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日本文化新论
19064300000020

第20章 日本的机器人(3)

“Promet”是位于日本筑波的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的作品。它是日本正在开发的数十种与人类形似的机器人之一。日本正以全球其他地区无可匹敌的热情,投入“类人型机器人”(humanoids)研究。如果你把机器人“Promet”推倒在地,它会非常费力地站起来,就像一位患有关节炎的老者。让它从冰箱里拿一罐啤酒,它会打开冰箱门,以慢得让人发火的速度取出一罐来。不过,要是对着“Promet”演奏日本传统音乐,它会以惊人的优雅和敏捷翩翩起舞。

名声最响、也最为先进的类人型机器人项目是“Asimo”,该项目始自1986年,由本田汽车(Honda Motor)发起。在实验室进行类人型机器人研究的其他主要公司,还有丰田(Toyota)、日立公司(Hitachi)、NEC和三菱(Mitsubishi)。一些不那么知名的企业也跻身这一行列。例如,“Promet”就是AIST与川田工业株式会社(Kawada Industries)联合进行的项目。后者的主营业务是修建钢铁桥梁。AIST类人型机器人项目负责人表示:“我们在这个项目上一年要花掉大约200万美元。”现在,市场对类人型机器人的需求不大,因为尽管这些机器人能以其逼真的动作吸引观众,但它们实在是太昂贵了——而且其灵活性或智能尚未达到实用程度。目前,大概一个能双腿行走的机器人比一辆法拉利(Ferrari)还贵,如果能找到好的应用,卖出一百万个机器人,其价格可能会降至一辆廉价汽车的水平。短期内最有前景的应用是娱乐和演艺行业。

机器人可以成为强大的公关手段,正如本田公司在公司活动中让“Asimo”慢步走过时所表现的那样。机器人“Asimo”可以说是本田公司一位出色的科技大使,不过,它不只是被当成是促销花招或玩具,这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项目,本田公司已经为此研究了20年。

对机器人远期希望是,机器人将能够代替人做大量仆役性质的工作,人类不愿意从事的那些工作,或是无法从事的那些工作。在适龄工作人口正在减少的日本,显而易见的应用之一,是让机器人帮忙照料迅速增多的老年人。

对许多欧美人来说,这种前景并没什么吸引力,在他们看来,机器人最好也只不过是个冷冰冰的没有人情味的东西,而在最坏情况下,还可能成为威胁人类的邪恶力量。不过,多数日本人有着不相同的看法,在他们看来,机器人是和蔼的、友善的,甚至惹人喜爱。类人型机器人与日本人喜欢“卡哇伊”(かわいいkawaii)“可爱”(cuteness)。日本一个研究所开发的一只机器小海豹Paro便是一个明证,这款机器人旨在为患病儿童和老人提供“机器人治疗”。Paro是该研究所历史上最为成功的商业化产品之一,目前已售出500个,每个售价数千美元。这种毛茸茸的白色格陵兰海豹,安装有感知影像、视觉、听觉、触觉和姿势的传感器,可以根据人们对它的触摸方式,相应地调整动作。负责Paro的研究人员称,测试表明岁数很大的老人的反应尤其令人满意:“Paro改善了他们的情绪,给他们带来了活力。”他补充称,与Paro的互动,降低了老年人的精神压力。

除了与机器人在文化方面的密切联系外,20世纪70至80年代,日本还具备了工业机器人技术方面的实力。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认真考虑研究类人型机器人,当时,经过10年的研究,本田公司制造出了首个机器人的原型,即后来的Asimo机器人。

要想使类人型机器人的用途远远超越宣传和娱乐,研究人员们需要在机器人的机械性能乃至智力方面取得巨大的进展。两个最重要的机械问题是,如何使它们的动作更为敏捷和安全,但与赋予机器人与人类类似的智力相比,这些问题更容易解决。

机器人制造厂商表示,类人型机器人最终将拥有大规模的市场,不过这或许需要数十年的时间。日本人正在努力实现的设想是,在30年至50年的时间内,每个拥有汽车的人可能也会拥有一个机器人。

社会学家已经投入大量精力,来解释日本对机器人的反应为何如此积极。他们常常将这归因于日本的神道信仰,这种信仰赋予日本人一种信念,即万物皆有生命灵气;而另一方面,西方基督教认为,人类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类人型机器人,隐隐有些亵渎神灵之嫌。

日本一位研究机器人的教授金出武雄(Takeo Kanade),自1980年起就在美国卡内基美隆大学工作,他将原因更多地归于日本的通俗文化。50多年来,这种文化一直将友善的机器人形象塑造为玩具和卡通人物。20世纪50、60年代在日本长大的人,都不可能感受不到阿童木大使(Atom Boy)及其后继者铁臂阿童木(Astroboy)的魅力。机器人制造厂商表示,类人型机器人最终将拥有大规模的市场,不过这或许需要数十年的时间。本田公司表示:“我们正在努力实现的设想是,在30年至50年的时间内,每个拥有汽车的人可能也会拥有一个机器人。”

在日本人的计划中,机器人技术下一步发展重点是家用机器人,跟人一样的、走进人们日常生活的机器人将是机器人开发的方向。目前很多这类机器人都已经进入试用阶段。在东京北部岩松市的一家医院里,一个个头和小孩子差不多的机器人已经开始担任“导医”工作,这个蓝白相间、由轮子带动的机器人可以将病人带到各个门诊区域。它会向病人发出问候,能给行动不便的病人带路,甚至还有为病人把脉的功能。日本还开发出了像电子小鸡这样的机器人宠物玩具。

