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入党培训教程
19065800000015

第15章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3)

四、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在思想上、理论上与时俱进的产物,又是不断推进与时俱进的武器,同时,又是检验党的理论、党的领导、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是否僵化的根本标准。

(一)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人类发展的历史表明,一个阶级,一个政党,一个集团,能否始终保持自己的生命活力,成为时代的先行者,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进步力量,归根到底,在于能否与时代发展的方向和趋势相吻合,始终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中国共产党在八十多年的历程中,之所以能创造辉煌的业绩,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经受住各种考验,从总体上来说,就在于能够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保持自己先进的性质、地位和作用。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要保持生命活力,把党建设成为经得起任何风险和考验的党,更好地发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的作用,就必须继续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必须集中全体人民的智慧,共同研究和回答好关系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新的重大战略问题,保证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才能真正做到“三个代表”。

(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于坚持党的先进性。先进性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本质体现。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党的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发展。历史表明,正是因为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制定和执行的路线、纲领集中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党才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部队;正是因为我们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始终重视从思想上建设党,才解决了在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建设一个具有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重大课题,保持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保持了党的先进性。

(三)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于坚持执政为民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于坚持执政为民,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要始终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为最高标准,始终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始终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始终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反复证明,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地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吸取前进的不竭力量,这是我们党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源泉所在。

党员特别是党的干部要深刻认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历史真理。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工作路线,坚持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把群众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当作第一考虑,把群众满意当作第一标准,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尤其要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只有这样,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才能够坚如磐石。

第五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说到底就是要回答为谁发展、发展什么、如何发展这个发展的根本问题。所谓科学发展观,就是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待和解决为什么发展、发展什么、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我们要树立和落实的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科学发展观作为一个科学概念,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第一次见诸党的重要文献,是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上。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又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2006年3月,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十一五”时期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可见,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句话,准确而深刻地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内涵,其核心是以人为本。

(一)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需要从两个方面来把握。首先是“人”这个概念。“人”在哲学上,常常和两个东西相对,一个是神,一个是物,人是相对于神和物而言的。因此,提出以人为本,要么是相对于以神为本,要么是相对于以物为本。大致说来,西方早期的人本思想,主要是相对于神本思想,主张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强调把人的价值放到首位。中国历史上的人本思想,主要是强调人贵于物,“天地万物,唯人为贵”。在现代社会,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作为一种发展观,人本思想主要是相对于物本思想而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人”就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

其次是“本”这个概念。“本”在哲学上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世界的“本原”,一种是事物的“根本”。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以人为本归根到底就是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保证人的全面发展。

(二)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

(1)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的基本原理提出来的。坚持以人为本,就要解决一个发展目的问题,要在发展中不断满足最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以及健康安全和全面发展的需要,这也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体现。它与我们党提出的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完全一致的。

(2)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人民的根本利益高于一切。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正确处理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从性质上说,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它来自人民群众,植根于人民群众,服务于人民群众,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对于我们党来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坚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为了人民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

(3)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就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政府一切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一切决策,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

(4)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社会是一个问题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社会是人的集合体,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因此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密不可分。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没有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也就失去了基础和保证。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就失去了目标和动力。坚持以人为本,就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既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又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

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发展为目标

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的全面发展,即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并举,在统筹兼顾的原则下,实现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特别是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时期,尤其要注意积极推动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促进教育、文化、科技、卫生、体育、环保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二是人的全面发展,即人民的物质生活、文化生活和健康水平全面提高,人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增强,使每个人都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以协调发展为模式

所谓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协调,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项改革,努力实现宏观经济改革和微观经济改革相协调,经济领域改革和社会领域改革相协调,城市改革与农村改革相协调,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相协调。

(三)科学发展观以可持续发展为途径

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崭新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它的目标是保证社会经济具有长时期持续发展的能力。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质是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总之,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这一崭新的执政理念,就能始终站在工人阶级立场上,保持党的政治本色,一切从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思考题】

1.为什么说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又各有创新?

2.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3.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4.青年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资料链接】

共产党员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我们要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就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是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首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二是正确理解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而实际生活总是处在不停地变动中,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150多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因此,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结果。三是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关键是要掌握其理论实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来不是教条,而是我们行动的指南。它要求我们要善于把其基本原理运用于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而不能拘泥于一些具体的论述。江泽民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