中东国际安全消防展览会,迪拜海湾国际包装印刷展览会,沙迦中国商品交易会(CCFS),中东国际汽摩配件及家庭用品、家纺、玩具展,中东(迪拜)国际服装、纺织、鞋类及皮革制品博览会,迪拜国际影像产品和技术展览会。同时在参展期间,亦可对阿联酋市场进行深入的调研,直接与代理商、经销商见面。

(二)马来西亚国市场情况分析

全世界大约有13亿穆斯林,其中17%分布在东南亚地区。除阿盟22个国家外,东南亚清真产业市场需求也十分旺盛,其中,印尼是当今世界上穆斯林人数最多的国家。

马来西亚作为东盟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伊斯兰国家,在全球推广清真食品方面,一直扮演着领先的角色,马来西亚的清真食品市场也很广阔。马来西亚牛肉的自给率仅为17%。马来西亚不仅每年需要大量进口牛肉,而且还需进口活牛用于品种改良和屠宰。

清真产业是马来西亚近年来重点打造的产业之一。为争取早日将本国发展为清真产品及服务的生产和销售中心,马来西亚政府最近出台了一系列新措施,力图促使清真产业更上一个新台阶。

马来西亚政府强调指出,清真产品不仅服务于穆斯林消费者,也将以其健康、安全和高品质的特点赢得更多其他消费者的认可。马来西亚政府认为,清真产业作为高附加值产业,具有广阔的成长空间,清真产业大有可为。政府认为:“马来西亚有潜力成为清真行业的领头羊,在推动国际清真产业的发展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马来西亚政府将设清真产业发展局,负责协调和领导清真行业全方位的发展,启动基金为2500万林吉特(1美元约合3.67林吉特)。此外,政府还将拨出5000万林吉特,在吉兰丹、彭亨和玻璃市等州增设清真产品工业园。马来西亚国内的中小企业银行也将提供2000万林吉特的贷款,为有意在此领域一展宏图的企业家提供资金支持。马来西亚政府还宣布,今后马来西亚每年都将举行国际清真食品展和世界清真产品论坛,为该领域从业人员搭建贸易和交流平台,不断将马来西亚的清真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1.马来西亚的清真食品立法和管理

马来西亚是伊斯兰会议组织成员国中的穆斯林国家,伊斯兰教是国教,穆斯林(主要是马来人)是马来西亚的主体民族,清真食品在马来西亚是主流食品,在超市等食品经营场所,非清真食品被贴上红色标签用于区别清真食品。

马来西亚与食品有关的政府部门都从各自的角度对清真食品进行规范和管理,如马来西亚标准局就制定了《清真食品生产、配制、加工和储存的一般准则》。负责此标准的清真食品行业标准委员会,由马来西亚伊斯兰教发展局、马来西亚标准局、马来西亚兽医服务局、马来西亚消费者协会联盟、马来西亚制造商联盟、马来西亚卫生部食品质量控制局、马来西亚伊斯兰教法研究会、马来西亚质量协会、马来西亚农业研究和开发学会、马来西亚国内贸易和消费事务部、马来西亚国际贸易和工业部、马来西亚穆斯林消费者协会和马来西亚卫生部药品监管局等负责相关事务的机构的代表人员组成。

在马来西亚,总体负责清真食品管理的部门隶属于马来西亚首相署的伊斯兰教发展局。其制定了《动物屠宰与清真食品的配制和加工的一般准则》,并负责全国的清真食品认证工作。

2.活牛、羊及牛、羊肉概况

马来西亚牛饲养业多集中在西马,饲养数量不足90万头,产量仅有1.9万吨,而牛肉的年均需求量却高达12万吨,牛肉自给率仅为17%。马来西亚不仅每年需要投入4亿马币进口牛肉,还需投入3亿马币进口活牛用于品种改良和屠宰。