日本人对于研发机器人的热情全球闻名,每隔一两年就会有新的产品出现。可是这些斥巨资研制的机器人大都没有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那为什么日本人还乐此不疲呢?这里既有现实的需要,也有对未来的考虑。日本是个缺少劳动力的国家,工业机器人大有市场;日本的国教文化也让日本人对机器人没有任何排斥心理。而让高科技的机器人代言本国的一流研发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只要日本的科学家动动手,全世界就可能要等着看机器人棒球大赛了。每隔一两年,日本的研究人员就会推出一款新的机器人发明。虽然大部分的机器人发明,不管是让人眼花缭乱的,还是让人惊骇的,都无法进入大众消费市场,日本的科学家们似乎没有一点意向要在近期中止他们研究:机器人技术在日本的应用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都要大得多。目前全球70%的工业机器人由日本公司制造,日本经济产业部希望日本的机器人市场规模能在2025年增长至6.2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437亿元)。

日本之所以聘用大量机器人,既是为了应对高昂的人工成本,也是为了进一步支持各行业的机械化。日本在岗机器人的数量在接下来的15年里,预计将达到100万。“如果说,汽车引领了日本的20世纪;那么21世纪的排头兵肯定就是机器人行业了”,密西根大学人类学教授詹尼佛·罗伯逊说。除了大型类人机器人或工业机器人外,日本的研究人员还创造了大量的“消费者友好型”的机器人,或用于给人带来乐趣,或用于医疗用途。比如早前生产的宠物狗或者最近推出的能摊煎饼的机器人厨师等。不管这些产品多么聪明可爱,就算是在日本的机器人市场上,也都有一个致命的弱项:价格。其高昂的价格阻碍了普通客户的消费欲望,这些东西动辄就要数千美元。索尼公司的AIBO机器狗,每只要2000美元,还是到七年之后,在2006年才降价的。

在日本,真人劳动力缺乏,因此就把机器当人用。这也是机器人研发的一个原因。日本的人口出生率一直在稳定地下滑着,其劳动力大军的规模也在不断缩小中。同时,日本又是一个全球闻名的对外来移民非常警惕的国家。因此,日本希望不断增长的机器人大军能够缓解这种自家人手不够、外来人口不用的窘境。目前,非本国出生的人口只占日本总人口的2%弱,而在美国,这个数字是12%。尽管不同行业的需求不同,不过总的来说,一个机器人可以顶替好几个工人的工作,对于日本政府官员来说,这个消息听起来简直就是优美的乐曲。他们知道,日渐缩小的劳动力队伍将给未来的养老计划和卫生保健计划带来沉重的负担。而用机器人顶上,用坏了大不了一扔了事,绝不会成为负担。另外,在日本这个国度里,许多工薪阶层在上班的路上经常会手捧一本漫画书;许多居家主妇也是视频游戏的狂热爱好者。从多个方面说,机器人融合了日本两大文化背景即是技术和动画。

日本机器人可以说是“技术羊头”,即使没人购买也要生产。尽管日本在机器人行业上的主要投资确实有着近期功利的考虑,同时这也使得日本的机器人技术在全球首屈一指、声望颇高。日本的大型技术公司在炫耀其一流的研发能力时,都会把这个亮点作为最好的说辞。本田公司投入成百上千万美元来研发能够行走的机器人阿西莫夫时,看不到“任何一点直接商业效益”,英国一位研究机器人技术的教授诺埃尔·沙基说。之所以还这么做,不是因为本田公司傻,而是因为这么做“既能表明他们才是最新技术的领跑者,又能给公司里的一流工程师找到用武之地”。日本人爱机器“发自内心”,日本之所以举国爱上机器人,根源在于该国的神道教。该宗教以其对自然中的神灵和祖先的尊敬为特征,对生命和非生命物质没有明确的区分。相信所有事物,包括物体,都可以拥有活着的灵魂。即信奉宗教文化中的“泛灵论”。“日本有关机器人的历史长久而友善,类人机器人被认为是有生命的,甚至是求之不得的家庭成员”,罗伯逊说。在西方文化里,机器人经常被描画成一种邪恶的力量,是世界和平的威胁;更糟的情况是,还是人类饭碗的威胁。“而日本人则视机器人为一种善的力量”,东京麦格里证券的技术分析师达米安·索恩这样说。日本机器人工业之所以领先世界,和他们的机器人文化也有关。

在日本,有一种“让机器人成为人”的氛围,机器人毁灭人类的科幻故事只是在美国或其他西方国家才有,在日本,由于人口不多,而且老龄化趋势严重,他们需要机器人来承担劳力的工作,因此培养起浓厚的机器人文化。在日本人的观念中,机器人不是异己的存在物。日本人喜欢研发机器人,有其文化方面的因素。与欧美文化中对机器人的怀疑和不信任不同,日本人一直把机器人当做可信赖的朋友和帮手。在欧美的很多文学和影视作品中,机器人最后总是成为人类的反叛者和毁灭者,而在日本,机器人则是铁臂阿童木这样的可爱形象。在日本传统文化中,山川草木皆有灵性,因此日本人能够接受“有生命”的机器。正是这种文化因素,成为日本机器人研制开发走在世界前列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