马来西亚贸发局统计资料显示,多年来,马来西亚品种改良牛的主要来源是澳大利亚,用于宰杀的肉牛从2001年开始由澳大利亚和泰国进口。用于屠宰的进口活牛价格较为低廉,平均每公斤5.85马币,年均进口总值为3600万马币。用作品种改良牛的价格则相差悬殊,高者每头3万~4万马币,低者3000~4500马币。马来西亚十几年前在澳大利亚购买了一个牧场,专门用作供应本国活牛(改良牛和肉牛)及牛肉的基地。马来西亚进口的活牛及牛肉绝大部分来源于该基地。马来西亚70%~80%的进口牛肉来自印度,20%~30%的高档优质牛肉来源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印度牛肉价格低廉但肉质粗硬,主要消费群体是普通民众,进口高档优质牛肉则主要供应高级宾馆、酒店、上层社会以及逢年过节普通民众需求。马来西亚每年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进口的牛肉占牛肉进口总量的20%,进口总值却占牛肉进口总值的30%。

养羊业占禽畜业的比重很小,80%集中在西马,年均饲养数量为38万只,年均产量为0.09万吨,消费量为1.4万吨,93%从中国等地进口。

(三)我国与清真商品主要市场国家和地区之间经贸关系

1.中阿经贸概况

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中阿双方互惠互利的经贸关系发展迅速。中国同阿拉伯国家的贸易额从2004年的367亿美元攀升至2008年的1328亿美元,是当年的3.6倍。截至2008年底,双方工程承包合同累计接近1000亿美元。

当今的问题是,如何抓住发展机遇,充分发挥我国现代农业优势,将我国清真产业打造成海湾六国的“菜篮子”“米袋子”,成为阿盟22国海外农副牧鱼清真产品出口基地。将清真食品这个极具民族特色的龙头舞动起来,进而会聚带动全中国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走向伊斯兰世界各国。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知道,中东阿盟有22个国家,其中海湾六国最富有,是真正的石油美元地区,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农产品严重依赖进口。我国缺能源,每年消耗的石油50%需要进口,与该地区贸易互补性极强。中阿经贸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古兰经》中有一句名言:“为了求知,哪怕远到中国。”进入21世纪后,中阿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稳步发展,合作水平也不断提高。当前,中阿经贸关系发展迅速。中国与阿拉伯各个国家普遍签署了双边政府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协定,与阿盟之间建立了经贸混委会机制。2008年中阿贸易额达1328亿美元。预测,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额2015年将达2000亿美元。

2.中国—阿拉伯国家联盟互往记事

2000年3月,阿盟外长理事会通过决议,提出成立“阿中合作论坛”的建议,对此中方给予高度重视。

2002年4月,朱镕基总理访问埃及时在阿盟总部会见穆萨,双方就“中阿合作论坛”、中东局势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2004年1月30日,胡锦涛主席在访问埃及期间会见了穆萨和阿盟22个成员国代表,提出建立中阿新型伙伴关系的四项原则。当天,李肇星外长与穆萨在阿盟总部宣布,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决定自即日起成立“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

2009年2月,胡锦涛主席访问沙特,就发展中沙战略性友好关系提出六点建议。胡锦涛会见海湾合作委员会秘书长阿提亚,双方就加强中国同海湾合作委员会关系进行深入探讨,达成新的重要共识。

2009年11月,温家宝总理访问埃及,期间,温家宝访问阿盟总部并发表题为《尊重文明的多样性》的重要演讲。该演讲内容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是了解及指导当前中阿工作的好文章。

尊重文明的多样性

温家宝2009年11月7日尊敬的阿姆鲁·穆萨秘书长,尊敬的各位使节,女士们,先生们:

萨拉姆-阿莱控(大家好)!今天,我很高兴来到开罗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同各位使节和埃及各界朋友们交流。阿盟是阿拉伯国家团结、联合、自强的象征。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向阿拉伯国家和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美好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